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

从“读者大会”谈起,竭诚为读者服务是出版业的务本之道

作者:聂震宁   2024年05月16日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百道编按】2024年3月,前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撰写的《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自2007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上作为第一提案人和30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署提出《关于开展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开始,作者一直投身于全民阅读的倡导、推广和研究,到过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考察了很多地方,搜集过大量相关材料,写作过数百篇阅读方面的论文和随笔,终有了这一部集大成的“中国全民阅读纪事”。他在书的腰封上写道:“人类社会的阅读永无止境。开展全民阅读乃是一个静水流深的过程。中国的全民阅读活动正行进在开展与深化的路上。为了回望来时路从而振奋精神,更为了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中树立信心、推广经验,我迈开自己已经不再强健的双腿,去往祖国的天南海北、高山大川、城镇乡村,去寻访全民阅读活动中点点滴滴的故事,在华夏大地上寻找一个又一个‘有书香的地方’。”

《有书香的地方:中国全民阅读纪事》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聂震宁
出版时间:2024年03月

在这部总计35万字、厚达400余页的作品中,作者从全球视野下的社会阅读行动,关照中国全民阅读的中国模式,并对中国全民阅读从倡导、开展到深化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从城市阅读活动的高效开展,总结各地在阅读服务、书香文化建设上的显著成果,映射书香社会建设的无处不在。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也为我们厘清了阅读与全民阅读两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并指出,"全民阅读"理念是建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之上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鲜明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和统一性。

时代在发展,全民阅读必将继续深化。既然是全民的阅读,这项活动就应当尽一切努力遍及城乡,覆盖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阅读。全民阅读,应该有大众喜好的阅读,有国民教育的阅读、专业人士的阅读,还有纯属于个人偏好的阅读;应该有各种机关单位和企业组织的阅读,有城乡社区的阅读,还应该包括家庭亲子以及各种特殊群体的阅读。

如作者所说,“这本书,只不过是我在全民阅读十多年里一些经历的记载和近期采写到的若干典型事例,相比较于正在不断深化的全民阅读,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三千弱水之一瓢!我们相信: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化,还会有不少新的任务被提出,不少新的故事产生,不少新的人物让我们感动。”

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作者对全民阅读所作出的探索、全面展现我国全民阅读工作的成果,在征得同意后,我们在此将摘取书中的部分内容,与读者共享(为便于阅读,部分文章标题为编者所加)。

聂震宁,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等职。

从读者大会谈起,竭诚为读者服务是出版业的务本之道

1

我国新时期出版业提倡弘扬韬奋精神,而韬奋精神的核心理念就是“竭诚为读者服务”,这是著名的爱国者、现代杰出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响亮口号。“竭诚为读者服务”,从业之初,我认为这是出版业的务本之道,然而面对愈演愈烈的社会阅读危机,我开始意识到,这也是出版业的必由之路、自救之路。

一位当代文化大家表达过这样的意思:文化建设,读书是第一位,出版是基础。

诚哉斯言!一语中的!

2

在出版业从业40余年中,我提出过一些得到过同人和读者夸赞的选题和活动创意。至今我自己最看重的创意之一则是举办全国书博会读者大会。

2007年3月,我和30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上联署提出《关于开展全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建议》的提案。作为一个出版人,我开始思考怎样在全民阅读中发挥作用。2007年4月,在重庆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主题论坛上,我发表了《全民阅读与我们》的主题演讲,主动反思出版人在社会阅读危机中的责任和应有作为。2008年4月,在郑州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我率领中国出版集团举办首届读者大会。

出版机构举办读者大会,可以说是一个独创。

首届读者大会现场氛围相当火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携新婚妻子翁帆出席,引起巨大轰动。后来荣获“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接受访谈,妙语连珠,倾倒全场。《正说清朝十二帝》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登台亮相,风度儒雅,惊艳全场。周大新、李佩甫、邵丽等一众河南籍作家与河南青年读者现场近距离交流,引起阵阵欢笑和掌声。首届读者大会取得很大成功,成功的佐证就是读者兴奋度很高,现场许多读者争相上前,以至于主办方工作人员紧急请求增加保安人员。

自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之后,读者大会就被列为历届书博会组委会常设重点项目。每一届书博会读者大会总要吸引大量读者参与,许多著名作家如王蒙、张贤亮、莫言、张炜、贾平凹、梁晓声、迟子建、曹文轩、阎崇年、张海迪、毕淑敏、杨红樱等的出场总要在会场上引起轰动。

