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俞晓群:万有的记忆——书后的故事

作者:俞晓群   2018年04月19日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俞晓群专栏】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是对王云五先生“万有文库”的追随,是对“企鹅丛书”、“岩波文库”、“人人文库”一类大众启蒙读物的追随。有这样的志向,面上是由我来运作,实则是几位策划人沈昌文、陆灏、杨成凯、陈子善、傅杰等真正操持,他们身后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支持。此时我想起“文库”启动之初的几段故事,完全可以说明“策划团队”的志向和作用。

戊戌年新春伊始,有朋友打来电话,谈到网上“新世纪万有文库”全套三百六十六种,已经标价到二十万元。“时逢‘文库’出版二十年之际,也算是对您三十五年职业出版的一点慰藉。”

收到这样的“戊戌贺词”,我内心五味杂陈。记得在“文库”出版十周年时,记者问我:“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套书?”我答道:“因为出版社有钱,搞一点文化保存。”记者又以同样的题目问沈昌文先生,沈公回答:“保存为名,启智为实。”

我说过,出版“新世纪万有文库”,是对王云五先生“万有文库”的追随,是对“企鹅丛书”、“岩波文库”、“人人文库”一类大众启蒙读物的追随。有这样的志向,面上是由我来运作,实则是几位策划人沈昌文、陆灏、杨成凯、陈子善、傅杰等真正操持,他们身后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文化人支持。此时我想起“文库”启动之初的几段故事,完全可以说明“策划团队”的志向和作用。

最初是在一九九六年三月,“新世纪万有文库”开始发布第一个征订广告。陆续有四句广告词刊登在广告上,一是沈先生的“我读,故我在”,二是沈先生的“家备万有文库,何愁无书可读”,三是我写的“精选的书目,精致的印装,精简的价格,精神的伴侣”,四是我写的“爱书人,你的简装书来了”。

翌年“文库”一二辑开始陆续上市,读者反响强烈,沈先生很兴奋,他在第二批书目的广告上,写出一个颇有震撼力的广告语:“不求显赫一时,但愿传诸久远。”又在下面写道:“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而将永远存在,高尚的人们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热泪。——我们仅以马克思的这段光辉言词,作为对当年‘万有文库’的纪念,更以为我们自己的永远的鞭策。——辽宁教育出版社”为此段广告词,沈先生还写来一封长信,其中一段解释:“广告末尾句,加了一词‘辽宁教育出版社’。这是因为,你们曾在广告上列出一大批顾问名单。人们很易误会,广告词中的‘我们’也指这些贤硕。若然,我怕他们会反感。因为对王云五,不是人人都以为他是‘永远存在’的。”

在这一年中,沈昌文、杨成凯和陆灏写过大量信件,讨论“文库”事情。沈先生信件最多,我现存不下百封。没有沈先生的领导,要想出版那么多好书,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次陆灏列出一个“拟编书目”,沈公写道:“万有新目传真收到。觉得比过去好看不少。……这种目录是否应有一形式上的表示,请诸学术指导指示意见。最好搞一份‘简报’,以收集思广益之功。未知晓群兄如何看法。另外,看到张荫麟的《中国史纲》,想到张先生曾有一稿在‘三联’,始终未出。这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现有一校样存‘人民’资料室,今日取出,复印前数十页,仅供参阅。详情如何,可询杭大徐规教授。又,李剑农、漆树芬、王亚南等人的经济学(史)著述,四十年前大家评价不低,不知今日如何。(也许不少现在已印过)还有,宾四先生有一通俗的中国思想史讲话,其哲嗣钱行先生曾送我一册,当时读过,印象不错。现在一下子找不到,异日找出送上。钱行在苏州,甚博洽,您可就近联系。再有,从补缺门说,我记得前辈们常称赞一位苏菲女士(留美的)的世界史著述。这位女士本姓陈或程,是留学生中的名姝,英文名字sophie吧。吴于厪先生在世时常同我说起。书见过,文笔特佳。现在我要钻进图书馆去工作一段时间,才能说出意见。”


作者:俞晓群

来源:百道网·俞晓群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