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谁能想到,这里除了北极熊和冰川,还充满灵性、巫术与万物有灵

作者:陈洁   2024年08月05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北极,是浩瀚的冰封海洋,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处所。人们鲜少去往北极,却对这片纯净的世界充满向往,一次次努力尝试揭开笼罩在历史迷雾中的北极面纱。

《北极考古与宇宙观》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芬] 维萨-佩卡·赫瓦,[芬] 安蒂·拉赫玛 著
译者:曲枫,刘岩,刘玮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

2024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北极考古与宇宙观》,以陆地、海洋、天空为主题,呼应萨满信仰的三重宇宙观,描述了一个充满生命的世界。在这部有关欧洲北极地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著作中,以关联式本体论与认识论这一当今学术界最前沿的理论为视角,结合丰富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志与民间传说材料,对欧洲北极社会的历史与史前史进行论述。

中国科学界在过去二十年中也积极参与了北极研究,然而主要限于自然科学层面,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则远未开展起来。正如聊城大学的教授曲枫所说的,“我国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北极环境科学家,却鲜有以人文社科为范式研究北极环境的学者”。因此,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于2018年成立之初,就将研究重点放在北极人文与社科方面。

在这一背景下,北冰洋研究中心的主任曲枫创建了“北冰洋译丛”系列,并担任主编,希望将国际上北极人文社科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介绍到中国来。《北极考古与宇宙观》是这套丛书中的第四本,在此之前已经出版了三本译作。

《北极考古与宇宙观》是第一部在中国出版的芬兰考古学家的著作,该书的组织、策划与统稿、译校等工作主要由曲枫负责,译者是刘岩、刘玮。

近日,百道网对三位学者进行了专访,请他们谈谈翻译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曲枫老师

刘玮老师

刘岩老师

被北极冰川下掩藏的神话与真实世界的错置所吸引

《北极考古与宇宙观》的英文版于2020年出版。初读这本书的英文版,曲枫就被它独特的研究视角以及叙事风格所吸引。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人对世界的感知与互动以及北极在欧洲文化中的地位这两个角度论述了神话中与现实中的北极世界;打破了传统编年史的线性时间秩序,采用一种非线性时间视角,即对时间的“错置”来建构其叙事框架,因而使历史、文化、神话、社会、人与非人生命的日常生活以一种非历史主义方式形成了重叠式组合。

当他向两位原作者提出将此书译为中文并在中国出版的想法时,马上得到后者的同意和支持。出版商劳特利奇,也非常支持他们的翻译计划,而且很快与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利签约。2020年1月,曲枫与刘岩分享了《北极考古与宇宙观》的出版信息,并邀请他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当时刘岩正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做博士后研究,这本书的主题和视角刚好同他关注和学习的内容相契合,于是他接下了这项工作,同时找来大学的师妹刘玮共同翻译。

这本书的内容不但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神话传说、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而且涉及的地理区域也是我们不太常见的非英语世界,因此里面会有很多专业的理论术语、考古学文化、人名地名、典籍文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这些内容是两位译者翻译过程中最重视也是最花精力的地方。比如,第一章中出现的很多人类学理论,比如视角主义(perspectivism)、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 Network Theory)、灵性论(animism)等,地名如芬诺斯坎底亚(Fennoscandia),文献名如《卡勒瓦拉》史诗(Kalevala)等专业名词。刘岩坦言道:“我的专长并不在这些领域,所以需要去查阅专业的书籍,参考已有的专业译法。”刘玮则表示,一些涉及古代神话传说的术语,对于考古学出身的她来说并不是十分熟悉,为此她还联系了古典学、文艺学以及历史考古学的朋友们寻求帮助和建议。

以团队合作来完成一本书的翻译,这对刘岩还是第一次。独立翻译时,译者需要承担整个作品的翻译、审校工作,而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除了承担自己翻译的部分,还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但团队合作也有需要处理不同成员的语言风格等问题。对此,刘玮说道:“其实我们三个人的文字风格并不相同,所以后期校稿的阶段花费了很多时间对文字进行润色,使语言风格更加统一。” 

作为一名考古学领域的学者以及译者,刘岩表示:“这本书所主张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研究宇宙观、宗教观在塑造早期文明的社会与文化形态方面的作用,并从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角度建构文明起源的具体过程;而学术之外还能让我学会反思现代社会和人的存在状态,并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于自身的文化、社会和人,去尊重文化、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并积极地去交流和学习。”

刘玮则坦言道:“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学术著作的翻译,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翻译的知识并通过具体的实践积累了学术翻译的经验。”她表示,在翻译过程中对这本充满灵性的小书进行精读,以及字斟句酌地推敲的体验感非常好,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学术翻译都会让译者有如此舒适和享受的体验,所以这也是她参与本书翻译最大的收获。

立足于北极的景观和宇宙观,对北极考古及近北极地区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北极考古与宇宙观》的主要内容分为陆地、海洋和天空三个大部分。陆地部分的叙事框架由石头、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房屋)、森林三节组成。海洋部分分为海洋景观、航道(以及航道上的船只)、河口三节。天空部分则由鸟与太阳两种与先民宇宙观密切相关的现象结构而成。这三大部分的主题大体上是以传统北极萨满教将世界分为三层结构的世界观为模板,每一部分都是按自然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化景观来分类并依次叙述的。

