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艺术界科技界出版界共议 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双向赋能

2025年06月1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在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召开前夕,6月16日下午,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主办,福建美术出版社承办的“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新书出版座谈会在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北京版权运营中心举行。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苇洲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嘉宾合影

座谈会话题围绕“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双向赋能”展开。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熊刚,丛书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卓凡等科技界、艺术界、新闻界等专家学者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新逻辑。

座谈会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联盟数字人才专委会委员、2024美国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铂金大奖得主李松月主持。

嘉宾精彩发言摘要

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 

柳冠中

结合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趋势,应探讨AI时代下设计师如何坚守“以人为本”的设计准绳。柳冠中先生强调,需从更深远的角度思考个人与人类的关系。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展现出一种可称为“第三智慧”的潜在智慧。设计的本质即在于:发现并解决人类自身发展的问题。他对“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在AI时代背景下的原创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熊刚

技术发展后人类参与重复劳动减少,人的角色从生产者转为消费者或创造者,组织形态将改变,评价贡献方式也会不同。为应对供需失衡,应考虑“社会化定制”,注重个性化与精准匹配。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要实现脑力劳动者精准匹配,消费者提升品味。因此,作为本套丛书的参编者之一,熊刚表示,这一过程也为人工智能科研带来了新的收获和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 

靳聪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交叉融合已成为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关键领域,亟需系统构建艺术学科体系并布局AI设计艺术课程,将设计与教育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教材及师资建设,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协同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数字三维动画工作室导师

韩国国民大学客座教授 

熊新军

新时代需借力AI重新审视学科格局,并由此倡导以“AI+”思维重构艺术设计学科。他强调,在学科发展进程中,构建AI数字艺术教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在新时代,应该用AI的方式重新构建设计思维。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卓凡

丛书主编卓凡教授分享了丛书的编写过程,并表示,设计是从求真到求美,科技是求真的历程,而艺术是求美的历程,艺术设计要为科技创新赋能,为人类找寻自身价值找明方向,因此,归根结底上是求善的过程。中央美院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果与实践收获系统梳理为教材。在技术飞速迭代的背景下,唯有对前沿技术的持续关注与探索,才能不断激发深入的讨论。AI既孕育机遇也潜藏风险,将我们带入充满不确定性的新阶段。唯有积极探索,方能把握未来希望。

丛书特点

“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联盟数字人才专委会等顶尖机构领衔研发。福建美术出版社以敏锐的学术眼光切入风口,为行业提供:

理论与操作方法:厘清AI创作的基本逻辑与操作框架

教学案例指南:打造适配高校的AI设计课程体系

设计思维开源:探索人机协同的创意生产新模式

“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的出版,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未来,随着丛书在市场上的广泛传播和应用,有望进一步激发设计行业创新活力,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