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许倬云历史写作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冯俊文   2014年02月14日   来源:晶报·深港书评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著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许倬云说历史:现代文明的成坏》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著
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许倬云说历史:中西文明的对照》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著
出版时间:2013年12月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许倬云说历史:台湾四百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许倬云 著
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出身无锡大族,其父许凤藻为海军军官,亲身参与过辛亥革命,在北洋政府海军部做到了海军少将,1928年转任厦门海关关监督。许先生就出生在厦门,抗战后随父辗转流徙沙市、老河口、万县、重庆,抗战后回到无锡没几年,1949年又不得不远赴台湾。许家无锡的老宅“既翕堂”一直都在,直到1996年才被拆迁改建为无锡市检察院大楼。

1938年,在沙市家门口的下马石旁,许先生眼看着一队队川军开往台儿庄前线,有许多士兵还是小孩子。那时候他才只有七八岁,却因为母亲一句话,“这些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一夜之间突然长大。回想起这件事,许先生直到七八十岁还是会伤心流泪,在《许倬云谈话录》、《大国霸业的兴废》以及《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院士一生回顾》中屡次提到。抗战中的这段经历对许先生影响深刻,战争的烙印使他对日本人的“恨意”直到很多年以后才慢慢消解掉,身上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却始终不渝——这也影响到许先生后来的人生选择:无论是学术研究之余亲身参与台湾政治民主化改革,还是晚年坚持面向大众的史学写作,都是这种情怀的外化。除此之外,在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包括对传统中国精耕细作的农家手工业和市场网络,也有了更为直接的认识,这种认识也体现在几十年后写作的《汉代农业》一书中。

许先生考入台大外文系,旋即转入历史系一直读到硕士毕业,七年间他师从李济、董作宾、芮逸夫、李宗侗等前辈学者,专攻上古史,后来他在芝加哥大学完成博士论文《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凭借的就是研究所时期在芮逸夫指导下,做《左传》人名谱系打下的基础。李济要求学生“不收古董”,他的学生许倬云、张光直和李亦园都谨遵师训。1994年至1996年张光直出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期间,有人偷运郭店楚简的一部分到香港,当时许倬云恰好在香港讲学,就出了十万港币的定金,余款由张光直向辜振甫募集,打算买给史语所做研究用。结果,考虑到“不收古董”这一师训,他们终究放弃了购买计划。后来,这批竹简被日本人买去了。

许先生赴美求学(1957—1962),正赶上了美国的汉学研究大发展,汉学不仅从传统的东方学一个分支独立出来,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也都处在变革时期;同时,大批中国知识分子流寓美国,也为这一领域注入了力量。1957年9月31日,德国汉学家傅吾康访问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在同一层楼就碰到了周策纵、徐中约、瞿同祖、杨联陞等人。(《为中国着迷:一位汉学家的自传》)这种变革背后的社会动因,可参见薛龙《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50年史》,及许先生为《北美中国学:研究概述与文献资源》一书所撰写的序言(该序言又收入《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一书)。文中许先生系统梳理了西方汉学发展的历程,并指出:“美国的中国研究,基于美国人寻求了解中国现状的急切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大革命及之后的冷战,创造了美国对华研究的重大发展。”不过,许先生没有进入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他选择的是芝加哥大学的东方学研究所。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史理论是最强的,也是近东考古学的基地,许先生在这里接受了社会学、宗教学以及计量统计学方面的训练,也熏染了芝大“眼光宏阔”的学风。

学术上许先生以上古史研究著称,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及特性》、《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求古编》等著作行世;方法论上,他最大的贡献则是将社会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史学研究。2010年8月19日在台召开的“许倬云院士八秩庆寿研讨会”,“中研院”院士杜正胜如是评价:“许先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上古史,而在于所引入的那种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视角。”

许先生被媒体誉为“台湾改革开放的幕后推手”,在美国读书期间,他就经常在《中国时报》和《联合报》上撰写社论,针砭时弊。1962年返台任职“中央研究院”期间,他就学术外事方面和蒋经国多有接触;1972年起蒋经国连续5年召开“国家建设会议”,每年夏天都会请许倬云回台湾参加,他的很多建言献策都非常具有前瞻眼光。2004年至2009年底,“中研院”史语所先后二十八次对许先生进行访问,于2010年整理成书,就是前面提到的《家事国事天下事:许倬云院士一生回顾》。要了解许先生的家史,求学、治学以及参与台湾变革的种种细节,这本书不可不读。

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之外,许先生影响更大的可能是大众史学的写作。近二十年来,他陆续出版了《万古江河》、《从历史看管理》、《从历史看人物》、《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时代转移》、《从历史看组织》《我者与他者》等,有的是精心撰著而成,有的则是在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因其打通历史与当下的问题意识,以及通俗浅近的语言,在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都受到喜爱。

2012年开始,许先生又通过口述的方式,陆续在大陆出版了“许倬云说历史”系列四本。《大国霸业的兴废》从系统论的角度,描绘了一幅古今中外大国兴衰的全景图;《现代文明的成坏》则是反思了西方主导了数百年的现代文明的得与失、罪与罚;《台湾四百年》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四百年来台湾的过去与现在,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最为清通简要的台湾简史;《中西文明的对照》采用中西对比的方式,逐个时段进行对比,着眼点还是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变局中,中国人和中华文明该如何自处,找到自己的位置。

作者:冯俊文

来源:晶报·深港书评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