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4日,由《十月》杂志社与松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十月·松阳‘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双年奖”颁奖典礼在浙江省松阳县举行。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丝路:行走的植物》获非虚构作品奖。
《丝路:行走的植物》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沈苇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十月·松阳‘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双年奖”旨在弘扬和贯彻“两山”绿色发展理念,鼓励和奖掖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生活”,创作出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伟大成就的文学作品。本次双年奖聚焦中国生态叙事,面向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国内出版发表的小说、非虚构(含散文)、诗歌(集)作品,设五大奖项。
本轮评奖过程中,29名初选提名评委从提名作品和候选人中,挑选出3位作家以及17部作品。李敬泽、韩少功、陈先发、邱志杰、刘华杰、廉毅锐、艾伟等7位作家担任终评评委,决选出最终5个奖项。据介绍,终评评委来自文学、建筑、艺术、博物学文化研究等不同领域,展现出本届生态文学评奖理念,即倡导开阔的跨学科视野和对既有书写范式的更新。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总编辑赵彤,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陈先发,松阳县委书记梁海刚,《十月》主编季亚娅,40余位作家、学者以及当地基层作家、文学爱好者参加颁奖仪式。
李敬泽致辞
作为本届生态文学双年奖评委会主任,李敬泽致辞时以“盖房子”为隐喻,阐述新时代生态文学的本质与价值。他说,盖房子需处理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复杂关系,此过程正是创造自我与重塑世界关系的精神实践。谢灵运、陶渊明、王维等古人以文字为砖瓦,在天地间筑起精神居所,为后人提供心灵安定。而每一代人必须面对新的“地基”和“材料”,当代写作者必须盖起属于自己时代的、能容纳并安顿更多心灵空间的精神家园。
赵彤致辞
“生态不仅仅关乎清洁的空气、纯净的水源,更关乎我们的精神家园能否得到滋养,我们的语言能否保有其根系,我们的经验能否具有厚度,以及我们能否为这个社会保留一份深刻的观察力和反思的勇气。”赵彤表示,这正是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社和松阳县人民政府共同设立这一奖项的初心。
陈应松获“十月·松阳‘美丽中国’生态文学双年奖”杰出作家奖,海勒根那《白色罕达犴》获小说奖,沈苇《丝路:行走的植物》获非虚构作品奖,津渡《苔藓与童话》获诗歌奖,鲁晓敏获行动奖。
《丝路:行走的植物》作者沈苇感慨,其获奖作品是向自己生活了三十年的新疆致敬。他还表示,松阳的群山大地和一草一木在提醒我们:对生态的观察和珍视,对自然的亲近和求教,是我们毕生的功课。
丝路:行走的植物
沈苇 著
※ 荣获第三十一届华东文艺好书奖优秀图书奖
※ 荣获第十三届华东书籍设计双年展封面设计奖
※ 入选央视读书精选2023年度“十大好书”
※ 入选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2023年年榜
※ 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3年度影响力书单
※ 入选2023百道好书榜年榜·人文社科类TOP100
※ 入选2024年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印地文版)
内容简介
时间吹散一切,植物生生不息。本书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作。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20种植物塑像,笔墨触及葡萄、哈密瓜等“从西走到东”的植物和杏、桑等“从东走到西”的植物,从植物角度书写丝路传奇和丝路文化,讲述了东西方文明对话与交流的历史。
用多学科、跨文化的方法,结合田野调查、文史举证,描写植物的起源与流变、形态与特质、诗性与象征。以开阔的气象、灵动的诗意、隽永的哲思,邀请我们在凝视一株植物中穿越时空隧道,滑行在绚烂的历史星空下。
博物志、民族志、风俗记、生态文学与私人叙事,使得全书错落有致、引人入胜。那些代代生长的植物,以及人与植物之间的故事,长久地向人类揭示着尘封的历史和文明记忆。
图书配植物手绘及近百幅图片,直观展现美丽丝路、美丽中国,展现在丝路漫长、宏阔、雄奇的地理空间里的自然和人文之美。
作者简介
沈苇,浙江湖州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居新疆30年,现居杭州,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著有诗文集《沈苇诗选》《新疆词典》《正午的诗神》《书斋与旷野》《诗江南》《论诗》等30多部。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十月文学奖、刘丽安诗歌奖等。作品被译成10多种文字。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