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家训承载着先辈们对为人处世、治家理政的深刻见解,是传统社会伦理的坚实支撑。家训以书法为呈现载体,是中华文化中精神与艺术的深度契合。今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精心书写、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日读家训》《安乐铭》重磅出版,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汲取先贤智慧的大门。无论是热爱艺术的书法爱好者,还是大众读者,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养分。
《日读家训》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孙晓云 书写
出版时间:2025年04月
《安乐铭》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作者:孙晓云
出版时间:2025年03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从先秦到明清,无数古语家训在国人心中流淌千年。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社会伦理的重要支撑,是先辈留与我辈的为人之范、治家之策、处世之道。
近年来,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简称“苏美社”)更加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出版传播,今年,联合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重磅推出了《日读家训》和《安乐铭》。适逢国家全面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这两本书跨越时空,引导读者与先贤对话,将“修身齐家”之道融入现代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滋养。
孙晓云出生于书法世家,3岁学书,60余载笔耕不辍,具有深厚家学和书法功底。一直以来,坚持躬身实践,入古出新,传承中国书法精神。孙晓云曾说:“文化是分种类的,但是不分界的,如果书法只在艺术界里打转转,就没有社会价值,艺术要根植于大众,要和其他文化融汇、交流,整个文化才和谐,有意义。”《日读家训》《安乐铭》的创作,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让千年智慧在笔墨间焕发新的生机。
《日读家训》精选了自先秦至明清多个历史时期的30则家训,配以家训概述和原文,既有《尚书》《周易》等六经中的深邃智慧,又有《帝范》《女诫》等先贤训诲中的宝贵经验,更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传世名作中的治家良方。《安乐铭》则源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的家训手稿,历经千年淬炼,凝聚古代先贤的治家智慧。
两部作品均以书法为媒介,将文字升华为承载情感与哲思的艺术珍品。孙晓云在创作中秉持“以书载道”的初心,结体遒劲、法度严谨的墨迹不仅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经典范本,而且让普通读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领悟“家国同构”的深刻内涵。
日读家训 内页
安乐铭 内页
据责编曹智滔介绍,《日读家训》这本书是有前身的——2018年苏美社出版《孙晓云书历代家规家训选》,当时邀请了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为此书遴选了家训篇目并做了序,确保了选文的大众接受度和经典性。编辑加工时参考《中华家训经典全书》《朱子家训》《颜氏家训》等重要文献资料,确保了选文版本的准确性和阐释的严谨性。图书出版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日读家训》再次延用了这一版本的基本内容,并改良了之前版本的一些缺点,使这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严谨、更优秀。”
《日读家训》内容广泛,精选了跨越先秦、汉魏、唐宋、明清等多个历史时期的30则家训。而中国的家规家训浩如烟海,如何选编?曹智滔介绍了《日读家训》篇目的选编标准。
一是历史影响力与文化权威性。选编对象多为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等,其言论具有权威性。如:诸葛亮、刘备等政治家,其家训体现治国理念与修身智慧;颜之推、司马光等学者,其著作成为家训经典范式;班昭、袁黄等文人,作品兼具文学价值与伦理教导意义。
二是思想内涵的普适性与教育价值。重点选取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伦理道德的内容,涵盖修身、治学、处世等教育理念并具有启发性。如:《孔鲤过庭》体现“学礼学诗”的家教传统;《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强调勤俭持家;《颜氏家训》“教子篇”“勉学篇”系统阐释家庭教育方法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修身养性等等。
三是兼顾经典性与时代性。首先是坚守核心价值观,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亲、诚信、勤学等价值观始终是选编的核心,如:针对现代社会“空心化”问题,用《示弟立志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强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性。其次,古代家训方法论具有普适性,经典家训中的教育方法跨越时代仍具实用性,如:颜之推提出“早教”理念(“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与现代教育学“关键期”理论相通。再次,摘选家训中适合时代性,从历史语境中提炼现代价值,如对《吕氏乡约》“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的乡治思想,提炼其社区自治与道德共建的现代意义,等等。
《日读家训》以“日读”为名,更加强调日常化的教育。之所以这样设计,曹智滔解释说:“现在生活节奏快,阅读容易碎片化。一些必读经典篇幅较长,尤其是晦涩古文,容易让人提不起阅读兴趣。但传统文化要深入人心就要想办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将阅读平摊到每天,细水长流,日日咀嚼,才能悟出深刻道理。只有将阅读融入生活,才更能体味古人的教导是那么生动有说服力。”
精妙的书法是“形”,经典传诵的家训是“质”,形质俱佳,才能提升阅读的愉悦感和实用性,才能让大家在领略汉字书写的魅力同时,深入领会国学的精髓和传统的要义。
在书写《日读家训》《安乐铭》时,孙晓云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笔法、韵味和古意,又注重将个人艺术风格与时代相结合,展现出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时代气息。《日读家训》是小楷书写,更为安静、清晰地传达给读者阅读。《安乐铭》这本则选择了中楷书写,笔法舒展大气,更方便在临习中读懂笔法、结构和神韵。
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书法,写的不仅仅是字,更书写着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与智慧,书写着我们的精神家谱。曹智滔坦言,“在编辑图书的过程中,最触动的就是书法与国学精粹的巧妙融合,再加独具韵味的设计,便将枯燥晦涩的古文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成为新时代出版的一个亮点,这也是纸媒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探索。”
曹智滔希望,这两本书不仅是阅读载体,还是值得收藏的文化珍品。因此,在编辑策划中,他特别秉承了“一书多用”的理念。“细节上,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巧妙结合,不仅是观感上美好,还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在内容编排上,尽量让读者阅读不费力,更清晰更舒适些;在设计细节和纸张选用上,都尽可能追寻一种自然质朴的气息。”
《日读家训》采用了易于捧读的小开本,纸质轻盈柔和,更衬托工整秀丽的书法小楷,再配上古典的孝经图底纹和清雅生活器物插图,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韵,为读者营造出浓厚的诵读经典的书香墨趣氛围。
《安乐铭》的封面选取了《三苏图》,生动展现了苏氏父子言传身教的动人场景。这本书原本是孙晓云以帖的形式创作书写的,但通过“化帖为碑”形式载体的转化,暗示三苏家训从“家庭私塾”走向“文化丰碑”。如同将苏轼父子“忠厚传家”的家训从纸本手帖凿刻于石碑,赋予“世代不可磨灭”的庄重感,也呼应了《安乐铭》传家祖训的核心诉求。
孙晓云与苏美社有着深厚的合作渊源,她希望用自己的书法实践和书法体验,借由出版的形式,引领感召越来越多的人,让中国的汉字书法之美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责编曹智滔介绍,苏美社明年还将推出孙晓云《日读四书》(撷珍本)。“我们将‘日读经典’作为一个品牌,融汇更多更精彩的国学精粹。还将继续研发让读者爱不释手的‘日读系列’的文创读品,拓宽这系列图书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希望将中华国学经典根植到大众文化之中,将晦涩的古文转化为日读、好读的形式,普及到全民阅读中来。”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