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德意志文化专家鲁成文即将推出新作《德意志颂歌:基于德意志的文化漫游》

作者:文涛   2018年02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德意志颂歌——基于德意志的文化漫游》是德意志文化专家、古典音乐传道者、诗人鲁成文计划出版的新作,目前正在写作当中。该书涵盖了德意志人文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主要分为进入德国的方式、音乐的民族、瓦格纳的民族之乐、半神之诗歌、天使之歌等17个章节,以主题组织题材,广征博引,立体穿插。以散文为主的精美语言延续了作者惯有的赞美诗风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性。

鲁成文,一位德意志文化专家,一位古典音乐传道者、诗人。他于1985年毕业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曾任广东省佛山市城市展览馆馆长。虽然技术职称为档案研究馆员,但他却非常希望从某个“虫洞”回到20世纪80年代,重回武汉大学,不再就读图书馆学系,而是去学习德语和哲学。近20年来,鲁成文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宣传德意志文化,主要以出版图书、举办讲座、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文章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如今,他已经出版与德意志文化、古典音乐相关的著作14部,自2015年底起在中国的9个省区演讲近50场。另外,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于名为“微唯美”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原创文字90余篇,有些文章的阅读量甚至高达40万次。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如今鲁成文的著作和演讲在国内很受欢迎,成为在中国宣传德意志文化的一支独特的、极有成效的力量,很多人都因为读其书、听其演讲而对德意志文化产生了兴趣。近日,他又开始着手写作《德意志颂歌——基于德意志的文化漫游》一书,这本书预计字数约150万字,从2017年11月中旬动笔,预计在2018年3月完成。鲁成文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够顺利出版,让更多读者通过这本书了解德意志,爱上这种关于崇高和美的文化。

据了解,目前正在创作中的《德意志颂歌——基于德意志的文化漫游》涵盖了德意志人文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主要分为进入德国的方式、音乐的民族、瓦格纳的民族之乐、半神之诗歌、天使之歌等17个章节,以主题组织题材,广征博引,立体穿插。该书语言精美,转接自如,以散文为主,必要处加以诗歌强调和渲染。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延续了作者惯有的赞美诗风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性。该书立意深刻,规模巨大,无愧于对德意志文化的漫游。就其表现对象的容量与表达方式的力量而言,目前国内市场还未出现其他相关的著作能与之相提并论。书中的内容除了可以帮助普通读者了解德意志文化之外,也可以成为德国、奥地利在华企业帮助员工认识德意志文化的材料。

精彩书摘

[性量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迷

这个春节,哪里也没去,仅仅去了德意志——“心游德意志”。

心游很好,就像人与人的交往一样,神交最好。见面之后,胡吃海喝一顿,兴趣就索然了,真的是见一回就少一回。而这少的,却正好是那种想见的神妙感觉。

心游首先就比卧游好,卧游是不得已的下策。宗炳是南北朝时的宋朝人,如果不忘初心的话,他又何以爱“卧游”呢?走得动的时候,他还不是酷爱自由行。“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只是因为病魔缠身了,“以疾还江陵”,这才不得不浩叹:“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将自己游历过程中感觉最美的景致,画在墙壁上,坐着看它,躺着看它,这就是“卧游”之由来。

我远远没到“卧游”年代。第6次德意志自由行4月底就会进行。

人之多,以“多如牛毛”来形容,很难听。如果说人之多,多得来茫茫如海,倒是很沾上了诗意。能在宝蓝色的大海里面,找到一个爱者,捧着他或她如一颗最纯净的水珠,在“蓝月亮”下面微微反光,那就真的像荷尔德林歌咏的那样了——“人,诗意地栖居。”

国也多,搞不好,从英国和西班牙这两国里还会蹦出个第三国或第四国。一个人也总要找一个国来爱呀!又如何形容被爱之国呢?就在“国”字前加个“祖”吧,要不,再赤裸裸点,加个“且”。

