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任伯年研究大系 | 郑博文:任伯年笔下桃花的幽韵与奇构

2025年10月13日 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中国传统绘画多以散点透视经营构图,任伯年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洋画定点透视的技巧,营造画面空间感。值得一提的是,他亦十分注重氛围感的营造。在任伯年的作品中,不十分强调个别花木、禽鸟的优美感,而是把所有物象放在一幅画面的整体中,按照构图需要经营分配,由此在设色、线条、造型表现中,常能构图奇巧,别出心裁,境界亦精妙优美。《爱俪园梦影录》记:“原来伯年作画,灰稿是打了又改,改了又打……真所谓‘成竹在胸’,大有‘稍纵即逝’的光景。”可见他在构图上的用心。

由于任伯年以卖画为生,在艺术创作时,常常会考虑市场的需求,采用小品构图,并依照民间习俗,使用谐音或意象,以喜闻乐见的小品题材取意,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任伯年所作折枝花卉,数量较过去画家,更加丰富且面貌多样,许多画作已跳脱文人常用的主题内容,这主要与上海地区相当好的市场需求以及拥有大量的观众群体有关。例如代表荣华富贵的芦花与芙蓉组合;寓意大吉大利的鸡群、鸡冠花与大丽花;象征功名利禄、加官晋爵的蜂、枫、猴与马;祝福与天同寿的水仙、白鹤、青石以及松柏。此类吉祥寓意的作品,代表了任伯年花鸟题材的主要面貌。而“桃花”主题的组合,亦是任伯年代表画作的常见面貌之一。

现存任伯年47岁(1886年)时的画作《桃花小鸟》,画面中桃花两枝从右上方蜿蜒而出,下方有墨石伫立,石旁立有一只云雀,通过物象间的前后层次强调纵深感。两枝桃花以没骨笔法绘成,色彩娇嫩可爱,点染精细严谨;石块兼工带写,整体渲染淡赭色,色彩上有淡墨、赭色变化。整幅画作上下色调平衡和谐。任伯年于左侧自题“小村仁兄大雅之属。光绪丙戌仲秋,伯年任颐”,左下方钤“任伯年”(白文方印)一枚印。不知此作品是否为对景写照,但此和乐共存的氛围已在任伯年笔下跃然而出。

清  任伯年  纨扇集锦册十二开  之一  桃花小鸟

纨扇  绢本设色  纵25.3厘米  横26.4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另一幅相似主题的作品,是现存任伯年46岁(1885年)所作《花鸟册十开 之一 桃柳八哥》,右下方自题“光绪乙酉三月,山阴任伯年”,下方钤“任伯年”(白文方印)一枚印。画面中绘折枝构图,全幅画面主次分明,因有水冲、水洗的效果,呈现出干净脱俗的风格。花叶掩映间各有深浅疏密变化,整体上注重气韵的流动,对花卉的描绘也极为清新细致;柳枝叶片水分饱和、色相饱满且较为大胆,一片碧绿浓彩之间,衬托出桃花的柔嫩娇美,似能传出淡淡幽香,主题呈现亦更加明显。

清  任伯年  花鸟册十开 之一  桃柳八哥  册页

绢本设色  纵29.4厘米  横41.7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诗经·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便是表达出春暖花开之际,柳叶轻柔多姿,为怜惜、不舍的象征。而任伯年这种红绿配色,在传统绘画中并不常见,对比强烈的色彩感使任伯年画作达到通俗性与艺术性兼备的视觉效果。此幅画构思精微,意境深远,并兼具装饰趣味,写实中亦充满浪漫情调。

文章节选自郑博文《任伯年“桃花”题材作品探究》

文章收录于《任伯年研究大系·第四卷·绘画艺术研究(下)》

本文作者:

郑博文,201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学博士学位;2019年至2022年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后(中国史方向)。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与鉴定部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图书介绍:

《任伯年研究大系 珍藏版套装(八卷十册 )》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总主编:丁羲元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丛书共8卷10册,300余万字,巨细靡遗,卷帙浩大,收录了自晚清至今百余年来对中国画坛巨匠任伯年及其艺术的研究成果,可谓此学术研究领域与出版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丛书通过对任伯年生平与交游、海派渊源、绘画艺术、诗书款题与用印等相关研究,并设《绘画经典》两卷,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视角更客观、更全面地呈现其人其艺及相关研究现状。该丛书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及当代中国画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的大型文化艺术丛书。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