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诗歌似乎有“回潮”的趋势。与此同时,诗歌市场的反应如何呢?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诗歌出版,不少诗歌跻身三大网店同类畅销榜,尤其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 刘清华
近几年诗歌频频出现在各种好书榜上,而最近女诗人余秀华爆红、汪国真去世、沈苇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奖更是引发新一轮聚焦,诗歌似乎有“回潮”的趋势。与此同时,诗歌市场的反应如何呢?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直致力于诗歌出版,不少诗歌跻身三大网店同类畅销榜,尤其是《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
刘清华说,诗歌从未离我们远去,中国从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余秀华和她的诗就像一部励志电影,并不阴暗,充满正能量。这是一般诗歌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也是其出版价值所在。如果大家都只热衷于网络文学的东西,文化的品位是培养不起来的,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仰望星空”。一个诗人突然闯进大众的视野,作品让读到的人因为共鸣而激动、而欣赏、而传播,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标签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事。
百道网:为什么出现诗歌出版“回潮”现象?
刘清华:大家注意到的最近诗歌的所谓回潮,我觉得主要基于三个背景,第一、诗歌从未离我们远去。中国从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汉魏六朝辞与赋、唐诗、宋词加元曲,中国的古典文学殿堂,就是一座诗歌的殿堂。每一根梁柱,都有韵脚,每一扇门窗,都有音律,每一片砖瓦,都有诗情。而在所有的文体中,诗歌最靠近人的心灵,最易抒发人的情感。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心中都有自己的诗意要表达。第二、时代软环境使然。一方面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当然也包括诗歌。另一方面国民阅读趣味的提高和对诗意生活的追寻,也让诗歌理所当然地回到读者的视野。第三、新媒体特别是微信的加入给几个诗歌事件升了不少温度。从余秀华的爆红、汪国真去世激起的青春回溯、沈苇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奖带来新的聚焦点,让人们在奔忙中放慢了脚步,体会到了诗歌“将加速度的世界往回拉一厘米的美好”。
百道网:湖南文艺出版社很早就发现了余秀华,余秀华诗的出版价值何在?当初是怎么发现她的?
刘清华:2014年《诗刊》9月号的下半月刊在“双子星座”专栏中,集中推出了余秀华的9首诗。11月10号,诗刊社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这一组诗。第二天晚上我们的编辑就在朋友圈里看到了,马上给我作了汇报,我和许多人感觉一样,非常震撼。难以相信这样的文字出自于一个早早辍学、偏居乡下且有病在身的作者之手。同时大家又有些隐忧,诗歌这一类型的图书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算是一个冷门,一般的诗集也就只能印三五千册。而我们最终还是给余秀华开出了一万册的首印数和不低的版税。之前,我们只有在为海子出诗集的时候,付过同样的报酬。
我们作为在全国出版界第一个发现和签约余秀华的出版社,并不是偶然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直以“文学”为立社之本,非常重视原创文学的出版。原创诗歌作为原创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重点关注的领域。我们能以超前的眼光签下余秀华,看中的并非只是她潜在的市场价值,而是充分认可余秀华诗歌创作的才华。余秀华除了“诗人”这个角色外,还是一名身有残疾的农村妇女,而她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让她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持续地通过诗歌将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来。她和她的诗就像一部励志电影,并不阴暗,充满正能量。这是一般诗歌所不能达到的境界,也是其出版价值所在。
百道网:余秀华的诗在三大网店及实体书店都很热销,她也一度是话题人物,怎么做的策划推广?
刘清华:在策划之初,我们就安排了在诗集和畅销书出版上有着丰富经验的副社长陈新文专门负责,外加两位资深编辑与营销、发行出版部门组成一个团队。把优秀诗人、优质诗歌作为营销重点,不附和而且反对给她贴一些猎奇和吸引眼球的标签。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成为本年度文学出版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不仅让大家关注到余秀华和她的诗歌,同时对整个诗歌出版都起到一个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摇摇晃晃的人间》出版后,先后进入2015年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一季、百道网3月的中国好书榜、凤凰读书频道好书等。预计到年底,本书的销售有可能突破十万册。接下来我们还将邀请作者开展一系列的签售、讲座和与读者的互动活动,同时在下半年适当的时候我们还将推出精装版。
百道网:早在20世纪80年代,湖南文艺出版社就致力于诗歌出版,现在仍然是诗歌出版的重要力量,背后有什么理念支持?
