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出版并购谈规模增长与经营活力是鱼与熊掌?

作者:鲍红   2015年02月10日   来源:百道网·鲍红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民营出版公司在面临多种融资对象时,为什么优先考虑国有出版机构?三大出版中,为什么大众出版被并购的机率远远大过教育出版?并购双方真正实现了资源和资本的匹配吗?经济规模的增长与经营的活性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吗?


近年来,图书出版业国有与民营之间并购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除了一小部分案例,是国有、民营各占50%的股份,或国有相对控股,民营综合绝对控股。多数的并购,是国有并购民营,国有绝对控股(通常是占有51%的股份)。

为什么民营被国有并购的多? 

对于民营出版公司来说,融资的对象有多种,如业外的风投资本、产业资本,为什么多数民营公司选择被国有出版机构并购? 

首先,在于民营出版公司自身的缺陷。他们只有策划权,没有出版权,这不亚于一个人缺了一条腿。由于这条腿的残缺,就注定了他们依附国有出版体系的命运。正因为此,他们对外融资也遇到巨大的障碍。 

这些民营出版公司本是生产企业,但由于我国的政策限制,只能注册成流通企业。这样,纸张、印刷便不属于他们的业务范围,按规定,他们就不能支付这两笔费用。但这又是他们的正常业务环节。原先,民营公司把这些款打到出版社账上,通过出版社循环支付;但随着民营公司的日益壮大,再通过出版社循环,不但意味着极低的效率,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现实中,民营公司自己支付纸款、印刷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这是民营公司的正常业务需要,但因为不合规,对于融资就是一种极大的障碍。业外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企业各业务环节是否合法合规,上市融资更须如此。这样,民营出版公司便陷于两难困境,要么对外融资受限,要么为理顺流程付出巨大代价。 

民营公司加盟国有出版,不但补上那条腿,把业务流程理顺,还可以融得一部分资金。行业默认的行规,是国有必须控股。因此,被国有并购就成了他们的命运。 

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而图书印刷,明显属于制作环节。如是,民营出版公司支付纸张、印刷款就应是他们正常的业务范畴。这样,业务环节就可以理顺,有望消除对外融资的一大障碍。

为什么并购多为大众出版而少教育出版?

纵观众多被国有并购的民营出版公司,主要集中在大众出版领域,教育出版领域的极少。 

究其原因,大众出版产业链的社会化竞争更为激烈。大众出版较为依赖外部作者,管理者纵有策划、营销优势,但作为大众出版核心资源的作者是不好掌控的。一旦哪家民营公司成功融资,它对优秀作者(作品)、海外版权的议价能力就大大增强。而其他同类公司则陷于被动,不得不也考虑融资。而且,由于大众出版的即时性、不确定性,也使其业绩容易波动,规模难以积累,现金流不够稳定。 

在教育出版领域,由于教材有严格的准入,民营从事的主要是教辅。教辅与大众出版不同,每个企业只有1~2个核心品牌,每个品牌统领几百个品种。一个教辅品牌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的整体策划思路,而这通常来源于企业负责人,外部作者居于次位,他们只是执行思路。只要负责人一直用心,企业就有相对的稳定性。而且,教育出版需求更为刚性,且有很强的连续性,品牌一旦形成,可以多年畅销,每年只须修订。因此,其现金流也比较稳定。 

从企业规模讲,大众出版公司普遍规模偏小,而教辅企业规模要大得多,也使它不易被吞并。 

双方的目的是什么?

综合来说,国有出版机构希望借助于民营企业的,不外两条:一是更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渠道,二是高效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其根本的目的,则是为了做大做强,在争“双百亿”和上市融资中有更好的业绩。 

近年来,一批国有出版集团进入或准备进入股市。已上市的募集大量资金,需要新的业绩增长点;未上市的则希望增加销售额以提高其市盈率,而仅靠国有出版社,很难满足股市的业绩要求。于是,行业优秀的民营公司成为他们并购重组的对象。 

同时,国有出版机构虽已转企,但多年来的体制弊端不可能一下改变,企业经营效率不高。一些国有与民营合资,也是希望引入新机制,激活国有的创新活力。 

而对于民营书业来说,最主要的目的也不外两个:资源与资本。首先是政策资源。由于我国的专用出版权政策,民营公司从事出版,必须与出版社“合作”。一家大中型民营公司就此每年比出版社多支付的成本,少则几百万元,多达上千万元。尽管“买卖书号”已经成为公开的潜规则,但每年仍有因此受到查处的例子,对企业经营是个很大的风险。与国有合资后,书号问题就迎刃而解,企业发展也有更多的安全保障。 

所谓资本,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国有除了有稳定丰厚的教材和系统教辅利润,在各种项目基金、文化地产、上市融资等方面也获得较多支持。民营与国有合资后,一来可以获得更为宽裕的资金支持,二来也可以分享一点政府专门支持国有的产业政策。

实际效果如何?

无论国有还是民营,都期望双方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以国有的资金与资源,加上民营的市场与机制,做大做强。那么,这些合资公司的成效如何呢? 

首先,多数合资公司实现了规模的较快增长。那些民营公司本来就是行业较为优秀的企业,有了更多资金和资源后,增长更快。其次,促进了管理的提升与规范。凡重大决策,须董事会讨论通过,论证更加规范,避免了决策的随意性。再次,平台提升。因为背靠大型国有出版集团,在购买版权时,更容易取得作者的信赖。而且,合资公司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他们有更健全的社会保障,能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 

然而,寄望这些合资公司激活国有的经营活力,则成效有限。首先,合资公司并不涉及到整个国有出版机构的股份制改造,而只是其下属的二级甚至三级企业,无力影响到整个国有出版集团或出版社。 

最主要的是,国有的政策性资源较多,一些国企没有动力被激活。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政府投入大量文化扶持资金,以及数字项目资金、上市融资、文化地产等扶持中,国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趋利避害是每个人和企业的自然本性。如果可以轻松获得较多政策资源,他们为什么要去辛辛苦苦做市场呢?出版社转企改制后,政府减少对资源的干预,逐步交由市场与读者去配置资源,也是出版繁荣的一个重要条件。

作者:鲍红

来源:百道网·鲍红专栏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