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汪家明: 真正好书的内容和装帧最和谐,最适合阅读

作者:刘忆斯   2014年04月08日   来源:晶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棔柿楼集》卷三赠品:扬之水小楷手书。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老照片(第一辑)》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本社 编
出版时间:2002年06月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1969~1972)(精装)》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丁午 著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老照片》系列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都体现了汪家明编辑好书的理念,即内容和装帧和谐、适合阅读。

晶报记者 刘忆斯

晶报:《棔柿楼集》是扬之水先生所撰古代名物的著作文集,出版这样一套“高大上”却又有些显小众的文集前,您有无考虑过如今市场会有怎样的接受度?

汪家明:首先,扬之水的作品对文化人而言,不属于“小众”,而属于“多众”。她有许多铁杆读者(媒体称之为“扬粉”),所以,这套书的目标读者是很清晰的。既然目标读者是扬之水的“粉丝”,则这套书必须“高大上”,必须高于以往。我2003年在三联书店时,就约扬之水写书,后来出版了她的两本书(《终朝采蓝:古名物寻微》与《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但仍有更高期待。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我提出大美术出版的理念。扬之水关于古代名物的著作,图文并茂,正是大美术读物中的上品。况且,她研究二十多年,可以做一次中途总结。于是我与她一商量,就成了。

晶报:我们知道这套《棔柿楼集》共有十二卷,是扬之水先生将自己历年关于名物的文章整理一过,重新甄选图片所成,请介绍一下今次人美版与此前已由别家出版社出版过的版本差异。另外,请着重介绍一下这套文集中首次与读者见面的新书。

汪家明:十二卷中,有许多是第一次编成的集子,如《唐宋家具寻微》、《宋代花瓶》、《从孩儿诗到百子图》、《两宋茶事》、《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等,即使是与旧作重名,内容也做了重大调整。扬之水是永不知满足的作者,况且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和新的图片,要加进来。或者可以这样说,凡是已经发表的文章我们都用了目前最好的版本。

《棔柿楼集》十二卷均作了全文索引,凡名物、史料、诗文、考古材料、重要收藏地、重要研究者等都收入索引。这个索引做下来不仅令我们感叹作者做研究涉猎之广泛、征引之丰富,而且这个索引也方便了喜欢扬之水作品的读者,因为她的读者很多也是做研究的,这样他们用材料更方便了。这个索引是以往的版本都没有做过的,以往最多做过“名物索引”。

晶报:一年前,扬之水先生的《<读书>十年》在读者中引起了不小反响,而这套《棔柿楼集》的宣传文案也有这样一句“扬之水‘全职’读书十八年的一次自我总结”,您怎么看待《读书》前后的扬之水?

汪家明:扬之水尚在《读书》杂志时曾经写作过一本《棔柿楼读书记》,她自己也称这套《棔柿楼集》为当年“《棔柿楼读书记》的续编”。离开《读书》后,她反倒是“专职”读书去了,从《读书》到“读书”,从编辑到作者、研究者,我想这就是《读书》前后扬之水之异同吧。

晶报:董桥先生曾称“年轻文化友朋中小楷写得上乘”为“南陆北赵”,即上海的陆灏先生与北京的扬之水先生(本名赵丽雅)。据了解,人美社此版《棔柿楼集》由设计名家宁成春精心设计,“古典精致,有宋人雅韵”,此外,每册还会附赠扬之水先生小楷手书,这套文集如此重装帧、有附赠、类收藏,是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么?

汪家明:这是扬之水对她的读者的馈赠,也可以算是一种营销手段——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与以往同类书不同的效果。可惜的是,扬之水坚决不同意宣传这一点,更不同意在书的某个显眼位置标注这个馈赠,认为那是对读者的不敬。她说:“读者买回书去,忽然发现有这样一件微薄的礼物,那种感觉,我作为一个爱书人,是能体会到的。”——没办法,只能听她的。

顺便说一句,她每一页都写得很认真,每一篇都不只写了一遍;而我们做得也格外认真,试验了各种纸张和印制方法。所有这些赠品都是按照扬之水书写的原大印制。

晶报:您曾是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总编辑,也曾担任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副总经理,想请您点评一下目前的国内出版业。有人认为如今是“出版盛世”,也有人消极唱衰,您是怎么看的?

