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李旭:电子音像出版的转型探索之路 以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为例

作者:李旭   2016年01月15日   来源:百道网·李旭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网·李旭专栏】面对新媒体技术时代的来临和严峻的市场形势,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紧紧抓住“内容为王”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出路,借鉴新媒体的技术和平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即“立体化的全媒体出版”之路。

时代新媒体出版社2014年年终总结大会

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原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成立于1999年8月,2005年11月成功转制为国有企业,隶属安徽出版集团,2008年1月成功上市,成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12年4月经总署同意正式更名为“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以及音像电子出版等新媒体出版业务。出版社本部现有员工40余人和“时光流影”事业部120余人,是一家典型的地方中小型电子音像出版单位。面对新媒体技术时代的来临和严峻的市场形势,本社紧紧抓住“内容为王”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的出路,借鉴新媒体的技术和平台,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即“立体化的全媒体出版”之路。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主要是抓重大项目,要品牌,要影响,新媒体融合领域主要是抓“时光流影”,要未来,要大数据。 走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边上,由传统电子音像事业单位向新媒体出版企业全面转型。

一、我社在出版转型方面的四种思路

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传统电子音像出版企业作为传统出版企业的一个组团,由传统数字出版物和音像出版物向数字电子在线出版和数字音像在线出版转型亦是题中之义。其最具有标志性的一环就是由静态的固化的线下独立单媒体产品向动态的互动的线上复合多媒体产品转型,或做数字化平台,或做专题数据库,或做在线直接发布的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产品等。传统的出版社向“出版网”转型,原先出版社线下出版的传统产品内容经过技术的改造与介质的转换,可以直接在各种网络平台包括自建的平台上发布、点击、下载、收费、分成。出版社转型为出版网,组建“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网”或“时代新媒体出版网”等,不仅本身出版的音频、视频、影频、手游、动漫产品等可以直接发布,点击下载,其他出版机构和社会作者制作的产品也可以在线发布,一键发布,收费浏览或广告植入。将来作者或出版机构的电子书或音像制品可以直接上传,自制作、自发布,收益与网站分成或向网站交纳渠道使用费。  为此,我们未来几年的转型之路,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启动探索:开发重大出版项目、开拓全媒体出版平台、开发一系列专题数据库、策划独立的电子书与音像制品在线出版等,全面加强数字内容建设,并通过内容增值收益实现经济效益。

1.用新媒体手段开发重大出版项目。

抓主题出版和创新出版模式,坚持以大项目带动产品的延伸,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我们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主题,策划出版了由团中央主编的《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的中国梦?微电影》等一大批文化产品。目前在做的重大项目除了数字版《昆曲艺术大典》外,还主要有音像版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3种)、《中国小岗村》、《中国名镇大系》电子版的《大英博物馆馆藏西夏珍稀文献集成》等。2016年计划在自己原先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岗位上策划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殷墟文化大典》(6卷、450万字,1.2万张图片)的基础上,继续与安阳殷墟博物苑合作录制“数字殷墟 ”项目。三年前约稿的《中国篆书》(4卷本),也计划在纸质版的基础上推出数字版。《中国小岗村》5集纪录片计划2017年推出,作为2018年中国农村改革开发40周年的献礼。《昆曲艺术大典·音像集成·录像选汇》项目自2014年开始启动,已完成所有文字、视频、图片等内容的定稿。电子书“中国梦”系列小说(8卷)业已来稿 。重大主题出版项目盘配册《抗日名将孙立人画传》也已出版。

2015年8月时代新媒体摄制组到北京录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之《契丹文》(刘凤翥主讲)

2.建设全媒体出版平台。

除了业界已耳熟能详的文化社交自出版平台时光流影www.timeface.cn(英文版是www.timeface.net,下文深入介绍),我们还在策划开发面向传统电子音像作者服务的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网”、“中国民族古文字网”两种。前者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传统电子音像出版内容的在线出版、在线阅读和在线视听,提供满足用户体验与互动的全媒体出版服务,后者实现中国各种民族古文字如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等的在线出版、在线查阅、在线学习等,为民族古文字(即少数民族古文字)的学习、研究提供专业化的在线服务。

