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茉莉花开》作者晓月:我想告诉孩子——成长虽有苦痛,但更有主动选择权

作者:陈冰洁   2018年06月20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等待一个少年的成长就好比等待一株花骨朵的绽放。本书以“茉莉花开”为题,描述了主人公从成长中的不安和忐忑,到历经风雨之后的内心成长。作者晓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为读者刻画了一些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青春中曾经历过的难过与伤痕,然后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主人公内心的变化,潜移默化地为读者纾解那些曾经压抑下的情绪,让读者通过阅读获得成长的力量。近日,百道网采访了《茉莉花开》的作者晓月,请她为我们分享本书的创作故事。

《茉莉花开》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晓月 著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所谓成长,可能就是用一路的眼泪浇灌出最艳丽的花。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碰到一些会在记忆中留下伤痕的事情,如何纾解这些情绪,则是孩子、家长、教育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此前,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成长小说《茉莉花开》,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于痛苦与成长的故事。这本书以主人公遭遇家庭变故之后的一连串故事作为线索,写出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迷惘和苦痛的大部分场景,比如与亲人分别,与新的朋友建立友情,如何面对新的家庭,怎样去适应新的生活……正如儿童阅读推广人、特级教师周益民对这个故事的评价:“一个女孩,要经历怎样的疼痛,才能获得内心的成长?《茉莉花开》所写的,都是日常的细细碎碎,然后,那就是女孩们的世界和天地。走过这一个个细细碎碎,她们就迈向了一个新天地。作品有撕裂的疼痛,更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本书的作者晓月本名吴冬梅,是艺术硕士、主任播音员、主任编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海峡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研究员,其作品曾获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少儿节目精品优秀少儿广播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青少年节目评比二等奖,个人被评为福州市双十佳新闻工作者。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她用声音向全世界说“晚安”,用细腻的心思,关注着孩子的成长,并用手中的笔将这份成长轨迹予以描述。《茉莉花开》一书正是她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脚本进行的创作。在谈到自己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时,晓月说她最想告诉孩子们的是:“成长虽有苦痛,但更有主动选择权”。

《茉莉花开》作者晓月

百道网:您为什么会以自己的故事为原型来创作?

晓月:孩子们的成长总是深受家庭的影响,不论来自怎样的家庭,孩子们都会有对理想家庭状态的想象:父母恩爱,对子女呵护备至、知书达理等。而社会状态复杂,现实生活有时候又很残酷,父母也并不完美。所以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有的家庭丧母或丧父,还有孩子是孤单的留守儿童。

如果孩子过于沉浸在对理想家庭的想象中,很可能会郁郁寡欢,怨天尤人,从而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作为为孩子们讲故事的人,同时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知道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孩子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引导。因此,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想到当时我在感到淡淡忧伤、无助的同时,是如何意识到自己正在渐渐长大,喜怒哀惧不再完全决定于父母的婚姻状况,我更多地投入于校园学习和活动中,投入到阅读的广阔世界中,从而变得如一朵小茉莉花般倔强而馨香,在盛放之前就把自己的香气赠予茶叶,制成茉莉花茶,从而让馨香穿越夏天,蔓延四季。

写书之前,我曾经把我的故事分享给一些孩子,当我感受他们异样惊奇的眼神时,我同时也看到了他们深深的震惊,他们从我的故事里找到同盟,不再孤单,故而能逐渐释然,进而放下包袱坦然面对,去享受有缺憾的童年。因此,我想这是一个适合分享给更多孩子的故事,所以我就把它写了下来。

百道网:通过这本书您最想传达给孩子什么? 

晓月:这本书我最想传递给孩子的是“成长虽有苦痛,但更有主动选择权 ”的观念。我希望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会因为理解了“主动选择权”,而主动去发现逆境中的顺境,忧伤中的美丽,无奈中的考验等,然后辩证地看世界,积极地去行动,从而变成更有力量,更积极、乐观的人。

百道网:您是一位专业的播音员,那么作为主播为听众讲故事和作为作者为读者讲故事,在您看来两者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晓月:不论是主播讲故事,还是作者讲故事,对我而言二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真诚。不同之处在于,主播更多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这种状态下呈现更多的是播讲方面的技术性技巧。诚然,播讲的过程是对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融入了主播个人的精神,但二度毕竟是二度,是通过情景再现、唤起共鸣等方式获得的,因此还是多多少少带有讲述别人故事的客观者角度。

而作者讲的则是从自己出发的故事,个体的生活、朋友的交往、想象的天空,一切都带有作者本人的个性、文化背景及相关经历的深深烙印,因此这些故事更深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及情感。

百道网:对于您来说,阅读具有什么意义,可否分享一下您的阅读故事?

晓月:对我而言,阅读是工作,更是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它的意义在于足不出户就能结交古今中外的好朋友们,亨德尔让我敬佩,小小夏洛让我喜欢,水孩子让我同情,桑桑让我亲近……在阴冷、潮湿的日子里,有了书籍就仿佛生活中有了柔软透明的阳光,在平凡、不变的日子里,有了书籍就仿佛踏上的穿越的旅途,新奇的幻想、美妙的创意会让人更加开放、幽默且善良。

因此,读书绝不仅仅是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更是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而带来的心灵的震撼及启迪。

我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藏书,我上的高中是福建师大附中,学校有一个很棒的图书馆,记得那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到图书馆借书,那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约翰克里斯多夫》,那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大部头的名著。我上大学时就开始勤工俭学,记得那时候愿意做家教的人就可以坐在大路旁,写一块牌子“家教”,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来联络。记得当时这们做的大多是男生,而我这个像男孩子一样的女生就这么“勇敢”地坐在路边,手捧《基督山伯爵》,在路边做了三个半天,谈成了三份家教的“生意”,当然书也看完了。现在回味起来,只觉得那三个半天过得太快了,真希望生意没有那么快到来,那样就能多看几本书了。虽然看书是生活的常态,但是这样特殊情境下看的书却成为印象最深、情感最浓的书之一。

百道网:请您为孩子们提出一些阅读建议。

晓月:对于孩子的阅读,我有三个建议。

一是有选择地读。苏轼的《东坡文集事略》中提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第二是热爱地读。爱上它,你的印象是深刻的,能够信手拈来。如我学习《大学》时,通篇数千字,我不能一一背诵,但我特别喜欢其中“慎独”的部分,我就多朗读了几遍,背下来了。因为背诵,对它的感情进一步加深,还经常做分享,形成了强化记忆,读书的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第三是持续地读。近年来,我又喜欢上了《诗经》,一篇一篇持续读,不知不觉已经读了七十多篇:《桃夭》《螽斯》《凯风》《伐檀》,我还辅之以唱的方式,学得就更有乐趣了,颇有一种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国学是我们的母语之根基,阅读它们是美好而宁静的。

我还经常重翻许多过去读过的书,在我看来,反复多次阅读一本书,才能让书与人产生深度链接,从而让阅读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走入我们的心灵天地。

(封面图片来源:“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河北新华宽城书店,本文编辑:June)

作者:陈冰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