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50年前所预测的2014年,是被一堆智能设备包围的世界:智能通讯设备、无人驾驶汽车、3D电视机……它们中的一些已经提前变为现实。
另一个阿西莫夫预料到却以他不曾想到的形式出现,并深刻改变这个世界的,是机器人。
对,是机器人,但不是人形机器。它在你手边,那个能提醒你下一个会议,帮你在下班时间打到车,以及帮你识别出咖啡馆正在放什么歌的手机。
挣脱对机器人的人形想象,手机正在做的事情正是我们在科幻小说里对机器人的期待—帮你获得和处理信息,和你互动,给你提供消遣,成为你所离不开的个人助理。Google和苹果公司发布的Google Now和Siri能体现这些大公司将智能手机变为人们个人助理的努力。《生活大爆炸》中还戏谑地设置了Raj爱上了iPhone Siri的桥段,虽然直到现在这个功能还颇为鸡肋。
断言作为个人助理的手机正在深刻改变这个世界,这颇为老生常谈。就像我们谈到每一年的CES,总会感叹这世界变化得还不够快,甚至“了无新意”—但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展览,所有和消费者相关的电子厂商都聚集在这里,CES仍不失为人们发挥想象力的最佳场合—那不仅是阿西莫夫式的预测,也是一些切实的产业变化。
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M.Krzanich)在CES上介绍Windows和Android双系统“Dual OS”。
《第一财经周刊》观察到的2014十大技术趋势围绕“你”展开,预测在一个智能硬件越来越丰富的世界,技术将沿着怎样的商业脉络去改变你的工作和生活。
在前几年,大公司还纠结于是否应该让个人设备接入公司内网,但现在由于手机和电脑带来的便利,使得BYOD(带自己的设备,Bring Your Own Device)已经成为了一个潮流。
一个更清晰的图景在于:得益于其背后以摩尔定律的速度迅速发展,并不断降低成本的芯片、云计算和传感器,许许多多应用、硬件和服务围绕手机生长起来,它们以手机为核心,构成了一个同心圆。
这个同心圆涉及的领域已经相当广泛,几乎每个行业都能在移动设备上找到可以创新之处。在CES上,你甚至能看到一家叫做Bounce Imaging的产品使得救火队员或者士兵不必亲自进入危险的领域也能侦查情况。这个产品说来简单,是一个可以丢入危险区域的摄像头,其中还配备了加速器、陀螺仪和温度传感器等。这些数据和图像一起可以发送到手机或平板上,让人们在进入这些危险区域之前就能对其中的情况有所了解。
这个同心圆上的元素随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丰富。由于云和传感器在背后的支撑,每个人对手机的使用,事实上都是参与到将世界数字化中来。除此之外,云计算和传感器等和开发有关的成本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能将自己的一个想法变成一个产品。
一个例子是,希望远程控制自家花园灌溉的人,可以用Arduino、开源社区的资料,和网上买到的材料自己做出一套灌溉系统来。当然这也完全可以做成一个生意。
在一个互联的世界,Android正在迅速变成一个大平台。它的势头已经盖过了苹果,不仅控制了各种大尺寸屏幕的手机,也出现在各种平板、PC、电视机和汽车上。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Windows已经难觅踪影,或者说少有人关注了。
虽然苹果还具有强大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但在一个新硬件爆发的时代,更开放的Android系统和Google正在准备统治世界,在今年的CES上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点。Google已通过Android渗透进许多传统领域,它斥32亿美元巨资收购智能家居创业公司Nest,对于新硬件产业这堪称一个里程碑事件。
在一个由开源平台构建、进入门槛变低的世界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硬件产品创新正在爆发出来。你能在今年CES的Eureka Park创业专场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这个由众筹公司Indiegogo和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赞助的场地挤满了超过200家的创业公司,以及VC和创业加速器公司们。