3.建设一系列专题数据库。

 “十三五”期间我们策划的要努力完成建设的数据库项目有申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3种),还有“丝路音乐大系”、“中国的世界遗产大系”、“中华传统文化盲童听书馆”、淮军档案、黄梅戏数据库、中华成语故事视频等主题的专题数据库。这些专题数据库,也将是我社未来几年出版数字出版物和录制音像产品的主打方向,这是一个系统的长线工程。数据库的建设是持久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注入新内容,力争做到本主题的第一和最全。以纳入时代出版“十三五”规划发展报告的专题数据库——“中国民族古文字网”为例,“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3种)由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统一牵头实施,本社具体落实出版,项目各单品种的作者都是目前国内在民族古文字方面的一流专家学者,主体承担单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其他还有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天津大学等高校与机构相关各民族语言古文字专家。  

4.策划与开发独立的单项数字产品。

到新媒体社之后,我作为一社总编,示范性地策划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华抗倭史话》的电子书,作为试水,向电商渠道和所有销售电子书的全平台发布。我们2016年后续跟进的有“中国梦”(8卷)、“大唐诗人系列传记”(4种)、“中国篆书”等一大批电子书的出版。而且我们还在设计筹建电子书自出版平台“时代电子书出版网”,在某一垂直领域电子书市场如文字古文字类做足文章。关于一般原创精品选题,我们则主要是立足当地,多拍摄接地气、有市场的音像产品,如《淮河治理二十年》、《淮军档案》、《少先队活动课例系列》、《创意科学DIY》、《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故事一百例》等适用于广大读者的选题。尤其是加大国学、教育、实用生活类视频节目的录制。在2014年拍摄150小时、制作500小时的基础上,2015年我们拍摄与制作的时间翻了一番。2016年还将继续增加。在内容增值方面,我社近两年内容增值的收入净利润都在100万元以上。

二、我们对于出版转型的相关推进措施

1.对外加大与社会机构的战略合作。

2015年,我们先后与北京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河南的《小小说》杂志社、《大观》杂志社、福建的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展开多媒体出版等方面的跨省战略合作,旨在借助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及”时光流影“社交自出版平台的出版传播资源,加大相关资源的深度开发。以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为例,我们将系统录制、出版该院师生优质的教学录像DVD(盘配册)、联合开展应用性学术研究、设立教学实习基地等,根据双方达成的战略合作意向,双方将在双方成为2015-2016年校企合作单位的框架基础上,就“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精品课程多媒体DVD系列、郭肖华院长主创的“中国乡愁音乐大系”、“海峡两岸乡愁诗文音乐集成”、陈明志教授主创的舞台剧《文姬归汉图》DVD、《足迹: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的岁月》人文历史纪录片、“丝绸之路主题音乐”、“陈嘉庚数字纪念馆”、《福建客家人》数据库、“中华客家碑林园”创意设计、“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甲骨文文献”(数据库)、《甲骨文书法大字典》多媒体版的设计制作等项目展开机构合作。

2.对内加强营销渠道的拓展建设。

对内,在拓展资源渠道建设和版权运营渠道上,我们进一步加大新媒体转型步伐,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大优质音视频资源的拍摄和聚集,积极与三大运营商合作,推动内容资源的多次增值。积极开拓电商平台营销渠道。根据产品特点,进一步加大与京东、亚马逊、天猫等线上平台合作,推动产品销售,加强版权运营力度。具体策略:一是在IPTV、OTT、广电方面实行分区域、分渠道灵活定价策略,并加大拓展手机和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渠道运营力度。二是尝试与国内成熟的专业版权分销代理机构合作,努力将我社精品项目推向国际市场。三是加大品牌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如《新大头娃娃和小头爸爸》(央视授权的独家20DVD动画片)、《郑玉巧讲育儿经》、《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众多产品都已取得很好的市场份额。

3.集聚优质音视频内容、拓展基于技术延伸的复合产品。

做市场的优质音视频方面,我们主打教育类和大众生活类两条产品线。对于教育类产品,我们围绕各类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拍摄大量与其结合的视频资源,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分销。以“高考名师总复习”视频为例,该视频资源近400小时,我社不仅将其开发成自有品牌的学习机系列,又同时通过电信iTV平台进行付费点播,每月都有十几万元的稳定收益。目前已将其拆分成15分钟左右的小视频,发布在手机上,使学生们在零散的时间也可以方便地备战高考。同时开发其APP应用产品,方便学生下载离线观看。我社的所有视频资源均被收入社里正在打造的优质教育流媒体资源库,通过自主开发的vod互动视频点播系统,再次与硬件捆绑的形式服务于教育部门。对于大众生活类产品,我们每年都要成系列地策划拍摄。次类产品开发伊始即确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未出版,先营销”的运用思路。如,“郑玉巧育儿经”视频版是我社2014年开发的一个明星产品,该产品尚未出版便已通过IPTV、OTT智能电视、广电DVB、手机视频门户等渠道迅速在全国进行发布和分销,细化版权,分销运营,实现了快速回款,快速盈利,真正做到了“一次开发,多次产出”,体现了出版社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营销先行,重视渠道建设和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思维。

