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4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中国编辑学会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委员会(简称“两委”)主办,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全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在江西景德镇举行。
这次会议恰逢618,加上京东图书低价促销近期的市场舆论,本以为可能会赶上一阵集体吐槽。但意外的是,这是一次“回归”的会议。以往类似会议上必会出现的两个角色——开卷的数据分析和新媒体渠道的运营分享——没有出现。而这次年会的主题“中国少儿出版的现在与未来”,则在务虚与务实之间提供了更多宽松的想象力。
每年一次的社长、总编辑年会是少儿出版领域的常规动作。但这次大会同期举办的“两委”扩容才是今年的重头戏。
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更加契合版协少读工委工作职能,版协少读工委对原《中国出版协会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规章》进行总体修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进一步细化了“会员”要求,包括补充说明“在少儿出版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也可拥有申请入会的资格,取消原《规章》中关于“团体会员设专业少儿社少儿读物出版和非专业少儿社少儿读物出版两个平台开展工作”的表述,取消第五届、第六届版协少读工委“非童书出版联盟”建制。
在这个新《规章》指导下,“两委”通过投票吸纳了中信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长春出版社、三环出版社等15家出版机构为新的成员单位。至此,版协少读工委成员单位扩容到了51家。更多非专业少儿社加入“两委”,无疑加大了“两委”在少儿出版领域的话语权,也同时为各家少儿出版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共建提供了更大的平台。用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大会上的话说,新吸纳的出版机构在少儿出版领域做得风生水起,“进来了要做贡献,要把新的理念、新的气象、新的方法带进来,尤其要发挥理论研究的优势。”“要从心理上、生理上、从作品发展的理论研究上,要有一点新气象,新加入的单位要把自己的经验变成整个行业的经验,推动少儿出版的发展。”
少儿出版需要走出少儿出版,打开自己的大格局——市场格局和视野格局。在市场格局上,全国90%的出版机构都广泛涉足少儿出版,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大童书”市场。在视野格局上,专业少儿出版机构组成的行业组织多年来保持阵容稳定,也限制了新鲜血液的加入。这次的扩容,体现了众多少儿出版机构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内容产品和理论研究双向输出以求在产品和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也是行业组织需要多元化吸纳和团结更多机构才能不断加大自身的话语权、更好发挥“抱团”职能的共同需求。
打破少儿出版与非专业少儿出版社之间的隔阂,大家同场交流、同场竞争,这是不小的一步。但这似乎还远远不够。
扫视一下目前“两委”的会员名单,并没有优秀的民营少儿图书机构加入,甚至在参会的邀请名单上,也没有民营少儿图书机构。即便是在这次会议上加入的海豚传媒,虽然是按照民营公司在运作,最大的股东也是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本次大会上审议通过的“两委”入会规则,一些核心条款如“须有不少于20名具有中级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含专职编辑、发行、校对)的在编专职人员,至少5名专职编辑人员具有5年以上出版经验;近5年内,少儿类出版成果至少有1次荣获过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中国好书’等;或至少有1项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对广大的民营少儿图书机构并不友好。
在年会的第二个主题交流座谈环节,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余兰说,“每一次在参加类似会议的时候,我都特别希望我的副社长、我的骨干编辑们,有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和见解。客观说这种迷茫焦虑不仅在社领导层面,随着少儿市场进入盘整期,从各个社的年轻编辑都有一些低气压,或者一些找不到出路的感觉。他们如果有机会听到大家的这些分析,对他们不仅有业务上的帮助还有情绪上的鼓励,以及路径上的指点。”
我想,无论是寒气还是暖气,我们都应该传达给每一个切身相关的人。
据开卷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比依然出现5.85%的负增长,少儿类虽然仍是码洋占比最大的类别,但是码洋比重再次出现下降。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半年的数据出来后,下降仍然是主题词。