何以“心游德意志”?因为在为她谱写颂歌。这就是这个春节必须投身的大事。《德意志颂歌——基于德意志的文化漫游》号称100万字,如果刚好是100万字左右,这个“百万”既是定性,也是定量。但估计要写到150万字才能曲终奏雅,所以,这里的“百万”只能是定性,有点虚,那“150万”才是定量,是实实在在的。

所谓“性量说”,被说之“性量”就是定性、定量之性之量。不是弗洛伊德他们鼓捣的那个“力比多”的能量或性力的量度,因为,写到100万字的时候,被写的段落又正好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性论。

听说我又要去德国,又有人喧嚷着要和我同行,有男的,也有女的,有比我老的,也有比我年轻的,我都一一力拒。即使她是“下凡仙女”,我也拒。

德国于我,就是那个“且国”。我在那里,如鲲鹏得长空,如鲸鱼得深海。当夜幕来临,我在哪个城市卧下来了,我又因为兴奋睡不着,我就会立马爬起来,拉起箱子,就往火车站奔,见车就上,就往下一个城市进发。这就是“自由行”中的那种“自由”,如果要定量分析,它具体得有点琐碎,如果要定性分析,它却抽象得很有些崇高。

也不知道究竟是啥原因,春节前发表在微唯美上的两篇文章的阅读量发疯似地暴涨,其中一篇现在的阅读量大约是40万人次了。这样暴,我都可以拿那个“量”去浙江大学申报职称了。哎,如果有一天还真想去大学拿职称的话,还是回我的“‘且’校”吧,那是国立武汉大学。如果仿着古人的读法,那是“学大汉武立国”,却可能是与建立武汉大学的初心背道而驰的。

那两篇文章谈的是挪威的蒙克和奥地利的克里姆特,没有啥很特别的呀。如果说上的某张图片有裸体,有点点“搔春”的感觉,等几天我再发表尼采导览、“世纪末”艺术导览、精神分析导览的时候,岂不是要“烧冬”?所以,“量”被定了,“性”却很难定。

量太大,未必全是好事。林大了,啥鸟都来了。国大了,啥众都生起。似乎又必须首先定“性”。

尼采的写作是发情型的,是定“性”的,弗洛伊德的写作则首先给人始终冷静的感觉,似乎首先是定“量”的。

无论怎样定性与量,无论是先定哪一个,或许,最终还会像量子力学里的测不准原理一样,根本不能同时定性和定量,“惟有在照亮了一个人黑暗世界部分之后,我们才能了解到他的情感世界:惟有在向下深入到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我们才能探明它错乱和困扰的真正原因。凡是一个人有意识地知道的,心理学家和心理疗法医生就不必和他多费口舌了。只有在那个他懵懂不知的潜意识部分,心理医生才能成为他的真正的治疗师。”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迷。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精神分析的客体,也能偶尔成为精神分析的主体。成事,在人,也在天。

写到100万字这个量的时候,我听的是贝多芬定性的《英雄交响曲》,真的,这绝对无愧为千古不朽的音乐。

如果要量化分析贝多芬,结论是:他的头异乎寻常的大,覆盖着长长的、蓬乱的、几乎全灰的头发,再加上他的胡须超长,给了他一副杂草丛生的外貌。

如果要定性分析贝多芬,贝蒂娜刻画了贝多芬“伟大,卓尔不群”的特性,“作为人比作为艺术家更伟大……”。她说到他的“软心肠、炽热的性情、满是毛病的听觉,干着他完成很好的艺术家的职分”,她谈到他富于同情的愿望,谈到他的“真诚的信赖”。贝多芬还的确可能有神经症怪异的标志,他会突发狂怒,有日渐增强的受金钱支配的强迫观念,有被迫害的感受……维也纳人更加相信他们最伟大的作曲家是一名高智力的糊涂虫。格里尔帕策就说贝多芬成了“半个神经病”,“如果他被激怒,他像是一头野兽。”

我想呀,定量分析会让我们感到贝多芬的可怜乃至可恶,而贝多芬的伟大一定来自对他的定性分析。

愿这幅《天使与母亲》能带给贝多芬一定的慰藉。

(书摘部分选自鲁成文“微唯美”微信公众号,本文编辑:阿树)

作者:文涛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