这事实上让好的商业解决方案出现的可能性在增加。即使技术成熟,商业模式上得到突破,才能让这些技术得以被广泛使用。
例如,当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和一些创业者在思考移动支付如何可行时,使用Uber打车者事实上就已在使用移动支付:他们在手机上预定离自己最近的车,到达目的地也无须刷卡或付现金。在消费者们看不到的地方,Uber的程序会自动完成付款行为。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意识到,这是一个比过去更容易被颠覆的时代,它们比过去更需要在创业公司,甚至是消费者那里汲取创新的力量。
经验丰富的梅耶尔(Marissa Mayer)在成为雅虎CEO后推行的激进收购策略也源于此。她不但大手大脚地收购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也试图用这些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公司的文化来改造整个雅虎的文化。
如果这并不能让你感到惊讶,那也许可以看看那个在过去20多年间一直只给企业级用户提供设计软件的公司AutoDesk。它能让你看到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智能手机和平板如何重塑一些行业的版图。
这家公司在几年前发现,当平板和智能手机出现后,它的用户会逐渐丢开成堆的图纸,拿着iPad或iPhone到建筑工地上收集数据,和各个供应商协调物料,然后对照数字化的图纸开始施工。因此在最近3年间,这家公司慢慢将自己的服务搬到云端,并开发了可以在各种移动设备上使用的应用程序。
当然它开发的新的App有一些不仅仅专业人士能用,甚至普通的消费者也能用。十岁的小孩也许可以用之涂鸦,而DIY爱好者可以用它来为自己的制作提供电脑设计辅助。因为这家公司发现,专业人士、创业者和爱好者这三者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
更多的行业会不断被卷进来,而且不会停止。在CES上,你能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试图让汽车更多的信息呈现在车主的移动设备上,并与之互动。而最大的消息是,Google成立了开放汽车联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为汽车厂商提供开源的车载Android系统。此前Android系统是最流行的开源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在教育行业,一些愿意革新的学校已将平板电脑变作了因材施教的助教。Khan Academy等创业公司所提供的软件能在孩子在线学习时记录下每个孩子的进度和遇到的困难,之后,学校里的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对每个孩子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因材施教在大规模教学中第一次成为了可能。
即使这样,习惯了一年一款新iPhone发布的消费者依然会觉得其他行业的步伐太慢。即使技术成熟,还是有很多问题阻碍这些技术的商用。
即使大公司已经比以往变得更拥抱变化,但它们永远是阻碍之一。例如汽车厂商在面对为汽车加上更多传感器,或是将软件平台开放给黑客们时,还是会对所面临的安全和性能问题顾虑重重。在它们面前,特斯拉显得没有包袱—这家硅谷电动车公司提供的开车界面就是块平板电脑。
当然消费者的习惯也是巨大的阻力。在美国,移动支付远没有想象的发展得那么快,原因在于,美国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刷卡,而现在看来掏出手机点开程序的过程,远远没有掏出信用卡一刷来得方便。
在涉及到公司之外的组织,制度也是一个阻力,它总是决定着在其框架之内的组织能有多少动力去拥抱创新和变化。
但无论如何,变化正在发生。降低的创业门槛,大量出现的创业者,会让新的商业解决方案涌现得更多更快。
从CES看2014
新硬件技术还要怎样改变你和你的生活。
比尔·盖茨是对的。2007年1月8日,当时还在担任微软公司总裁的盖茨在CES上发表了一个开场演讲。他认为,仅仅是强大的硬件已经不够了,“连接”变成一个非常重要但被忽视的元素,“从这一角度来讲,消费电子已经被重新定义为一个更广阔的行业。”