在大会上,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少儿出版调整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下行的压力山大。但调整下降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承认、抓不准问题,不研究问题,假大空,形式主义讨论问题。要害在于找到少儿出版从高速增长变成负增长,或者缓慢等于的客观原因找清楚”。他分享了自己和著名出版人海飞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及汇总出的几个原因:疫情及后疫情时期的持续影响。实体书店卖不了,网上书店不规范,几年时间里得空在家的家长们“沉下心来”给少儿读物挑错,暴露了很多产品和行业发展中的问题;过去是实体书店发行,近十五年来电商迅速崛起,少儿出版的高速发展渠道起了重要作用,线上销售占到少儿出版75%到80%以上。但这个渠道现在不规范,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要解决的地步;高速增长之后市场和读者对作者的要求、对出版单位的要求高了,高质量发展到了十分关键的时候;盗版更猖獗了。
6月14日大会主题讨论当天,是李玲玲就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的第一年零八天。她说,这一年多来,体会最多的就是焦虑与迷茫。自己之前主要负责教材教辅出版,尽管每年的教材筛选也是一场场硬仗,但从来没有像少儿出版这样每个月看数据都看得胆战心惊。“我们今天能够在两委的组织下来探讨这个行业的发展问题,每一个人都是心怀希望,希望能有所改变。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抱团它会有改变。”
但这到底是调整期,还是下行期,这个时间会有多长,依然需要市场数据来做判断。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刘星保说,“我认为这可能是长期的,是五到十年的调整期,甚至更长。调整期和镇痛期对大家来说是好事,其实我们这个行业经过长时间的高速发展,确实已经到了这个时间,这个是客观规律。”
几个近几年来被广泛关注到的问题,依然是本次年会绕不开的热点。
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表示,新生儿出生率持续下降,新的传播、销售方式是一把“双刃剑”,教育政策的变动、新媒体传播、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变化等等因素,都给少儿出版的未来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对此,刘星保也认为,人口问题肯定是比较致命的因素,这是客观的现实,由此带来的总量下降是无可避免的,现在进入的是淘汰赛,“面对淘汰赛我们如何要活下去、活得好,可能是我们这个行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渠道的影响与变革。电商渠道和直播短视频渠道的高速发展,客观上推动了少儿出版近二十年来的狂飙猛进,但也暴露出行业自身和渠道粗暴的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是简单的“抵制”两个字能解决的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说,“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容纳接受这些新渠道,尽管我们很讨厌它们,尽管它们改变甚至摧毁了传统体系。但我们必须要面对它,我们必须融入它,甚至改变它。渠道的生态倒逼内容生态转型,我们必须要建立高质量的内容生态,我们也希望所有的少儿社要抱团,要联合起来捍卫我们的秩序。”
高质量发展与泥沙俱下。“我们自己图书产品是不是真的过硬,这些图书产品是不是真的经得起读者和市场长久的考验?我们每个社都有一些畅销品,这些书都是出版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什么这些书生命力可以这么长?我们现在出版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可以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我们作为出版人,是不是具备创新的信心和决心,这是我们出版人应该内省的问题。”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戴迪玲的发言代表了不少出版人的看法。在渠道低价乱象之前,上游出版自身高质量发展同样值得关注。针对市场上同质化严重、跟风仿冒品不断的现象,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陆小新用“自律”做要求,“市场环境,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我们要适应,最起码要先做到自律。”
人才留不住与人才培养乏力。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在会上再次提出“要在培养编辑方面下功夫,打造高素质少儿编辑出版人员队伍。”但在实际操作中,余兰用“招不来、留不住、培养难”九个字做了总结。“青黄不接、人才断档”正在成为困扰整个行业的难题。我们不能再用“情怀”去要求新人,收入低、工作内容繁杂琐碎、营收压力大、没有成就感……我们应该如何重塑这个行业的口碑、拿什么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可能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文化传承、出版育人”可以实现的。
