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发布

作者:文讯   2016年12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讯】1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6年度八项重大成果(基础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其凝结了各位专家学者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辛勤付出,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10年成果:《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套装共2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及其现代启示》是中央领导同志交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科技成果。全书近100万字,涉及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梳理出中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特点,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的关系。课题组成员由本书所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5位、中国科学院5位、中国中医科学院3位、中国农业大学3位、厦门大学1位、上海师范大学1位、四川大学2位,共20位成员。课题组坚持四个原则:实事求是,不赶时髦;文化多元论,科学一元论;继承传统,改革创新;弘扬民族文化自觉,借鉴国际经验。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是与中华科学技术文化所具有的独特的传统、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分不开的。梳理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独特历史道路,对其独特的观念、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取向给出现代的科学阐释,揭示出它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具有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精神传承和思维方式的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形态、文化结构的演变等关系密切,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培育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以及构建和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8年成果:《近代汉语词典》

《近代汉语词典(全四卷)》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白维国主编、江蓝生和汪维辉任副主编的四卷本《近代语言词典》于2015年12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词典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主的国内十余位汉语历史词汇研究专家通力合作,历时18个春秋(1997-2015)编纂而成的。该词典以汉语史的理念统领全书,收录自唐初至清代中叶的各类词语51,000余条,共计900余万字,在收词规模、释义质量、语料运用和编纂体例等方面都远远超过了迄今为止的同类辞书。

该词典收词的重点是反映实际语言面貌的口语词;尽量收录文献中的同一词语的各种词形,特别是始出形、通用形及其变体,以通用形统领各种变体词形;注意辨别通假字和方言记音俗字。释义除概念义外,还尽可能地反映附加义、搭配关系以及某些虚词语法化的过程。书证按时代排列,注意反映词语产生、发展、存活消亡的动态变化以及通行的地域等。该词典的编纂建立在雄厚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文本》《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等三个大型语料库,对每一个词条都进行了电子文本的检索,既防止了书证的滞后和遗漏,又能在更充沛的语料基础上准确归纳词义和发现新义新用法。同行专家认为“这是一部既具有集大成性质、更具有创新特色的里程碑式的汉语断代词典。”

5年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盒装共6卷) 》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这6本专著作为当代中国研究所6个研究室40余位学者分别承担的创新工程项目的最终成果,从谋划立项到出版,历时5年,其间不仅当代中国研究所全力以赴,还得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专家的帮助,并经中央权威部门审定出版。6本专著中,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探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理论与方法外,其余5卷分别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至2012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的历史,属于专题史研究,是目前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领域中研究对象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比较齐全的专史著作,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该书出版后,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同志就认为这套丛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构建自身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又一创新成果,也是国史研究继续深化和细化的基础性成果。他认为国史研究在史学领域是最年轻的学科,至今开展不过30多年,要争取自立于学术之林,既要有通史,也要有专史和自身的学科理论、分支学科。因此,在许多方面都要创新,尤其是在社会史、文化史、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更需要拿出开拓性的成果。

在当代中国研究所举办的“坚定文化自信”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海外话语权建设”两个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该丛书是一套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丛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撰写国史,记录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亮明了自己鲜明的立场,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也进行了批驳,表现了鲜明的战斗性,传播了正确的史观,这在当下,显得非常重要,反映了学者的责任担当和学术追求。丛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研究国史要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弘扬正能量、增强国史话语权和“四个自信”的重要工作;同时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海外影响并建立话语权来说,也是恰逢其时。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一个可喜的成果,必将在这两个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明铁佩古城考古勘探与研究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已连续4年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费尔干纳盆地开展发掘工作,旨在对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铁佩古城进行研究。在今年第5年度的考古工作中,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取得重大学术突破。

中乌联合考古队通过考古勘探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四面的城墙,并基本可以复原围合,使得明铁佩古城的面积从500× 800米扩大到约2100×1300米。明铁佩古城也因此成为费尔干纳盆地公元前后面积最大的古城。

此外,在内城南城墙内发现并发掘了手工业作坊区遗迹,此次共清理土坯房址5间以上,房内有火灶、大陶瓮、堆石等遗迹,以及磨石、兽骨残骸等遗物,为明铁佩古城性质以及作坊遗址内涵的认识提供了线索。在发掘的内城西城门遗址中,获取了中亚古代城址城门的地上、地下建筑结构信息,宏大的城门遗迹将成为今后展示的重要遗迹。本年度,还在外城东墙附近发现墓葬区并清理了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人骨保存完整,随葬品包括陶器4件、铜戒指1件、玻璃珠7件,这在费尔干纳盆地古墓葬考古中较为罕见。墓葬的发现为外城墙废弃年代提供了线索,为当地古代葬制、葬俗提供了资料。

