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破解千古之谜:失传的扁鹊医书与西汉漆人像震撼现世

2025年10月15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2012年,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考古发现西汉医简与髹漆经脉人像,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会给出了“两个第一”的评价:第一次发现早已失传的扁鹊医学体系的多部竹简医书,填补了中华医学史的空白;第一次发现西汉时期的完整经(络)穴医学漆人像。

《天回医简》是我国出土的医学简牍中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最具理论和临床价值的医学文献。它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可能是失传的扁鹊医书;作为较《黄帝内经》更早的医学经典,可证《黄帝内经》乃是解经之书。此外,它和同时发现的髹漆经脉人像一起,证明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已有较完整的理论与临床体系。

《天回医简(全三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巴蜀书社
作者:柳长华 主编
出版时间:2025年07月

一、重要的临床价值

《天回医简》经整理得930支医简,释读简文约2万5千字,共8部医书,分别命名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涉及医学理论、治疗方法、成方制剂、针刺等内容,如,《脉书•上经》即以“五色脉诊”为核心,《脉书•下经》则论经脉病候,让我们看到了“经脉循行”与“脉法诊断”之间的密切关联;《和齐汤法》的方药则以复方为主,对药物炮制、用法禁忌、配伍制剂等有详细论述;《刺数》为论述审查病状、检视病所并施用针法的医书。这些内容为现代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普通读者从中汲取健康智慧

医简中的五色脉诊法将人体健康与自然色彩关联,提示读者通过体察面色五脉的细微变化自察健康状况。

简书蕴含了“治未病”理念,读者可以认识到饮食调养、作息规律、情绪调节等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本次整理出版的亮点

为了让《天回医简》的考古成果与学术价值更广泛地传播,我们精心整理出版了这部线装珍本。整理过程中,在既有资料基础上,保留核心原文,更新断句标点,调整简文顺序;更正识读误字,力求内容精准;精选清晰简图,便于研究利用;装帧上采用深蓝色棉布函套、手工打蜡瓷青纸面封面与手工宣纸内文,既便于翻阅欣赏,更具极高的收藏价值,尽显典籍之厚重与雅致。

作者简介

山东淄博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张灿玾教授。1984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专修训诂学,1987年拜史常永先生为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原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特聘院长。2014年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文物局成都天回汉墓医简研究,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黄帝内经》,四川省“千人计划”人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委托重大项目“天回汉墓髹漆经脉人像研究”负责人。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