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专稿】那些在腰封上闪闪发亮的名字总让我们这些无名小编觉得遥不可及。跟郭力总编辑倒苦水的时候,她告诉我:“名气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合适。试着缩小一下圈子看看。”
《隔壁的中国人——内山完造眼中的中国生活风景》是我到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接手的第一本书。
之前一直做的都是与版权有关的工作,但看到编辑同事们刷刷改稿、哗哗出书的情景时,心里总是痒痒的。不甘心只做一个摆渡人,而想做一位搭桥者。内山完造先生的这本书,就是我造的第一座“桥”。惭愧地说,选题并非我提出的。而是前任编辑留下来的“遗产”,我干的就是“变现”的活儿。按理说,不用做前期策划工作,译稿也都是现成的,按部就班走流程就完了,没什么可发挥的地方。但真做起来可没这么容易。
第一关就是看稿子。做外版书,我认为万万不可轻视的就是原文。这点往深了说,就是不能糊弄读者。只改译文相对轻松,编辑按着中文的语法规则来修正即可。但译者不是万能的,即便是最资深的翻译,也不能保证译文中不会丢词掉句,没有译错一处。于是我就用了最笨的方法——逐句对照。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很有水平也非常负责任的译者。她同我一起把文章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改稿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的过程。我很珍惜这种共同成长的经历。
第二关就是制作插图。也许是之前在一家以图文书为招牌产品的公司工作过的缘故,就习惯性地使用图片作为活跃版面的元素。想到作者是鲁迅先生的至交好友,而鲁迅先生又与中国现代版画渊源极深,第一选择自然是找版画素材。但我入行不久,没有多少资源可供选择,只好又用了一个笨办法——上豆瓣找能人去!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位版画专业的学生。他在沟通工作时的态度也非常积极,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上了七幅与本书内容契合的作品。以这次做书为契机,我慢慢对版画也有了更多了解,现在看来这些图算不上是精品,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关就是找人做推荐。这遇上了跟做插图时同样的问题——没有资源。那些在腰封上闪闪发亮的名字总让我们这些无名小编觉得遥不可及。跟郭力总编辑倒苦水的时候,她告诉我:“名气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合适。试着缩小一下圈子看看。”没错,动辄占满腰封的“名人名言”反而令人生厌,既然这本书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写的,自然也要往“朋友”上去琢磨。
这就让我想到了曾经在动漫书营销上同社里有过合作的日本文化中心。拜托负责营销的同事一打听,对方果然表示出了兴趣。在双方的努力下,我顺利拿到了吉川竹二主任亲自撰写的推荐序——《以书肆为津梁》。当时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就“醉了”,真是再也想不出比这个更合适的词句!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日本文化中心的朋友们,不仅在出书时给予我们莫大的帮助,在随后的推广中还与我们密切配合,在今年4月份的北京阅读季活动中,我们还会在日本文化中心共同举办该书的座谈会,届时还会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徐一平主任出席,一起探讨中日文化交流的话题。
现在回过头审视做这本书的过程,发现编辑一直都在做着沟通的活儿。联系译者、联系插画师、联系名人推荐、联系图片公司……更不用提和社里的同事沟通各种制作细节了。正是方方面面的联系沟通,才最终打造了一座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可能这也是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内山完造先生潜移默化的结果吧——他本人就是一座沟通中日的大桥!(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杨林蔚)
(本文编辑 岳尚华)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