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罗辑思维的六十秒讲到“未来出版业的核心不是什么出版社,而是推荐书的人。因为我自己读的书就是这样,从来不相信什么书名儿,封皮儿上吹的那些牛,我只相信我信任的人推荐的书。”
然后,罗辑思维联合出版人方希老师,做了一个互联网实验,选择六本对罗胖影响最大的书,书名都不公布,装一个盒子,再塞一堆神秘礼物,定价499元,看在多长时间可以卖出8000套,结果是一个小时便告售罄,实验宣告成功。
关于未来出版业的核心是不是出版社,书名儿和封面的文案的作用,我并不能全然认同罗胖的说法,不过,这些不是本文重点,姑且不论,只看这个实验的结果,至少说明,罗胖推荐书,读者很买账。为什么罗胖推荐书,读者就如此买账?读者买账的推荐人又有什么特点?
先不急于回答这两个问题,除了罗辑思维这次荐书实验,还有个不得不提的荐书奇迹。就是老罗推荐的《美国种族简史》,一本应该说是很偏僻的冷门学术书,经老罗推荐后,华丽大转身变为畅销书,在亚马逊人文社科分类的两个子类中排行第一(2014年6月17日23时查询结果)。
这两个推荐人的共同点是,都姓罗(罗胖=罗振宇,老罗=罗永浩),都是名人,当然肯定应该不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啦,否则,同样具备这两点的凤姐(罗玉凤)盛赞《知音》《故事会》,也能掀起销售狂潮了。
罗胖、老罗推荐的书,读者如此买账,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表现形式,是主动的推荐,还是让人愿意接受的主动推荐。前者是其已经获得一定群体稳定的积极的评价,这种评价带来信任和好奇,信任是相信他们推荐没错的,好奇是被高度评价的他们都说好,那更要一看究竟;后者是相对于其他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对书的推荐,他们的方式不同,老罗在其产品发布会上,在公众演讲无心插柳般地插播推荐,罗胖在面向公众的语音平台广播。而其他“人格魅力者”的推荐,绝大部分体现在书的封面、封底上,腰封上,放眼书店平铺的、码堆的图书,无不赫然地印着“莫某某力荐”“某某某倾情推荐”,这些“某某某”不乏行业精英、意见领袖甚至娱乐明星,不少频繁出现者,已获“腰封小王子”称号。然而,这些推荐效果也有,但是似乎没有上述哪种奇迹般的感觉,关键是,推荐的形式其实局限到了静态上,即将推荐印在书上,看似推荐,真实的情况是,被动的推荐,因为需要读者走近书,看见书,读者先接近书,才能看见推荐。所以,这种推荐与其说推荐,其实还不如说是发现。
罗胖的这个实验,对我这个出版从业人员真的是蛮有启示的,一是,读者最买谁的账,二是让买账的人轻易地接受到推荐信息。那么这种推荐才是真的推荐。当我们希望将一本好书推荐给读者的时候,我想我似乎知道重点该做些什么了。
原文标题:谁来荐书读者最买账?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