而就在随后的一天,在距离拉斯维加斯600多公里的旧金山,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代的iPhone,没有键盘,是iPod、手机和一台网络通信设备的集合。
但微软在那一年所做的事仍是巩固它在以PC为入口的互联网领域里的核心地位。那是盖茨倒数第二次出现在CES上,微软发布了Windows Vista系统。那时的CES主角,是液晶和等离子的高分辨率电视、最高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还有进入64位时代的PC处理器。
7年过去了,盖茨的判断完全正确,只是互联的入口不是微软所押注的PC,而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取代个人电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最为依赖的计算中心。
只要你在2014年的CES展馆转上一圈,很容易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参展公司都在围绕着智能手机做出改变。
促成这个局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正是盖茨强调的“连接”,当他抛出“如何打造一个全新的环境,以及如何同它连接在一起,在这一环境里人们可以方便地操作各种设备,与其他人一起工作”的问题时,3G和Wi-Fi才刚刚兴起。而现在,移动网络已经进步到了LTE时代,蓝牙、Zigbee和ANT等连接技术愈加成熟。与人最为亲密的智能手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接入这个全新环境的端口。无论是被动跟进的传统厂商,还是主动拥抱的初创公司,它们都意识到这才是未来产品的运转模式。而这带来的一个显著结果是,在经历通信、上网以及无数的App应用之后,智能手机正在迅速成为一个万能的联网遥控器。
所以,你既可以看到类似于Parrot公司这样用手机控制的驾驶Mini无人机和名为Jumping Sumo的机器人的组合表演,也能看到像LG公司那样让用户可以通过LINE来跟家里的电器以对话形式完成操控。
先不管这种操作是否有实际的需求,但当无线连接正在扩散到五花八门的各种设备上的时候,你手里的这个小机器—它甚至表现得就像我们曾经无限期待的机器人—只会更深地介入到你的生活中。而围绕这种互联和智能手机的生意—不是说那些手机壳、移动电源还有手机膜,尽管它们已经进化到了让手机扔在水里或者用锤子敲击都毫发无损的地步—会继续膨胀。思科公司估计,2020年连接互联网的设备数量将从目前的100亿部增加到500亿部,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的数据保守点,但也将近300亿,那是一个影响总计达1.9万亿美元的领域。
对那些反感科技带来的冰冷的人来说,这可能算不上一个好消息,但实际就是,接下来你将会更加依赖于你的智能手机。
2014年的CES被传感设备统治了。它将继续改变人和机器的交互方式,而与智能手机的结合将会带来更深化的控制机制。
人可以通过手机的触摸屏幕来传达指令,而之后包括重力、距离、光线等传感器在智能手机中的使用—当你在玩某款赛车游戏,或者接电话屏幕感应到脸时的自动熄灭,都是它们在工作—使得这些以往只运用在公共或行业领域的元器件进入到消费电子产品。
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预计,全球消费电子品的传感器市场在2015年将达221.9亿美元,是2009年的两倍以上。
这得益于传感器芯片和硬件的成熟,从体态庞大的汽车、机器人到可以放进口袋的可穿戴设备,它们同样在展馆中无处不在。除了对环境的感应外,许多公司都在证明对身体的利用和以更精确的传感改进交互体验一直在进行。
距离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发明鼠标已经过去了50年,但这种针对个人电脑而生的设备,在移动设备时代终将被代替,触摸、手势、声音还有眼球等控制方式的提升会让它变得更多元。
去年在CES上大出风头的Leap Motion并没有出现在今年的展台中,但这款借助红外摄像头捕捉近距离手势动作的设备,已经在去年内置到了超级本里头,并且很快将在台式和平板电脑中出现。另外一家研发眼球追踪技术的瑞典公司Tobii则继续展示了它们升级版的原型,并且将在今年和丹麦电玩设备商SteelSeries联合开发一款EyeX眼球追踪设备。
