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温暖滋养了几代人心灵的书店,仿佛一夜间就被网络电商、iPad、Kindle催生了白发,迈向了自己的风烛残年,老无所依。也许,某天我们再一回首,它们就会消失不见?
2011年8月,英国发生大规模暴动事件,美国NBC的报道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伦敦街头的购物中心,所有的店面都难逃被抢劫的命运,但只有一种店例外,那就是书店。”
可悲的是,书店在当时的短暂安全却在宣告一个巨大的危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针对此事提出看法,认为抢劫之人和普通消费者的诉求差别不大,对于现在民众而言,社会大众已对数字产品成瘾,阅读的需求每况愈下,书店对于民众来说,已经愈来愈不重要了。
国内也不乏让人悲观的数据——2010年以来,北京的第三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等实体书店相继倒闭。纸老虎书店,去年已经关闭了上海的27家和北京近30家小规模书店,仅在北京保留了4家面积较大的门店。而据报载,2013年北京海淀区的1000家实体书店,没有一家盈利。
可是,爱书的人明明还有很多,难道传统的书店从中觅不到一丝生机,定要走向灭亡吗?
答案并非那么冰冷绝望。生机勃勃的台湾诚品书店,一直鼓舞着所有书店的心跳;北京“单向街”正在更多的街道上乐观地执行自己的连锁计划,打算有一天开到伦敦、旧金山去;蓝旗营的豆瓣书店顽强地坚守着人与书最纯粹的情感交流;三联书店开始了24小时营业的尝试;还有更多的书店开始跨界延展,办讲座、开展览、咖啡吧等等,希望能够缓和急促的呼吸。
在此,青阅读选取了诚品书店与单向街书店作为成功案例的典范,希望能够将一缕生机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书店能够长久绽放。
————单向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然
4月25日7点零4分,在加州伯克利游学的许知远打开手机,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一家书店,开了8年,股东从未彼此认识,常处于倒闭的边缘,如今它要开始连锁计划。希望三年后,我们能开到柏林与纽约,拯救没落的帝国主义。”
第二天傍晚,单向空间爱琴海新店开业酒会举行。接下去,在即将到来的6月,位于尚8望京人文创意产业园的第三家店也将开张迎客,另外,朝阳大悦城店将会扩建,变为上下两层。而在未来的规划中,单向街书店不但将进入国内一些一线城市,而且有望出现在旧金山、洛杉矶、柏林、伦敦等国际大都市。
据介绍,单向街得到了挚信资本的投资,重新规划了发展战略,在做好书店和沙龙的同时,也将围绕单向街品牌,在出版、文化餐饮、创意设计方面发力,而面向年轻人群的新媒体产品“微在”已经推出。
8年前,13个年轻人凑钱在圆明园开办了单向街书店,8年间,从圆明园到蓝色港湾,再到朝阳大悦城,单向街挨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终于迎来了转机。
在单向街新的办公室里,北京单读科技有限公司CEO于威女士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畅谈了单向街的“蜕变”以及经营民营书店的感受。
记者:单向街获得投资的过程可以透露一些吗?
于威:去年10月,我在德国,张帆他们打电话过来说你得回来,有个投资人要给单向街投资。于是我赶回来,和知远一起跟投资人谈。给我们投资的是挚信资本,以前投资过果壳、豆瓣,对新媒体文化概念以及同年轻人结合紧密的项目很感兴趣,谈判特别顺利,我们很快就签了战略框架协议。具体投资数额现在还不能公布,不是吓死人的天价,刚够用。
记者:单向街的连锁经营具体将会怎样?
于威:今年我们在北京将有三家店,目前来看这个数量就够了。如果北京的三家店今年发展得比较好,明年计划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店。另外,我们很想在海外开店,比较成熟的选择是旧金山或者洛杉矶,那里华人很多,也有朋友在那边,希望能和当地成功的华人合作。我们也希望在欧洲开一家旗舰店,地点在柏林或者伦敦。如今海外高质量华人移民很多,可能物质上什么都有了,却没有社交生活。单向街是个好的通道,能够把海外的华人精英聚合起来。
记者:在连锁模式上,会采取直营还是加盟?
于威:对于连锁发展我们很慎重,因为不想搞得千篇一律,每个地方的特色不一样会好玩一些。比如朝阳大悦城店会是比较典型的那种单向街风格,爱琴海店则定位为生活方式馆,加大亲子教育的比重,而尚8望京店由于靠近798和美院,会更多偏重艺术设计,更多地组织一些比较高端的思想论坛等等。
单向街其实很微妙,它就是一股精神气,难以标准化,所以不容易采取加盟方式,如果交给对单向街不熟悉的人去做,很容易做走形。不过好在单向街这些年朋友交了一大堆,而且股东很多在国外,借助他们的力量去做,效果可能会好一点。
记者:新的单向街在自身业务上会有什么变化吗?