在基于技术延伸的复合产品开发方面,我社开发的“TNM多媒体视频点播平台”是基于我社自主策划、拍摄、制作的海量优质音视频节目,结合流媒体技术和触控技术,在提供海量原创音视频资源的同时,扩大视频资料的借阅面,是解决数字图书馆视频源的保存与维护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以“青少年素质教育点播系统”(TNM多媒体视频点播平台行业应用)为例,该系统基于当前素质教育资源需要,巧妙地将“互动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与“触控(Touch)技术” 结合起来,设计研发出一款用于信息单向展示、双向互动学习的VOD视频点播系统。该系统内容模块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指导,设计内容模块包括:家庭教育、能力培养、心理健康、运动健身和大美安徽五个板块,近3万分钟的素质教育音视频资源可进行交互式点播。

除此之外,为配合下一步发展的需要,还在教育培训和广告服务两方面做了初步探索。在教育培训方面我们成立了“时代新跨越公司(培训学校)”,社里委派出一个部门主任担任培训学校校长,主要是进行中学课外培训,科目涵盖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此业务可以和社里的教育类视频相辅相成,资源共享,此举的目的是拉长拓宽我们的产业链,在这个链上形成良性的互动,多头开花。这一板块起步第一年虽然几十万的利润,但整长空间较大,已在滨湖新区开设了分校。在广告业务开拓方面,我们依托“时光流影”文化+分享传播平台,结合社里的内容资源,在合肥市开设了上百块电子广告屏,安装在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大厅的显著位置,为他们开展独具特色的广告服务,这一块现已有每年四五十万元的收入。 

4.大力推进“时光流影”文化社交自出版平台的创新。

国内新闻出版界近年来向数字出版转型,多数是在做产品,如电子书、手机报等,我们自主开发的“时光流影”却在尝试做平台、做服务。这款被称为“中国版facebook”的产品将互联网思维真正融入平台建设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在线出版、按需出版和自出版。时光流影作为社里的一个事业部,全员招聘,相关核心部门负责人均具有10年以上互联网从业经验,团队人员平均年龄27岁,核心团队人员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具有在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一流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经历,为出版社进军新媒体业务板块领域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在加大线上内容的线下出版方面,我们已出版一批图书,并计划策划系列化的“时光流影丛书”,分时光话题、时光悟语、时光宝贝、时光之家、时光之旅、时光故事、时光读图、时光美文、时光老人、时光艺术、海外时光等若干分支系列,荟萃时光流影用户的优质时光内容。2016年,我社还将创办一份以《时光流影》命名的纸质版杂志,定位是以海量图片为支撑的文化生活类时尚期刊,未来的目标是建成一个海量的图片数据库。时光流影”平台现已分为中文版(www.timeface.cn)和英文版(www.timeface.net),围绕“一键成书”功能,开发微信时光书、QQ时光书,实现将微信朋友圈、QQ个人记录内容一键打印,个性定制。中国出版者协会在评选“2014中国出版业十件大事”中,对“时光流影”平台这样评价:“时光流影”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开启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思路。目前,时光流影在做进一步的拆分,加以股权改造,引入社会资本,积极谋划新三板上市。

三、对“十三五”选题出版规划的谋局步篇

2014年秋至今一年零一个季度的时间,正赶上上上下下谋划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自己作为新媒体出版新兵,边干边学,经过里里外外的反复调研、论证,初步拟出了“十三五”期间我们大致要做的一批重点项目。初步规划出35种,音像类选题17种(时长约21000分钟)、电子类选题18种(容量约50400兆)。