游戏成为了这些体感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在此之前,微软的Kinect,任天堂的Wii及索尼的PS Move瓜分了这个市场,不过它们更倾向于对全身的体感操控。而另一种结合了体感的技术虚拟现实(VR)同样首先为游戏开发,虚拟游戏设备公司Oculus VR升级了去年带来的头戴装置Oculus Rift,其中一点就是通过姿势追踪,让游戏显示中的视野可以随头部的运动而改变。
它们的体验可能还不尽如人意,但在小众市场它们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去年,1.5万名行动不便的人通过Tobii来用眼睛发送短信。
而传感器和身体带来的另外一种结合是生物认证,尽管这项被谈论了多年的技术一直不温不火,但在去年,苹果已经成功将指纹传感器放到了iPhone 5s的Home键上。
Pulsewallet是一家开发手掌扫描设备的公司,在2012年时他们就展出了一款基于日立VeinID技术的支付设备,它通过红外摄像头扫描手指静脉来完成认证,但愿意尝试的人很少且系统精准性不够。之后他们又采用了富士通的PalmSecure技术,它的扫描范围变成了整个手掌。这项在2005年已经产生的技术之前多用在ATM、医院或者学校,现在它仍旧面临如何进入大众消费市场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这是在身体能够真正成为个人密码前需要尽快解决?的。
这一点很可能无法在今年就得到答案,TazTag的CEO Eric Fouchard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像指纹识别的技术对消费电子产品来说成本太高,而且耗电仍然是一个问题。“在设备中整合一个人眼识别照相机、触摸屏等都需要体积和空间,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像手机在今天却变得越来越薄,整合这个技术并不容易,”他说,“而且重力感应和手势技术对真正的安全使用设备来说,虽然有用,但是却不够安全。”TazTag是法国一家提供移动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
可穿戴设备爆发的一个主要作用,便是给“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提供了实际并且很可能是海量的运用场景和设备。
量化自我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Kevin Kelly和Gary Wolf在2008年就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那些不断探索自己身体,以求能更健康地生活的人们。但在那之后的三四年间,能拿来将身体数据化的设备,还总停留在Fitbit、Jawbone UP等少数几个。但现在的一个趋势是,可穿戴设备已经大大扩充了人们的选择,并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最受追捧的产品。埃森哲咨询公司甚至认为,大众市场的兴趣已经被调动,可穿戴设备在今年将到达拐点。
这首先当然还得感谢形形色色且易得的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高度、温度、湿度传感器,以及对血流、汗液、空气等的监测器;另一方面,相比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不同就在于更适合完成一天24小时的追踪,从而记录全部的身体活动。
在今年的CES上,可穿戴设备的展区面积增加了30%,如果从分布的情况看,健身设备、智能手表以及智能眼镜显然要高出其他品类,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它们的表现有点让人失望。当你站在由10家智能手表厂商围成的正方形手表区时,着实容易感到困惑: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这种情况在健身设备方面要好一些。尽管包括LG和索尼在内都开始推出那些告诉你每天到底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的手环追踪器,但也有像Garmin这样利用低功耗的ANT技术把同类产品做到可以续航一年的,类似于法国一家名叫Netatmo的公司推出的给女性防晒用的June手环,它通过收集紫外线强度及皮肤吸收日晒的数据,协助女性进行皮肤管理,而另外一款叫Petbit的产品直接把追踪器从人转到宠物身上。