人们通常觉得北极与中国相距遥远,但实际上不然。

首先,北极与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有着文化上的互动。比如,15000年前的白令海峡迁徙的出发点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与中国的东北地区有关,而对史前爱斯基摩文化的研究也发现其中有着明显的中国史前文化因素。其次,中国北方连接着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俄罗斯北极地区毗邻,因而从地缘上来说,中国是近北极国家。中国北方的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在文化上同西伯利亚与北美的北极民族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关学者也将以上中国民族称为近北极民族。再次,当下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中国,因而更加拉近了中国与北极的关系。因此,对北极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也是学术界和大众的需要。曲枫认为,《北极考古与宇宙观》的出版,能够使中国读者了解北欧北极地区的历史文化与知识传统,作者的非西方理论视角也将对中国在构建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理论上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目前,国内考古界与北极考古有关系的著作相对较少,严格意义上的北极考古学著作是“北冰洋译从”的第一本《北极史前史》,而《北极考古与宇宙观》这本书同前面的著作都不一样。除了采取非线性叙事,专著还展现了令人吃惊的时间深度,时间跨度超越年,起自新石器时代早期,直至现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帮助我们理解北极历史、社会与考古资料的方法和角度,即关联式本体论或灵性论。实际上,北极传统的泛灵论信仰与萨满仪式实践早已清晰表明,不同世界与时间范围既可能重合,也可能错置,时间并非意味着过去与现代无法同时存在。

“以往中国考古学界对芬兰以及北欧北极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所知甚少,《北极考古与宇宙观》的作者动用了体悟力向我们再现了寒冷北极地区的鲜活历史。”刘岩说,“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让中国读者对该地区的考古学发现有一个大致全面的了解,能够让我们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角度了解北极考古和北极文化。” 

“本书立足于北极的景观和宇宙观,不仅是对国内的北极考古有意义,对北极及近北极地区史前狩猎采集者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刘玮如是说。

北极社会是一个充满灵性、巫术与关联式思维的万物有灵的世界

北极作为一个拥有自然与超自然奇观的奇幻世界,会出现极光与午夜太阳,有女巫与魔法,也有数不尽的珍宝,从琥珀到石油,应有尽有。

大众往往会认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冲击与影响只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然而本书作者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即使在远在天边的北极地区,即使在可称为远古的史前时代,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纠缠就早已发生。“在作者看来,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文化与自然之间那样简单,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本体论内涵。这本书正是在自然即文化这样的深度生态理念中展开叙事的。” 曲枫说。

以往的考古学研究视角,不论是文化历史主义、过程主义还是后过程主义,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现代视角,人与物的界限明晰,万物都为人所用,而且侧重的是功能性,而这本书所倡导的关联式本体论则是以一种前现代社会的视角,把人与物放在一个平等的角度,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运动和变化过程之中,具有灵性,可以相互转化,并试图揭示物所具有的本来面目和事物之间的多重联系。

当我们以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和人类学为指导,仔细审视芬诺斯坎底亚北部的前现代历史时,我们会看到一个万物皆有生命力和感知力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上,没有“非此即彼”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具有生命,即使不是所有的事物,至少可以说大部分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生命。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巨魔、鬼魂和会说话的树组成的混乱的幻想世界。

本书作者的观念虽然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似,但是读者尤其是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读者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因此,刘岩建议要更好地阅读和理解这本书,就要把握好“宇宙观”这个主题,就像书中第一章提到的弗莱希曼医生一样,先去理解万物互联、万物有灵的关联式本体论;也可以看看书中提到了的《北国风云》这部美剧,或者阅读《灵魂猎人》《在乌苏里的莽林中》等与万物有灵相关的人类学作品,以这样的视角去理解书中的内容比较容易;如果对书中提到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具体的神灵感兴趣,还可以去阅读书中反复提到的《卡勒瓦拉》史诗、《北方民族史》等北欧的神话和历史方面的书籍或者与萨满教相关的书籍。

这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试图让读者从北极本土人的视角去认识北极。刘岩举例说,本书作者以《北国风云》这部美剧开篇,将读者带入到这部美剧的主角弗莱希曼医生的视角,假定读者和弗莱希曼医生一样,是一个秉承着心物二元论的现代人,让我们认识到北极社会是一个和现代社会不太一样的充满灵性、巫术与关联式思维的万物有灵的世界。作者认为这样的世界并不是迷信的、落后的、原始的,它只是世界多样性的一种,而且是切实存在的。在这样的世界中,有关世界存在方式的本体论思想(万物有灵、万物互联)以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巫术与萨满式宗教、关系论、视角主义)和现代社会不同。

对此,刘玮也认为本书作者最有价值的见解并不是观点而是视角。“书中提及的一些观点是学界已有的认识,但是作者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叙事才是本书的独到之处”。

作者:陈洁

终审:李星星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