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说童谣,唱童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孩子心田

作者:韩蕾   2025年04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谣绘本》入选2024年度“中国好书”。这套童谣绘本图文并茂,纸数融合。在石榴娃带领下,孩子们听童谣、说童谣、唱童谣,一起在巧思精美的图画中感受祖国壮美河山和璀璨中华文明,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于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国家归属感、中华民族认同感、中华文明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是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刚刚颁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站在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对“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出部署。同样,刚刚颁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明确要求,“学前教育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些为我们新形势下做好民族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在此背景下,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出版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谣绘本》正式推出,可谓恰逢其时。

人教社学前教育编辑室主任焦艳表示,《中华民族一家亲 童谣绘本》的出版是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进实施学前教育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一体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编写这样一套具有重要意义的绘本,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焦艳表示,社领导高度重视童谣绘本的策划出版,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领导下,由学前室牵头,组建起了一支由权威专家、一线教师、专业编辑“三结合”的高水平编写队伍;人教社设计中心组织了优秀的绘画队伍。绘本初稿形成后反复修改打磨,既面向学前教育权威专家、蒙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专家、民族服饰专家、儿童文学专家等多次听取意见建议,也请上百名幼儿园教师和教研员进行了几轮试读,最后呈送相关领导部门,请他们给予审核把关。这套绘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童谣为载体,图文并茂,纸数融合,让孩子们在石榴娃的引领下听童谣、说童谣,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小童谣大道理:用童心诠释宏大主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什么样的内容能够体现?如何让幼小的孩子来理解呢?以孩子的视角来解构主题,可知、可感是基本原则。这就要求这套书的编排必须有着精准的儿童视角、合理的内容框架、巧妙的形式设计,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从孩子的生活出发,以丰富孩子们关于国家、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和感受为内容外壳,以萌发孩子们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中华的情感为内在主线,让孩子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因此,这套书精心设计了选篇结构,将内容相对划分为国家标志、大美山河和中华文化三个模块,以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为区分,搭建了一套三册的绘本结构。焦艳表示:“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收集与主题相关的童谣,而是要进行结构化的筛选与梳理。正如著名教育家、人教社首任社长叶圣陶先生所说,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童谣绘本的选编,正是如此,我们要围绕主题,从孩子的心理需要和认知特点出发,选取内容,再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具体内容呈现上,国家认同模块通过孩子感兴趣、具体可见可感的对象,如国旗、国徽、国歌、天安门等国家标志,以及科技发展和幸福生活场景来体现实现。大美山河聚焦祖国独有的黄河、长江等自然景观和大熊猫、长城、茶等独特文化符号,引导孩子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中华文化包含三部分:一是经典童谣;二是节日文化,如新年、中秋节、那达慕大会、火把节等;三是祖国大家庭,如《歌颂祖国好妈妈》《大石榴》等,贴近幼儿生活,祖国大家庭的孩子们共同歌唱祖国,展现幸福生活场景。

这些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的认知是基础,情感的萌发是主线。对于祖国和家乡的爱,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对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亲,才是落脚点。焦艳举了《美丽的国旗》的例子:

国旗国旗真美丽,

五颗星星照大地。

我愿变只小小鸟,

飞上蓝天亲亲你。

孩子对妈妈表达爱的方式,不就是亲亲妈妈的脸吗?这一首小小的童谣,把孩子对国旗、对祖国的爱具象化,变得可感知,可理解。而绘本中画面的表达,更是体现了孩子们“眼中有国旗、手中有国旗,心中更是有国旗”。

又比如《国和家》: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贴切、易懂。短短几句话,阐释了家国之间的紧密相连。正如这首童谣的“小提示”中所言:有国才有家。无数小家温馨和睦,象征祖国蒸蒸日上;祖国繁荣富强,小家幸福安康。本页的配图,更是设计巧妙,以“国”为“家”,融“家”为“国”。将“国”这一汉字具象化为无数闪耀灯光、温馨和睦的小家庭;而在其中勤劳奋斗、相亲相爱的家人,阐释了“家”的内涵,“爱”的内核。这是孩子能理解、能感受的爱的情感。

字斟句酌:每一首童谣都反复推敲,体现童趣匠心

“耳口相授传万代,它是长生不老歌。”童谣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它短小精炼,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富有趣味。孩子们在听、读、唱、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发音,丰富词汇,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而主题鲜明的内涵又让他们萌发了对于国家、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这就是童谣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焦艳说,以童谣为载体,在培育幼儿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童谣的这一天然优势,编写组从将近4000首童谣中,初选了130首。后广泛征求专家和教师的意见,形成三册,各18首。编写组在突出童趣、朗朗上口上狠下功夫。

首先是趣。比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窗花,非常受老师和小朋友喜爱。选编的童谣《剪窗花》中有生动的雪花、漂亮的梅花、灵动的喜鹊,还有活灵活现的小鸡和小鸭。最可爱的,是那只眼睛盯着小鱼、滴着口水的小猫,是不是就像小朋友自己呀?看到这里,大人们忍俊不禁,孩子们会不会也跃跃欲试,也要拿起剪刀来试一试?

又比如,像《外婆桥》《拉大锯》《竹竿歌》《泼水节》等都是孩子熟悉的生活场景,有些本身就是游戏。孩子们在说说唱唱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玩起来。还有著名连锁调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短短十几句,西游记典型人物形象和典型情节跃然纸上。孩子们还会经常边念儿歌,边找来“金箍棒”降魔除妖呢!

