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人近日公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欧阳自远院士位列其中。
欧阳自远,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各类地外物质、月球科学、比较行星学和天体化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近20多年来,主要从事中国月球探测与太阳系探测的科学目标与载荷配置研究,是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及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奖项。
1994年起,欧阳自远院士开始向有关方面极力建议开展探月工程项目,“863计划”专家组通过了他的探月科研报告。2004年1月,“嫦娥一号”计划实施方案正式获批,欧阳自远成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的首任首席科学家,他也因此常被人们称为“嫦娥之父”。
对欧阳院士来说,科学研究很重要,向大众进行科普也很重要。彼时,为了使广大公众比较系统地了解空间探测的进展以及“嫦娥工程”的实施过程和重大意义,欧阳院士主编了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嫦娥书系”。该书系共6册,每本既相对独立又紧密关联,不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更首次披露了“嫦娥一号”发射背后的诸多故事,充分展现了探月科学家“严、慎、细、实”的敬业精神。书系出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等重大奖项。
《嫦娥书系(6册)》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欧阳自远 主编
出版时间:2007年08月
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有名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欧阳院士常引用这句名言,表达中国深空探测的雄心。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人类探测和登陆月球,只是跨出了门槛,我们始终没有到达更广阔的太阳系空间。”在探月计划的基础上,我国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深空,开始探测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火星,并有计划地开展太阳系空间探测。为了给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全面系统的资料,欧阳院士领衔编撰了《火星科学概论》一书,该书荣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火星科学概论》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欧阳自远,邹永廖 编
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深空探测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实现星际移民。我们能找到宜居行星吗?地球之外是否还有生命?他们是否具备了同人类相当,甚至更高的智能?这些疑问在公众中广泛存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欧阳院士撰写了“科学家之梦”系列中的《地外生命寻踪》一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科学家对地外生命问题的不断探索。
《地外生命寻踪》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作者:欧阳自远 王乔琦 著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如今,年已九旬的欧阳自远院士依然工作热情不减当年。他说:“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的深空探测一定会不断取得突破。”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