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专稿】这本书与阮义忠这些年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把他如何成为今天的阮义忠讲明白了,怎样从一个爱哭的倔强的宜兰木匠家的儿子,走入台湾文艺自觉和创建的时代,走过自我启蒙转而启蒙并奋力携进他人,走到今天,走向更丰富也更见传承也更多担当的未来。
我想每个编辑心里都有一份好作者名单,其中必有那么几个寤寐以求又貌似这辈子怎么都不可能的人,想起来像春天一样美好,又像沙粒硌人一般难受。有好多年,阮义忠先生就是这么一位。
我身边习玩照相机的朋友,尤其60、70后,会说起台湾有个阮义忠,90年代忽然办了个《摄影家》杂志,圈内风生水起,一个人一本杂志,影响了很多人。我不玩摄影,但慢慢知道阮义忠做过很多事,很早与很多世界级摄影家交往,评鉴并介绍他们的作品与理念进入华人世界,自己坚守台湾乡土摄影,堪称代表。
8岁的阮义忠(前排左一)
我的心里关于他的印象逐渐明晰:才华高超且不限于摄影,严肃,对待工作特别要求苛严,独来独往创世界。这样一位艺术家,必有其独特性和足以启人的想法,然而他的书写和已有的出版作品,多半仍在摄影集或摄影理论,那种能够影响到众人的特质还没有呈现。就这样,他在名单中存了很多年,我不断地给他加标签,“摄影教父”+严肃的独行客+小众圈内的高手+必有故事,只是还缺了点什么,需要等待,需要某种点燃。
2012年转折来了。年初铁葫芦出版了阮义忠《人与土地》,《二十位人性见证者》也在重新出版的计划中。广州《南方都市报》、深圳《深圳商报》和上海《生活》月刊陆续开设阮义忠的专栏,有照片加简短文字的形式,也开始有长文。无论长短,文字中透露出丰富的阅历,时时在思考的镜头捕捉,有心且有恒定理念的生活态度,诚实坦率的笔力。好了,这已足够,于我而言,恰如二月的早梅和初绿柳丝,传递出方向明确的信号。
深秋的11月,我与同事邹滢做好功课,去常州与受邀在某摄影大赛担任评委主席的阮先生第一次见面。他坦诚爽利,工作上的步骤和事项毫不含糊,交换想法透彻清晰,这应该就是做事严肃的一种了。几经讨论或许还有考察,2013年初,阮先生决定把他创作三十年来第一本艺术随笔,起名为“想见 看见 听见”,连同绝版多年、他久久珍藏在手边的《摄影美学七问》,交给我们编辑出版(《摄影美学七问》在资深摄友心中,已经近乎传说了,关于这本书的故事,留待以后说)!唯有一个要求在谈笑中传出:尊重他在配图和文字运用上的决定。我在心中暗暗点赞,这些难道不是好作者的标志吗?
给阮老师做编辑比一般作者困难,我还在念书时他已经在杂志社、电视台做编辑制片,又办过独立出版社——摄影界教父,出版业行家,想想前辈面前舞刀枪什么滋味。可也正因为这一点,做他的编辑更体会到幸福,交稿永远准时整齐,永远做到比要求的还多还好,与他商量一步,第二天邮件回来,他已经把第三步想好并且完成了!
