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政商学界高规格解读三中全会《决定》

作者:综编/姜帆   2013年11月25日   来源:正和岛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政界】

张高丽(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经济体制改革有8个核心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

按照《决定》部署,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七)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八)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汪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深化改革开放 再造开放红利期

来源:《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改革为开放创造体制基础和内在条件,开放为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活力源泉。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处于转型期和换挡期,需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国内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再造一个“开放红利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必将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一、正确把握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今天,我国开放型经济已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二)世界经贸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三)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的态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四)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五)国际社会对我国的认知和期待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二、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初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国情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开放型经济体制。但总体看,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体制不适应国内外形势和开放型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比较而言,外贸体制改革更深入一些,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沿海地区开放型经济体制比较成熟,内陆地区相对滞后;企业改革步伐较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中介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决定》着眼长远,明确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攻方向,也立足当前,提出了不少重要举措。主要包括:

(一)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

(二)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

(三)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四)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五)扩大内陆地区对外开放

(六)加快沿边开放步伐

(七)改革行业商(协)会管理体制

三、在改革创新中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35年的实践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体制变革催生的竞争优势最全面、最稳定、最持久。哪个时期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更大,哪个时期经济整体竞争力就提升更快;哪个地区开放型经济体制更成熟,哪个地区的经济就更具活力。《决定》对构建开放型新体制作出了重大部署,随着这些部署逐步得到贯彻落实,一定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一)培育产业综合竞争新优势

(二)培育全方位开放新优势

(三)培育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新优势

(四)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的新优势

周小川(中国央行行长):利率全面市场化是中期目标

来源:《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

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

近中期,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中期,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健全市场化利率宏观调控机制。

取消合格境内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格和额度审批,将相关投资便利扩大到境内外所有合法机构。逐步允许具备条件的境外公司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有序提升个人资本项目交易可兑换程度,在有管理的前提下推进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可兑换。在鼓励合理创新的同时,限制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复杂金融衍生品。

肖钢(中国证监会主席):改革需要我们有韧劲

来源:财经网

改革必然触动利益,因而是一件冒风险的事情,这就需要勇气和智慧,没有勇气肯定谈不上改革,因为改革是很创新的事情,但是不讲究策略和方法,改革也难以成功。所以,我们经常讲改革的胆子要大,但是步子要稳,还是要循序渐进,渐进式的改革。衡量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用时间来检验。但是我们遇到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改革的成效既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这是很不好衡量的。有些改革的成效往往短期内效果显现不出来,遇到困难可能就容易退出,或者叫摇摆,或者叫反复,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我认为对改革的成效,需要放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观察和检验。因此,改革要有一股韧劲。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这个道理叫“钉钉子”,道理非常深刻。

辜胜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委):下一个十年“改”什么

来源:凤凰财经

这一次三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两个共同的地方,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第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我们这一次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起到牵引的作用。35年改革难点是利益调整,更多靠顶层设计。

我认为30多年的改革,第一个十年是农村改革,第二个十年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三十年是开放道路的改革。下一个十年的改变是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强政府自身的改革,完善市场体制改革,这是三中全会在理论上面最大的突破,是重新定位市场,吴老师讲从20年前市场基础性作用,到今天决定性作用,重新建立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决定当中讲了很多,我总结归结为放权、削权、分权、限权、监权。今年以来政府下放300多项权力,民营经济增长37%,表明已经初见成效。

【学界】

吴敬琏:两大难题不容忽视

来源:财经网

我想讲三点意见。第一,三中全会是非常好的改革总体设计和路线图。我觉得《决定》里面有两句话是最重要的:第一句话,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外一句话,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两句话是决定对于经济改革的总体部署这一个纲,纲举目张,带起一个网,就有许多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第二,建立这样一个市场体系,需要进行很多方面改革,是一个综合性大工程。

第三,有了好的路线图和总体规划,执行还会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难这种阻力和困难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意识形态和特殊既得利益的反对和阻碍,另外一方面,因为从旧体系转到新体系,某些环节改变其他环节不能配合,在经济上会出现一些困难。能不能够把这些决定落到实处,将决定我们今后中国的改革和发展。

厉以宁:要对改革有信心和耐心

来源:搜狐财经

我想说有两个,一个是信心,中国的改革一定要有见地,既然确定了市场经济为改革的方向,而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肯定国有企业制度将来会改,要有信心。第二,要有耐心。耐心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都是难的了,难的怎么改还得经过讨论、研究,统一思想,来做很多协调工作,所以要有耐性。

政府跟市场之间的关系,过去用过小政府、大市场形容,现在经济学家越来越感觉到这个提法可能不准确,因为政府的管辖范围不能用大小来衡量,说小政府,政府人少,所有的政府人都少,不能比老百姓多,所以“小、大”不能说明。“强”怎么样?这也不准确,强政府是不是意味着把不该管的都管了。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必须做好,市场做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市场做不了、做不好的政府做。

