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 戴维 12月9日编译
流媒体时代是音乐行业的下一个冰河时期。
流媒体音乐做对了一件事情。像Pandora、Rdio、Spotify这样的服务对于消费者来说都令人惊艳,就这一点来看,音乐行业也许从未这么好过。
我们终于获得我们15年前梦寐以求的点唱式服务。几乎每一首歌都可瞬间触手可及,而且所需费用比以往唱片的费用低得多。
终端用户的这种幸福是以几乎所有其他的人的损失为代价的,从艺人到当初提出通过网络租赁音乐的那些人。流媒体音乐究竟能够维持多久呢?
流媒体音乐服务悉数境况不佳。已存活13年的行业巨头Pandora为了维持下去而发动了一场丑陋的战争——向艺人和唱片公司支付更少的钱。Spotify尽管有600万付费用户,广告版服务也有1800万订户,但尚未实现盈利。Rhapsody在苹果流媒体音乐服务iTunes Radio上线之际裁减了15%的员工。Rdio也刚刚实施了裁员行动,以进入“可扩展的商业模式”。
没什么破坏力的颠覆者
流媒体音乐服务依赖于一个奇想,但它并非新鲜的奇想。跟唱片公司一样,这些公司没有歌手就无法生存——它们实际上并没有产品。但几乎没有歌手是乐于看到数字流媒体的到来的,这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早在人们到实体店购买唱片的时代就已经遭到贪婪的唱片公司的压榨,以至于他们的唱片卖出400万张他们却分毫未得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与此同时,唱片公司们也乐于支持任何不是基于传统iTunes模式的服务,即便它是苹果自己的Pandora克隆品。
在本已破碎的前数字音乐系统中,很多很多人先于艺人得到报酬。数字音乐服务争相进入一个拥挤的市场,与主流唱片公司达成了似乎可观的协议,然后开始提供音乐。而现在它们并没有足够的周转资金。谁会感到惊讶呢?除了唱片公司之外的所有人吧。
破碎的模式
流媒体音乐公司们赚到的钱并没有它们支付的版权费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乎没有人认为流媒体服务支付了足够多的音乐版权费用,当然它们自己是例外。
那它们应该给更少的版权费吗?但每有一位蕾哈娜级别的天才一年进账300万美元,就有一千位歌手对音乐行业的全新商业模式愤怒不已。就连蕾哈娜也感到愤怒。
除了商业模式破损外,流媒体音乐服务商还给投资者、股东和艺人许下了不少无把握的承诺。Rdio希望通过吸引更多的广告支持版用户实现盈利。Spotify承诺当它的付费用户量扩大到4000万(现在是600万)时,艺人将获得五倍于当下的报酬(4000万付费用户可是个大大的问号)。Pandora取得了用户量增长,但受版权费用拖累仍处于亏损。它承诺移动广告营收将能够抵消经营费用。
赢家通吃
数字服务要颠覆行业,就需要作出改变。
艺人一直受到了大唱片公司的压制。Pandora、Spotify等音乐发行平台没有那些唱片公司邪恶。但随着它们的螺旋式上升,这些想要成为数字颠覆者的服务也许低估了那些已涉足行业数十载的家伙的商业头脑。
唱片公司们见证过Napster等服务由盛转衰。一旦流媒体服务造成的麻烦开始超过它们带来的价值——或者体量更大的公司出现,获得更为丰厚的条款——唱片公司们就会乐于进行压榨。
说到底,唱片公司还是发号施令的一方。像Spotify、Rdio等新贵正从艰难的经历中汲取教训。在这场老式的游戏中,获胜的一方永远都会是唱片公司,除非你是一家体量够大、财大气粗的公司——只有苹果、谷歌、亚马逊才称得上这类竞争者。
原文标题:流媒体音乐服务为何难逃相继死去的命运?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