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钛媒体 作者:郝天喜
关于90后群体特性的话题已经引发了许多的讨论,90后身上也被贴上了叛逆、开放、自我等诸多标签,虽然小编一向对贴标签这件事事不太感冒,但它确实可以帮我们更轻松省力的认识世界,作出判断。本文中钛媒体作者郝天喜将从社群和大数据的角度再谈90后这个群体,读完后或许您可以撕掉一些关于90后的旧标签,又或者贴上一些新标签。以下为文章正文:
最近热播的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中,《长尾理论》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了一段话:“20世纪的合作模式是企业模式,企业雇佣雇员,人们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了某个大目标而工作。21世纪的合作模式就没那么正式了,它是关于社群的,有些创意永远不会成为产品,有些社群永远也不会成为公司,但是关键在于,我们现在有了20世纪合作创新模式的替代”。
社群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新型生产关系。安德森勾画的未来一定是“中心化”被边缘,“自由组织”取代“结构化”。那影响这种关系变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有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所覆盖的“人性”使然。
脱不花妹妹上周在百度世界CBG(用户消费业务群组)论坛中,谈到罗振宇曾跟她说的一席话:“你看不惯现在90后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你会死的呀。” 张朝阳也曾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到:“当今的互联网形态是一帮50多岁的CEO领导着40多岁的高管,指挥着30多岁的员工,给十几岁的孩子做产品。”是啊,网络世界俨然已经被他们占据了,与其说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不如说是他们的。
从脸萌到节操精选,再到一茬茬崛起的90后CEO,70、80后这些“老年”人是该抬头看天了,90后们已经产生了一种破坏式的创新驱动力。百度副总裁王湛同样是在百度世界CBG论坛上对90后的喜好提炼了五个字:“呆萌贱坏怪”,概括总结了这样一些调调的东西非常容易在90后群体中流行,受到他们的追捧和欢迎。所以,王湛提出现在做的产品和服务,要想着怎么能够和90后、00后一起愉快的玩耍。怎么样才能和90后一起愉快的玩耍呢?首先要了解他们。于是,在百度世界上,CBG联合百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百度90后洞察报告》。加之笔者钻研社群经济以来,发现90后的一些群体特性和社群经济的模式很切合,姑且从社群和大数据的角度谈一谈90后这个群体。
打倒权威,摧而不毁,其实90后也不是不靠谱
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描绘过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那个世界就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拥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却是个最美好的结局。KK所说的正是一种社群经济的形态,要完成这么一种“失控的美好”,就必须先解构过去有控制力的等级体系,分配体系等规则。
60、70一代所处的社会规则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谁的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资源越丰富就有可能占据管理的顶层,并掌握事情绝对的决策权,操盘整个事情的全过程,如若出现领导决策失误,项目就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而90后一代正在让管理变得扁平化和自由化,比如在网络神剧《万万没想到》的幕后班底万合天宜里,90%的员工是90后,CCO叫兽易小星也提到他们的管理是非常扁平和自由。没有办公区的隔板,没有老板的封闭办公室,也没有条条框框“一本正经”的制度。
90后不愿意盲目听从领导的安排,更希望靠自己的能力去摧毁一切不合情理的,去拼尽一切,只为他们愿意为之奋斗的。90后一代正在吞噬、解构固有的制度,但等级和权威被解构掉之后,群体结构也并非没了规则和秩序,90后会根据贡献值,用文化标签、兴趣喜好,构建一种全新的“秩序”。
在贴吧、豆瓣等一些90后比较密集的兴趣部落中,就体现了“秩序”约束力。以贴吧为例,11年的贴吧文化发展过程中,粉丝的黏性丝毫不见削弱,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贴吧里有一种隐序的力量在维系。比如在“爸爸去哪儿”吧里,会根据粉丝的活跃度进行“等级”区分,也会根据各自擅长,担纲一些关键性的分工角色。贴吧成员之间也会有一种虚拟的“等级权威”秩序存在,但这种新型“秩序”完全是建立在互联网开放、协作的精神上的。从理论上看,未来这种失控的秩序,会逐渐向公司组织,社会分工层面延伸,完成网络向现实世界里的自然过渡。
个体革命:自由引导90后的人民
我们常常听身边的人抱怨,工作是看得到头的,没有挑战,没有激情,只有日复一日的重复。不可否认,70、80后一代人都活的比较纠结,内心里常常在各种选择中徘徊。90前的人们往往遵循的是一种岗位角色观,是一种群体里的“层级分工”。当公务员,还是考研究生,是国企分配,还是下海经商,这种“铁饭碗”的后遗症,一直影响到现在80后一代。
但是真正的网络原住民90后崛起后,这种观念才逐渐模糊起来。90后更为洒脱,关于自己的职业导向和发展方向有自己明确的打算,一份工作喜欢就做,不喜欢就离开。在《百度90后洞察报告》显示,在90后的职业规划里要么是职场求职,要么是自主创业,而后者的比例达到了40.9%,选择“铁饭碗”公务员的仅占6.43%。
在这个报告中,传统评价里的“眼高手低”被重新定义为“兴趣至上”。对于跳槽,90后比80后有着更果断的抉择:96.15%的人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另谋他就”。这些我们70、80后曾经恪守、坚持、守卫的“稳定工作”,在90后眼里根本就不屑一顾。“一份工作干一辈子”在他们看来是无趣和不可能的事,或许“稳定”对于他们真正的要义是个体崛起,并不是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所能给予的。
还好,我们处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整个社会大环境也在对90后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资金方面,知名创投机构IDG推出90后创业基金,用以支持90后一代的创业;产品方面,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设计产品的角度也更加迎合90后一代,百度贴吧、文库、移动游戏等产品的设计都是在不断发掘迎合90后人群的特征。团队方面,像阿里在组建团队上,也更愿意不拘一格降人才,对90后产品经理尤为珍视,给予90后更大的舞台。
全民小时代到来
社群经济的终极形态会是部落化,就像一个个小时代。三五成群,七八组队,玩社群,搞众筹,组织的边界越来越淡化,只要兴趣所向,意愿相投,就能协作起来做事情。现在BAT大佬们都在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为90后的孩子们开发各种好玩的产品,去调动他们的胃口,刺激他们的体验。
但事实上,我们对90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了解。很多90后对我们这些70、80后老家伙们做出来的东西已经无感了。百度90后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观方面,原来大部分90后只要自己喜欢,对是否名牌、广告等完全无感;在就业观方面,对于就职单位的选择,个人兴趣高高凌驾于发展空间和薪资水平之上。对于90后,我们发现很多对他们“非主流、脑残粉、贪图安逸、生活混乱”的标签化评判都是一种误读。
比如身为90后的郭列创造了“脸萌”,三五个年轻人凑到一起,朝着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努力,竟也能爬上App Store的排行前列。这些自命不凡的90后,会用一种我们看不懂的价值标杆和导向,在他们的小时代里,做让他们幸福,让他们烎的事情。只要他们喜欢,只要能生存下去,只要有所挑战,或许就是最好的。
“小而美”正是社群经济自运转的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自发地、源于热爱地实现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联合。而90后一代正在勇敢地挑起重担,来撑起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百度CBG提到了未来的产品开发乃至商业模式,都需要和90后一起愉快的玩耍。对此,我不能同意得更多。
【作者:郝天喜(社群经济研究者) 微信公众号:kjsiwei】
原文标题:再论90后,让标签贴的更猛烈一些吧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