余永定:目前没必要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

来源:财经网

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好像加快资本项目自由化这么一个提法,我的理解就是说我们要根据我们现在目前的情况,根据现在面临的国际形势,而且特别要看看国家内部的金融形势,金融体系到底是不是稳健,金融那些脆弱点是不是消除了?如果我们存在一系列问题,在这个时候突然开闸放水,危险是很大。作为一个原则,开放资本项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余永定是赞成的。但是,这样一些过程要采取渐进的方式,要因地制宜,不要教条主义,既不要左的教条,也不要右的教条,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

曹远征:本次改革是六位一体

来源:凤凰财经

这次三中全会是很好的文件,回应了学术界的预期和看法。这次三中全会提出成立改革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它是回应中国经济发展35年后社会关切和所有的问题,这一点是振奋人心的。

这个文件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了时间表,从这方面来说,任务是非常艰巨。那么,有赖于各位的努力!所以,我也特别同意吴老师所说的,现在尽管方向明确,路线确定了,挑战也很巨大,关键是如何执行。各位如果同心协力,大家一起落实这个事,相信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一个新的制度的保证。日本看了三中全会决定以后说超预期,因为这次改革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是五位一体,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还有人说六位一体,还要加上军事。

迟福林:告别政府主导,先建四种格局

来源:财经网

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释放了两个信号。第一、坚定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比如土地问题,在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情况下,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用。第二、清晰的政府职能转变的路线,等于告别了政府主导的增长方式,要形成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

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格局,有四个关键点:第一、形成市场主导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格局;第二、形成投资以消费动态平衡的新格局;第三、形成以公益性为重点,调整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的新格局;第四、形成地方政府层面建设公共服务政府的新格局。这四个格局形成了,我们才有可能告别政府主导的正当方式。

【商界】

柳传志:三中全会,我尤其注意这两句话

来源:正和岛

全会文件中,我尤其注意到这样两句话:一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要让市场作为决定性力量;二是“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了企业属性要多元化。

文件中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同时也表述“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似乎有所矛盾。其实,只要不直接妨害民营企业发展,该怎么活跃、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完了。

今天民营企业家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呢?文件给了一块空间,空间里头具体是什么?并不特别清楚,但你可以努力拱!

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相信非公有制也会成主体

来源:新浪财经

这次三中全会又谈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得出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在不断的渐进的在向上,是变化的,向前的,这给我们极大的鼓励。也就是说,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就会越来越好,会更好。我们也希望经过我们国家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都作为主体,我相信会有这一天的。

现在国家提出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银行业,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民营企业希望的是:第一、限制性的行业尽可能少,跟国有企业一视同仁。第二、在获取资源上跟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创新,民营银行跟国有银行比很小,他们不能走国有银行的老路,他们只能创新。怎么创新呢?互联网金融创新就是最大的创新。

马蔚华(原招商银行行长):金融改革有两点最关键

来源:财经网

这次学习三中全会的文件,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还是有点临阵的感觉,既觉得受鼓舞,欢欣鼓舞,另外也有一些忧虑和担心。我们金融改革最关键两点叫金融国际化和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和汇率的自由化,这两点确实关系到中国金融改革是否真正的市场化,实现了这个目的。应该说我们无论是利率的市场化还是汇率的自由化,我们都经过了“马拉松”式的改革。

银行近年面临转型、脱媒、还有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多方受敌,压力很大。但是银行不经历这个考验,不经历这场洗礼,永远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这对银行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般商品影响是供需双方,而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会通过传导影响所有银行定价机制,还影响到商业银行本身的生死存亡。

任志强:《决定》给予民众更多希望

来源:新浪微博

毫无疑问的是三中决定有一个巨大的进步,给了社会更多的激励。许多的新提法都打破了现有的障碍,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唤发市场的活力,重新定位了各自的职能,回归了小平改革的思路。不再用堵而用疏打开关闭的大门,给予了民众更多的希望。

陈九霖(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三中全会我关注三个方面

来源:新浪财经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间我觉得有三个内容:第一个是市场决定性地位,在新形势下如果这个得到落实的话,你首先是看市场需要。

第二个要点法治中国。我们要做的事情不是看到政府是怎么样,而是要看到法律上鼓励还是限制的,首先要看到有法没法。

第三个内容就是提到了公有经济是主导地位,令人兴奋的地方在于其他经济也是国家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你比方说叫做混合所有制经济,那么民营经济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正和岛编辑部

原文标题:重磅!政商学界高规格解读三中全会《决定》 

作者:综编/姜帆

来源:正和岛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