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未动,心已远”是我在阅读《我和爸爸逛巴扎》后的即时感触。该绘本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为我国著名绘本创作家、“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获得者周翔老师描绘中国市集文化美学的又一匠心之作。绘本采用环衬画页设计,为主题提供了充足展示空间,色彩浓烈、笔触细密的画风勾勒出市集的繁华与活力。作为援疆幼师,我在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想与孩子们第一时间分享,跟随小主人公阿尔曼“逛”巴扎。

作者周翔
中国传统文化是联结我国各族人民的纽带,增强文化自信,厚实文化素养更是幼儿素质教育的根基。《我和爸爸逛巴扎》就是一部以孩子的视角讲述当今新疆人民幸福生活的绘本。巴扎,维吾尔语集市之意。画页里远眺巴扎错落有序的棚顶全貌,近观琳琅满目的传统工艺、各式各样的民族美食、美味香甜的瓜果梨桃与熙攘的人流交织在一起的“全景照”,成为新疆各族群众真实生活的缩影。巴扎不仅是商品集中交易场所,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联结着乡里乡亲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民族兄弟姐妹。
本书从阅读情感三维度讲述新疆儿童的快乐生活。温馨的家庭布景、父母的民族服饰、醒目的巴扎门牌、喧闹的繁华市集等多元再现的生活场景拉近了孩子与绘本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这部绘本讲述的就是生活日常,这一点与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自然融合。其次,故事以为迎接客人做准备引出,在美味的长桌盛宴与欢乐歌舞中结尾,向读者再次展现出新疆人热情好客的性格,乐于在仪式感中表达自身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和爸爸逛巴扎》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作者:周翔 文/图
出版时间:2023年06月
绘本中的巴扎宛如一部纪录片,呈现出立体视听效果,让读者在沉浸式阅读中不断畅想自己在人群穿梭时衣角拂过的感受。
阅读对孩子来说具有“学习阅读”和“通过阅读来学习”双重价值。表达的前提是注意倾听,在倾听中获得与表达相关的信息。在与幼儿分享中,我以一段叫卖声、人流声、烹饪声、歌舞声等音频素材引出绘本,用声音刺激孩子注意力,在聆听中构思画面内容,想象阿尔曼和爸爸在哪里?孩子在听觉辨析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分析观点,表述自己的猜想。在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中,“热闹”成为孩子在阅读初期对巴扎的印象评价。
视觉素养是读图时代下的基本素养,图文作为绘本构成的符号系统包含社会性,因此读图能力被视为绘本阅读基本技能。本书通过多幅跨页的呈现方式,远景、近景、特写的视觉冲击,每幅图都与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巴扎的每处角落。对孩子来说,信息量丰富,观察视角多既是观察挑战更是乐趣。分享中,孩子在“计划去巴扎—逛巴扎—我的发现—巴扎收获—招待客人”的故事情节中用眼睛紧跟阿尔曼步伐,买玩具、看表演、品美食,用手指寻找妈妈交代的购物清单,用语言表达在巴扎的所感所见,在处理视觉信息过程中提升孩子表达能力。
阅读绝非静止的活动状态,而是有形有感的,是情绪共鸣与头脑思辨的学习状态。依据孩子认识—复制—完善的学习“序列”特性,以孩子对画面整体欣赏与细节的观察为基础,分享中用游戏方式将感觉与知觉、经验与想象、思维与语言作为工具,鼓励孩子生动描述画面中的一种事物,大家来猜一猜、找一找,猜对的会得到绘本中巴扎里的小物品,如玫瑰花、馕、水果等,阅读中的小惊喜带给幼儿“逛”巴扎的真实感受,这种实感体验帮助幼儿建立一个立体化、形象化的画面结构,在体验逛巴扎的乐趣与招待朋友的喜悦之情中进一步感受巴扎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和爸爸逛巴扎》在带给孩子新奇喜悦的阅读情感时,温馨回忆的阅读感受也占据着成人内心深处,亲情、友谊、信任等细腻情感都暗含其中且充满哲学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逛巴扎?”“巴扎里的人都好开心啊,还在一起跳舞!”“爸爸带阿尔曼在吃烤肉呢!我爸爸也带我吃过!”先识物再入情是幼儿初识绘本时的思维顺势,创作中,周翔老师视孩子为真实的生活者,尊重其主体意识,基于孩子认知发展路径,将冷暖色调的搭配、细腻表情的刻画、人物动态的表现、书面符号的表征等创作手法运用到画面中,感受从书中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讯息时联结已有生活经验获得愉悦情绪体验,给予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情感表达空间。同时这种情绪体验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动着成人,不禁感叹生活中的小幸福就隐藏在这人间烟火气之中,周翔老师带我们“逛”巴扎,其意义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会放慢节奏,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是一次唤醒我们热爱生活的心灵回归。
孩子们从听故事的人成长为讲故事的人,讲述着自己的生活故事,我想这是周翔老师绘本创作的初衷之一。视而能见、见而能懂、懂而能用、用而创生,依循故事脉络,我们从“听—聊—逛—谈”四步骤逐步引导孩子从经验讲述到观点评价:“巴扎里艾德莱斯的裙子我也有。”“那张花纹地毯和我家的好像啊!”“老爷爷弹奏的乐器,爸爸说它是维吾尔族传统乐器热瓦普。”“这些只有在我们巴扎中看到。”“在我的家乡这样的市场叫赶大集。”孩子在动静交替的阅读状态中接收、处理、转换信息并积极反馈,跟随主人公足迹在巴扎感知本土人文特色与文化内涵。同时依循孩子感知—理解—表达与运用的学习路径,延展绘本创设开放自主的交流情境,开展“幼儿园的巴扎”“我家的巴扎记忆”“设计巴扎海报”“巴扎特色邮票”等互动游戏,让绘本阅读成为孩子享用学习的过程,递深阅读的广度与深度,由“抽象与单一”的表述转向“具象与多维”的表述,自主探寻出更多民族文化瑰宝。
《我和爸爸逛巴扎》可称为一场由视觉引发的身心“研学”体验,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让成人重新审视生活本质。在持续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书中各族人民幸福的微笑、热情的拥抱、欢乐的舞蹈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前幼儿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孩子们社会性情感与人格健全发展,像一颗颗圆润可爱的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在孩童幼小心灵中种下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种子,共绘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生活愿景。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