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借船出海到打造国际品牌——鲁东明谈浙大社的国际化战略

作者:令嘉 杨玲   2017年06月1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在美国学术出版协会(SSP)会员名单上,中国的大学出版社屈指可数,但我们发现浙江大学出版社早就成为其会员。在一些全球性大学出版社的国际会议上,浙大社的身影也出现在其中。这些只是百道网眼力所及之处,是浙大社在国际出版中显山露水的一小部分。百道网专访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他谈到,国际化是浙大社三大战略之一,与精品化和数字化一起,相辅相成。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 鲁东明

浙江大学出版社是国内率先实施国际化的出版社之一,据了解,如今与国内许多出版社建立合作的全球知名大型出版公司斯普林格在国内的第一家合作伙伴就是浙大社。从斯普林格拓展到与其他国际出版社的合作,浙大社在科技出版领域的国际化走在国内出版社的前列,通过让中国学者面向国际读者用英文写作出版的方式,提升了中国学者的国际知名度。在百道网的采访中,鲁东明社长介绍了他对浙大社国际化三个阶段的认识。

他说,早年浙大社的国际化模式是“借船出海”,借助国外出版社的品牌和渠道的阶段,让中国作者的书进入到全球学术市场。比方说,斯普林格是全球知名出版公司,尤其在科技图书出版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于很多科研人员来说,能在斯普林格出版著作是水平较高的表现,“这个体会我自己也有过,我当时在这里出版了一本关于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的书Digital Preservation For Heritage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那时,我们在国际化方面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国内科研人员的国际知名度,“借船出海”的模式得到了很多人认可,也得到国家很大的支持。”

“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借船出海,别人的船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让我们了解海,要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同时还需要自己造船。”鲁东明谈到浙大社国际化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像其他国内出版社一样通过创建或者收购等方式,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分公司,打造出版社自己的品牌,构建自己的渠道。

当浙大社国际化发展到第三个阶段时,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到底国际化是为了什么?鲁东明说,“随着国家的需要、我们的认知在不断变化,对国际化的理解从简单地用国外的品牌、渠道以提高国内学者作者的声誉为目的,发展到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在第一个阶段借船出海,受众是全世界,作者是国内的,中国作者写英文著作给全世界看。但往后我们发现国际化,不仅受众要国际化,策划选题与作者也应当是国际化的。”

艺术无国界,在国际文化交流当中作用重大。因此,浙大社走国际化道路时,把艺术与文化作为突破口,把艺术作为国际化的一个龙头,至少是先遣部队。以下为采访全文

百道网:请问浙大社在国际化战略上是如何部署、如何实施的?

鲁东明:所谓战略是指要长期服务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不是某个具体阶段性任务。浙大社有三个战略: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国际化是三大战略之一。我们对国际化内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加深的过程。

浙大社正在考虑在国外建立分支机构,作为一家由浙江大学创办的出版社,我们可以发挥浙江大学的优势力量,充分对接学校,加强校内联动,开发校内外资源,建设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这些建立起与国际组织、政府部门、机构、出版单位的沟通交流,实现学校学术影响力、出版社出版影响力的 “软”输出;我们希望出版跟研究同步走,因此我们会同时配合学校在海外成立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以及办学机构的举措,形成海外网络布局。

此外,国内出版社进行国际化往往都跟国外的大型出版社合作比较多。但我们现在考虑,还应当与更多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国外出版社展开合作,例如大学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因为与所在学校渊源比较深,常常出一些很好地体现学校学术水平的著作,与国内合作比较少。当然它们现在也慢慢把触角伸向中国。再例如国外还有一类专业出版社。比如英国牛津大学附近有一家考古类的专业出版社,它跟全世界考古领域的专家都有非常深的交往,出的书非常专业,很多考古类学术会议上都有它出版的著作,我们也会跟它合作。

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跟国际大型出版公司合作之外,还要跟大学出版社、专业出版社等国外出版社合作,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与合作机制,互通有无,这也是我们国际合作的整体部署。因为出版社国际化不是单纯地引进或输出一些图书,而是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和中国特色的中国出版力量。我希望等到中国成为真正的文化出版强国时,浙大社应有其地位。

所以客观地讲,浙大社的国际化还是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目前我们很多工作是在为以后做铺垫,可能现在不产生直接的效果,但我们坚信,国际化是浙大出版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的必由之路,通过我们在前面做的这些探索工作,为长远的国际化事业做一些事情,打造一支队伍。

百道网:随着浙大社的国际化布局渐至完善,是否内部的机构和人才储备也在做相应的调整?