盗版比想象中更严重,但关键还是靠自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表示,现在网络上的乱像尤其是盗版侵权,呼吁行业是必须的,但是实际维权上还是要自己。以前出版社依靠自己的人力物力在平台维权,一年搜集处理了一百多条。今年委托了一家公司来做,搜集处理了1万条。“平台上的盗版远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不光从国家层面呼吁,还是出版社自己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态度和行动。”
江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吴卫东在年会的致辞中提到,少儿出版担负着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确保出版的作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关注市场趋势和读者需求,以导向为先,引领少儿出版市场健康发展。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说,少儿出版要“突出主题主线,发展精神底色”,要“坚守文化追求”。
二十一世纪社社长刘凯军在发言中用出版社的实践表明,好书与好市场是可以兼得的。获奖是衡量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市场销售的风向标。近三年来,二十一世纪社获得各类重大奖项近60项。在多维度挖掘好书营销卖点、发掘获奖好书的时代主题和话题热点下,2023年,出版社三大奖、中国好书产品净发货6亿码洋,约占全社发货码洋的40%。
江苏少儿社近年来也多部作品先后入选中宣部重点出版物选题、“五个一工程奖”。王泳波在会上发言指出,少儿出版人首先必须要有使命担当,其次好内容才是抓住读者、赢得竞争的核心要素。少儿出版要秉持专业化的理念,专注做好内容精品。时代在变,市场在变,少儿出版业必须与时俱进,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出版全过程中去。
2023年,陕西未来出版社的主题出版物《书包的秘密》销售达到14万册。社长李桂珍表示,“不是每一个主题出版都能做到这个程度”。她提到,“当前少儿主题出版确实越来越受到了重视,是中宣部和各省宣传部都重点关注的出版方向,包括各级的评奖,主题出版都是优先条件。关键我认为这些主题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创新方式是比较重要的,我们不能只能满足和依赖政府提供的项目资金支持,做完项目以后基本上就完事了,我们要打造小读者爱看,受市场欢迎的双向书。”
对于如何做到“既要又要还要”,有两位社长的发言很有代表性。
“从社会效益看,要明确出书宗旨,确定战略定位;要做好品牌建设,要有社会担当。”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表示,接力出版社的选题通过率只有6%~8%,而且还要经过多轮论证。但这样严苛的机制也使得通过选题的存活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经济效益看,不能简单只算总码洋、总体规模,更好把握好码洋贡献率、利润贡献率、人均码洋贡献率、人均利润贡献率等指标。”
刘星保则用了一个时下流行的词语做了总结,“核心是做好向上的预期管理和向下的底线坚持。要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也要做好上游合作方的管理,更要与上游合作者设定合理的合作机制和风险把控;向下要有底线坚持,要加强供应链管理,也要加强自营能力的培育;尊敬二三线市场对产品性价比的需求,既要搞主题书,同时也要考虑市场真正的需求。”
当前渠道生态导致了我们整个少儿图书成品不仅整体销量下降,折扣超低,产品质量越来越低,同时产品生命周期极其短暂,头部丧失殆尽。用三环出版社总编辑张秋林的话说,支撑过往行业繁荣的根基是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与百花齐放。如今,销售渠道趋于单一,产品“曝光”和“流量”出口的结构性垄断直接导致“马太效应”——这一现状直接造就了出版机构的利润空间被压榨致历史最低水平。
积极投入自营渠道的建设,成为不少少儿社的必选项。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妍表示,“如果出版社自营渠道起来了,我们才有更多的发言权,在渠道乱价的时候我们可以断货,出版社这样才能有定价权和空价权。传统电商就是低价逻辑,源头不供货的时候就是违背商业属性,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控价控得那么痛苦。自营渠道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家做起来非常困难,包括自己的旗舰店等等,这一步是很困难的,但这是一个正确的路径。”
在规模与利润的冲突下,出版社怎么选?二十一世纪社选择了相信常识。面对渠道乱象,出版社采取产品按供需关系分类,按销售折扣分类。一方面做强自营店铺,为销售托底;一方面坚持读者服务,赋能图书品牌。2023年,出版社市场图书毛利率逆势同比增长4.54%,初见成效。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经理周少敏的话说就是,“我们控价的底气是什么?是我们有能力对抗平台对我们的无礼要求。我们现在也在做自建渠道的建设,如果一个产品能在自营渠道上销售三千册,那么后续压力就没有了。”