另外一个增长明显的应用领域是智能医疗,300家左右的展商数字比去年CES增长了40%。量化自我在这一方面看起来更实际一些。除了那些惯常的测量血压、血氧以及心率的设备之外,更加微小的传感器得到应用:Microsensors可以用来为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水平;Proteus Digital Health更是可以与药丸一起吃下以跟踪患者服药。
埃森哲医疗设备技术实践部门的总监John D. Korry认为:“接下来可穿戴设备会变得更独立,它会以通过植入衣服和日用品的方式而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台湾一家名叫AiQ的公司准备向市场提供医疗监测方向的智能衣服方案,不过,AiQ的副总裁Steve Huang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生命体征监测上,产品成熟远高于市场成熟,但相比市场,法规的成熟度更为落后。”
无论是电视、手机还是平板电脑,都在朝着更大和更高清的屏幕改进,只是在电视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显得了无新意。电视机厂商在今年CES上对4K和曲屏的展示足够卖力,前者的分辨率达到了目前高清视频1080P的4倍,而后者确切地说是可弯曲的屏幕。
4K电视并不是新产品,在去年刚刚出现的时候,这种电视价格在9000至2.5万美元之间。不过到今年,美国本土彩电品牌Vizio已经将最低价格做到了999美元。
但4K很可能会遭遇3D电视曾经遇到的问题—它们都是处境尴尬的电视厂商创造出来试图推动市场的一个概念—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容支持,谁会愿意买一个画面炫丽但节目却少得可怜的电视回家呢?从3D电视的现状就可以说明一切。
但这一次有可能造成不同结果的因素是视频网站Netflix的加入。支持4K的它尽管在今年的CES上没有展位,但影响却无处不在。有线电视服务和蓝光现在都不愿意对4K提供支持,这也让Vizio首席技术官Matt McRae表示“大量4K内容将来自流媒体”—这样看来所谓的智能电视也不过是块超大的电脑显示器罢了。即使不是4K电视,至少在美国,Netflix现在也是所谓的智能电视中的一个标配。它代表的更多是一种观看电视的方式,这让它在未来电视行业中很可能更具话语权。
索尼的一个转变值得关注。这家开创过许多传奇的消费电子公司将提供全新的在线服务The PlayStation Now,即使没有索尼的游戏主机,以后也可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玩PS的游戏,而PS主机也将能够用来收看网络电视。索尼CEO平井一夫在开幕演讲上把这种转变定义为“提供一种统一娱乐来源,与以往相比它更简单、更廉价、更容易使用”。索尼建立云平台和LG采用WebOS系统都是电视厂商的谨慎探索,在经历了多年的硬件争逐却无法盈利之后,它们担心的是,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哪个品牌已比不上选择哪个系统或具备什么应用重要,而这在智能手机上已经发生。
CES 2014结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Google便宣布将以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商Nest Labs。
不管对于智能家居还是整个新智能硬件领域而言,这都堪称一个里程碑—当一个重量级的平台公司介入这一领域时,或许可以期待不同品牌的家电之间的对话了。Nest以生产优质的恒温器和烟感器闻名,在这一波传感器+智能手机连接+智能家居的硬件创业公司中,它做得相对较早也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回报。
而目前家电巨头们所做的事情仍然看不到太有趣之处。早在1970年代的CES上,就有电视、冰箱这些家用电器参展,2014年的CES上还有它们的一席之地,不同之处在于,如今它们也都能像电脑那样和互联网连接了—在“物联网”的裹挟之下。可是,一点也不意外,它们互相之间无法连接,这意味着你需要从一个家电公司购买整套产品才能感受到家电互联不是一句空话。
在CES上,LG的工作人员乐于展示能够说话的智能家居系统,比如通过LINE发送一条消息给冰箱:“我要出去旅行。”就像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一条回应一样,冰箱会问你:“请问我需要切换到假期模式吗?”