鲁东明:浙大社的国际出版板块,它最早就是版权贸易部,功能很简单。现在则是国际合作与联络中心,下设版权事务办公室(即以前的版贸部)、国际出版编辑部、海外营销与发展联络办公室。从单纯的内容引进输出转变为组建国际化策划编辑队伍,集聚一批国际化作者,从“借船出海”到“就地造船”,需要我们建立起一支包括管理、编辑、版贸和项目运作等多层次的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人员不断在增加,预算也在增加。国际出版编辑部于去年成立,对它的定位和要求就是要有全球化的图书策划视野,作者和受众都应当是全世界的。这种机构设置在国外出版社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对于我们出版社却是巨大的挑战,但我们决心要做好它。最近我们做的一本书《智慧乌镇》,希望在今年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我们的作者是国外的学者。另外,我们新成立的海外营销与发展联络办公室还外聘了兼职海外员工,拓展海外社交媒体宣传渠道,提高浙大社在海外的传播和显示力度。

国际出版编辑部的员工招聘,现在主要是中国人,慢慢要走向国际化,将来出版社分支机构设在哪里,就在当地招聘员工。

百道网:在浙大社的国际化战略中,最终要在国际上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鲁东明:国际化是提高出版社和浙江大学国际声誉的主要战略之一,我们要做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国家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因此我们依托浙江大学的优势学科,以重大出版项目和特色资源为抓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队伍,探索文化传播新模式,提升浙大社的国际品牌形象。

国际化需要依托现有的内容资源,选取一些重点方向,例如艺术出版。从国家层面讲,艺术没有国界,在国际文化交流当中作用重大。因此可以把艺术作为国际化的一个龙头,至少是先遣部队,重点围绕《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丝绸之路”壁画、“世界经典绘画大系”等系列出版项目,做好艺术类图书实物出口渠道的拓展开发和自有渠道建设以及海外宣传,搭建高端艺术出版国际平台,打造高端艺术活动品牌。再者可依托浙江大学的学术资源,做好科技、医药、人文社科、国际期刊等方面的学术出版,在学术出版资源特别是在标志性研究成果的出版、高水平教材的研发以及精品期刊专业化、国际化的整体推进方面深化改革,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入选各类国家级“走出去”工程,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完善文化传播新模式,比如开展海外文化展览、举办学术讲座或论坛等文化传播活动,打造一些国际文化巡展品牌,例如“丝路文明图书国际展”、“中华艺术文明”系列主题活动等。打造出版社的国际品牌,应当与国家文化战略相结合,传播中国声音,助推中华文化,为改善中国海外形象和扩大影响力作出贡献。

百道网:浙大社的国际化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果?

鲁东明:首先我们在版权输出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2016年我社与斯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下属品牌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Palgrave Macmillan)公司合作出版《大国大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开启了与Macmillan的首度合作; 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重点向丝路沿线国家拓展版权输出,输出到丝路国家的版权有48种,占比87%;在基金奖励方面,2016年我们达到了立项数历年最高,包括《“一带一路”读本》和《丝路之绸》等书在内的“丝路书香工程” 重点翻译资助项目立项14项,实现单品种多语种输出,4种图书入选2016年“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2种输出版图书被评为“第十五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在选题国际化方面,我们在图书策划阶段即介入国际合作项目,例如《微笑中国》、《智慧乌镇》、《中国考古进展丛书》等国际化选题的策划;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参与国际交流活动,例如参加伦敦书展、印尼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展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中国科技进展丛书》、《大国大转型——中国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丛书》、“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等精品图书。在2016年柏林举办的中德艺术类图书出版交流活动中我们将《宋画全集》赠予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研究所,这是继我们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捐赠给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国家图书馆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国际活动。

(本文编辑:吴妮)

作者:令嘉 杨玲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