举办读者大会,这个创意来自2008年年初我在家观看美国NBA球迷大会的电视转播时的灵感闪现。当时我想,出版业面临社会阅读危机,调查结果显示,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可不可以搞一个类似球迷大会的读者大会呢?如果能把读者大会弄成读者嘉年华,吸引更多读者亲近作家、亲近图书、了解图书,形成大众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岂不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一个举措吗?我立刻给中国出版集团刘副总裁打电话,他负责书博会集团参展工作。我跟他说起这个创意,立刻得到他的响应,他当即表示两个月后的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就办。接着我们跟全国书博会举办地的中原出版集团、河南省作家协会联系,他们也都表示愿意参与主办,这才成就了首届读者大会这一创举。

对于首届读者大会,出版业内大多数同人都认为这是出版业宣传营销的一个创举。而事实上,其价值和意义已经大大溢出书博会和出版业,成为正在渐次兴起的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创新内容。

3

举办读者大会,提倡为读者服务,有人说是独创,也有人说是首创。从我国现代出版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为读者服务方面,读者大会也许在做法上是独创的,可是在精神理念上,绝对不是首创。我国出版业一直都在宣传、弘扬的韬奋精神,其核心理念就是“竭诚为读者服务”,服务读者早已成为我国现代出版业的优良传统。

说到我国现代出版业服务读者的优良传统,第一个就要讲张元济先生。

张元济先生是大学问家,也是维新派人士,1902年入主商务印书馆,提出了“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念,组织出版了一大批中外文学名著,成为中国现代出版业之滥觞。这是人们都熟知的事情。关于张元济先生热情服务读者,只一件事足以表明他的态度。他入主商务印书馆之后,主导创办了东方图书馆。既然名为图书馆,东方图书馆就是为收藏版本和为广大读者提供公益性服务。它对社会开放,服务于民众,服务于读者。请问,有哪个出版社舍得把自己的大笔资金投入版本收藏、提供大量图书资料让读者借阅?张元济先生和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就能够如此去做!

接着就要讲贴身为读者服务的陆费逵先生。

1912年中华书局创立之后,作为总经理的陆费逵先生亲自上柜台卖书。他针对不同顾客的心理,分别介绍最近出版的新书、复制古书古画精品等,使顾客们乐于在书店里盘桓并满载而归。在陆费逵先生的带动下,中华书局门市部的营业员都很彬彬有礼。当时,中华书局的编辑所和推广部存有大量读者地址卡,以便经常向读者寄发新出书目,便于读者选购。中华书局的书店都有存书卡片,因而对市场销售和读者需求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一点有点像今天的数据库营销,可以深度挖掘读者信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贴身服务,可是当时做起来要费很多人工和时间。陆费逵和初创时期的中华书局却能够如此去做!

关于服务读者,出版家、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段话讲得最为透彻。他说,做出版的“不单叫要读书的人有书读,还要叫不读书的人乐意读书……想尽种种办法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他在主持开明书店《中学生》杂志时,特别强调为读者服务,说:“一个杂志社就是一个繁复的机构,所有的人都为了服务读者而努力。”他们一旦发现杂志订户在新年没有续订,就主动寄赠一本新刊给他,表示这是为了不影响订户的阅读,同时建议订户尽快续订,而且连赠两期新刊。这就是服务读者,把服务工作做到如此尽心尽力,体现了良好的公益精神和热情贴心的服务态度。

在出版业,谈到为读者服务必定要谈到邹韬奋先生。

韬奋先生1926年接手主编《生活》周刊,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开设读者信箱,《生活》周刊在7年时间里回复过4万多封读者来信,其中韬奋先生本人就写过1万多封复信。请问,出版史上哪一位编辑,尤其是哪一位主编服务读者能做到这个程度?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韬奋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总经理范用先生曾经回忆,1938年他在武汉进入三联书店的前身生活书店,就看到书店里展示的广告语“竭诚为读者服务”。

