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短书情

2012年10月23日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这不是一只烟斗》 作者:(法)米歇尔·福柯
版本:漓江出版社 2012年10月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曾在绘有一只烟斗的画中写着“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句子,语言和图形构成奇特的关系,相互缠绕又彼此抗拒,在哲学和绘画领域引发了诸多兴趣和讨论。福柯在本书中解读了这组烟斗画,显示出他强大的哲学思辨力,也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幽默有趣的一面。这是一场严谨有趣的思维游戏,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人的思考所创造出的一个世界。本书第一次以简体中文单行本在国内出版,同时收入马格利特致福柯的两封信,以及国内学者关于福柯和马格利特的两篇研究文章。

《法律制度与历史三峡》 作者:王毅
版本:法律出版社 2012年9月
这是一本关于法律制度的变迁与权力结构之演变的专著。题中所谓“历史三峡”的概念,来自唐德刚,蕴含着对现代法制的期待与信心。以法律制度为焦点,审视中国曾经出现过的权力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何以至此。作者认为,中国拥有十分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成就,但同时也有十分沉重的历史包袱。在这个我们无法选择的历史真实面前,情绪化的愤懑诅咒、或者简单化的一言以蔽之都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而重要的,是我们从历史中看出当下的使命。

《农民公民权研究》 作者:张英洪
版本:九州出版社 2012年10月
农民是一个历史概念,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而公民是一个现代概念。历史上的农民以土地为家园,但当下的中国农民却是各有辛酸,尤其是失地农民,进城打拼,在城市中成为权利义务不明的角色。研究农民的公民权,两者的结合,需要的正是现代化的国家制度。此书是国内第一本以宪法学视角去研究农民公民权的著作。作者以湖南省溆浦县委为主要考察对象,将自己的研究视野延伸至历史的纵深处,考察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随之而来的农民身份的变迁,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进逻辑。

《天使,望故乡》 作者:(美)托马斯·沃尔夫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2年10月
乔志高的译本,多年之后终于再版。这是一本典型的成长小说,激情而忧伤,也拥有一个年轻人所熟悉的情结,那就是生活在远方。小说中的各种元素,比如家庭的冷漠、家乡的闭塞、乡人的狭隘,也是很多人在离开家乡重生思乡又再也回不到故乡的沟壑。如果在恰当的时间进入读者迷惘困顿的青春岁月,那么,读者多是会觉得仿佛拥有一面清亮的镜子在身前,可重新发现自己。托马斯·沃尔夫这位早逝的文学家,在他29岁时发表这部作品,震惊文坛,骤然光明四射。

《叫街者:中国乞丐文化史》 作者:卢汉超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8月
近年来,对日常生活和寻常百姓生存状态的研究之作越来越多,在重大事件与精英人物的叙事长调之外,重新为我们打开另一篇乐音。本书作者付出大量努力利用第一手调查报告和资料,绕过社会精英的间接描述,专注于晚清民国的乞丐文化,讨论的主要话题包括乞丐的定义、乞讨行为、丐帮、贫困问题背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大众对乞者的态度,各式各样的社会救济,以及乞丐的性别角色等等。呈现乡土中国底层群体的真实。20世纪50年代初新执政者开始对乞丐这个群体的清除,作者也在书中提供了乞丐文化在新时代的变迁图景。

《爱因斯坦在柏林》 作者:(德)胡贝尔·戈纳
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2年10月12日
爱因斯坦在柏林的时期,正是他研究生涯的高峰时期,一座多元的都市与一个天才相遇,附以诺贝尔奖的衬托,造就一个传奇。之后便是纳粹的狂澜,他逃亡,它破灭,人间悲剧。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