在这次年会上,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牵头全国三十多家出版机构联合出版的“美丽中国·从家乡出发”系列丛书得到了高度认可。这种“带头大哥”下的联合抱团合作,一方面分摊了市场风险,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共建。郑重说,我们现在要学会“抱团打架”,不仅仅是和渠道乱象打架,也包括大家合力做产品的开发和销售。
“中少社在重大主题这一块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先例。我建议中少社能不能牵头组织有关少先队工作的读物,比如少先队指导丛书,还有党史、新中国史等等,让每个省做落地推广工作,这样可以减轻我们开发的压力,同时有权威性的指导。”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陈远介绍说,“去年出版社还参与了中国好书视频分享活动,跟团省委、福建省电视台合作,全省有三万多小学生参与,向中国图书评论学会选送三百多个视频,效果也很不错。”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好书”榜单,三环出版社两本图书同时上榜。无独有偶,两本“好书”的问世,恰恰也得自于“成双”之力——由三环出版社分别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张秋林表示,联合出版是在专业能力、出版资源、出版场域上做加法,也是在出版成本、出版风险、出版周期上做减法,“两次尝试联合出版,都大获成功,开辟了社际合作的新境界。”
年会上,新蕾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马玉秀的一句话点出了一个当前出版业最大的困惑:未来,出版的主业还是图书吗?我们总乐观地安慰自己,图书出版上千年都没有消失,未来也不会。但过去的几十年,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革命性颠覆和发展,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几百上百年的变化。
明天出版社社长李文波用几个变化做了归纳:产品形态在快速变化,产业格局和趋势在快速变化,市场需求和平台渠道在快速变化,就连编辑的培养和成长方式都在快速变化。
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领导都在年会上指出,当前新技术正在对少儿出版繁荣发展进行重塑,要积极拥抱新技术,结缘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少儿出版要赋能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新质生产力赋能少儿图版;要紧跟时代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从技术上找到推动发展的新动力,找到少儿出版的新质生产力;要推动合作模式的多元化,有声书、广播剧、影视、短剧等内容形式,正在改变出版的未来业态。
AI对出版业的影响可能远超互联网。黄俭说。
融合出版对于出版业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体现出来。如前面所述,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阅读的选择发生了更大的变化。从纸到屏的变化趋势不可逆转,读者在纸、屏之间的选择结果不言而喻。融合出版代表了出版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重要路径。通过建设“小而精”的数字化平台,苏少社搭建了自己的APP应用小凤凰FM、自己的微信小程序以及与硬件厂商合作打造联名硬件,推动图书开发向品牌运营的转变,进一步扩大图书IP的影响力并延长其生命力,为多元经营打好基础。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诸多问题,出版社以“出版+”的思维将出版、教育、研学、新媒体及知识服务等结合起来,在业态创新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本次新加入“两委”成员的海豚传媒,在纸质图书出版之外,以多元发展、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儿童教育产业生态;跨行探索智能硬件产品、玩教具的生产,开发了点读笔、学习机、听力宝等一系列深受用户喜爱的融合产品。其中,点读笔和熏听机上市以来一直保持3位数增长,玩教具的销售增长也始终保持在20%。公司董事长夏顺华在会上透露,2024年公司的电子产品有望实现2~3亿元的销售。
青岛出版社拥有“少年读”“学会爱自己”“环球少年地理”等多条码洋过亿元的畅销书产品线。依托这些品牌资源,出版社不断探索对优质版权深度开发,实现多业态融合,培育发展新质出版生产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为例,纸质书启动之初,同步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数字化工程,开发了APP、小程序、互动小游戏及相应的数字资源。此外,出版社还融合AI技术搭建了包括青知智教、青版学堂、青教助手、AI作文批阅等产品,不断丰富少儿教育出版数字产品矩阵,扩大了版权资源的运营效能。