汪家明:现在的出版业当然无法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但那差别首先在于作者,少有好的作者,少有好的书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件事的好与坏,不会只是这件事本身的原因。现在出版面临的环境很复杂:商业化、产业化、数字化、走出去、国家项目、集团指标(双百亿)等等,我说不好这究竟是盛世还是衰世。但有一点我是自信的:以中国人口之多、市场之广、读者之复杂,我们还有做好书的空间,好书还有人买,还有人看。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做《棔柿楼集》的原因。

晶报:换个问法,您认为何为好书?

汪家明:何为好书?在我看来,并非豪华精美的书才是好书,真正好书的内容和装帧最和谐,最适合阅读——为阅读服务永远是出版人的第一要务。当年我策划并主编的《老照片》系列丛书的成功就在于此——让人喜欢阅读,然后才会让人珍藏。

晶报:您于2012年开始主政人民美术出版社,我们知道人美社是国家级美术专业出版社,在国内美术、图片类书籍出版方面不遑多让,请问您接下来会怎样发挥人美社的优势?

汪家明:人民美术出版社有很多令别人羡慕的优势,第一就是品牌的优势。这品牌来自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美术出版社的机缘:60年前全国三大美术机构,就是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人美社的建立曾经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所以周恩来总理专门为我们题写社名;这品牌更来自60多年来出版的大量好书,而能够出版这样多的好书,则离不开我们的一位位前辈,其中不乏艺术界的大家。所以,要发挥人美社的优势,首先要认真研究和继承前辈的传统;其次要在这传统的基础上,出版新的好书。去年我们搬家,把60多年的老书都整理了,许多老书,无论是内容、编辑水准还是印制质量,都令我叹为观止。把人美社出版的标准定到这样的高度,就是继承和发挥独有的优势,就是优势的再创造。做出版,做任何事,标准的高低是很重要的。

晶报:去年在您的挖掘和编辑下,人美社推出了感动人心、倍受好评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我自己非常喜欢这本书,买了好几本送给朋友。想请您谈谈这本书出版前前后后的故事以及您作为本书编辑的体悟。

汪家明:编辑《小艾,爸爸特别特别的想你》这本书,完全是一种机缘。如果我不到人美社,就不会遇到这部书稿;如果我不去看望病重的丁午先生,也不会知道有这样一部书稿。一个做编辑的,一生中能碰到的好书稿不会很多。当我看到那些散乱的手稿时,心里就响起了一个声音:“碰到了!”

接下来是如何做好、做对这本书的问题了,委实费了很多心思。我的心里一直很忐忑:怕把这部书稿做坏了。那时丁午先生刚刚去世,这就更增添了我的心理压力。最大的困难是,这些丁午写给女儿小艾的信没有情节的连贯,虽然有一个时间顺序,但从内容的角度看,这个顺序并不重要。那么,如何找到一个结构,让读者能够找到一个阅读的节奏,而这个节奏又要能揭示作品中的核心内容和情感起伏,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会让读者能像作为编辑的我一样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与价值。

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是一本“书”,而不是一本“画册”,其次,要呈现其中的历史元素,“文革”的背景,所以,必须彩色印刷,必须保留信的原貌;第三,尽量找寻和这些信有关的人物,首先是小艾,其次是里面的两个重要角色:“沈培叔叔”和“小梅哥哥”。巧的是,“沈培叔叔”正是我的忘年交之一,“小梅哥哥”则是出书后才联系上的。如此,我请小艾、沈培先生、丁午先生的儿子各写了文章,版式装帧上请来著名设计师陆智昌设计,并且又找到了两封当年小艾给爸爸写的回信,以及小艾和爸爸的合影照片……这一切既帮忙解决了丰富内容与构建结构的问题,也对出书后的推广起到很大作用。

汪家明

1953年生于青岛,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笔名汪稼明,著名出版家,曾任山东画报出版社的总编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副总经理,因策划出版《老照片》系列丛书而闻名。现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原文标题:汪家明: 扬之水关于古代名物的著作是大美术读物的上品

作者:刘忆斯

来源:晶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