刘清华:湖南文艺出版社有着很好的诗歌出版传统,有丰厚的资源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早在20世纪80年代,湖南文艺出版社就出版了不少诗集,其中《青春诗历》的出版几乎是每年全国读者翘首以待的事件。《诗苑译林》更是影响了几代人,是烙在读书人集体记忆中的一个标志性书系,是一代人阅读记忆中共有的诗意辉煌。1983年到1992年间,《诗苑译林》陆续出版了51种外国诗歌汉译诗集,施蛰存先生称其“发表译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919年到1979年所出译诗的总和”。这套丛书因此被北岛誉为“汉译诗歌第一丛书”。
在80年代,诗人是很荣耀的一个称呼,但令人不解的是,到了90年代,诗歌忽然变得不再被看重,诗集几乎无人问津,诗人甚至成了一个骂人的词汇。因为各种原因,《诗苑译林》在那时被迫暂停出版。在诗歌变得如此不堪之时,我们感受到国民精神亟需提振;我们常常召集一些专家进行讨论:“诗歌怎么了?诗歌出版怎么了?诗歌什么时候会回来?”
其实,我们一直在等待现在这样一个时机。在全民阅读呼声日渐高涨的时代,如果大家都只热衷于网络文学的东西,文化的品位是培养不起来的,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人“仰望星空”,总要有人有一些浪漫的情怀、思想的高度和文化的追求。而诗歌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做为一个有担当的出版人,有必要推动诗歌出版。
百道网:几年前诗歌出版还不是很景气,湖南文艺出版社是怎么着手推动诗歌出版的?
刘清华:确实,2012年诗歌出版还不太景气,但是我们决定重启“诗苑译林”并且抱定了不放弃的决心。这套丛书的目标是,力求填补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国际诗坛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师级诗人的中译本空白,逐渐建成一个较为完整又与时俱进的世界诗歌文库。此后的两年间,从精选、修订、重组老版内容和增加新的代表性品种入手,陆续出版了《图像与花朵》《叶芝诗选》《安德拉德诗选》《索德格朗诗选》《维多利亚时期诗选》《庞德诗选》等诗集。
201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成立了由王家新、北岛、田原、刘文飞、陈黎、树才、姚风、高兴等组成的新的“诗苑译林”编委会,借助强大的诗人、诗歌研究专家、诗歌评论家和翻译家的队伍重新规划所有的选题。接下来,还将推出巴勒斯坦的达尔维什,日本的高桥睦郎,韩国的高银、罗马尼亚的斯特内斯库等世界一流诗人的作品。
2015年,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更精准地面向读者群,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启动一个名为“诗享计划”的诗歌出版板块,全面打造诗歌出版品牌。规划中的“诗享计划”包括三个平行的小系列。它从诗歌阅读需求的三个向度展开。分别指向专业写作与研究、诗歌教育和大众欣赏。一是前文所提到的面向诗歌写作者和研究者的“诗苑译林”系列。二是诗歌教育类,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古典诗词类《古典素描》系列。已经出版了《唐诗素描》《宋词素描》《古诗素描》等品种,深受读者欢迎。其中《唐诗素描》每年都要重印四五次,销量已达十几万册。第三个是面向大众诗歌爱好者欣赏阅读的诗歌类图书,比如之前已经出版的海子精品结集《那幸福的闪电》,现在都成了畅销书。2015年,诗人余秀华的《摇摇晃晃的人间》春节前上市,不足一个月,销售已过四万册。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目光转向新媒体的诗歌互动和出版,与影响巨大的微信公号“为你读诗”达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今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首届“世界诗歌日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有声诗歌图书《为你读诗》(第一辑),在绚丽的光影中首发。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和为你读诗平台的合作,争取做成按辑出版的MOOK读物。目前,《为你读诗》第一辑推出不到半个月,网上的诗集预定已接近一万册。
百道网:大众读者市场与诗歌之间的距离是否仍然有些遥远?
刘清华:虽然看起来,我们和出版界的同行做的一些工作,也得到了读者的热切呼应,比如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批诗集反应也非常不错。但总体来说,目前大众与诗歌还是有些疏离,原因很复杂,有时代本身的原因、有写作者的原因,也有读者取舍的原因。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喧嚣和停不下来的脚步将诗歌甩进了幽暗的角落。但一个诗人突然闯进大众的视野,作品让读到的人因为共鸣而激动、而欣赏、而传播,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标签意义和审美价值的事。它让大家放慢步伐,审视心灵,回味诗意,很好。对于一个文艺出版社来说,好诗人和好作品总是令人难以割舍的。出好诗,推出好诗人,一直是我们在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我同时也坚信,付出总有回报。而文学自有一种坚韧隐忍的力量,诗心词情则是人生高悬头顶的指引,它能悄然改变我们的生命的轨迹和心灵的方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永远携带诗意同行。
(本文编辑 逐日)
05月25日10时| 评论
推荐开车听“为你读诗”,我社出版。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