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在绿色的楼梯上阅读。
昔日北京三里屯的酒吧街,今日发展成繁华的时尚消费区。在这里,有着时尚概念设计的叶一堂(Page One)书店,格外引人注目。7月1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走进了叶一堂三里屯店。这家店在一片木质书架中连接上下楼,楼梯的绿色玻璃仿佛是点睛之笔,如同绿色植物令木屋一样的书店充满生机。
英文版图书大概占70%
在叶一堂三里屯店,一层全部以艺术设计类书籍为主,每个书架高矮不一,形状也各不相同。
走上台阶来到二层,抬眼看到的是儿童图书专区,有绘本、杂志、玩具和参考读物等,还有一个液晶电视悬挂在墙壁上,不停地在播放儿童动画片。此外,这一层还有外文图书、中文图书以及礼品文具等专区。特别是外文图书专区以烹饪、旅游类书籍为主,现场已经吸引到很多外国友人驻足阅读、选购。
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面积达1420平方米的叶一堂三里屯店,营业时间为上午10点到晚上12点,目前拥有会员1万多人,图书种类依旧延续叶一堂书店的传统,其中英文原版书大概占70%。书店的文学小说类图书的比重也有增加,《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小说被放在显著位置。
叶一堂书店中国区总经理刘贵说:“叶一堂三里屯店自今年3月开张以来,效益稳步提升,目前经营状况已经形成单月赢利局面。三里屯店的艺术设计类图书约有2万多种,这是我们书店的强项。自1983年在新加坡成立书店起,我们就是以艺术设计类为主。”
据了解,在叶一堂三里屯店的销售额方面,艺术设计和英文类图书比一般中文图书利润高。
在选购中享受生活
三里屯店的营业,标志着叶一堂从纯粹的书店转向注重生活方式的书店。
礼品文具专区为这家店主推区域,在书店内占据了很大的面积,为读者和小朋友提供各种礼品包装盒选购。
此外,在该店的二层还开设有300多平方米咖啡厅,让读者享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服务。刘贵表示,原来叶一堂只做纯书店,现在采用了复合式经营策略,增设了咖啡业务,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体验到,无论是温暖的木质主题的店内空间设计,还是对于书籍的种类选择,都让我们生动直接地感受到叶一堂为我们呈现出的愉悦阅读体验与快乐生活元素。刘贵表示,目前该店已经正式转型为多元文化交流空间。
问及多元文化交流空间的概念,刘贵解释,今后三里屯店将不仅仅是一家为读者提供图书销售服务的书店,更是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服务场所。读者在这里除了买书,也可以购买相关的礼品,找到跟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还可以通过咖啡厅进行读书交流活动。
走小型化发展之路
为了适应市场,叶一堂也在积极改变,向小型化、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刘贵认为:“纸质书不会消亡,未来实体书店肯定有市场,很多读者都喜欢享受书店悠雅的环境和氛围。但随着网络竞争和电子书的冲击,实体书店销量肯定会减少。”
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叶一堂三里屯店围绕小型化、特色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积极进行开源节流。
叶一堂以较低的租金加提成的方式,与大型购物商场合作。在刘贵看来,这是一种双赢模式。为保证持续性,叶一堂与商城一方签订的租期较长,一般在五六年以上。“我们的书店不能跟新华书店比,必须走小型化发展之路。太大的书店,我们很难承受租金的压力。一般情况下,我们的书店在1500平方米就可以了。”刘贵透露,下一步,他们将在四川成都开设新的书店与咖啡相结合的叶一堂书店。
在特色化方面,叶一堂跟新华书店的区别在于英文图书和艺术设计类图书涵盖门类齐全。依靠与国外多家出版商的密切联系,叶一堂有更多别人难以企及的图书资源。设计类(包括英文)和英文类(小说、文学等)书籍成为叶一堂的销售主力军,占总销售额的60%。同时,人文社科、生活等大众综合类读物也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特定读者。此外,叶一堂还涉足出版经营,代理其他出版社图书在亚洲地区的发行业务。
叶一堂书店也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刘贵认为,纯书店压力越来越大,书价跟不上租金。为此,他们在书店中增加礼品和文具,有国外的,也有中国的,很受读者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原文标题:叶一堂:充满生机的绿色书屋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