编写组对每一首童谣都进行了精心挑选和改编。以《什么船儿》为例,这首童谣最初版本是传统的问答歌,内容虽然不错,但是“这些船儿”有些普通,比如,气垫船、破冰船,距离当下生活、科技成就还有一定差距。“跟我们所要表达的主题不在同一个层面”。因此,编写组对此进行了改编,力图融入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使之更具时代感。修改后的版本为:

什么船儿洋上走?

什么船儿海底游?

什么船儿去探月?

什么船儿太空游?

福建舰,洋上走,

蛟龙号,海底游。

嫦娥系列去探月,

神舟飞船太空游。

多么一气呵成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字里行间渗透着的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改编后的童谣在逻辑和语言上进行了优化,更具时代感,以“洋上走、海底游、去探月、太空游”为序,从海洋到太空层层推进,层次清晰,逻辑连贯。问答对称工整,四组问答一一对应,句式统一,节奏感强。通过“走、游、月、游”的韵脚交替押韵,语言干脆利索,朗朗上口。

焦艳还分享了更多字里行间的修改细节。有几首古诗,因其浅显易懂,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也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歌谣。《咏雪》就是其中之一。编写组最初选的版本是“飞入水中看不见”,后修改为“飞入芦花都不见”,更有意境;《新疆是个好地方》中,“瓜果飘香牛羊壮”修改为“牛羊肥壮瓜果香”,更符合平仄韵律,也更上口。还有《拉大锯》,最初选入的版本是“小外孙子也要去,不让去也要去”,最后改成“小外孙,也要去,不让去,偏要去”,更突出孩子的可爱和天真。

图文并茂:每一幅画都精心策划,蕴含知识“富矿”

绘画是童谣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形象生动、色彩柔和、符合主题内涵的画面既有助于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又能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审美情趣,感受绘画中蕴含的中国风格、中国文化。为了完美展现童谣童趣,准确再现内容,编写组邀请了专业画家团队,文编、美编和画家为每首童谣制定了详细绘画方案。并经过多轮细节修改,在确保科学、准确的前提下,做到图文的内容、风格协调一致,细节满满。很多画面渗透着编辑和画家的奇思妙想,趣味无穷,其中不乏给大小读者带来小小的惊喜的作品。

比如,《大熊猫》的绘画设计,如何表现大熊猫的可爱和憨态呢?设计团队修改多次,也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最后,网友们喜欢的大熊猫给了团队绘画设计的灵感。看到下面的画面,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们,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呢?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它们生活在哪个城市吗?你知道它们的典型动作吗?不妨研究一下。

《民族团结大家园》也有独特的设计思路。编辑想把它和有名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联动。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以《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为背景,展现祖国大好河山,而其中的34朵各具特色的花卉,则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代表性花卉,巧妙地体现地域特色。在不同地方生活的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家乡的代表。

《祖国妈妈真漂亮》以黄河母亲雕塑为设计灵感,通过母亲与孩子之间充满爱意的眼神,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与祖国妈妈的血脉相连。画面中色彩鲜明的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从共同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往东南入海,孕育了两岸的中华儿女。黄河上的壶口瀑布、黄河中的大鲤鱼、黄河流域的小麦和玉米;长江里的中华鲟、长江中下游的水稻、鱼米之乡情景,无一不展示着山河之美、家乡之情。在绘制国旗、国徽、天安门等元素时,团队严格遵循标准,确保准确性和严肃性。插图还融入大家庭中56个民族形象和中国文化符号,让孩子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绘本每页右上角还藏着一个不小的惊喜。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右上角的二维码就可以跳转至人教点读页面,搭配音频同步听读,增强阅读趣味性。页面小提示还能帮助教师和家长指导孩子进行延展阅读,实现趣味与教育的有机结合。而且每一册都带有一个手工拼插制作页面,在小视频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出漂亮而有意义的相框。看到大石榴、国庆大花篮、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合影镜框,您是不是也在内心充满了感动?

试点实践: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落地生根

在2024年12月举办的童谣绘本出版研讨暨教学试点启动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王日春就指出,童谣绘本的出版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实施学前教育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一体化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具有深远意义。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阅读、能够读好这套优质的童谣绘本,在教育部民族教育司的指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广西凭祥、四川阿坝、西藏贡嘎、云南马关、青海治多、新疆喀什等地开展绘本的教学试点工作,力求在试用过程中开发更多配套资源,比如游戏设计、活动视频等,鼓励试点地区的老师们将童谣绘本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探索将绘本融入幼儿园日常保教的途径和方法。

焦艳介绍说:“试点地区已经有了初步探索,做出了有益尝试。”老师们发现,根据童谣内容特点,可以有多种融入方式。有的童谣的阅读和朗诵,可以结合节日主题活动来进行,比如《新年到》《国庆节》《什么船儿》《中秋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火把节》等;有的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游戏活动,比如《竹竿歌》《拉大锯》《孙悟空打妖怪》;有的能够和传统文化主题相结合,比如《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九九歌》《象形字》等。有的看上去活动性不是那么强,但是,老师们根据童谣自身的特点,创编出了多样游戏和活动。比如,气势雄浑的《中国龙》,在老师们的精巧设计之下,编入了“国风早操”,在试点地区教师的培训活动中受到追捧和喜爱。

据了解,未来人教社学前室还将通过送教上门、建立教研共同体等方式,让更多幼儿园教师、家长了解和喜爱这套独具特色的绘本。在人教社教材培训网站上,关于这套书的介绍、试用和案例的视频,将在较长时间内向家长和教师免费开放。也希望更多的教师、家长能够了解和观看。人教社将进一步以绘本为切入点,探索构建铸牢幼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依据内容体系,探索、开发更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焦艳表示:“通过童谣绘本的出版和推广,引发教师的研究和关注,探究更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策略,助力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作者:韩蕾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