等收到阮老师传来《想见 看见 听见》的完整书稿和配图之后,我心落定,该有的都有了,这本书与他这些年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把他如何成为今天的阮义忠讲明白了,怎样从一个爱哭的倔强的宜兰木匠家的儿子,走入台湾文艺自觉和创建的时代,走过自我启蒙转而启蒙并奋力携进他人,走到今天,走向更丰富也更见传承也更多担当的未来。他分享来自镜头的学习和觉悟,他反观对乡土的逃脱与感恩(包括对父亲的),他多来源的艺术养分,他回馈给挚爱的音乐人和摄影大师的评论,他以发掘肯定新人为当仁不让的责任。在十多万字的书稿里,听得见他说他曾抗争,他也开拓,他回归他出发。最好的是,他的文字朴素诚实,几近透明,习见的煽情或隐形煽情、自夸或隐形自夸的笔调,完全没有,动人的诚实,足以表现他全部的情感与思考。读了就会被牢牢吸引,会接着思考,会打开看周遭、看自己的心眼。
编辑的过程包括了按照出版规定送审及一些细微的修改,遭此 “好运”的同行大都知道此间的分寸把握大有讲究,有时会直接牵连到作者的行文逻辑和风格。不必细说,总之是尽最大可能往存真存活的方向做。送审后等了很久,拿到批文之时心下一松,也不觉轻叹,一来一往,竟是一季虚掷。
后期自然只能昼夜提气快行,速速进入设计装帧阶段。此书虽然不是摄影集,照片也绝大部分本来就是黑白照,但每一幅照片都应该是主角,尽量让它从容地占据一页,提醒读者可到此停留,细细体会摄影者的所见。内文字体采用宋体中棱角更为分明结实的一种,版式疏朗也硬朗,字距适度,阅读体验舒适又不浪费。内文纸选用较为细腻的80克纯质纸,文字和图片印制效果明朗柔和。
失落的铁轨:搭火车通学的少年
考虑封面时,我们从阮老师的摄影作品中反复挑选,最终采用“火车少年”作为素材,书里面阮义忠专门有一篇写他少年时期每天乘火车出乡上学,观看各种人与外面的世界,那几个小时他感受到完完全全的自由,也暗喻了成年后一直在路上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设计师周夏萍老师擅长构图和运用色彩,通过精细地调图和结构,把少年回眸那一瞬与火车车身悠长的延伸,通过明暗远近等画面关系,以及书名的空间位置颜色搭配,要言不烦地传递出一层人生初始与回顾的悠阔意境,简洁又大气。出书后网络传布一用再用,事实证明这个封面相当耐看也相当上照。
书稿送往印厂上机器的时候,传来几个好消息,一是有几家电子书公司希望购买此书的电子书版权,版权部门的同事策划了电子书与纸质书同时首发的小活动,并紧张地追赶纸质版的进度,开拓有新兴阅读习惯读者的市场;二是市场部同事策划了在全国有影响的十家人文书店同时预售此书,制作阮老师亲手书写的新年祝福明信片作为赠品,与读者同迎新年;三是阮老师告知接到南方报业集团邀请,年底会飞往广州参加颁奖仪式。择日不如撞日,如此绝佳的首发时机,一秒钟落定在12月24日的广州,老牌人文书店“学而优”第一时间张开合作的臂膀。只是时间紧到夜里想起来随时会醒的地步,可最终我们不仅赶出了样书,还印出了四张一套精致的明信片!当我们从印厂取到热气腾腾的新书直飞广州,在学而优书店看到百多位读者和媒体朋友从四处赶来,与阮老师分享他创作三十年来第一本艺术随笔,那一刻,世界真奇妙。
接下来几天,媒体和网络不仅有采访和新书的消息,更有他获得“摄影人文贡献奖”在颁奖仪式上的温暖视频不断被网友转发,上海译文相关微信的转发量激增。2014年1月,阮老师途经上海,我们携手季风书园举办了一场读友会,很多读者后来发微博,根本挤不进去,站在门口听了整场。
季风书园活动现场
这一次,媒体主动要求采访的很多,年前年后看到的十数篇专访,各有不同,标题出彩,摄影记者的照片精心,看得出本城媒体的努力和发自内心的认同。我们搜集了所有相关报刊寄往台北,阮老师知道,他每一次的认真作答,也都被新闻界的同学同样认真地对待了。
《想见 看见 听见》上市两个月,已经加印了。这本书受到超出预期的关注和好评,顾铮、孙孟晋等摄影和乐评界的高手,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好评书中的摄影理念与所涉的音乐品鉴,更多读者通过微博、微信给予热烈回响。我想它不会随风而逝,随着阮义忠今明年在大陆的摄影工作坊在各个城市开花落地,他的理想、他的信念和他独特手艺只会不断传承与扩散,这本他所有作品中最为独特的著述也会随之越走越宽阔。
不记得阮义忠在哪个场合聊天说的玩笑话了,他说以前一直被视为摄影者,这本书让他有一点自信一点点虚荣,他也可以谈谈写作了。我想是越来越多人从他的生命中得到了启示和激励吧。(上海译文出版社 陈飞雪)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