1932年韬奋先生创立生活书店,很快就在全国设立了56家分店。各分店一致秉承“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生活”很快就成了20世纪30年代书业服务的品牌。韬奋先生曾充满感情地回忆,许多流亡青年“每到一个地方,只须知道那个地方有‘生活’分店,他们往往总要想到‘生活’;人地生疏,想起‘生活’,往那里跑;认不得路,想起‘生活’,往那里跑;找不到旅馆,想起‘生活’,往那里跑,请代找一个;买不到车票或船票,想起‘生活’,也往那里跑,请帮忙代买一张;住址一时不能确定,也想起‘生活’,也往那里跑,请有信暂为留下转交,以便自己来取”。当我们出版业对读者的服务做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不用说,读者的向心力一定会不断得到加强,读者的阅读兴趣肯定会得到更大提升,出版业才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目的:“让不读书的读书,少读书的多读书,读了书的善于读书。”

4

1999年,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任上,曾经提出过出版社“全国书市战略”。因为当时对于一年一届的全国书市,业内已经有不少人缺乏投入的热情,总有应付之意。我在出版社提出,全国书市有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价值,那就是直接服务当地读者。对于一座城市以及它的周边地区的广大读者来说,书市是一个盛大的读书节日,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版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与大量的终端读者直接沟通,将相关的图书信息发送给特定的读者,并能得到来自读者的即时反应。

我要求人文社宣传营销人员要提前来到每一届全国书市举办城市,在书市开幕前两天在举办地举行新闻发布会,提早给广大读者提供有关书市的信息,这样可以避免书市开幕后书业新闻发布拥挤不堪,导致我们的新闻被淹没。这不是争抢新闻先机的问题,而是出版机构选择好自己的宣传对象,从读者出发确定宣传策略,达到推动和引导当地读者阅读的目的。

从1999年第十届长沙全国书市起,每一届全国书市开幕之前我都要带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同事提前制订书市参展方案,以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宣传设计和活动筹备工作。首先还是要有新书、重点书,同时要有相当数量的动销品种。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都保持着近2000种动销品种展示给读者,每一次展示都必然有出版社的“看家书”《鲁迅全集》、《莎士比亚全集》、“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红色经典文库”等,后来又有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和“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丛书等。一时间,人文社的展位上常常人气最旺,时有“人满为患”之状。

5

从2007年起,全国书市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突出了交易和零售功能。当时我在中国出版集团总裁任上,给集团制订的目标是:集团所属出版机构要充分利用每一届书博会,近距离地直接服务读者,给主办城市以及它的周边地区的广大读者留下鲜活的印象和难以磨灭的记忆。一年一度坚持下去,多年后,出版社和出版集团必将获得更加广泛、牢固的读者群,不断在全民阅读中发挥推广和领读的积极作用。

全国书博会已经办了31届,我还没有发现哪个城市的人们不爱读书。要解决社会阅读危机,需要激发全社会的读书热情,集合各方面的力量来推动,出版业是责无旁贷的。出版业首先是一种文化事业,与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文化积累、文化传播紧密相关,对社会各种群体的精神文化、日常生活有着直接作用。作为一个有公益精神的出版社,有责任帮助读者读到好书,要千方百计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关注图书、了解图书,让他们感觉到“好书不读还真是可惜”。日本电通公司曾总结过一个精确的营销理念,即“注意—兴趣—欲望—记忆—行动”。把这一理念引入书博会,也就是出版机构要引导广大读者对图书“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出版业和分销商在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为改善国民阅读状况做出贡献。

古人曾用“寒窗苦读”来描绘读书情境。其实,全民阅读,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还需要“广场式阅读”,需要“你读我读大家都来读”的“从众阅读”。书博会带给大众的就是“广场式阅读”和“狂欢式阅读”,这样的阅读与“寒窗苦读”结合起来,才可能使得书香社会建设充满活力和内驱力、感召力。

全国书博会是每一个举办地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广大读者的节日。全国书博会举办之后,当地人民多年后还会记得这空前的读书盛况,有的城市后来还把这个日子确定为城市的读书节日。如果我们国家很多城市都形成了高涨的读书热潮,岂不是书香中国建设的好事情!出版社可以排除自身功利的考虑,把参加每一届书博会既当作营销业务来开展,更要当作一项公益事业来做,为一个省、一个城市的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做贡献,这当然是功莫大焉的好事。


作者:聂震宁

来源:百道网

(点击图片 进入论坛)

加编辑群提问

百道学习

随时随地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百道学习

百道学习

点击图片 查看详情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前,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