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恰逢浙江大学出版社建社40周年,由浙江大学、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承办的“媒介融合下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杭举办。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虞汉胤,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利明,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谢寿光,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贺耀敏,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会长何成梁先生,中国药科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原副校长来茂德,浙大城市学院原校长、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罗卫东,华侨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安伦,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朱国鑫,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童根兴,科学出版社总编辑彭斌,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教授方卿,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志强,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党委委员,浙版传媒副总经理蒋传洋等专家领导,出版社老领导及100多位国内外出版机构、相关研究机构领导和近百位浙江大学各个学院和机关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出席研讨会。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为庆祝浙江大学出版社建社40周年发来贺信。此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社科文献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单位也纷纷发来贺信和贺电。
会上,不仅有出版学术界专家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议题,更呈现了浙江大学出版社40年发展的累累硕果,并共同见证了“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出版项目启动和“数字社会科学”丛书(第一辑)发布,及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出版教育基金捐赠仪式。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 任少波
会议伊始,任少波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大学出版社是我国学术出版的主力军,也是助推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载体,承担着以文化人、传播知识、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重任,担负着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崇高使命。40年来,浙大出版社心怀“国之大者”,在赓续中华文脉上作出了新贡献;聚焦立德树人,在打造精品教材上取得了新进展;围绕“四个面向”,在高质量学术出版上实现了新突破;不断开拓创新,在社会效益和社会声誉上获得了新成效。面向未来,希望出版社以建社4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聚焦出版主责主业,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聚焦构建出版新格局,在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中提升服务效益,在高质量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助推一流大学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郭义强
郭义强在致辞中强调,学术出版在服务大局、服务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版协高度重视我国的学术出版工作,于2023年2月成立了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希望与学界、出版界形成共识,通过不断努力促进我国学术真正强大和繁荣起来,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他指出,当下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顺应国际国内出版大势,努力提升出版业的整体质量,特别是学术出版的质量,打造更多可以“传世”的出版作品。最后,他肯定了浙江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领域取得的成绩,希望出版社以建社40年为新的起点,对标世界一流水平,提高整体质量,竭诚做好服务,在出书育人、传承学术、繁荣出版文化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取得新佳绩。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虞汉胤
虞汉胤副部长指出,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传播科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40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始终以建设一流大学出版社为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来,希望浙江大学出版社在服务“国之大者”上彰显新担当,在坚持立德树人上展现新作为,在传承中华文脉上打造新成果,在创新出版业态上拓展新境界,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 李永强
李永强副理事长认为,大学出版社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支有自身特色的出版力量。近年来,大学版协把“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工作中,努力推动大学出版业的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指出,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大学出版社应重视融合,找准正确的发展途径,转变思维,在实践中创新,明确定位,制定合理发展方案,才能有效提升学术出版水平。纵观浙江大学出版社40年发展,其在高水平艺术出版、原创学术文化精品、高水平学术著作、精品教材和教辅等板块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优势,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收获了作者与读者的肯定,希望出版社能够继续深耕出版内容,继续保持浙大出版人精神,推动大学出版事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 褚超孚
褚超孚董事长简要回顾了出版社40年发展历程,并展开汇报了出版社各个板块的情况,以及所取得的荣誉和重点项目。他说,浙江大学出版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坚持守正创新,深耕出版主业。40年来,一代代浙大出版人薪火相传、辛勤耕耘,在改革创新驱动下,朝着做好书、出精品、创一流的目标阔步前行,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目前,出版社已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出版发展格局。在新起点上,出版社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的指引下,深入实施“123”发展战略,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奋进新征程,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接续奋斗。
随后,浙江大学出版社40年重点好书发布。本次发布的40种好书,是从出版社已出版的20000余种图书中,根据文化价值、社会影响、市场反响等维度,经过多轮评选,最终选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图书。
