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汪兆骞新书《民国清流》发布 为民国大师献上绝唱

作者:陈大猷   2015年08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讯】8月15日下午,汪兆骞的《民国清流》新书发布会在三联韬奋出版社举办,现代出版社副社长陆青、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民国清流》的责任编辑张霆主持了本次发布会。

8月15日下午,汪兆骞的《民国清流》新书发布会在三联韬奋出版社举办,现代出版社副社长陆青、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民国清流》的责任编辑张霆主持了本次发布会。

汪兆骞,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往事流光》《春明门内客》《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

《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王兆骞
出版时间:2015年07月

《民国清流》是第一部关于民国清流、一代大师们的长篇集体传记和史诗力作。民国六年至民国十六年(1917至1927年),中国呈现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肩的思想最活跃、文化最灿烂的局面。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讲述了那些特立独行的民国文化大师们在思想、学术、政见、工作和生活各个层面,互相交流、碰撞、交锋过程中的友谊、恩怨、是非、因缘与分合,生动地再现了他们在近代中国的重大转折时期的生活图景,刻画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卑微,崇高与缺陷。

发布会中,现代出版社副社长陆青率先发言,分享了《民国清流》一书的出版理念。他说:“我们国家很多读者对民国时期题材图书很关注,现代出版社也一直很关注国民题材的图书,我们组织了一个有力的编辑队伍,出版了《民国清流》这本书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民国所处的时代环境是三千年以来,各种思潮和政治势力角逐最为激烈的年代,这段历史有着独特的魅力。民国的种种故事在经历烈火油烹、鲜花折锦以后,会成为稳定可持续的阅读心理期待。而此时,读者的阅读取向会更为客观和理性,对图书产品的选择也会更注重品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适时推出了汪兆骞先生的《民国清流》,它不是民国大文人吉光片羽的言行记载,也不是民国大诗人独立条传,而是把他们置于1917年到1927年民国言论思想最为活跃的大背景下,对他们思想、言论、交往、社会言论和文化品格的集体记载与评说,这些知识分子文化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飞蛾扑火式的文化壮举写就的是中国式的担当与辉煌,写就的是《民国清流》报国的风骨,情趣与品格。在这一时期集中涌现出这种灿若星辰的大师与精英,也是一种空前绝后的文化现象,令人向往,也引人深思。”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开场就表达了对汪兆骞老师的尊重和敬佩,他认为这本书是一部美文传记、文学传记、思想传记三合一的作品,“这本书不像一般的传记只讲一个人的从生到死,它讲的是一群人物,从叙述这个角度来说非常具有难度和挑战性,足见汪老师的功底。”

张颐武赞叹这本书中的大人物、历史的关键点都写得特别生动,就像历史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表示:“这本书是好书,第一是有现场感,第二是对历史关键时期的关键点择取描述地非常准确,书中写的这些人的历史观对中国启蒙文化非常重要。现在时代不同了,民国时代的思想文化盛况只属于那个时代,而那个时代不会再有了,但是像汪先生这样对民国时代进行描述,对民国时代知识分子和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做探讨,非常有价值。

最后,作家汪兆骞先生自己袒露创作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九十年代后期,王蒙先生写了长篇小说《季节》,专门写中国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正好我是这套书的责编,我发现,王蒙写了他们的苦难,写了他们灵魂受到的煎熬,写了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出卖灵魂。王蒙笔下的知识分子有悲情,但很龌龊,所以我就更加怀念民国时候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作为一个阶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良知,代表着民族的智慧,但这些人共和国以后的命运实在是让人悲哀。那中国的知识分子最得意的时候什么时期呢?于是,我就有了创作《民国清流》的想法。民国二十七年以后,中国清流不再有了。我为清流写的是绝唱,或者是最后的绝响,传统意义上的士已不复存在。”

(本文编辑 思敏)

作者:陈大猷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