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回忆恩师李福清先生

作者:[俄]白若思 (Rostislav Berezkin)   2012年11月22日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李福清先生的研究方向很多,所取得的成果巨大;但对我们俄罗斯人来说,他最大的贡献是推广中国文化,提高俄罗斯汉学在世界汉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李福清先生(1932.9.7-2012.10.3)去世了。消息传来,我扼腕叹息!尽管知道他病重,但传来这样的噩耗还是觉得突然,令人难以接受。

    李福清先生是俄罗斯优秀的汉学家,我与他本人相识于2004年,之前读过他的一些书,对我的学术研究与整个生活影响很大。说起读他的书,这要追溯到1991年春天,当时我在圣彼得堡与外婆逛涅瓦河大街书店,看到了李福清先生编著的一本书——《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拿来翻看,甚是喜欢,于是请外婆把书买下。那个时候我还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刚上学不久。这部书是一本画册,当年由他与中国学者王树村先生联名出版,有俄、中两种版本,我当时看的是俄文版。画册里有许多中国近现代的年画,风格各异,既有粗犷的,也有优雅的。而且画面颜色大都很鲜艳、生动,引起了我的兴趣。由此,也知道了李福清先生这个人。至于我对中国年画的兴趣,这要追溯到我的生长环境。我生长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那里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比如陶瓷、漆器、景泰蓝、青铜器、绘画等。圣彼得堡在十月革命之前是俄罗斯的首都,沙皇贵族与一些学者收藏的艺术品都存放在博物馆并对外展览。因为这些艺术品中包含许多来自中国的藏品,由此,我开始对中国文化有些了解。年画也是博物馆的收藏之一,而李福清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这些中国的民间艺术。

    画册里收的年画,其中还有不少画的是西洋人,我对这些画印象深刻:当时我喜欢画中国的风景与中国人,根据自己见过的旧时艺术品来画自己心中所想象的中国;而年画中的洋人恰恰是当时中国人心目中西洋人的样子。那时,我对李福清先生其人所知不多,但我通过他的著作稍稍了解了中国的通俗文化与艺术,获益匪浅。

    不久,我又读了李福清先生的其他著作,包括他编译的《中国各民族的童话》、《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等,这些书使我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高中时我已决定要考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学汉语和中国文学,因此,十六岁时看了《三国演义》的俄文译本。当时我已知道李老师是举世闻名的汉学家,而他在研究《三国演义》及相关的文化领域贡献极大,于是我也看了他有关《三国演义》的著作。

    大学本科期间,我开始阅读一些中国的通俗文学作品,那时也是我第一次见到李福清老师。李老师是我的同乡,也是列宁格勒(圣彼得堡)人,但是他1955年从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毕业后,就到莫斯科的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所工作了:当时莫斯科汉学专家紧缺,所以请他去那里。李福清先生在高尔基世界文学所工作了五十多年,升为亚非文学部门的负责人。虽然他住在莫斯科,但经常去圣彼得堡查资料或者开会。

    见李福清老师之前,我猜想他应该是一位很严肃的学者,第一次见面时才发现他很热情,很幽默,并且喜欢指点年轻人。当时谈起学术中有关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一些课题,他对我选的研究方向表示有兴趣,支持我在该领域的研究,后来我又多次去莫斯科请他给予进一步帮助指导,以至于再后来他和我一起做课题并分享很多研究资料。期间,他给我讲了很多有趣的事,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历历在目。

    李福清先生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先生于1950年进入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学习中文,当时苏中两国还没有签订交流协定,学校没有中国老师,也没有汉语口语这门课,学习中文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书,李先生说他当时主要读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在那时,著名俄罗斯汉学家、列宁格勒大学教授阿列克谢耶夫(又名阿理克,1881-1951)去世了,但是他的学术方法对李福清先生的学术生涯影响深刻。当时苏联的学生还没有机会来中国留学,但李福清老师决心要学纯正的汉语口语,于是想了一个办法:暑假期间去苏联的中亚地区,向那里的回族(俄罗斯称为“东干族”)居民学习语言。当地东干族居民是清朝时期移民到俄罗斯的,他们说的语言不是普通话,而是甘肃方言和陕西方言,因此李福清老师学说他们的甘肃话,虽然不是北京话,但毕竟是汉语口语,所以对他后来普通话口语的学习帮助很大。当时,李福清老师在一个叫“米粮方”(据说,原名为“米粮川”) 的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人居住的集体农庄打工。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了各种各样有关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民歌,并将之记录、整理,以便研究这些传说、故事和歌谣。受这件事影响,他大学期间就开始进行有关中国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继承了他前辈老师阿列克谢耶夫的研究传统。之后他多次赴中亚,继续学习那里人所说的语言,收集相关研究资料。通过这些努力,他成为东干族文学与文化的专家,同时得到东干族人的信赖。例如,1977年,李福清先生与两位东干学者合作,选编了《东干民间故事传说集》,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在书中他为每一篇故事传说写了详细的附言,对其中的故事与相关的文学作品(小说、戏曲)作了比较研究。记得当时他给我讲了不少当地东干族居民流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包括孟姜女、韩信传说、男学生与女学生(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那些传说故事都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其中一部分只在民间流行。有些田野调查的相关资料至今也还没有出版。