会上,举行了“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出版项目启动仪式和“数字社会科学”丛书(第一辑)发布仪式。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虞汉胤,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谢寿光,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贺耀敏,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浙江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会长何成梁,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朱国鑫,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童根兴,“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总主编、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出品人、浙江大学出版社董事长褚超孚共同见证了该项目的正式启动。
“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作为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一项重要出版工程,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挖掘和展示中国丝绸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这一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对我国丝绸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当代丝绸艺术创新发展的有力推动。
“数字社会科学”丛书总主编黄先海教授,《数字鸿沟》作者、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韦路教授,《数字法治》作者、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胡铭教授,《数字金融》作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义中教授,“数字社会科学”丛书出品人、浙江大学出版社董事长褚超孚共同为“数字社会科学”丛书(第一辑)揭幕。
“数字社会科学”丛书是国内系统性构建数字社会科学学科研究范式的一次开拓性的有益尝试。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希望能更好地在数字技术和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一个更前沿、更完整的视野中探索和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将继续开发第二辑、第三辑丛书,进一步拓展,并纳入数字+教育、数字+社会等选题。
接下来,浙江大学出版社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设立“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出版教育基金”。本捐赠款项支持浙江大学教育事业,包括人才培养、出版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支持围绕教育领域、文化领域、学术领域、融合发展和数字出版开展的选题策划研究,以及数字教材基地和平台建设。
浙江大学出版社董事长褚超孚,浙江大学发展联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刘峥嵘签署捐赠协议;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向出版社颁发捐赠证书和纪念铭牌。
“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出版教育基金”彰显了浙江大学出版社的使命担当。出版社通过实际行动,为浙江大学和中国的学术发展和出版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副校长 黄先海
最后,黄先海副校长作为开幕式主持人表示,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也为学术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次研讨会汇聚业界精英,共同探讨媒介融合下学术出版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智慧碰撞,一定能够为我国学术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业界专家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共同探讨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谢寿光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 潘云鹤
潘云鹤院士概述了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并指出智能生成(AIGC)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所向。在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浙江大学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运用AIGC推动大学教学改革,多个学院已开始使用AI辅助教学,开设AI课程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人工智能和生成技术为高校教育赋能。他强调,当前是知识变革的时代,AIGC将极大增强人类认识、应用和衍生知识的能力,而这场知识和学习的大变革也为出版社、图书馆,乃至大学、研究所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邬书林
邬书林理事长肯定了浙江大学出版社40年来取得的成绩,认为出版社为浙江大学和中国的出版业、教育界贡献了一批重要的教材,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在期刊出版上引领了中国出版的方向,在数字出版和弘扬传统文化上有所建树,在走出去方面表现卓越。他剖析了当前的出版形势和出版变化,并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一是要发挥制度、市场规模、人口和科研投入等优势,在现有的宏观环境下,不断提升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学术出版高水平发展,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力量,缩小与世界出版的差距;二是要立足教育出版,继续稳固中国出版业根基,做精存量,继续发展,做大增量,加快进步;三是中国出版要高质量发展,行业要达成共识,重视教育的科研力量,加大对出版的投入,把抓紧创办一批能反映中国优势的科技成果的学术期刊作为出版业的重中之重。
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贺耀敏
贺耀敏教授认为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出版取得很大成就,并越来越聚焦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主要目标。他指出,当下学术发展进入了以创新为突出特征的阶段。面临如此艰巨的任务,首先,要筑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深厚根基,并实现转型升级。其次,加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阐释功能,改善产品服务形态。再者,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规范,处理好自主化、学理化、体系化、规范化、国际化等问题。最后,提升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国际影响力,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让学术自信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下午,专家演讲环节在浙江大学出版社举行,多位专家学者为编辑们分享出版案例,畅谈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专家演讲环节上半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副总经理陈洁教授主持。
华侨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万安伦