明铁佩古城遗址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秦汉到魏晋时期,2016年度考古发掘的内城南部的手工业作坊、西城门等遗迹,特别是明铁佩古城外郭城的发现与确认,对于中国古文献记载的大宛王国研究、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的丝绸之路研究以及中亚古代城市发展史等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5年成果:《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上下册) 》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6月,由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正式出版。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包含着多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更因其与现实的密切关联,而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向是中国史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自上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初兴至今,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果颇为丰硕,数量众多。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过去深藏不露的档案文献史料的开放,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国际学术潮流的衍变,海内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亦在不断发展、深化、创新,成果迭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在对中国近代史研究都颇有基础、颇为关注的海峡两岸学界中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立中国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主体诠释和话语体系,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提出《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计划,广邀海峡两岸对中国近代史素有研究的学界一线精英翘楚参加该项计划,其特点是:

1、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体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着重体现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史料运用、研究方法、个案解读、历史诠释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新趋向,注重其学术性与前沿性。

2、面向学界同行,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的新特点。同时,本研究亦考虑到大学本科以上学生及社会大众读者的学习需要和阅读兴趣,力求有更广大的读者面。

3、在注重学界过往比较重视的政治、经济、外交史研究的同时,也注重体现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趋向,在思想、文化、社会史研究等方面,亦将留有充分的写作与讨论空间。

本书作者来自于海峡两岸,以活跃于学术研究前沿的知名学者为主。全书57章的作者,包括大陆学者34人,台湾学者21人,香港学者2人。随着学术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都能秉持实事求是、以史为鉴的精神,以史料为基础,以史实为本原,回到历史的现场,还原历史的过程,探究历史的真相,建构历史的解释。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许多基本方面,是可以有共识的。当然,学者们在一些历史问题上的观察角度和看法未尽相同,我们也予以尊重,并不要求研究者以同一的研究视角和表述方式从事研究与写作,而是尽可能尊重作者个人的研究兴趣、学术见解与表述方式,在自由充分的讨论基础上,达成学术的共识,保留学术的差异。事实上,这也是学术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来都是学术研究所应秉持的基本原则。在写作过程中,学者们就有关问题可以进行深入的、充分的讨论,也没有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可以说,这也是多年以来学术研究进步与交流的重要进展。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的出版,是海峡两岸学者合作的新成果,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成果。未来两岸史学界可以合作交流的方面还有很多。例如,进一步开放历史档案文献,建立可以供所有学者使用的开放性平台。再如,合作进行研究课题、合作举办学术会议、合作培养研究生、合作开设面向社会的历史课程,等等。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两岸学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合作。 

60年成果:《古本戏曲丛刊六集》

《古本戏曲丛刊六集(32开线装 全十七函一百八十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组织编纂的《古本戏曲丛刊六集》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6年3月出版,备受学界瞩目。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古本戏曲丛刊》一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重点工程,数十年间,所内几代学人为《丛刊》的编集出版付出了切实的努力,使该书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成果之一,也是当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积累的重要标志。

第一,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戏曲作品总集《古本戏曲丛刊》的最新成果。

《古本戏曲丛刊》前四集由“五四”新文化巨匠、第一任文学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先生主持编纂。《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于1954年出版,收录元杂剧《西厢记》和元、明时期戏文传奇100种。其中第一种书《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为海内外孤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于1955年出版,共收录明代传奇100种。其中文林阁刻本《张子房赤松记》《高文举珍珠记》《刘秀云台记》等较为稀见。《古本戏曲丛刊三集》于1957年出版,收明末清初剧作100种,绝大部分为梨园钞本,不少为梅兰芳、程砚秋等名家收藏。《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于1958年出版,专门收录元明二代的杂剧,共计杂剧总集8种。其中明万历顾曲斋刊本《古杂剧》聚集各家所藏,配成全帙,弥足珍贵。1962年,编委会将较易结集的宫廷大戏10种编为《古本戏曲丛刊九集》率先出版,均为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处收藏的清内府钞本及朱墨或五色套印本。1986年,《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出版,收录明后期及清顺治、康熙时期的戏曲作品85种。其中包括数种日本、法国等海外收藏而国内已未见的戏曲版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 《古本戏曲丛刊》的编纂工作陷入停顿。不仅原定计划中的清代戏曲还有大量的存本未及编集和影印,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海内外陆续发现的元明戏曲剧本,也有待编目和收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重印《古本戏曲丛刊》和完成余下各集的编集影印工作,一直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和期盼。

2012年,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先生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古籍规划领导小组递交了《关于完成〈古本戏曲丛刊〉的建议》,希望把《古本戏曲丛刊》后续部分列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使全书得以完璧。这个建议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古本戏曲丛刊》六、七、八集很快被列入了《2010——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

文学研究所高度重视“丛刊”项目的后续工作,积极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沟通联络,迅速组建由文学研究所牵头、由相关学科的老中青学者共同参与的“丛刊”六、七、八集编纂工作协调小组。