于威:单向街最值钱的就是它的品牌,所以我们决定围绕一个“单”字开发产品。“单读”是出版系列,我们认识这么多作家,和出版社关系很好,又有媒体策划能力,足可以把出版做起来。以前出品的《单向街》杂志只有一个人在编,现在我们认真做编辑部,定期出版,产品就叫《单读》。
单向街沙龙今后叫“单谈”。以前沙龙组织得比较松散,未来在选题策划、嘉宾搭配、资料整理、整合传播等方面都要规范起来。不过不会走商业路线,对大家永远免费。
还有“单厨”。我们希望能提供特别舒适的适合阅读和交流的地方。“单厨”不是要做出多好吃的东西,而是注重饮食在文化意义上的包装。我们计划做很多的文化午餐会,请知名作家参加,大家可以和他共进午餐,进行交流。
另外,我们还将推出“单design”,做各种创意产品。我们已经与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签了合作协议,我们提供创意,由他们来完成。
记者:大家一直对民营书店的命运很关注,单向街如今获得了发展契机,对同业来说,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于威:坚持很重要,我们坚持了8年。品牌的建立、人群的聚合,这些都需要时间。这8年里,我们做了600多场活动,来做过讲座的嘉宾近千位,没有一位提出要出场费,而这600多场活动,至少影响到了6万人。还有,独特性非常重要,别人很难做成单向街,我们也做不成三联、万圣,文化的东西,核心是精神,这是不能模仿的。
记者:不少人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办法,快速扭转书店的经营状况。
于威:不存在这样的办法,靠书店挣钱怎么可能?神仙来了都做不到。在任何时代,精神产品都是需要养的。图书的利润几乎没有,在书店里买书的人也很少,想要维持这个业态,必须用别的渠道来补。我们之前做单向街用的是自己的钱,好在股东都有一些积累,大家养一家书店并不是难事。如今有了投资,希望未来能依靠公司化运营,在其他产品线创造盈利的可能,反过来补贴书店。
记者:您对民营书店的前景怎么看?
于威:如果你做得足够好,坚持得够久,还是会有机会。现在北京市对书店免税,符合条件的书店还可以申请补贴,这些都很有帮助。如今国内很多地产商、商业中心也都在讲体验经济,希望有优秀的文化品牌入驻,给地产物业带来提升。
————诚品书店————
文/刘毓雯
台湾诚品书店成立至今二十多年,在金钱账簿上亏本十多年,却在理想账簿上一路盈利,成了所谓正宗台湾文艺气味的代表。某种程度上,也是那句台湾俗语“天公疼酣人”的体现吧。
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出身建筑设计行业,以小布尔乔亚风格的室内设计美学打造了诚品的格局,一开始,它就像是从室内设计杂志走出来的小资情调空间一样,让台北人一下子感到耳目一新。一般书店很怕顾客只看不买,诚品却好像怕人看不够似的,在书店各个角落布置了桌椅、小沙发,让读者尽情享受闲读时光。诚品风格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大地刺激了台北的中产阶级美学风尚,一时之间,很多人的家居装潢都指定要“诚品风格”。
除了空间美学之外,强大的采购编辑团队是这家书店与都会人群沟通的“大脑”。台湾出版业每年出版新书超过4万种,像诚品这类全台超过40家分店的连锁书店,必须紧跟着都会人群的阅读脉动,因此在文史、科普、美食、健康等各个门类都布置了采购高手,迅速地决定哪些新书应该成为行销重点,定价折扣该给到多低才有吸引力等。
从1999年开始,诚品的敦化南路总店(敦南店)开始了至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实验,首创24小时营业,开始了夜不闭户的书店生涯,以吸引喜好夜生活的台北人。
诚品的路并不平坦,多亏创办人吴清友在长期亏损下仍然没有放弃。诚品曾经尝试过多种经营模式,包括组织会员俱乐部,关注特定消费人群(例如,以前每个诚品会员每个月可以免费换一本出版市场情报《好读》杂志、会员独享特别折扣等),也曾经试过社区书店模式,在人口较为稠密的小区设立小型精品书店等,但一直到目前的“复合商场”模式实现,才成功盈利。
现在大部分的诚品书店会拆出几个楼层,以高档百货公司的经营手法挑选精品专柜入驻。以目前复合商场模式最成功的“信义旗舰店”为例,二、三楼是书店,四楼是音乐馆(挑唱片的品味甚佳)、高级礼品专柜,一楼、地下一层是百货商场,地下二层则是美食广场、高级超市。因为诚品书店固有的中产阶级消费品味鲜明,符合营销上的“窄众”市场特色,只要抓住这群人的消费爱好,很容易达成好的效果。诚品在复合商场模式下扭亏为盈,2012年成为上市公司。
去诚品书店最好玩的地方,在于它已经不只是一个书店,而是一个台湾人文艺生活的角落。在周末造访诚品书店常常会遇到歌手的小型演唱会、作家的公开讲座等各类活动,我自己就曾经在诚品书店遇到歌手王若琳的演唱会、钢琴家郎朗的签售会,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而诚品独有的展演空间,也孕育出了一些优秀作品,如林奕华在台湾转型大剧场的关键作品《包法利夫人》,就是在诚品支持下演出的。诚品甚至还办过把敦南诚品旁边的安和路全封街的露天艺术节。在这儿阅读的不只是书,更是人。
原文标题:单向街和诚品书店是怎么赚钱的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