1. 我们规划选题的侧重点

在传统电子音像出版方面,未来“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主要是从主题出版(含“一带一路”)出版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普及、少数民族出版、文艺精品原创精品、未成年人出版物、安徽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文化等六个方面重点加以规划。这也是我们未来基本的选题主线及产品生产线。从作者队伍来看,我们加强了与国内重点单位、机构以及重点作者的合作力度,旨在集聚优质出版资源,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中央有关部门、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教科院、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等相关单位和知名作者达成合作,作者队伍实力增强,努力走出地方专业社的局限。

2. 我们规划选题的立足点

主题出版方面,结合自己曾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过16年、上海大学出版社工作过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工作过5年的经验和资源积累,协助刘桂霞社长,带领全体编辑队伍,紧扣时代主旋律策划了一批特色明显的重点出版项目,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中国当代经典绘画作品集》、《抗战名将录视频系列(180集)》、《千年中国梦》(20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暨书配盘出版项目)、《青春中国梦》(团中央主编)、《我和我的国家引擎(第一季)》、《创青春——青年创业创新故事汇》、《中国小岗村》纪录片、《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全解读》等。这35种储备项目中,有14种是自己到社后一年多重新策划启动的。紧扣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我们与解放军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合作最新策划了《长征文化大典》、《长征文化遗产》(图文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遗产》(图文版)等。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文化遗产》(图文版)这个选题,这是自己曾在2008年策划出版过的题目,如今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和文化遗产地的最新的发掘整理成进展重新完善出版。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策划了《丝路之声——100首一带一路主题歌曲》、《中国民族歌曲集》等。

将技术引入出版,在策划具有较大历史传承价值并有望冲刺基金资助和获奖题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普及类选题,我们规划了《复原遗失的中国古文明3D出版工程(第一批10种)》、《世界遗产大讲堂》、《“博物馆里的中国”多媒体资源库(电子版)》、《甲骨文书法大字典(数字版)》、《中国篆书书法大字典》(数字版)、《中国民间曲艺宣卷及其宝卷学》、《中华经典文化盲童听书馆》等。尤其是《复原遗失的中国古文明3D出版工程》项目,我们的长远规划是做到100种,用3D技术复原中国历史上遗失的100种重要的古文明遗产,用数字技术呈现历史上存在的中华文明,意义重大,投入较大,难度也极大。

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出版方面,我们规划了《“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3种)》、《中国少数民族歌曲集》两种套78种;文艺精品原创精品数字出版物方面,我们规划了《中国梦》长篇小说系列(8卷)、《"大唐诗人传记系列"(第一辑4种)》等选题。尤其是《“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23种)》这一项目,这是自己到社后创意、启动的第一个大项目,2015年的夏秋之交我们多次到北京录制视频,完成了第一批13种60%的工作量,顺利申报了国家相关项目资助(结果等待公示)。我们2016年的开局工作就是将第一批剩下的40%内容继续录完,赶在8月份之前再将余下的10种全部录完,赶在2016年12月底之前将23种音像版全部出齐。申报2016年相关奖项。同时与有关单位积极推进纸质版、英文版的运作出版。

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申报的2016年重点出版项目“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 

在充分发挥音像制品的视听特色,产品内容紧扣“多媒体教育、立体化出版、跨媒体运营”的选题思路方面,我们策划了面向青少年及幼儿益智的教育类原创精品选题,如在未成年人出版物方面,我们规划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个以法治国人物》(约请了原专业历史、现教授法律的研究生同学开始撰稿)、《德美中华——微动漫故事100》、《青少年家风教育读本》、《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故事集》等。

在发掘安徽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文化方面,我们的编辑同志规划了《互联网+安徽文化100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多媒体黄梅戏数据库》、《淮军档案(数据库)》、《守望非遗——安徽典型非遗名录新媒体资源库(电子版)》、《大运江淮——大运河安徽段全纪录》、《淮河水殇》等一系列具有安徽文化特色的重点选题。地方社为当地提供出版服务,义不容辞。

此外,在出版平台开发方面,未来几年,我们还将开发“中国民族古文字网”、“时代特殊教育服务云平台”等数字出版项目。

3.我们选题规划的发力点

“十二五”期间,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备选的重点选题总量约60种,入选国家级重点项目有6种、省级7种。“十三五”开局之初,我们深感贮备的选题数量明显不足,目前第一批储备的也只有35种。在选题的总量上,作为一总之编,我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只申报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做的选题,模拟性的选题尽量不报。以自己为例,像前年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工作时成功约稿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殷墟文化大典》,本来这次也是想申报“数字殷墟”这一多媒体出版项目,手头上现有的450万言、上万张殷墟文字图片资料,是最好的制作数字殷墟的线索,如果我们据此前往安阳殷墟自己的老“根据地”拍摄视频,做一个《数字殷墟》的规划项目那是十分顺利的事。 

