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2日,《儿童文学》2025年笔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等近80位领导、专家、作家、编辑汇聚一堂,围绕儿童文学中短篇创作和《儿童文学》杂志发展,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
笔会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午召开的是“一路风景,一路传承——《儿童文学》改革发展讨论会”。
一路风景,一路传承——
《儿童文学》改革发展讨论会现场
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深情回顾了与《儿童文学》的渊源,强调儿童文学的传承和创新,建议关注儿童诗歌创作;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指出当前儿童文学界存在作品同质化、缺乏生活、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建议呈现广阔世界视野,着力塑造人物形象,注重文本审美和队伍建设;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出树立精品意识、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强调编辑在精品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中少总社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总监胡纯琦客观分析了当前儿童文学下行市场,详细介绍了《儿童文学》的改革思路,并呼吁作家专家积极参与中短篇创作、关注优秀作品年选、建设微信视频号、参与阅读写作课程开发、参与进校园阅读写作讲座等。《儿童文学》杂志曾创下月发行量117万册的高峰,并引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图书出版风潮,但近年来儿童文学书刊板块占比一路下滑,从超过50%降至约20%,2021年被少儿科普板块超越,目前面临发展困难和瓶颈。究其原因,胡纯琦认为:儿童文学书刊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购买方式从地面店转为电商,导致小读者丧失自主购书权,家长更倾向于购买实用的知识类读物。然而,少年儿童对文学读物的需求依然强烈,故事性是儿童文学的最大文学性,这种需求不会因时代改变而改变。胡纯琦相信:只要需求存在,市场就在,找到引爆点就能迎来儿童文学读物的新春天。
与会专家们围绕会议主题纷纷建言,共同探讨了《儿童文学》的经典内涵和时代价值,以及中短篇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呼吁作家修炼基本功,改善中短篇作品在结构、语言、主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升儿童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增强营销力度并利用新媒体及进校园活动推广儿童文学,同时建立作家和专家的参与机制,鼓励探索创新,提升精神高度,共同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
与会专家们围绕会议主题纷纷建言
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作家张之路分享了自己对儿童文学的感悟,提出加大对原创文学的宣传和奖励,建议打造人物形象和品牌,强调中短篇创作的重要性。
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探讨了市场与儿童文学创作的关系,强调主题写作和知识处理的重要性,提出儿童文学应直面问题,传承纯粹、纯真、质朴的品质。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从受众角度出发,强调儿童文学应满足儿童的成长和学习需求,注重语言问题,提出组织中短篇创作平台、评奖和评论的重要性。
《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从观察者角度,指出儿童文学创作中的结构、语言、主题等问题,强调故事性和文学性的结合,提出鼓励探索性和创新性创作。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海洋大学讲席教授朱自强强调短篇精神的重要性,提出短篇艺术精神在长篇小说创作中的应用,强调语言锤炼和结构组织的重要性。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鲁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方卫平,回顾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艺术秩序变化,强调短篇创作的重要性,提出儿童文学需要整体式审视,关注精神高度和基本功。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作家汤素兰感谢《儿童文学》对作家的成长和中短篇创作的重视,强调纯文学的价值和作家“不忘初心”的重要性。
中少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蔺玉红主持了上午的会议。
2025年《儿童文学》中短篇作品创作交流会热烈讨论如何提升作品质量
在下午的“2025年《儿童文学》中短篇作品创作交流会”上,与会作家们围绕如何提升中短篇儿童文学作品的质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中少总社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原总监、《儿童文学》原主编徐德霞认为《儿童文学》要传承和发扬“正、纯、新、美”的精神品格,她还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审稿感想,鼓励作家们积极创作,为杂志提供更多优秀作品;作家牧铃讲述自己在《儿童文学》影响下坚持大自然文学的创作历程;作家张品成建议与社会机构合作、创新宣传手段,推动儿童文学进校园;作家彭学军强调短篇小说创作对作家成长的重要性;作家薛涛用打井、种植物园、种田野比喻短篇、中篇、长篇创作,呼吁作家们为《儿童文学》写短篇。此外,作家张玉清、韩青辰、黄春华、舒辉波、汤汤、赵菱、慈琪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验和感悟。最后,《儿童文学》副主编范艳妮分享会议筹备过程中与作家互动的感动点滴,感谢作家们的支持。
2025 年《儿童文学》中短篇作品创作交流会现场
在互动环节“我与《儿童文学》的初遇”中,每位作家收到一份特制的神秘礼物,谢倩霓、马三枣、廖小琴、王苗、李彩红、梁晨玉等作家们分享自己与杂志的“初遇”故事,妙语连珠,生动感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在自由发言“抢话筒”环节,作家萧袤、林彦、陈诗哥、丁之琳踊跃发言,讲述与《儿童文学》的结缘及创作经历。
作家马三枣展示特制礼物——
他在《儿童文学》发表的第一篇作品的珍藏版
全场作家都收到特制礼物
下午的会议由中少总社儿童文学读物出版中心总监胡纯琦主持。中少总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蔺玉红做总结发言。
据悉,未来,中少总社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儿童文学》的发展。在培育精品方面,坚持高质量标准,既重视名家作品,也着力培育文学新苗,将每年举办一次笔会;在宣传推广方面,将充分联合各大媒体,加大对作品和作家的宣传力度;在走进校园方面,将积极推进“阅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在各地学校建设“红领巾图书角”,开展作家进校园和整本书分级阅读活动;在加大发行方面,将与中国邮政集团等合作,拓宽发行渠道,让《儿童文学》的优质阅读资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今年10月,《儿童文学》将迎来创刊62周年,既肩负着传承经典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迫切挑战。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儿童文学》的改革发展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一路风景,一路传承,《儿童文学》必将开拓新篇,继续为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添彩赋能。
高洪波、彭学明、徐可、张之路、徐德霞、李东华、刘琼、刘颋、朱自强、方卫平、汤素兰、牧铃、张品成、张玉清、薛涛、韩青辰、黄春华、谢倩霓、彭学军、翌平、星河、汤汤、舒辉波、李秋沅、林彦、萧袤、马三枣、赵菱、陈诗哥、黄颖曌、吴洲星、顾抒、徐玲、晏菁、刘虎、石帆、连城、小河丁丁、龙向梅、廖小琴、顾一灯、庞婕蕾、黄文军、王君心、慈琪、高源、纪夏冉、何晓宁、王苗、夏桨、熊威、李彩红、丁之琳、梁晨玉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