第二,《古本戏曲丛刊》后三集的出版。

2014年1月18日,文学研究所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共同组织召开第一次编纂出版工作会议,确定了《古本戏曲丛刊》编纂出版工作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决定在充分吸收前辈学者已有成果基础上,正式委托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书荫在吴晓铃先生前后几次所拟目录的基础上,根据五集的出版情况和近年来新发现的文献资料,整理确定第六集目录,并对作者、版本及作品时代都做了详细的考证。该集收录清代顺治到乾隆时期的传奇和戏曲别集77种,共计109种剧目。全书沿用前五集的开本和形态,制作成线装17函180册。所收剧目中,《昊天塔》《埋轮亭》《钟情缘》《百子图》《蟠桃会》等皆为孤本;《儿孙福》为康熙十年乌丝栏稿本;《双叩阍》为乾隆年间宁府钞本或稿本,目前原书已难以寓目;《西川图》为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原齐如山藏钞本,都是比较珍贵的传本。六集所选用底本中原有的题跋和批点等,全部予以保留,原书的扉页、题签也全部采用。各书曾有的收藏者和现有收藏单位的印章,也全部予以保留,力图最大限度地反映各书的原貌并体现曾经收藏和流传的情况。

鉴于《古本戏曲丛刊》前五集的出版已历经半个世纪,当初印制数量较少,一些图书馆虽有收藏,也多有残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又决定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将前五集以大32开精装本的形式重新影印出版,《古本戏曲丛刊初集》、《三集》《四集》《五集》各四十册,《二集》全四十一册,整齐划一,极便收藏、阅读,以飨广大戏曲爱好者和古籍收藏者。

第三,《古本戏曲丛刊》出版的意义。

六十多年来,已经出版的六集《古本戏曲丛刊》在戏曲研究界逐渐显示其巨大的文献价值和经典意义。已经出版的七百余种珍贵戏曲文本,有力地推进了戏曲研究的深入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戏曲史研究成为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元明及清初戏曲研究能够取得突出成就,这套大型文献在其中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

据悉,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在全球范围内共同组织纪念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汤显祖三大世界文化名人逝世四百周年活动。2015年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英时发表《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展》的演讲,多次提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这两位文化巨匠,并提议说:“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巨匠,以此推动两国人民交流、加深相互理解。”这就给我们的戏曲研究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古本戏曲丛刊》的合璧推出,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的召唤,必将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审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当代意义,必将有助于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09CZJ005)的结项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证书号:20140039),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资助出版。作者立足于考古新材料,结合有关传世文献,广泛借鉴前人成果,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和考证,提出一系列创见,具有开拓性质,丰富和发展了早期道教史的理论建构,对出土文献研究亦有积极意义。

本书的正文部分由上、下两篇构成,上篇(第一~四章)讨论方术与道术的问题,下篇(第五~八章)涉及葬俗与信仰的问题,每章均独立成篇、针对某个议题展开探讨。概括说来,本书的主要创新点在于:

1、本书的议题,是一个学术前沿问题。早期道教与方术、葬俗及民间信仰之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又颇具难度的研究课题。当前学界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因所涉内容庞杂,尚存不少空白领域有待系统梳理和深入考察。本书就某些重要议题展开论述和分析,提出若干新看法和新观点,对已往研究做出较大推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出土文献领域的发展和认识,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2、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援入多种手法展开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遵循“二重证据法”的原则和精神,注重收集出土文献及考古实物,深入发掘材料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并将其与传世文献进行比对和参证,藉此拓宽了以前比较单一的研究视野,有力佐证了早期道教对世俗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3、本书的特点,在于从微观入手对早期道教的信仰传统进行宏观考察和综合分析。本书采用专题讨论的形式,每章均围绕某一具体问题或个案展开讨论,抓住核心线索,提纲挈领,小中见大、以点带面,也更符合中国传统学术的实际。

11年成果:《礼与中国古代社会》

《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套装全4卷)》
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礼制史是近年历史研究中兴起的一项重要课题。《礼与中国古代社会》全书4卷11章,约共180万字,涵盖从先秦到明清的各个朝代,是一部集众家所长、涵盖各个朝代、自成系统的礼制史专书和原创性的鸿篇巨制,无论是从学术史角度还是研究内容本身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本书应合当今史学蓬勃发展的需要,意在对古代社会礼的长期发展进程进行通观性的考察。全书不同程度地涉及包括国家礼制和礼学、礼俗在内的多个层次和层面,打破了以往的单一界限,形成比较生动的立体架构。许多问题的发现具有明显的开拓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

本书也是贯彻新思维和新研究方式的产物。创作中打破以往的静态描述,特别注重礼制与社会发展及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将礼制的研究与不同阶段的重要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礼仪从社会历史变迁的角度进行动态考察,发掘礼存在的深层含义,观察其用于社会的途径、措施、效果,评判其社会价值,从而提供了礼仪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在全社会关注礼仪传统的今天,该书的出版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好评。

(本文编辑 时间)

作者:文讯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