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漓江到泰晤士河:艺术之桥的破圈密码与“咖啡桌革命”

作者:李星星   2025年05月0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3月12日,2025伦敦书展期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简称“广西师大社”)主办的“2025年艺术之桥沙龙:中国古代艺术与工艺的现代表达”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举行。这场跨学科、跨文化的艺术对话汇聚了中西方一流学者与实践者,从山西博物院的青铜文物到余杭的当代设计,锐意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与创新实践。

这是广西师大社旗下的“艺术之桥”项目又一次亮相伦敦书展。以“艺术——边界之外,书页之间”为重要理念,艺术之桥展台用醒目的柠檬黄作为主题色,如同一座跨越东西方的明亮桥梁,吸引了众多国际出版同行和艺术爱好者驻足。自2016年法兰克福书展首次亮相以来,作为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平台、新典范,“艺术之桥”始终致力于以艺术为纽带,探索建筑、设计、多媒体、传统民艺等领域的国际出版,也开启了广西师大社国际化品牌发展之路。据统计,截至目前,广西师大社已在12个国家和地区设点布局,建构起成熟完整的国际出版发行产业链。

2025伦敦书展艺术之桥展台

从跨地域到跨国:艺术之桥的筹备与战略布局

广西师大社的国际化源于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国内跨地域发展战略。面对地方出版社资源外流的困境,广西师大社通过在北京、上海等五地建立分支机构,形成了独特的“五朵金花”模式。对此,广西师大社副总经理、上海公司总经理刘广汉深有感触,“作为一家偏于西南一隅的大学出版社,市场在外,作者在外,内容在外,因此必须实现跨地域发展。”

这种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经验和成功实践,以及基于跨地域发展所带来的内生动力,正是促使该社从跨地域发展到跨国发展的关键因素。

2014年,广西师大社完成了对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的并购。这是一家始建于1983年的出版机构,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主要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在国际建筑设计图书出版领域内久负盛名,与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家建筑师设计室和发行商有着密切的合作。2016年,广西师大社又收购了英国ACC出版集团。后者是一家总部注册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跨国出版与发行公司。该公司代理了全球数百家艺术与设计类出版社的图书在欧美地区及亚洲部分地区的销售,销售渠道包括欧美地区的网络书店、批发商、连锁书店等。

ACC艺术图书公司&视觉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出版人James Smith先生宣布《建筑中国》杂志创刊

从作者资源到渠道网络,前店后厂的布局,这两次收购充分展现了广西师大社的战略重点和布局完整海外产业链的构想。随后,结合这两次收购以及整合广西师大社其他海外艺术出版资源的“艺术之桥”品牌于2016年在法兰克福书展首次发布,定位是 “致力于艺术与设计的国际传播”,并在后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集出版、论坛、展览于一体的国际化传播模式。

刘广汉表示,“艺术之桥项目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当我们有了这些优质资源尤其是艺术设计领域的资源,就自然有了一个想法,要利用渠道把中国的艺术家、设计师,中国的艺术设计、中国人的现代生活方式,经过现代性转换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向世界推广。这也是我们海外公司的共同设想和规划。”

“我们没有把这两次收购来的公司简单理解为两只下金蛋的鸡,但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刘广汉介绍,近两年海外公司营收每年约2亿人民币,“收购以来两家机构的营收已经增长了1倍多。”这两次收购以及后续的海外布局,更像打开了一扇窗口,为广西师大社展现出一个瞄准世界的基线。“我们真正了解了海外出版到底是如何运营的。海外出版和国内出版有行业共性,但在具体的产业链管理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出版?应该是基于英文的出版。通过这两次收购,我们对于如何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有了非常深入的认识。”

刘广汉

数年磨剑:从人出发,切入国际艺术出版市场

2017年8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BIBF”)期间,广西师大社宣布中国大陆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图书策划人朱赢椿为“艺术之桥2018年度艺术家”。刘广汉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国内积累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在艺术领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很多艺术家具备和世界进行对话的能力,作为一家出版机构,我们立足国际出版,以出版的形式来展现中国艺术家、设计师的最新成果。所以我们推出了‘年度艺术家’的概念,并借此从人出发,推动‘艺术之桥’快速切入国际艺术出版领域。”

艺术之桥牢牢抓住了海外的两大传播阵地——法兰克福书展和伦敦书展,以及国内的国际艺术书展等,积极推动国内外艺术家的交流和碰撞。

艺术之桥为朱赢椿获“世界最美的书”殊荣的《虫子书》出版了英文版“THE LANGUAGE OF THE BUGS”,并且分别在2017年法兰克福书展和2018年伦敦书展中设立了单独展位。在2018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为艺术之桥的子项目Architecture China《建筑中国》杂志举办了首发式。2018年10月,艺术之桥第二次亮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内容更加丰富、颇具现代感的展台设计,以及VR虚拟博物馆的互动项目,迅速成为书展的一抹亮色。2019年“艺术之桥”在伦敦书展和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办交流会,更是邀请“年度系列”的五位艺术家、设计师和国外艺术家、设计师共话艺术与设计的各种命题。

