文 章

俞晓群:编辑的老年

作者:俞晓群   2019年03月29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老年生活多种多样,编辑又有不同。有些人喜欢寻求延聘,延续自己的职业生命;有些人喜欢主持项目,帮衬后辈,发挥余热;有些人喜欢投身社会,开闲会,充专家,做评委。不同的活法,只要社会需要,个人愉悦,都无可厚非。


此文题目称老年,不称晚年,因为在我的观念中,“老”是定数,“晚”却因人而论。

老年生活多种多样,编辑又有不同。有些人喜欢寻求延聘,延续自己的职业生命;有些人喜欢主持项目,帮衬后辈,发挥余热;有些人喜欢投身社会,开闲会,充专家,做评委。不同的活法,只要社会需要,个人愉悦,都无可厚非。我目光所及,读过或见过几款编辑的老年生活,在此择出几段故事,温习一下:

张元济戊戌之变后,投身商务印书馆,打造百年企业,成为中国现代出版“开辟草莱的人”(茅盾语)。但他六十岁急于从商务退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整理中国古代典籍。其中有四大工程《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丛书集成》云云,后人称赞它们可与《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媲美,称赞张先生以私家身份整理典籍,是“继乾嘉校勘大师王、钱之后,在史学上贡献最大的一个人。”(王绍曾语)张元济自己也很看重这项工作,一次他与王云五聊天,王回忆写道:“菊老平素撝谦逾恒,一日笑语余曰:‘余平素对版本学不愿以第二人自居,……’即此一语,可知其对版本学自信之造诣。”王云五等人有感于张元济不顾暮年,全力辑印古籍,提出每年付给张先生四千元酬资。张却分文不取,自称“以此报殉商务之故人”。但此时张先生生活并不富裕,他的《年表》上写着:“七十七岁,开始鬻字。”

王云五五十九岁时,辞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职务,自称精疲力竭,需要休息。实际上他对自己的老年生活,有着非常理性的安排。如他后来写道:“我还有一种见解,就是人生上寿不过八十,我已把约莫三分之一的生命贡献于一种事业,就是从民国十年起在商务书馆任职,至三十五年,今后假使我还有二十年的余生,似乎应该另作一种尝试。人生斯世,仿佛是在游历,我即来此世界一次,不应专在一地游览。所以我在重庆时期,无时不想念得当摆脱商务,并希望这时期能在六十岁以前,俾从六十岁起另向一方面活动。我所预期的活动,不外从政和研究学术两途。”结果王云五从六十岁到七十七岁,忙于从政、学术、写作、翻译,也曾建立一家自己的出版社。

直到一九六四年,他从政界退休,又以七十七岁高龄回到台湾商务印书馆,出任董事长。他七十几岁时说:“自己是部没有换过零件的机器。”他八十岁以后多次说,希望他的人生尽头不要在医院结束,最好能从工作室直接到殡仪馆。一九七九年七月六日,王云五因“无名热”住院,这也是他一生中首次住院,一周后出院。八月四日,王云五因肺炎住院;十四日清晨四时,沐浴后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终年九十二岁。也算实现了自己的生命理想。

近七十年,还有几位出版前辈,如胡愈之、巴金、叶圣陶、陈翰伯、陈原、范用等,我认真了解过他们的老年生活。有些值得追寻,有些值得借鉴。

陈原是出版家,又是语言学家,改革开放后他为中国出版做了许多大事情,退休后潜身于笔墨生活,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步入老年后整理出版的,如《陈原出版文集》《陈原语言学论著》,好看的专栏如“在语词的密林中”和“重返语词密林”,好看的小书如《总编辑断想》《书和人和我》《我的小屋,我的梦》。一位道地的语言学家,他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成就,几乎湮没了他编辑生涯的辉煌,或曰两者交相辉映。

由陈原想到巴金、叶圣陶,这种多栖式的人物进入老年,面对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游刃有余。如巴金,他的出版理念高尚,成就巨大,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内容遗产,至今都让我垂涎。如司马长风说:“巴金以文名太高,掩盖了他在出版方面的贡献,其实后者对新文学的贡献远比前者重大。”再说叶圣陶,他的角色定位是作家,但他不但写童话,写教材,还做出版,是一位集教育家、作家与出版家于一身的人。他自己说:“作家不是我的职业。……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们的人生路径,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的视野中,还有几位八十几岁的出版人,他们步入老年,各异的生活方式,总有一款让你喜欢:

上海的巢峰,如今已过九十岁,在他六十年的出版生涯中,长期担任辞海编辑委员会委员、副主编、常务副主编,历经《辞海》第三至第六版四个版本的编纂出版工作,至今仍任《辞海》常务副主编。《辞海》事业是他情之所至,如他自己深情告白:“这么多年来,我的生命就是跟编纂《辞海》交织在一起的。我老了,但我相信《辞海》不会老。”前不久,我还看到他入选年度十佳编辑,与晚辈们一起领取荣誉。

钟叔河,当代出版家,改革开放初编辑“走向世界丛书”,至今余响不绝。他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性,饮誉业内,惠及天下。

朱正,早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更是一位个性作家,有学问,有思想,有观点,因出版而告慰时代,因写作而良心独白。

沈昌文六十五岁从《读书》主编位置上退下来,又主持《万象》,策划许多好书。此后参事原则:不任职,不拿报酬,不承担指标;七十五岁后又加两条:只发言不作批示,只吃饭不谈项目。

编辑的老年写此文,我好像有点英雄情结。其实英雄主义与现实生活不尽相同,有人说退休后比上班还忙,那是不正常的。更多的老编辑是在做减法,让自己归于平静,归于自我,不再为他人或社会所累。老就是老了,此时健康才是第一位的事情,回忆过去是为了精神健康,展望未来是为了身体健康。

(本文编辑:安宁)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