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苏拾平:台湾与华文出版未来猜想

作者:苏拾平   2013年06月19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本篇的两个部分是台湾资深出版人苏拾平先生对台湾出版的现在和未来的最新观察及思考。台湾市场的未来取决于华文市场格局与结构,大陆市场又何尝不是;台湾的美好时代过去,大陆的就一定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吗?我们不妨借助台湾视角,对大陆乃至于整个华文市场的未来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Part 1:产业边缘化

1.回不去了。

曾经百花齐放、繁荣兴盛的台湾出版美好年代,是回不去了。

整体仍在萎缩,个别生存得各凭本事了。

2.被忽视。

政府无能带动,无心支撑,就是不重视,就是不当一回事。

业界充满无力感,无集体力量、无公共事务、无共同议题、无共同诉求。

3.彼长此消。

原来在选题、编辑、营运上的软实力,随着大陆出版业转企改制突飞猛进,台湾经验已显得软弱无力、自身难保。

4.形势逆转。

之前,台湾想进军大陆,成功者几稀;现在,大陆想进来台湾,甚至直接跳过台湾出版业争取创作资源。

5.产业崩盘。

市场已没有基本盘,连发行规模都不再是必然的。

风险愈来愈大,大家打的都是游击战;新加入寥寥可数,退出者无声无息。

Part 2:十个未来

1.下一本书。

有电子书,但没有电子书市场。

纸书得证明自己浪费得起、有能力活下去。

宏言谠论很难引领,休闲欢乐依然迎合,叫累积太沉重。

2.下一轮出版。

杂志、报纸更像传媒,出版只是书业,数位出版比较像他业。

有了POD与PDF,出版已经达多元、开放境界。

出版业可以是内容供应商、选题加值业或版权经纪人。

3.下一代读者。

坏消息:读者愈来愈分心,随时快闪;好消息:读者也愈来愈容易瞬间归队。

读者看似更主动更专注更多元,其实更被动更碎片更业余,更路径依赖,更受传媒网络制约。

没看过的想看的都是新书,问题在如何与书相遇。

4.下一位编辑。

专业、责任编辑愈来愈少,编辑专业、责任愈来愈多。

得先选对题,才能把书编好。

难从畅销类找书,得从每类找畅销书,但仍然没有畅销公式。

5.下一家品牌。

老品牌、综合品牌、利基品牌、个人品牌,知名度、忠诚度、认同感与信赖期待都会快速退却。

品牌BtoB的价值将远大于BtoC的意义。

畅销品牌不保证年年如意,长销品牌未必撑得过长期。

6.下一种通路。

通路失灵,实体书店平均退货率50%以上成为常态,连量贩卖场都周转更快、退货更多。

愈来愈多书店不能只卖书,愈来愈多书不在书店卖出。

特殊通路羊肠小道反客为主占比加大,每种每类书际遇大不同。

7.下一批经销。

中介与集散的加值功能消失,逆物流飙高,传统经销进退两难,产业链崩解。

少接出版发行,多为特别项目集货。

销结、服务、佣金取代月结、发行、折扣,信息流当家。

8.下一次两岸。

台港繁版抱团取暖,大陆简版内需为王;台港出版精简过日子,大陆出版市场力大无穷。

台湾无能分享简版利益,大陆介入经营繁版有何不能?

华文出版界竞合关系,将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9.下一回营运。

多品牌营运机制与运营套路,台湾成熟经验只能自给自足。

大陆集团板块国民营分合大势底定后,打造平台系统掌领各分社利润中心,务虚口号开始务实对应。

单靠ERP是行不通的。

10,下一个模式。

没有产业模式,只有商业模式;没有行业问题,只有企业问题。

扩大非通路或自有通路的销售,从分摊费用到分摊成本。

作者:苏拾平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