    李福清先生多次来中国。1965-1966年他在北京大学进修,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前最后一批苏联学生来中国留学。1980年苏中关系逐步改善之后,他经常来华收集有关汉学研究的资料,做相关田野调查,发表论文。1992-1998年他应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邀请去台湾教书并从事研究。先生也去了其他国家收集资料,包括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以及荷兰、丹麦、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欧美国家。他在去这些国家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在海外收藏的中国罕见的通俗文学作品珍本,并将其介绍给学界。这些情况,李福清老师经常向我说起。

    虽然李福清先生不是我正式的俄罗斯副博士学位指导老师,但我在读博期间,深深受到他的启发,我的副博士论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他的指导。我在2008年来北大进修并收集资料时,他给我介绍了几位中国学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才顺利并圆满地完成了副博士论文。2009年他作为我副博士论文的评论人,参加了我的毕业论文答辩仪式。毕业之后,他一直关注我,请我参加他的合作研究计划,帮我出版学术论文。应该说我的学习过程中一直有幸得到李福清老师的帮助。他也帮助过很多其他人,其中包括汉学领域国内外的学者。

    李福清对汉学研究的贡献极大。他生前用俄、中、日、韩、英、德、越等多国语言在世界多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两百五十多篇,研究专著多部。李先生通过自己杰出的汉学研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民间文学与古典文学的特色与魅力。

    李福清老师的研究涉及范围很广,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中国民间文学开始,逐步扩展至中国通俗文学的研究。在该领域研究中,他使用俄罗斯学界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相关理论,这使得他对中国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的认识和研究角度与其他国家的汉学家有所不同。他的第一本俄文专著《万里长城的传说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1961年版)介绍了有关孟姜女的传说以不同形式在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上的传承。他于1970年出版的《中国的讲史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中探讨了《三国演义》与口头文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李福清老师不仅研究汉族的民间文学,还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如中国回族民间文学,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成果。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事台湾原住民文学与文化的研究,多次进行田野调查,深入布农人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采录,搜集到大量素材,然后仔细整理,分析研究,用西方民间文学理论与比较研究方法探讨台湾原住民文学的内容特点。在这个领域,他继承前辈俄罗斯学者聂历山(Н. А. Невский, 1892-1937)研究台湾原住民语言与文化的传统方法——聂历山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所谓“日据时代”)即赴台湾研究原住民,在研究邹人的语言与民俗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李先生从中备受启发,收获颇大。

    第二,从中国古典文学到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包括翻译、介绍、辑录、评论和阐释等诸多方面。李福清先生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进而从理论上进行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比如他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今小说,探讨该小说在当时所处环境中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关系。他在该项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很多中国汉学同行的赞誉。

    第三,中俄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李福清先生编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苏联》(此书有中文版)。他也整理出版了不少前辈如阿列克谢耶夫未发表的著作,并阐明其对俄罗斯汉学的贡献。

    第四,中国民间艺术研究。李福清先生一直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浓厚的兴趣,不仅在其论著中大量引用包括石刻、画像砖、墓雕、壁画、帛画、神像、戏剧道具、各种插图等中国历代民间艺术中的经典作品,而且着重搜集并整理中国年画资料。最近,由他主编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已于200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是他在该项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这本书是在《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基础上扩充而成,增加了很多新内容。他在俄罗斯等地收集了许多在中国早已失传的年画,并已整理发表。他在自己的专著里还探讨中国年画与中国小说、戏曲、讲唱文学的关系,取得一定成绩。

    第五,中国文学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文学影响的研究。李福清先生非常关注古代中外文化交流。1972年他去蒙古做调研时,对蒙古民间艺人讲唱故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蒙古艺人所讲唱的故事都来自中国小说,他将这一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汉学研究刊物上,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德国著名蒙古学家海西希(Walther Heissig, 1913-2005)与他合作,把这些论文的德文译本在德国发表。有的论文还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参看北大陈岗龙教授的《李福清院士与蒙古本子故事研究——学术访谈简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973年李福清先生赴越南研究在那里保存的汉学资料。他的许多汉学专著都引用了中国周边国家所存的文献,由此探讨与之相关的文化交流,如《关公传说与〈三国演义〉》一书,书中探讨包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各民族对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关公的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文学作品。他还写过关于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彝族、白族民间流传的《西游记》故事的论文。在研究东干族民间故事情节时,也与蒙、藏、保安、东乡、撒拉、维吾尔等族的民间故事进行比较。

    李福清先生的研究方向很多,所取得的成果巨大;但对我们俄罗斯人来说,他最大的贡献是推广中国文化,提高俄罗斯汉学在世界汉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先生被中国教育部授予“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这是他在两国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最好证明。

    现在已不能再见到李福清先生了,但只要展卷拜读他的著作,我就好像又看到了他,继续向他讨教。

作者:[俄]白若思 (Rostislav Berezkin)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