2019年,当代艺术家徐冰在法兰克福书展艺术之桥论坛上发言

2020年8月,艺术之桥力邀十几位艺术家和设计师,在上海外滩举办了2021年度系列发布会暨“视觉——专注与诱惑”艺术设计论坛。2022年10月,“艺术之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了2023“年度系列”发布会和艺术设计沙龙,发布了艺术之桥 2023“年度系列”名单——年度艺术家、年度设计师和年度民艺,并邀请了7位艺术家、设计师在活动现场展开讨论。2023年11月,艺术之桥“年度系列”在第一届上海国际艺术书展中作为特别发布内容之一推出了新一届的“年度系列”名单。2024年上海国际艺术书展上,ACC艺术图书公司&视觉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出版人James Smith发布了“2023博物馆出海计划1.0成果”——由山西博物院和ACC艺术图书公司合作推出的英文书《Roaming Objects:Chinese Art West of Mountains》(中文书名《神游之物:山之西的中国艺术》),James Smith在发布会上表示:“艺术图书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博物馆出海计划倡议用艺术图书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来自中国博物馆的文化遗址、文物以及展览。”

2020年艺术之桥在上海外滩举办”年度系列“发布会暨外滩艺术设计论坛,从左至右:令狐磊、金宇澄、冷冰川

2025年3月,“艺术之桥”又一次亮相伦敦书展,并举办了“艺术之桥2025年度系列”图书全球发行员推介会。国家新闻出版署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赵海云在广西师大主办的艺术沙龙致辞上表示:“让艺术作品跨越国界的限制、出版的佳作突破语言的壁垒,使中国的文化魅力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英国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同时也将世界多元的优秀文化引入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文化的双向奔赴。”

2025年伦敦书展艺术之桥沙龙:中国古代艺术与工艺的现代表达

海外奔赴:国际出版的产业链运营

2021年3月,艺术之桥线下体验店“艺术之桥空间”落成开业,开启了复合书店的经营新范式。空间的经营内容包括了图书、版画艺术品、家居、文创、潮玩、饮品。刘广汉表示,“得益于我们的年度艺术家、年度设计师的帮助和支持,当时是想做一个生活美学空间。尽管后来在多种原因下暂停了该项目,但这种艺术传播模式的多元探索是不会停歇的。”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国际出版商和国际参展商两种模式。”刘广汉介绍,“在艺术国际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承认,理想的实现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会遇到很多的挑战。因此,在传统艺术图书出版的基础上,我们也进一步提出‘始于出版,不止于出版’。”

如前文提到的《建筑中国》杂志,由广西师大社旗下的美国ACC出版公司与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联合出版,以推广中国当代建筑与建筑师为核心内容,分为建筑作品、评论、奖项评选、时事新闻等栏目,以英语在纽约和伦敦发行。自从创办以来,该刊先后以文化建筑、建筑师书房、与传统对话、自然建造奖专刊等主题来组稿,推广了上百个优秀中国当代建筑案例。“艺术之桥”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中国优秀的建筑作品、建筑师和他们的建筑理念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和传播。

广西师大社上海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VR阅读产品。在刘广汉的规划中,这是一种新的阅读生态,在科普、艺术等需要想象力空间的阅读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随着技术的高速迭代和成熟,也为线上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还能进一步降低国际出版交流的成本。他也计划把这个产品带到国际书展上去,同时他也表示,“是否能够符合国际艺术出版市场的需求,还需要更多的论证和尝试。”

上海制造中的设计VR虚拟博物馆在2019年伦敦书展中亮相

经过多年的磨合,刘广汉认为,自己的团队开始逐渐吃透了国际出版的产业链运营。“海外图书的论证过程、生产流程、营销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觉得可能真的摸到一点门道了。他们的生产调控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计划,而是基于一个成熟的工业生产链基础上的系统性计划。他们根据这一套流程下来,对整体的印数、销量、盈亏目标就有了一个基本的预算指标。”他举例说,海外一本图书在正式发行前的九个月就开始与渠道、营销各方进行沟通、协调资源。在这个时间内,出版社、渠道会进行多次的沟通,确定内容文本、装帧设计、定价、营销上架等各种细节。“我们的编发联动还局限在出版机构内部,但他们的编发联动是已经联动了出版社和渠道。我们一年做两次书目,但是海外出版机构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做秋季的书目了。”

