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杨银,1945年生于苏州虎丘,曾在上海第四制药厂、江西东风制药厂、上海医药玻璃厂工作。现从事婚庆摄像工作,业余时间爱好买书、淘书、看书。
父亲留给陈杨银的线装书。其中有一本上面盖上了好多世博会的章,这也是“好玩”!
如果陈杨银自己不说,还真看不出他已经六十八岁,望七了。他留一头长发(其实也不算特别长),配上帅气的面孔,看上去有几分日本男艺人的味道——是不是有点像坂本龙一?他说话极爽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让他更显年轻:“前几年我还染黑发呢,现在也不染啦,麻烦!”
这是一个有“老顽童”气质的人,总是能发现寻常事物好玩的一面,也乐得去试一试。比如,他书柜顶上那一长排弥勒佛像,就是他读了一篇报上谈弥勒佛像收藏的文章后,陆续收集而来的——但他不信佛,“我是党员啊,怎么能信佛呢?”再说,信了佛,就不能像他现在这样布置书房了:弥勒佛像对面,是一块大匾,上面是工整毛笔字抄写的《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那段著名的经文:“爱是恒久忍耐……”书桌醒目处还摆着一本《古兰经》——三大教在书房相处得挺和谐。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书柜里放着许多瓷杯,那是陈杨银在江西景德镇工作十年的纪念:“‘文革’时候我去江西支援内地小三线建设,终身难忘,我把青春献给三线工业了。”难得他语气严肃一回,马上又欣欣然地找出一个瓷杯给我看:“好玩伐?这是一个景德镇老师傅专门烧给我的,上面还有我的名字呢!”书房里面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大纸球,是由街上常见的办证小广告层层叠叠粘成的,我问陈杨银这是在干嘛,得到的回答也是:“好玩!”真是遣有涯之生的好办法啊……
说了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在陈杨银看来,最最好玩的还是读书。他中学时候住在虹口区,离鲁迅纪念馆不远,还当过义务解说员,“看到鲁迅先生的书柜,我就心动了”。心动的结果,是一套《茅盾文集》,父母每天给他几毛零用钱,攒了一个月左右,才买下的。在中学生,可是地地道道的大手笔,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兴趣广,所以买书也杂,只要觉得好,都愿意买来看看。最近他迷上了中国领导人传记,接连买了好几种,正在读《江泽民在上海》,在此之前,一本《贾平凹自选集》他正读了一半,现在也丢到一边,顾不上了。
陈杨银的口头禅是“不要紧”,采访的过程中,他说了好多次。生活并不容易,他有一位失去四肢的父亲,有一位罹患肠癌多年后来不幸去世的妻子,工厂的早早倒闭,也让他不得不靠自己的摄像技术谋生。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我认为人们要多看书,这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能充实自己”。这大概就是现在大家爱说的正能量了吧。看到陈杨银,是不是有理由相信,爱读书的人,可以比其他人更加好玩一些、幸福一些?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七八千册应该是有的,说不定有一万册了。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茅盾文集》。似乎这之前还买过《水浒传》或者《西游 记》,记不清楚了。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毛泽东传:1949-1976》。这还是看你们报纸介绍了才买的。
Q: 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 网上我只看看孔夫子旧书网这种网站,也不买。我经常去逛福州路。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三四百块。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 《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喝茶。西湖龙井。
Q: 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 我只看纸本书的。
Q: 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 这个倒没有,这些年经常拿出来看的,是中医养生类书,岁数大了。
Q: 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 《古文观止》。
这是一个有“老顽童”气质的人,总是能发现寻常事物好玩的一面,也乐得去试一试。比如,他书柜顶上那一长排弥勒佛像,就是他读了一篇报上谈弥勒佛像收藏的文章后,陆续收集而来的——但他不信佛,“我是党员啊,怎么能信佛呢?”再说,信了佛,就不能像他现在这样布置书房了:弥勒佛像对面,是一块大匾,上面是工整毛笔字抄写的《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三章那段著名的经文:“爱是恒久忍耐……”书桌醒目处还摆着一本《古兰经》——三大教在书房相处得挺和谐。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书柜里放着许多瓷杯,那是陈杨银在江西景德镇工作十年的纪念:“‘文革’时候我去江西支援内地小三线建设,终身难忘,我把青春献给三线工业了。”难得他语气严肃一回,马上又欣欣然地找出一个瓷杯给我看:“好玩伐?这是一个景德镇老师傅专门烧给我的,上面还有我的名字呢!”书房里面还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大纸球,是由街上常见的办证小广告层层叠叠粘成的,我问陈杨银这是在干嘛,得到的回答也是:“好玩!”真是遣有涯之生的好办法啊……
说了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在陈杨银看来,最最好玩的还是读书。他中学时候住在虹口区,离鲁迅纪念馆不远,还当过义务解说员,“看到鲁迅先生的书柜,我就心动了”。心动的结果,是一套《茅盾文集》,父母每天给他几毛零用钱,攒了一个月左右,才买下的。在中学生,可是地地道道的大手笔,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兴趣广,所以买书也杂,只要觉得好,都愿意买来看看。最近他迷上了中国领导人传记,接连买了好几种,正在读《江泽民在上海》,在此之前,一本《贾平凹自选集》他正读了一半,现在也丢到一边,顾不上了。
陈杨银的口头禅是“不要紧”,采访的过程中,他说了好多次。生活并不容易,他有一位失去四肢的父亲,有一位罹患肠癌多年后来不幸去世的妻子,工厂的早早倒闭,也让他不得不靠自己的摄像技术谋生。不过,这些都“不要紧”——“我认为人们要多看书,这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能充实自己”。这大概就是现在大家爱说的正能量了吧。看到陈杨银,是不是有理由相信,爱读书的人,可以比其他人更加好玩一些、幸福一些?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七八千册应该是有的,说不定有一万册了。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茅盾文集》。似乎这之前还买过《水浒传》或者《西游 记》,记不清楚了。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毛泽东传:1949-1976》。这还是看你们报纸介绍了才买的。
Q: 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 网上我只看看孔夫子旧书网这种网站,也不买。我经常去逛福州路。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三四百块。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 《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喝茶。西湖龙井。
Q: 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 我只看纸本书的。
Q: 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 这个倒没有,这些年经常拿出来看的,是中医养生类书,岁数大了。
Q: 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 《古文观止》。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