万安伦教授强调了出版与阅读如同硬币正反面的关系,认为无出版则无阅读,二者相互依存。他指出当前数字时代中,精品出版与经典阅读面临着挑战,担心高质量文化生产的衰落,以及网络上低水平内容的泛滥。他提出,出版的基本功能在于收入信息、整理知识、萃集文化和传承文明,而出版人应当承担起筛选信息、避免文化养料低质化的责任,特别是在信息过载的今天,更需注重内容的质量而非单纯的速度。他对数字时代背景下出版的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认为虽然出版介质不断演变,但纸质阅读和线下阅读仍不可替代,并鼓励出版社要把握好管理,推动数字与纸质出版的融合发展。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当前数字出版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忧虑,呼吁业界共同努力,发掘潜力作者和团队,结合前沿技术,以实现精品内容的数字化精准生产,引领全民阅读的健康风尚,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教授 方卿
方卿教授主要围绕出版物、作者、读者、出版人、出版业五个部分内容展开。随着出版的发展,出版物走下神坛,纸质书虽然不会消失,但当前已是其发展空间的天花板。出版物的主流形态将是依附于各类通用数字终端的数字内容,如科技出版(数据库、知识服务)、教育出版(数字教育、增强型出版)、大众出版(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作者从“唯一”到“之一”,内容生产者从OGC、PGC、UGC到AIGC不断演进。进入数字时代,读者于出版的价值不变,但读者自身在变,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越来越关注消费体验。未来出版人应站稳立场,放眼市场,创意产业将是出版的未来。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张志强
张志强教授主要围绕出版的危机、出版的本质、出版存在的理由、出版的核心功能与辅助功能、知识的呈现、知识服务等方面展开。他指出,出版危机的本质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系统中传统出版地位的下降。出版的核心功能是传递知识、保存知识,辅助功能的最高境界则为寓教于乐。出版开始转向提供知识服务、发展融合出版。其中,提升出版能力是关键,并在优秀编辑必需的编辑力、经营力、创新力、思想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据力”。同时深入探讨了大模型对学术出版的挑战,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尚不能完全取代人,智慧出版也无法取代人类出版,依然需要优秀的作者、编辑和出版人”。
专家演讲环节下半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经理金更达主持。
科学出版社总编辑 彭斌
彭斌总编辑从出版社发展需要、国际潮流、国家要求三方面回答了学术期刊的重要性,介绍了科学出版社期刊工作进展。他说,出版社正在着力建设一批国际一流期刊、一个国内领先出版与传播平台、一条期刊国际化发展新通道和一支高水平期刊的人才队伍。他建议,要发挥学术交流优势加快新刊创办,利用集群优势发挥期刊学术交流作用,搭建高质量科技期刊群,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并依托集约化平台发展,探索自主平台统一出版,建立可持续的期刊发展生态。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 邱显清
邱显清社长指出,清华大学出版社响应国家要求,已初步形成期刊专业集群特色,建设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Sciopen,将内容创新、技术开发和国际化运营融为一体,将数字化与精品化、国际化、集群化紧密融合。他从以数字创新实现学术期刊全流程数字化出版、以数字创新推动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创新、以数字创新融入国际学术出版传播体系、以数字创新实现“造船出海”支撑学术期刊自主建设与集群化发展等方面,介绍Sciopen的建设与提升,强调要以数字创新引领学术期刊发展。他提出,清华大学出版社将积极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平台的应用,提升科研数据汇聚和处理能力,尝试开发评审等创新出版形态,以及拓展平台对开放科学的服务边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 王焰
王焰社长指出,学术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天然使命。大学出版社成立的初衷,是为教育教学与科研服务。对于大学出版社而言,其经济地位是由教育出版决定的,学术地位是由学术出版决定的,学术出版应成为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她从长期主义、品牌化两个层面对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路径作了分析,同时对学术出版提出了几点思考。她强调,大学出版社做学术出版,需要注重品牌化、精品化以及长期主义。此外,一支专业的编辑队伍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做长期性大项目的编辑队伍,以及一些专业能力突出的编辑,出版社应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编辑做书的获得感,如此才能将学术出版长期做下去。
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 程三国
程三国院长指出,OA作为新世纪科技出版的重要变革,虽引发广泛关注,但开放与封闭的较量至今未有定论。OA运动的初衷在于打破知识壁垒、促进成果分享。然而,现实中开放文章增长缓慢,封闭文章反增,连续出版物危机加剧,机构负担未减反增,商业出版巨头依旧垄断高额利润。开放阵营虽有多方力量参与,但难以形成合力,不断被分化瓦解。对于破局之道,他提出二次出版权、学术交流基础设施和评价体系等关键要素。中国学术出版面临第二次数字化转型的重大选择,应把握机遇,考虑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布局。最后,他介绍了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认为该平台借鉴学术出版影响力评价,为图书影响力评价提供新视角。
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亚洲董事 潘群
剑桥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亚洲董事潘群受邀上台发言,作为国外知名大学出版社代表,他介绍了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面对OA和新技术挑战,国外出版社的态度和应对策略。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 谢寿光
最后,谢寿光副理事长作了大会总结。他对浙江大学出版社以“媒介融合下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并以此庆祝建社40周年的方式表示了赞赏。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出版业的每个人提供了机遇,学术出版应该做好不同的业态,出版人更要尽快利用国家政策和科技手段来实现自身目标,并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走在前列;出版学教育体系需要适应出版业的需求,双方应该通力合作,将学生引入实际应用场景中。他希望,出版人能重点关注知识服务,进一步完善数字规范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规范与标准。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在出版社社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浙江大学出版社文化展示厅。
学术出版承载了知识传播、文化传承的功能,是衡量整个出版业行业质量和水平的标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思想的交流,传统出版模式正在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所颠覆,学术出版正处于变革的前沿。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共同探讨媒介融合下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加强了出版业内的沟通交流,推动了出版事业在新时代高质量的繁荣和发展。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新的起点上,出版社将继续深耕出版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厚植学术根魂,打造时代精品”的出版理念,以更高质量、更加卓越的发展为学校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