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五年磨砺,“悦读中国”让中国故事“活”起来

作者:蓝有林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使命。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引导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够用外语自信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更是教育工作者和出版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外研社推出的“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恰似一场“及时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与实践。

悦读中国-小初高函套立封

策划初衷:从国家战略到教育需求的深度呼应

“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的策划出版,首先是源自于服务党和国家政策的初心,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要求,这一号召不仅是对外文化传播的指南,也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风向标。外研社基础教育出版分社社长张黎新告诉百道网:“最初策划这套书时,我们观察到党和国家的要求将给英语学习带来的变化”,通过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还能在国际交往中自信讲述中国故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随着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符合青少年认知规律、贯通课内外教学的优质资源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张黎新介绍,“当时我们调研的情况是,许多教师和家长往往自行搜集零散材料,缺乏体系化的支撑。尤其是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既要考虑语言难度适配,又要兼顾文化认知的深度,这对创作者提出了极高要求。”毕竟,用中文讲中国故事,学生们有着母语的天然优势;但用英文讲述时,认知和语言匹配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当时,市面上已有的讲中国文化的材料,大多比较传统,较为多见的是将经典故事翻译过来。在张黎新看来,当时的市场空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外研社作为外语出版领域的领军者,有着深厚的专业积淀和创新精神,有责任也有能力,去打造一套能够真正传播中国声音的优质阅读产品。

张黎新

破局之道:如何让中国故事“活”起来?

组建实力团队,汇聚专业智慧。为了打造出一套高品质的“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张黎新透露,外研社为此组建了实力强劲的作者团队。首先是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梅德明教授担任主编,这无疑为图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梅德明教授长期致力于外语教育战略研究,深度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中西学养为这套图书的文化内涵塑造与育人目标设定提供了权威指导。

中方作者团队汇聚了全国优秀教研员。他们长期活跃在教学一线,对教师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图书内容的筛选上,他们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和时代性;在语言难度的把控上,他们确保内容既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话题的认知难度和语言难度把关上,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确保所选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且适合学生的水平。

外方审校团队同样实力不凡,他们由经验丰富的英语写作专家组成。在英语语言的地道性方面,外方团队严格把关,让学生们读到的内容表述准确,充满“原汁原味”的英语韵味。

梅德明

此外,外研社年轻且富有活力的编辑团队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思维活跃、创意无限,在协助作者选择话题、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为图书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和独特的视角。

融合多元维度,科学合理分级。确定图书的内容主题和数目,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套读物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一共21个级别,每级别6册,加起来共126个分册,包含了虚构类作品和非虚构类作品,且均为原创内容,这在外研社也尚属首次。

“悦读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在于选题的多样性与时代性。策划团队摒弃了翻译传统故事的思路,转而挖掘“古风新韵”——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融入现代视角。具体来讲,就是充分考虑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目标,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将这些文化元素与课标里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这三大主题范畴相结合,再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能力,精心筛选话题。

在兼顾上述所有元素的同时,“悦读中国” 充分考虑了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系统规划,确保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发展同步。低年级多采用绘本形式,控制文字字数,简洁明了,配以精美的插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高年级则在保持图文结合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文字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

创新文化视角,呈现真实素材。为了让青少年以生动、有温度的方式学习中华文化,“悦读中国”团队在很多细节上都下足了功夫,比如在设计中融合了水墨、皮影、剪纸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新颖的叙事视角,以讲徐霞客为例,他们摒弃了传统的第三人称的方式,而是采用第一人称口吻,让徐霞客讲述自己的家庭、出游的原因、克服的困难等,情感更加充沛,代入感更强,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温度。同时,还采用了更贴近现在青少年喜好的画风的绘画和类似手账的小地图,让图书充满了现代感和趣味性。

讲中国古代绘画时,团队也别出心裁。在介绍《簪花仕女图》时,没有大篇幅地用技术性语言讲解绘画技巧,而是抓住画中人物撩领子的细节,引导学生从这个细节去感受天气的炎热,学会从衣服的薄厚、人物的动作等方面欣赏绘画。讲《清明上河图》时,选取古代外卖、理发摊等有趣的点,结合现代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了解古代生活的同时,对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更真实地讲述中国故事,“悦读中国”团队历经众多波折,联系了大量的文化机构和知名人士,取得大量一手的文字、图片甚至实物资料,比如为了在有限篇幅中把苏州园林讲清楚,他们专门去拜访了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从有关领导和专家那里取得了专业的建议。为了挖掘人民币背后的风景的故事,他们经过多方联系,邀请到50元票面的设计者、素描稿创作绘制者曲振荣老师讲述当时的设计想法和创作感受。

用张黎新的话来讲,“我们拒绝做网络百科式的简单翻译。每一册书都要让学生看到文化的生命力。”

推广策略:从课堂到国际的立体传播

参与行业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展示“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外研社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活动,借助这些平台提升品牌影响力。

譬如,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进行了全球首发。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和梅德明教授在书展上分享了图书的核心理念,吸引了众多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海外出版商的关注。他们对这套图书的新颖视角和丰富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能够帮助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这一亮相,让“悦读中国”走向了国际舞台,为未来的国际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借助新媒体力量,拓宽宣传渠道。围绕“悦读中国”的主题,外研社制作了大量的短视频和推文。这些短视频内容丰富多样,有的介绍图书中的精彩故事,有的分享图书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有的展示教师使用图书的教学成果。这些短视频通过外研社的官方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法兰克福的集体照

未来蓝图:地方版、多语种与长效深耕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教学需求,外研社计划推出一些有特色的地方版图书。这些地方版图书将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基于“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良好反响,外研社也在考虑开发多语种版本,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多语种版本的推广,让更多国家的读者能够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做原创必须耐得住寂寞。五年来,我们沉下心来,一本书一本书地打磨,话题、文字、图片、版式都不是一蹴而就,不少都是几易其稿,我们不怕慢,只怕不够好,因此才有了‘悦读中国’这个高质量的产品。”张黎新总结道。随着“悦读中国”系列英语分级读物的全面上市,外研社将工作重点转向了配套资源的开发和完善,长效深耕,以期将“悦读中国”打造成更为立体化的产品体系。

作者:蓝有林

终审:李丽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百道网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