好吧,但是这看上去太傻了,不是吗?无趣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没有掌握用户对智能家电的基本需求。连接互联网的智能家居并不是新事物,LG此次的革新在于推出了名为 Home Chat的智能家庭应用系统,允许用户通过这款软件或者是LINE这款社交软件来管理已经联网的智能家居设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LG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所有的指令能够通过自然语言发送。这一切可以通过手机进行。
更为理想的状态是,家电之间能够自动协作。高通已经推出这样的芯片了。在高通的一个展示间,娱乐设施、照明、安全监控、厨房全部互联—当你调低空调温度时,系统里的其他电器也会收到通知做出即时改变,例如灯光会往冷色调变化,同时电视的色彩屏幕、冰箱的温度等都会调整……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觉得更凉快。
每家厂商都在向为我们提供更为聪明的家居迈进,但它们之间拒绝开放成为了产业前进的阻碍。
于是,在它们中间打造一个开发平台便成了一门生意。Revolv公司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它推出了一个平台,能够连接家中的联网设备,目前已经有至少22个门类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连接了,包括飞利浦的hue、Nest、Yale的门锁及Sonos的播放器等等,它们都是各自领域内较为优秀的产品。“那些开放的厂商会有一个公共标准,我们会去迎合这个标准。有一些和我们合作关系较好的可能就不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更多的是商业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Mike Soucie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不过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已经联网的设备中,还见不到那些我们最常使用的大品牌的身影。
就像我们以前会互相询问“你的手机是什么系统”,以后我们恐怕要问“你的汽车是什么系统的”了。
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汽车联网,实际上这些在本次CES上被不断提及的东西相比过去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惊人的进步。然而,当Google联合通用、本田、奥迪、现代这四家分别代表了四个不同车系的汽车公司成立“开放汽车联盟”之后,再重新来看LTE技术以及背后芯片厂商、移动运营商的加入,这个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早期汽车车载系统的主要供应商是RIM旗下的QNX,主要通过零部件供应商把产品卖给汽车厂商。它的功能集中在导航定位、路况交通、呼叫中心这些方面,也有娱乐和互联。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微软和Google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像凯迪拉克的CUE智能系统,福特和微软合作开发的SYNC,之后又加入了AppLink邀请第三方专门来开发应用,而Google主要是提供Google Earth,2009年奥迪A8首先将其整合进车载导航系统。
然而对汽车厂商来说,安全始终是它们放在首位的考虑,这也成为汽车行业很难出现什么重大创新的表面理由—在这个追求规模效应的行业里,大公司对创新的动力不足。而在语音控制还不够到位的情况下,过去这些希望提升驾驶体验的车载系统仍不时引来分散驾驶注意力的批评。汽车厂商也发现,相比Google或者苹果,它们自己或第三方的汽车系统不够好—这可以从多少人现在更愿意在方向盘前支着一个智能手机或平板看出来,后者的地图可以随时更新。
奥迪公司在这次推出了Android平板—它是一个可拆卸的控制面板,不过带有奥迪Logo并且具有排他性、均使用Android系统的Audi Smart Display和Audi Connect。它为这个选择做出的回答是,使用Android的用户足够多,而且这个系统“更加有亲和力”。所以,你没有看错,Android系统、高通通信芯片、NVIDIA图形处理器以及LTE网络,今后这可能成为你的汽车的标准配置。
“对高通所有的产品线来说,我们可以把联网汽车看成是最后的也是体积最大的消费类电子,未来汽车行业是一个发展特别好的行业。”美国高通技术公司业务拓展高级总监Paul Hedtke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如果把汽车里头的人分成驾驶者和乘客,那么汽车智能化至今的效果更多是让后者享受到好处。
创客运动催生了最近一波的新硬件创业,但它最初的目的依然是让人在其中获得创造的乐趣,降低专业门槛,让普通人也能介入其中。
