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2013年10月31日,北京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唐家三少”(张威)出席成立大会。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参考消息网8月9日报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7日发表题为《在中国,作家不需要出书就能赚大钱》的文章称,张威笔下的每一位英雄都有实力、有人气、有成绩——拥有读者梦想得到的所有东西,同时也是他们怀疑自己能否得到的东西。这帮助张威跻身中国最富有作家的行列,而自认为是失败者的那些中国人把他捧成了明星。
报道称,张威以及新出现的一大批网络作家之所以获得成功,其秘诀在于他们能够让底层消费者从虚拟世界里收获好心情。
报道认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群体中出现了一些只在网上发表作品的人。他们的粉丝人数高达数千万——通常是中小城市里的年轻人。每个人花一点点钱就能通过智能手机阅读网络小说。对于那些因为找不到老婆或买不起房而灰心丧气的年轻人来说,这些超级英雄的故事就是一剂励志良药。
据跟踪国内高收入作家群体状况的吴怀尧介绍,张威(笔名为唐家三少)2013年仅版税一项就收入2650万元人民币,这使他成为收入最高的中国网络作家。
报道称,互联网为年轻作家铺平了发展道路。在中国筹划拍片的好莱坞制片人戴维·李说:“年轻编剧在国内找到写作机会实在太难了。少数制片人和编剧就控制了主要市场份额。”
现在形势变了,导演们都跑到网上搜索潜在大片了。2013年,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达1.16亿美元。打算在中国制作动画电影的美国梦工厂电影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网络文学。
戴维·李说:“年轻作家的想法可以在网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检验。”粉丝可以在聊天室里讨论剧情,提供反馈和评论,没等电影开始制作就能创造出轰动效应。
网络阅读数据告诉电影公司、游戏公司和出版商哪些故事有可能热卖,哪些人群应当成为目标观众群。据盛大文学网站统计,超过九成网络超级英雄小说的读者是男性,其中大部分人只有20多岁。
报道说,这群读者自称屌丝。大多数人都缺钱,但多的是憧憬更好生活的空余时间。
报道还说,最受欢迎的网络小说题材是玄幻。此类故事通常以历史为背景,不太容易受到审查的影响。张威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专注玄幻是因为自由更多、限制较少。”
33岁的张威显得越来越不同于他的读者群了。他有大把的钱,但没有时间。他每天要创作七八千字,从来没有节假日。他喜欢收集名表和玉石,觉得这两项爱好烧钱但不怎么花时间。
诸如张威这样的成功人士背后有一台巨大的商业机器。作家与网站签合同,网站负责推销,同时赚取作品的部分。
【延伸阅读】
网络文学在中国蓬勃发展
2012-02-08 19:59:00
参考消息网2月8日报道 中国网民数量超过5.1亿,网络文学正在中国蓬勃发展。
美国《时代》周刊2月13日(提前出版)一期报道称,中国从农民工到官员再到家庭主妇乃至警察都已经在网络文学领域小试身手。数十万业余作家正在通过在网上发表系列小说而获得不错的收入。于晓明(音)曾经是上海的一名胃肠科医师,闲暇时在网上发表以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为灵感的小说。去年12月,30岁的于晓明辞去了工作,因为通过每天更新他的玄幻小说,他现在的收入是过去工资的两倍(他以前的工资是每月1600美元)。一部网络小说的售价可以低至30美分,而且读者往往只需要为一本书的后半部分付费。然而,由于有超过2亿的中国人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阅读网络小说,因此加起来的钱还是很可观的。
报道指出,网络文学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虚拟世界。网络小说的成功带动了纸质版图书的畅销,改编之后的电视剧、电影和视频游戏也创下纪录。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就是改编自一部网络小说。将《步步惊心》搬上电视屏幕的香港导演李国立说:“我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故事,而互联网是找到好故事的最佳地点。”
就连政府也默认了网络小说的重要性。2010年,官方机构中国作协开始将网络小说纳入其奖项的参评范围——这是该组织第一次这么做。
网络文学产生自上世纪90年代人们在网络论坛上的灵感迸发。在那个时候,人们通过企业、大学和媒体集团建立的网上社区论坛上传诗歌或短篇小说,并通过这些论坛传播到全国各地。中国最受欢迎的网络小说家之一徐磊说:“当我第一次上网,看到上传的这些小文章时,我非常激动。我想,我为什么不能也实现我的梦想?谁能阻止我?”徐磊以“南派三叔”为笔名,撰写了一系列盗墓者的故事。
然而,文章同时认为,受欢迎可以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绝大多数畅销的网络小说都有盗版——这是中国所有形式的媒体都会遇到的一个系统性问题。此外,如果小说作者没有及时更新最新章节,失望的读者往往会自己续写。
此外,永不满足的读者也会对作者更新构成很大的压力。文学网站说,只有每天更新两次才能留住读者,三次更好。一旦读者对一部小说失去兴趣,要想把他们再次吸引回来几乎不可能,因为有趣的故事太多了。
【延伸阅读】
台湾网络作家作品拍片 简体版“抢进”大陆
2012-05-02 11:38:02
中新网5月2日电 据台湾《旺报》报道,当起导演,将书中的剧情拍成预告片,并配上音乐成为小说主题曲 MV,网络出身的作家食冻面,新作《人肉搜索》大玩创意,在创作之初就以“拍摄成电影”为目标,如今此书可望在大陆推出简体版,抢占对岸市场。
作家“食冻面”作为香港人,却在赴台念书后,于2005年在台湾出道开始写小说。笔名食冻面取自Stoneman发音,至今已累积14本作品的他表示:“我真的很感谢台湾有这么好的创作环境,若我待在香港,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说起两岸三地的创作环境与出版市场,食冻面仍独钟于台湾多元而自由的气氛,多年的创作下来,食冻面已摸熟台湾读者的口味,多元创作搞笑、爱情、解谜小说,都有不错成绩。
食冻面以《正妹大学宅男社》在台湾走红,此书出版后即登上金石堂书店排行榜第五名,也是当时华文创作的第一名,食冻面一举成为宅男代言人,他的“正妹大学系列”大谈宅男把妹、改造,已陆续推出4部,其中《正妹大学宅男社》、《正妹大学抠男社》已由电影公司买下版权,预计年内上映;同时《正妹大学宅男社》与《听说爱情离开过》两书已授权大陆推出简体版。
“仅以本书献给每位生活在无奈中,需要勇气的人。”食冻面的新作《人肉搜索》以霸凌事件、网络上的人肉搜索为题材,采电影的紧凑步调进行,更自行当导演拍了预告片与MV。
欲积极扩展大陆市场的食冻面,去年底正式加入华品文创经纪,他表示:“大陆市场对创作者自然有吸引力,但相对复杂许多。”今年开始,他的系列作品包括纸本书、电子书、电影,都将以大华文市场为诉求。
【延伸阅读】
韩寒、郭敬明能为中国电影带来什么?
