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吴晓波: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中国改革的规律

作者:钟书萍   2013年07月31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晓波
    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随着中国201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公布,“中国经济”再次成为舆论焦点,7.6%的增长速度似乎预示着中国经济的疲软,而股市暴跌、经济增长不均衡、贫富悬殊等一系列问题,都仿佛在验证着IMF不久前的警告:中国实施经济改革已刻不容缓!

今天,人们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处发问:中国的经济将走向何方?是继续崛起,还是即将崩溃?

就在人们为这个问题而晕头转向之时,财经作家吴晓波已经抽身而出,回到“中国历史的基本面”,“从历代经济变革中探研得失,寻找规律与逻辑,也许是一次不错的探险” ——这是他的新作《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创作起点,也是最终目的。

在本书中,作者以时间为轴,在东西方历史的宏大背景下,历数中国历史上的十数次重大经济变革,并且“放弃了批判者的姿态,而更希冀以建设性的理性心态,探研本国的历史轨迹及可能的前途” 。

如何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自己方法,使用了两个特殊的研究工具:四大利益集团博弈法与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并以这两个研究工具为翼,沿着历史的脉络,以经济制度的变革为核心主题,做了一次漫长的跨时空叙述旅行。

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第一,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闭环逻辑的危险;第二,中国经济制度上的‘结构性缺陷’,是一个‘建设性结果’,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对中国未来的改革,作者也提供了基础性的判断:一、“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很可能是一次以自由市场化为取向、以维持‘统一文化’为边界、在民主法治与中央集权体制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非西方式改革”。二、未来的改革只有处理好分权问题和均富问题,才有可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以及进步。三、国有企业、土地与金融业这三部分的改革,并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是谨慎的、可分步骤的,并且是可以期待的。四、中国的改革有可能因互联网、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等四股新势力的崛起而脱离历史的藩篱,走向一个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

在本书最后的“跋”中,作者这样形容自己的创作焦虑——“如同捧着一只薄胎瓷器的行者,心生畏惧,只求寸进”。确实,如此漫长的叙述就像一次远距离的、不容放过一丝风景的徒步旅行,不仅对于写作者和阅读者来说都是一次智力、体力考验。在这旅途中,也许我们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并且在完成旅行之后,得出与作者一样的结论:历史与现实一脉相承,“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作者:钟书萍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