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中国情怀》:尽善不尽美

作者:周言   2013年07月16日   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点击封面进入单书页面

《中国情怀》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由于散文集是选本,不存在求全的问题,而其他三种则多多少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自序集《卮言自纪》,很明显应该将余英时先生的著作的后记同时整理,比如余英时早期的著作,如《民主革命论》、《自由与平等之间》等书的末尾,都留下了很多后记,这些后记都有着丰富的内容。

北京大学从去年开始,陆续编辑出版彭国翔先生编辑的余英时作品系列四册,包括散文集《中国情怀》、自序集《卮言自纪》、怀旧集《师友记往》和访谈录《学思问答》。彭先生此前曾经将余英时为他人所写的序文汇为一册《会友集》出版,嘉惠学林,功不可没,但是这套作品系列的出版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散文集是选本,不存在求全的问题,而其他三种则多多少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自序集《卮言自纪》,很明显应该将余英时先生的著作的后记同时整理,比如余英时早期的著作,如《民主革命论》、《自由与平等之间》等书的末尾,都留下了很多后记,这些后记都有着丰富的内容,比如余英时在《民主革命论》的后记中曾言,这本《民主革命论》的撰写,从初稿发表到全书改成,整整费去他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期间他虽然曾写了不少其他的文章,但真正牵系着他的精神的还是这部书。所以,当他写完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时“感到一种从所未有的轻松,实在是卸下了一副千钧的重担”,从余先生的这番话可以看出此书在他早年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而怀旧集《师友记往》则存在着编纂不全的缺点,《师友记往》增补了大约六篇大陆之前没有刊行过的文字,比如《吴君火狮行谊》等,但是这些文章在余先生本人怀友之作中的重要性稍显缺失。值得注意的是,余先生曾经为其堂叔余友谊密的《疏园遗作集存》写序,余谊密又名余咏南,别号疏园,1873年出生,和余英时的父亲余协中同辈,同属“谊”字辈,据潜山当地的文史学者余仲春介绍,余英时童年时,父亲就向他介绍过余谊密的事迹,抗战时期,余英时避战乱回家乡也曾瞻仰过余谊密的旧居,见过余谊密的书法手迹,曾发出“睹杯土拳石而仰泰山之高”的感慨。在为余谊密的诗文集所撰写的序言中,余英时对余谊密生前身后的不幸遭遇和结局有不平之鸣,他认为史学界应当重新认识并评价余谊密的生平事迹。

余英时在《疏园遗作集存序》中如此感慨:“余生也晚,值乱世,已不及见咏南公。平生盛德大业,唯于庭趋时得闻其一二。抗日战事起,余随家人避难返皖西潜山故里,先后逾八年,尝于其间数访公旧居小楼,一楹有林泉之胜,傲然宿儒精舍,不知其为显官别构矣。”又言:“公以科第致身通显所至皆有声,而生平事迹流传乡里间者转多在其德业相励之教,苟卿所谓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者于公征之矣!”可见余英时对余谊密的感情。有趣的是,此序末尾日期署中华民国庚申年,可见余英时先生的故国情怀。

而访谈录《学思问答》,搜集了余先生接受的各种采访,其中收录的许多采访,大陆都是第一次得见,但是此书也遗漏了余英时先生许多重要的采访,比如作家北明为余英时做的许多采访,本书便没有收录。在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历史研究》第11辑中,便有余英时先生的专访《历史的跫音与真理的回声:专访余英时》,这篇文章并不难找,某些中文数据库一搜便得,不像《疏园遗作集存序》那样可遇不可求。

作者:周言

来源:深圳商报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