达成这一点的代表性设备之一,3D打印机,在这一年中将会继续精细化和平民化。
3D打印机制造商MakerBot在CES 2014上的两个新品倒是可以说明这个方向,MakerBot的CEO Bre Pettis把它们分别称做“相机中的傻瓜相机”和“工业级的3D打印”。
这项从工业用途转向消费市场的产品,台湾一家公司已经推出了499美元的低价款,这有助于3D打印机真正地进入一些家庭或机构。
它们能运用的打印材料已经越来越多,并且打印出的效果愈发精致。
3D Systems旗下的ChefJet系列已经能打出糖果,而专门打印陶瓷和金属的公司也能够提供成熟的产品,只是时间还有点漫长。
另一个硬件趋势则是更加模块化。
以往只有软件、PC和手机可以升级,现在一些小的智能硬件比如摄像头Dropcam、可穿戴设备以及像hue这样的智能灯泡等,都可以通过Firmware和配套软件进行升级。
开源硬件提供商Seeed Studio创始人潘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以前在游戏主机、GPS等硬件上面也都能做到这一点,只不过这种刷机升级还是属于Geek的技能,但未来都会一键搞定。”
而在软件升级之外,中兴公司这次展出的一个名为“Eco-Mobius”的原型则更像台式电脑曾经的攒机,这个原型被分成四大模块,分别是LCD、核心零件(包括处理器、RAM与ROM)、摄像头与电池。而未来你可以根据需要分别更换它们。
无论是业已成熟的智能手机还是3D打印出来的产品模型,很快都会变得易于操作,这将继续促进新智能硬件的繁荣。
苹果照例没有出现在CES,但却通过iBeacon技术潜入了整个展馆。相对于Android的左右结盟,苹果通过一个小小的定位技术来巩固它的App生态王国。
很少有人注意到2013年WWDC开发者大会主题演讲将近结束时,大屏幕上出现的“iBeacon”一词。它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进行的精确地微定位技术,你可以把它想象为一种能双向传输的传感器,所有搭载有蓝牙4.0以上版本和iOS7的设备都可以作为iBeacon技术的发射器和接收器,比起在室内常常失灵的GPS,这种低功耗的本地定位技术值得关注。
在这届CES上,主办方发起了通过iBeacon寻宝的活动。截至2013年年底,苹果在美国的254家零售店内部署iBeacon发射设备,顾客只要走进零售店,就可以在iPhone上接收到iBeacon发出的关于产品的各种详细信息,比如售价以及相关功能等等,购物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
虽然苹果还没有利用iBeacon实现支付功能,但支付巨头PayPal已经率先用上了,在2013年,推出了PayPal Beacon的支付功能,而最终形态是用户只要报出自己的姓名,即可在离开商店时自动进行支付。
这是一项完全开放的技术,它对于零售业及其他产业的改变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Nest的竞争对手Allure Energy就部署了iBeacon技术,让携带iOS设备的人走进室内就可以享受自动调节的温度。一个预测是,今年支持iBeacon的设备的数量将超过2亿台,它们肯定不都是iPhone。
芯片领域从来都是各占山头,而当越来越多的新领域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时,抓住这些新的机会是芯片厂商的当务之急。
“Intel Inside”这句世人熟悉的广告语出现在这届CES主馆进门的位置,这就是英特尔的展台,巨幅广告语下面是一台智能汽车,是的,嵌入英特尔芯片的不仅仅是电脑了,智能汽车兴起之时,英特尔这样的芯片巨头自然不愿意错过。而就在紧邻英特尔的高通展台,这家公司同样也在展示他们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进展,包括推出的Snapdragon 602A,此外,NVIDIA也发布了针对智能汽车的Tegra K1的VCM版本,可以提供行人检测、盲点监测等辅助驾驶功能。
它们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手机、平板和PC领域了,这些领域大局已定,而哪些新兴领域则充满了机会。因为英特尔当年选择更高的计算性能而不是低功耗,以及放弃移动领域,卖掉通信芯片业务,即使后来奋力追赶,还是落后于高通了。
绕过移动领域或许是个选择,除了汽车,英特尔选择了可穿戴领域。新晋CEO科再奇在此次CES展的Keynote上介绍了数款可穿戴参考设备,包括具备生物识别和健身功能的智能耳塞、智能耳机以及智能无线充电碗。同时,这家公司还出资发起可穿戴设备竞赛,鼓励更多开发者应用它们的平台开发有创意的设备。这是英特尔新押宝的两个领域之一,其一就是是新设备部门,由前苹果高管麦克·贝尔(Mike Bell)带领,另外一个是“物联网解决方案”部门。
