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启蒙的精神
[法] 茨维坦·托多罗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9
28.00元
上帝死了之后,乌托邦坍塌之后,我们还能在怎样的知识和道德基础上建设共同的生活?如果今天我们想在启蒙思想中找到应对当前困难的依据,那么,我们就不能 原封不动地接受形成于18世纪的所有主张,这不仅因为世界已然改变,还因为这种思想是多元的,不只有一种。我们需要的毋宁是启蒙思想的重建,它将通过批判 性的审视,通过清晰地比较其令人向往和令人失望的后果,从而把这笔过去的遗产加以保存。如此,我们就不会歪曲启蒙思想,甚至反过来才是对的:正是通过批判 启蒙思想我们才能始终忠实于它,才可能发挥它的教益。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新版)
[德] 爱德华·傅克斯
海豚出版社
2012-09
65.00元
插图本《欧洲风化史》是德国著名文化史学者爱德华·傅克斯一部研究欧洲性道德史的带有学术性质的专著,因其材料丰富、叙述严谨、观点鲜明而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被认为填补了欧洲风化史研究领域的一大空白。 该书共分为三卷,即《文艺复兴时代》、《风流世纪》、《资产阶级时代》,以独特的视角对文艺复兴时代、君主专制时代和资产阶级时代的风化行为、风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风俗习惯的状况和演变过程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考察和阐述。同时,作者在这部巨著中使用了大量的各种漫画和图画,这不仅使得该书图文相得益彰,而且更能让读者对欧洲的世俗生活画卷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了解与认识。
中国与中国人影像:约翰·汤姆逊记录的晚清帝国
[英]约翰·汤姆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1
78.00元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衰腐的晚清帝国在喘气的间隙开始洋务运动,西学东渐,改变悄然发生。纪实摄影的先驱约翰·汤姆逊逢其时来到中 国,223幅照片以强烈的纪实风格,记录下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因此有了这部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影像记录,也是第一部通过直观的照片而不止是抽象 的描述,多层 面地介绍中国的皇皇巨著。
城殇:晚清民国十六城记
张泉
新星出版社
2012-11
38.00元
晚清民国,神州陆沉。国人意识中的“天下”,已经从九州、五湖、四海,变成张之洞的“亚欧”、袁世凯的“东西两洋,欧亚两洲”、梁启超的 “环球”乃至胡适的“绕太阳的地球”。按照传统逻辑,当人们在现世找不到出路,往往会从上古的案例中寻求启迪。晚清以降,这一逻辑却被无情颠覆,从向过去寻找答案,到向外界寻找答案;从反求诸己,到问道于人,从中心滑向边缘的过程,最终摧毁了帝国,却造就了瓦解城市。变局来临之 际,城市首当其冲。由长安、洛阳、汴梁、杭州、金陵、北京历经千年架构起来的城市参照系统,终究土崩瓦解;由班固、张衡、左思和张择端、仇英、徐扬们用歌 赋与画笔为中国的传奇都会编织起来的绵密景象,同样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国人以城市想象为支点,从市政、民主、金融、实业、军事、文化、宗教等角度所做的 诸多探索,却撬动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在关于晚清民国的历史叙事中,城市的意义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本书富于独创性地从城市群 视野出发,全面寻找它们在历史中的基因突变,藉此考察现代中国的历程。安庆,马尾,天津,香港,澳门,哈尔滨,长沙,上海,北京,南通,杭州,汉口,北碚,天水,南宁,康定……它们曾是现代中国的起源,终究化为理想年代的尘埃。
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
黄道炫/陈铁健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11
48.00元
蒋介石是个什么人?革命者,反革命,坚守传统的保守分子,随机应变的机会主义者,爱惜羽毛的政治家,拔擢于丛林中的军人,都是,又都不尽是。固执和灵活、 温情和刚硬、坚毅和软弱,这些截然相反的性格,常常会呈现于蒋介石一身。虽然,仔细追寻, 或许可以在这其中发现孰主孰次,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关注未必就会得到相同的顺序。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美]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10
98.00元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 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 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
中国艺术:牛津艺术史
[英] 柯律格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01
79.00元
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门类众多,但如此丰厚的传统以往并未获得西方学者足够的理解,比如他们多聚焦于欧洲文化所看重的绘画和雕塑,而忽视了像书法这类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这一情形近来才有所改观,柯律格的《牛津艺术史:中国艺术》正是该领域突破性的成果。作者指出,任何关于“中国艺术”的定义都存在诸多的异常现象和内在矛盾。因此,他反对从既定的概念出发,他要追问的是:古代中国的“艺术”究为何物?它们是在何时,又是怎样成为“艺术”的?书中关注的作品有的在创作的当时就已被视为艺术品,而另一些作品的艺术身份则是后来的时代所强加的。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 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 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 题。
春在绿芜中
钟晓阳
新星出版社
2013-01
28.00元
《春在绿芜中》一书结集的,是钟晓阳创作《停车暂借问》时期前后所写的十四篇散文,记述作者在故乡中国东北、居住地香港和求学地美国密歇根的交游。除写当 年各地的风物外,更多的是细笔描绘人情,写父母、写姊妹、写老师、写亲戚、写朋友,也写里弄之间的贩夫走卒,这些日常琐碎的情事感悟, 折射出人性的简朴与纯净。三十年后再版重印,钟晓阳特意在每篇文末加入后记,交代书中人物的后续生活,是为对消逝青春的追忆与怀念。
来源:单向街·图书馆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