另一方面,从实际操作的技术层面看,现在每家出版社每年只能申报2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所以好菜要慢慢往桌子上端,要分批次开发,分年度开发,自己不能与自己撞衫。未来3-5年,我手上已基本储备好每年可申报的两种选题。要提交60%的内容的政策限制,对于提前运作项目是一个重大考验。这类项目,往往意义非凡、价值重大、但也需要提前投入,如果不能申请到相关资助,出版社还将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这就需要多年从事出版的经验。像工程师一样,知道在哪里划一根线。一线值万金甚至几十万金。

以上只是我们在未来“十三五”期间申报的第一批项目,未来几年还将陆续增补,如“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第二批10种、《中国民族古文字字库》、《安徽美术文献集成》、影像纪录工程《墨韵徽风》等。

与传统纸质出版相比,用电子音像手段做重大项目选题,优质内容不变,改变的只是呈现的方式和出版的产品形态。 

四、个人在出版转型上的一点认识

前几天,刚刚拿到一个获奖证书,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开展的新闻出版业“十三五”规划发展建言献策有奖征文活动颁发的,自己撰写的《“十三五”期间关于国家推进“出版业4.0”计划暨设立“国家出版科技创新基金”的建议》一文获得了优秀奖。所在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一年多的上述选题策划实践,实际上就是这篇建言献策理念的第一手实战实操。我的建言的核心观点是用高科技全景式复合媒体出版技术全面改造中国传统出版业,提高中国出版业在世界出版业中的竞争领先地位,推进包括中国传统经典在内的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内容在新的“出版业4.0”时代全面进行科技化转化,通过多媒体融合(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内容与科技结合打通原先各媒体之间的割裂),使优秀的文化内容更有趣、更普及、更便于对内对外传播。

回想自己一年零三个月之前从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岗位调任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担任总编辑岗位,对于自己从业出版25年的“65后”的确也是个挑战。行业在转型,单位在转型,自己也在转型,从传统出版的后卫走向新兴出版的前台,尤其是按社委会分工,主要是负责整个出版社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

在安徽出版集团的这5年,自己分管数字出版工作,自己2013年撰写的《选题·技术·营销:数字出版的三个关键点》一文近7000字,在《中华读书报》整版首发后被2013年第5期《新华文摘》 全文转载。2014年第1期《现代出版》杂志又发表了《创意与整合:大众出版的专业化和数字化》。2015年第10期《出版广角》杂志又约请自己撰写了卷首语《出版,文化的延伸》。2015年算下来,大大小小撰写发表了30余篇文字。其中,2015年6月8日的《中国新闻出版报》还以半个版的《未来,出版本身就是一种科技——对话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李旭》,系统访谈了自己关于“出版4.0”的思想。一年来,还应邀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培训中心、厦门理工学院、河南大学、安徽出版职业技术职称岗位培训班等开办讲座,出版了《数字出版的创意与策划》(DVD)。

2015年5月李旭在厦门理工学院数字创意学院做“出版4.0”的学术演讲

归纳起来,我对于数字出版、新媒体转型、互联网出版、大数据出版的基本观点是,将来出版社实现由“出版社”向“出版网”的转型,将推动每个编辑室都要创办一个特色平台,用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圈占专项文化资源,推动实现资源型→创新型、综合型→专业型、文化型→娱乐型(包括高雅性转向大众性)、生产型→经营型(包括产品性转向品牌性)、平面(文字、图片)型→立体(影像、3D)型、单媒型→全媒型、现实型→虚拟型、服务型→策划型、地方型→全球型这十大方面的转型。开发数字出版平台犹如修建高速公路建收费站,你不修,将来路你还是要走的,那就需要向别人交过路费。全媒体、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网络这一超级美食城的美食家,网络出版与网络阅读已无“界”可言,大家围在一个大台面上,或提供台后的声、频、文、图、娱等大餐快餐,或在不同的窗口选菜、在不同的桌面用餐,跨界变成跨餐、跨窗、跨桌。