通过新兴市场逆袭传统巨头是最常见的产业变革,比如微软在PC时代早期,利用开源OS颠覆了IBM,战胜了苹果,而苹果则利用iPhone撬动了微软几十年的基业。值得注意的是,高通也在另辟蹊径,在CES开幕前夕,推出了专为电视而设的四核Soc Snapdragon 802,可以为即将走向主流的4K电视提供支持。而在2012年的CES上,高通已经基金宣布将在XPRIZE基金会中设立一个专门针对移动医疗的TricorderXPRIZE奖项,奖金为1000万美元,鼓励团队研发掌中诊断工具。2013年美国消费者电子协会(CEA)的一项调查显示,1/3的移动设备用户曾在过去12个月中监测过他们的某些健康指标。而对于监控自身健康状况的智能手机用户,有1/4的人表示会跟他们的医生分享这些信息。
无论如何,它们可以竞争的不再仅仅是从2核到8核的手机芯片了。
先与传统汽车厂商结成开放汽车联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又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商Nest,短短两个星期内,Google成了汽车和家居领域炙手可热的角色。实际上,它在整个物联网控制的智能领域内下走得更远:Android正依靠其开放性全面超越苹果。或许是时候下结论了:未来,至少是若干年之内,我们将身处Google统治的世界。
“Android系统的好处在于它更为亲和,能够更好地和驾驶者互动。”CES现场奥迪的一名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在为智能汽车推出各自的系统后,奥迪等传统汽车制造商已经意识到,相比Android这样的拥有成千上万应用的成熟平台,它们没有必要再费力去研发自己的系统。
就在CES开展前,Google表示要和5家公司组建Android开放汽车联盟,包括奥迪、通用、现代、本田、NVIDIA。这些汽车厂商有动力去完善整个Android生态系统了,通用还宣布将出资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去开发优秀的App。
Google在这一领域早就显露雄心,但它的动作并不算快。两年前,它的最大对手苹果公司便已宣布准备将Siri语音系统整合到通用、本田等12个品牌的汽车中,实现驾驶者与汽车的语音交互。但Google通过闯入最底层,用Android把那些厂商已经采用的Siri系统,变成了汽车上的一个插件。
人们还无法判断Siri在这一领域的潜力,相比之下Google地图成为更为实用的产品,无论是采用哪种系统的智能汽车厂商,几乎都搭载了Google地图,即使它们在车里提供了自己的导航设备。4G的接入让Google地图可以实时更新。
Google不惜以32亿美元收购生产恒温器和烟雾探测器的Nest公司,是为了消灭在该领域的一个潜在对手,同时也可成功切入这一领域。Nest已不仅仅是一家卖小硬件的公司,在物联网越来越成为趋势的情况下,它作为遍布北美家庭的智能家居产品生产商,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好的生态系统,还向开发者开放了API。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利用Nest的突变规划表及算法,将其他智能家电产品和Nest的产品连接在一起,实现对空调、冰箱、台灯、风扇灯等各式各样产品的智能化控制。不难猜测,Google想做的是智能家居的平台,而这一领域一直因为那些大公司们各自为政,产品之间无法相互连接而像一盘散沙。市场分析公司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分析师Ray Wang发布报告称,物联网是Google感兴趣的领域之一,他还指出,Google正致力于拓展智能家居市场业务,如Google光纤(Google Fiber)项目已经彰显出这家公司在这一领域的野心。
耐人寻味的是,Nest Labs公司是由苹果的“iPod之父”Tony Fadell和另一位前苹果员工Matt Rogers于2010年创立的,公司产品因精细的做工被人认为带有明显的苹果基因,而市场也屡屡传出消息称,Nest要被苹果收购。
当苹果关起门来精雕细琢打造自己的产品时,Google动作粗矿,却进步显著。Google操作系统以其杂乱一直遭到人们的批评,因为它过于开放,但正因如此,它从低端市场切入并占据了智能终端绝大部分市场。
据IDC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中,Android占据了81%的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新高。
站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角度,相对于封闭的苹果和它的iOS系统,Google和Android所做的事更受到对手和合作伙伴的欢迎,因为它们降低了竞争的成本,不仅让大公司受益,也让诸多中小公司找到了一把钥匙:通过一个免费平台接入一个由物联网和云计算控制的世界。而在背后控制了这一软件平台的Google,势必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原文标题:Getting Smarter 2014十大技术趋势 via CES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