据中国和平出版社社长林云介绍,为了丰富出版维度,做好出版构建,在传统之外怎么找到新的路,目前社里正在做出版+AI,通过新技术赋能,通过新技术让产品形态变得更为丰富,出版+文创,包括出版+研学,让小读者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晨光出版社社长杨旭恒也介绍,必须加强合作,拥抱新技术。出版社可以利用AI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比如设定错题库,为孩子解决难题。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东音出版社总编辑黄娟表示,人工智能是最近两年各行业的热词,一些出版机构已经做成一些成功的探索。比如AIGC平台提供一站式的智能问答或者其他智能服务。我们也需要意识到人工智能固然能提高行业的效力,但出版从业人员,不仅限于编辑等岗位,如何科学有效合法地利用这个技术,依然心顾虑。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应该主动拥抱AI技术,行业内部可以举行AI应用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从业人员提升知识水平。
以出版内容为基础,开展更广泛的读者服务,“研学”也正在成为出版业的热门话题,从出版社到书店都在纷纷入局。但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运营流程,更偏旅游侧的研学都与传统出版业也很大的不同。如何围绕图书、作者、读者展开一场关于文化、旅游结合的深度对话,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事情。
同样作为本次新晋成员,山东友谊出版社在研学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出版社社长何慧颖介绍,“我们做研学和旅行社做研学本质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我们赋予它更多的文化内容。比如中少社牵头的‘美丽中国’系列作品本身就是很好的研学课程素材,后续完全具备了细化执行的可能。我们现在是以省为单位,是不是还可以以地市为单位去策划,可不可以用作家、作品去影响读者和游客?比如很多人了解济南是从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在文创方面,比如景德镇大家了解的是它的瓷器,现在最火的品牌是在中国陶瓷博物馆可以看到的无语菩萨,它的表情包小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我们可以在产品的内涵以及对青少年吸引力上的细化上面再下一些工夫。”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成了5.8万平方米的物业综合体。在出版社的规划中,未来这里将布局研学综合体。2023年,出版社成立了一个中医药研学项目,搭建了一个中医药体验馆,选择从中医药儿童启蒙切入研学。据社长徐江介绍,研学项目目前和北京、成都的一些机构达成了合作,正在稳步推进。
如果要为出版的未来找一个总结,我想应该是夏顺华在年会上的分享主题:用未来的眼光,做今天的儿童出版。
刘星保在会上分享了之前他与一些专家的对话:“我跟一些专家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我们这个行业表面说得很好,说你们这个行业壁垒高,但这里就是没有想象的空间,你们都是自己跟自己玩。我们是不是落后的行业?我们很落后。截至目前,有多少好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包括AI真正在行业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的渠道被绑架在几个强势平台上。所以本质上,出版业是做版权经纪,是一个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如果不把我们的本质想清楚,不把自己版权经营这一块想清楚,可能都没有办法培育核心竞争力没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回归,是今年年会上的高频词。
张秋林说,未来的出版非常复杂,但一定会返璞归真,将会走向三个回归:回归出版的本质,传播文明传递价值,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提高文化素质;回归读者本位,以超越读者期待的出版服务,去满足读者的要求;回归价值追求,给读者带来阅读时的快感,又给读者带来阅读后的记忆。刘星保说,回归常识,回归内容,回归用户,回归价值。回归我们自己行业的常识,要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海豚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姜淮说,回归同样要回归作者,也要回归编辑。
还有参会嘉宾说,我们要坚持导向为先、坚持内容为王;坚持策划先导,编辑主导,专家指导,做好选题,做好命题;要关注当下,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难点,要紧紧抓紧创新质优;靠精品留名,要实施精品战略、发扬工匠精神,把出好书作为出版工作的初心,把出精品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要使少儿出版保持繁荣发展的态势需要我们从古今今外的经验当中吸取知识,找到破解之策……
但回归也是一个不确定项。出版的本质、初心、业态、价值、市场需求乃至政策走向决定了我们要回归到哪里。如郑重所说,“从价格生态、渠道生态、内容生态上,国外少儿出版机构已经定位于知识提供商。少儿出版业未来要定位几亿家长的支持,每一个少儿出版社都要干这件事情,我们现在干得远远不够。”
回归,肯定不是再次回到也不能回到纸书一统天下、文化传承只靠书的年代。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