东西对话:中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冲撞最有说服力

艺术图书的出版和阅读在国外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存在。刘广汉观察,“比如画册,ACC代理发行的图书中一种叫城市题材的画册,有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就有好几个品种,都是四开的大画册,定价从几十到上百美元,销售上万册甚至十万册都没问题。这在国内是很难想象的。我们的画册阅读主要是专业人群,但在国外,艺术图书的阅读更接近一种生活方式,是有一定知识储备和教育背景的中产的生活方式。他们的阅读场景可能在咖啡桌边、在客厅,我们把这类需求叫‘咖啡桌边书’。”他还注意到,近两年这类需求又有了升级成为礼品书的趋势,同样动辄近百美元的定价,销量却能达几万甚至十多万册,“因此就又回到我们如何去做国际出版这个话题上来。最大的国际图书市场在哪里?在北美。过去两年,北美礼品书市场井喷,我们必须要去抢占和服务这个市场。”

2020年,广西师大社在画册品类的国际出版和销售有了很大增长的同时,也促使刘广汉思考,中外艺术出版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如何得到更好的满足?“比如中国题材的城市画册可不可以直接面向海外用户出版和销售?其实可以做,只是我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内容提供者。”他说,“我特别希望能和国内的出版同行合作,借助我们已有的渠道网络,不管是合作出版还是版权合作,大家一起来开拓海外市场。”据他透露,目前已经和国内的一家出版机构就某些项目有了接洽和初步合作。

2020年艺术之桥年度系列发布会暨外滩艺术设计论坛

从国内市场到国外市场,刘广汉和他的团队还在以市场化为导向做很多工作,比如将国内的产品根据海外市场的特点进行调整、翻译、转化。他表示,目前正在运作一个关于中国古代艺术文物的作品,用文物来展现中国古代艺术文化,重现古代人的精神世界。作品从一开始就是用英文创作,“中文版本也会有一个全新的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呈现。”他说,“现在我们最大的一个任务是持续研究西方读者的需求。不管是学习他们的编发联动,还是现成的成果转化,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好中国艺术设计的海外传播。”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这个过程中,视觉语言比传统的文本显得更便捷和直接。刘广汉认为,“人类进入到一个视觉认知时代。很幸运的是我们当初收购的是两家艺术类的海外出版机构。”他回忆自己以前遇到过的一个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女孩,为了体验生活去中国农村住了一个晚上。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但她那个晚上在户外看了一夜的星空,大为震撼。“从这个角度看,她获得了人生的某种安宁,她看到的不是环境多艰苦。在做国外传播的时候,这也提示我们要换个角度、解放思想。”

2021年,“艺术之桥年度系列”将“年度民艺”荣誉授予了日本竹编艺人四代田边竹云斋。四代田边竹云斋生于日本传统竹制品工艺世家,继承了祖传的技术,作品巧妙地将中国竹编与日本竹编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艺术之桥2023年度系列”又将“年度民艺”授予了法国漆艺艺术家文森·漆。这位法国富三代在重庆深山做漆13年,他自己坦言“我喜欢活得像个农民”…… 越来越多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在艺术之桥这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平台上崭露头角,给广西师大社的图书出版带来了更多元的视角和布局。刘广汉表示,“我们要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呈现,这种中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冲撞就是最有说服力的。”

艺术之桥始于出版,不止于出版

未来展望:寻找不确定市场中的稳定点

在做国际出版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让刘广汉感到很自豪:一是中国的印刷业无论从成本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全球一半以上的印刷业务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二是“我们本着一种真诚的文明交流互鉴的态度来做一些中国题材的内容策划和生产销售”,“你很难用一个数据化的指标来衡量我们做国际化出版这件事情,但截至目前的成绩说明,我们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最近一段时间来,受到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国际出版业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刘广汉认为,“这是非常不利的因素,我们海内外公司正在讨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比起这些不可抗因素,刘广汉对目前市场传播中的不确定因素更为在意,包括们目前火热的社交媒体带货,“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先进的渠道模式。西方市场的传统渠道为什么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因为其具有稳定性,能保证出版的基本利润。现在所谓的自营渠道,用超低折扣获取的收益是不可持续的。这种短期内的不稳定经营,对市场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创新。”

在和海外的合作伙伴沟通时,大家也经常谈到AI在出版中的应用。刘广汉表示,对方的回答很简单,他们是拒绝的。这让他想起很多年前自己参加审读会时,其中一个要点就是如果引用了类似“维基百科”这样来源的内容,是不符合规范的,因为缺乏权威性。今天的AI带来的问题或许是一样的。他甚至指出,“我讲一个比较极端观点,AI是来消灭出版的。AI带来的版权隐患、内容粗放等问题(是很大的),应该有边界,而不是一拥而上。AI技术不是为出版发明的,我们只是在这个技术链条和应用的最底端,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优化我们的产品流程,而不是改变我们的产品流程。”

作者:李星星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