2014-07-24 15:24:13
新华网上海7月24日电(记者许晓青)“‘赛车’已经推入‘赛道’,决赛就要开始了!”23日晚,“80后”作家兼赛车手韩寒在上海影城对前来参加他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首映活动的“粉丝”这样说。
出生于1982年的韩寒和出生于1983年的郭敬明,在2014年夏季为中国电影观众带来了另类的电影体验。早前,他们同是青春文学的代表人物,而今不约而同选择“跨界”编导电影。外界认为,这“也是一个时代的选择”。
24日,据票房统计机构初步估算,一周前开映的郭敬明《小时代3》累计票房已突破4亿元人民币,而另一部好莱坞巨制《变形金刚4》在中国的票房超过19亿元。同时,24日全天,由韩寒编剧、导演的处女作《后会无期》在主要城市的排映份额接近37%。
1999年,未满20岁的韩寒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以《杯中窥人》脱颖而出。那一年,《后会无期》的主演冯绍峰还在上海戏剧学院念书,另一位女主角王珞丹年龄更小一些,她还没有考取北京电影学院,但读过韩寒的作品。
在过去10多年间,中国电影市场从票房不足10亿元、上千块银幕的格局,“转型”成为世界上规模第二的电影消费市场,银幕已超过2万块。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达137亿元,超2011年全年票房。
同样也经历了10多年,韩寒和郭敬明带给同龄人以及更年轻的中国孩子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他们的纸面作品陪伴“80后”、“90后”共同成长,而今很多人的校园时代已经或即将终结,不少读者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也直接成长为中国电影观众中一支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原来是中年人拍青春片给年轻人看,而现在是青年人自己拍给自己和比他们更年轻的人群看,电影创作的主动性正在发生代际交替。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市场足够大,韩寒和郭敬明的观众已经是一个纯熟的群体。”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对记者说。
显然,韩寒郭敬明带来的不仅是电影,还有他们的“世界观”。尽管《后会无期》中的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但成长起来的“80后”其实也有自己的价值取向。
从《小时代1》开始,舆论就对华丽的镜头有所诟病,观众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在《小时代3》中,不少影迷觉得消费主义风格的镜头呈现依然保持着,但对于故事的视野和深度,显然“还不满足”。
很多人将《小时代》与去年上映的好莱坞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相比。影评界认为,尽管两者都有极尽奢华的场面,但显然后者——由约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小说所改编的电影,其思想深度远胜于《小时代》。
也许只是一个巧合,今年7月,《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上映的时间点,也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100年前战争席卷欧洲后,激发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在20世纪20年代的极大创作欲。
“100年过去,韩寒、郭敬明所处的时代没有战争,但他们是‘80后’,是最深刻地经历中国现代化及融入全球化进程的一代。他们的作品中可以让人感受到中国年轻人对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纠结和焦虑。”石川说。
也有一些观看《后会无期》的“90后”直言,因为缺乏像导演一般的经历和体验,“有点深刻,会让人看不懂”。
当然,影评界也在凝聚这样一些共识:一方面,《后会无期》和《小时代》系列所诉说的“对尊严、名利、金钱、自我实现”的困惑,直接触碰到了年轻人内心的柔软之处;另一方面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本身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新增长极,那里的年轻人需要电影。这都使得韩寒和郭敬明正在缔造新的“现象级”电影。
《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是个“50后”,他说,起初也没有对韩寒导演电影抱以太大的期许,但看完成片后“完全被里面的情感打动了”。他已经看了三遍,每一次都有一些新感想。
在上月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上,徐峥等专业电影人纷纷呼吁,要给年轻一代的电影创作者多一点包容心。韩寒也直言,自己把电影处女作看成是“赛车”,很注重其“工业质量”。首映前,韩寒对媒体又一次阐述了反对“唯票房论”的立场,“你天天惦记着市场、市场,最后你最有可能得不到市场”。
在电影热映的同时,与之相关的电影拍摄手记相继出版发行,《后会无期》拍摄地之一东极岛成了旅游大热门。人们拭目以待,韩寒、郭敬明能在电影以外带来更多积极的、新的东西。
原文标题:华尔街日报:“屌丝”让中国网络作家赚大钱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