回想2010年还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岗位工作时,曾提出过一个叫“上海崛起网”的平台项目。目前来看,这一平台设想仍不过时。当时我对该平台的基本定位是为上海的每一个城区、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乃至每一个关心上海崛起发展的人们,架设一个非官方非主流媒体但又必须保证政府声音和主流导向的思想交流平台。

对于数据库建设,我的理解是这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注入新内容,力争做到本主题的第一和最全。“专业,专业化,专业到极致”,是我的核心观点,就是将专题数据库做到同类产品的最大最快和最好。除了纵向的自主研发组稿,增添新内容,横向的跨机构内容整合(分成或付费)也是必要的手段。2011年2月至2014年10月我在安徽人民出版社担任副总编分管数字出版的岗位上时,曾提出创建一个“安徽地方文化数字资源总库”的设想,这需要整合安徽各家的内容资源,非一家出版社所能完成。

对于有声书,到时代新媒体出版社社之后,约稿出版了《可爱的奸臣:曹操》52集上千分钟的有声读物,联系到前两年录制的《大三国》有声书,仅以历史人物故事的有声读物出版为例,就像传统出版领域以民国人物的纸书出版见长的团结出版社那样,他们主攻的就是一个领域,专注于一个品类的系统化规模化生产,并在开发“民国人物出版网”一类的平台,我们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如果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物故事录制出成有声版,坚持几年实现成百上千种的规模,那也就是特色和品牌了,坚持下来就可努力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类有声读物出版供应商,商业模式自然也因大数据的专业化、规模化、批量化、阵地化而凸显出来。长期坚持,出版社还可组建自己的录音、配音队伍,甚至在网络上开办像凤凰听书网那样的“听历史”大型有声历史收听频道。这也是数据库出版的思维。

结合几年来的思考,我个人给出的数字出版公式是:“1+1+N”,即一个平台、一个数据库、n种电子书+纸质书。一个出版企业、一个编辑部甚至是一个编辑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数字出版思维。 

一边做实际操作,一边做理论总结,已成为多年编辑工作的习惯。从1992年入业出版第二年撰写《图书选题成功开发与管理》在《编辑之友》发表并被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到2013年撰写的数字出版论文又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从业出版25年在编辑工作第一线先后经历过河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时代新媒体出版社4家不同的出版机构,经历了从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总编的全部岗位,目前已发表了几十篇与出版有关的论文、文章。对于出版转型,我骨子里的认识是,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转型是必然的,晚转不如早转,早转早主动,早转就能占据有利的位置,这一过程虽然艰辛,但创新终究是快乐的。

总之,在媒体融合和大数据出版时代,各家传统出版企业都在思考自己的路如何走。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作为一个2012年才由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改名至今的中小电子音像出版机构,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如何进一步精心布局。 

对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有三个基本的判断:

一是未来一流的新兴出版机构都要有自己的全媒体出版平台,除非你压根只想处在二流、三流的位置。出版社要成为一流的出版与服务机构,必须做属于自己的平台,专业出版机构要做垂直型的平台,做大了,某一垂直领域的内容聚合优势就是属于你的。

二是数字化时代,出版业在重新洗牌,大众阅读方式和出版盈利模式在发生改变,转型做数字出版、新媒体出版、大数据出版,  未来几年是出版机构站队的最后的机会,是地方出版企业成长为全国性乃至国际化出版企业的最好的时机。互联网时代地方队做强做大某一垂直领域,也能成为某一领域事实上的“国家队”。 

三是数字出版数字产品的盈利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量变到质变。做数字出版要扎扎实实地做积累,在某一个板块做积累,创造性地做积累。

未来,出版的概念将是一个“大出版”的概念,出版的概念边界日渐模糊,新闻、广播、影视在科技推进媒体融合时代都是一种种新出版、大出版的形态。对于内容传播的自出版的出现让出版本身就是一种新闻行为,对内容加上录音放到网上就是广播,将一段段有趣的视频经过加工放到网上就是微电影、微电视,出版成为一种全民性的大众行为。在全民阅读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甚至可以逐步推进免费出版、免费阅读,通过智能化出版4.0的手段普及高深的思想,提供全民族的文化水平,让经典走进文盲的大脑,让艺术修养走进平凡人的生活。 这是我们每一个新媒体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编辑 eliza)

作者:李旭

来源:百道网·李旭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