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23年7月,西南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了朱利安·约翰逊的作品《谁需要古典音乐?:文化选择与音乐价值》。就如这个书名发出的疑问:在这个节奏飞快、心态浮躁、现实功利的社会环境下,谁还需要古典音乐?然而,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样态,古典音乐虽然经历了发展进程中的风风雨雨,但依然以其特有的强势在当今世界发挥着作用并产生重要影响。古典音乐有怎样的魅力和价值?大众的文化选择对音乐价值有怎样的影响?百道网专访本书责编王斌。
王斌
作为文化领域和知识阶层的一个常见语词,“古典音乐”是指音乐世界中的一个类别,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狭义的古典音乐特指十八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初的欧洲音乐,音乐史上称作“古典主义”,这是西方音乐历史进程中一个特定时代的指称。广义的古典音乐则指受过专业训练的作曲家通过艺术性构思与作曲过程创造出来的一种音乐样态,这种以特定的记谱法记录下来的音乐作品需要音乐家的“二度创作”来完成产生音响效果的艺术实现,即通过歌唱家、演奏家(和指挥家)在音乐会或歌剧舞台上的音乐表演,达到艺术展示和传播的目的。
因此,在古典音乐领域,作曲家是创作的主体,乐谱是承载作曲家创作诉求及艺术蕴涵的“文本”,音乐表演则是作品阐释的艺术结果。这种广义的古典音乐也被称为“严肃音乐”或“艺术音乐”,后者已被广泛用于音乐学的学术话语中。约翰逊的《谁需要古典音乐?》是对广义古典音乐之“当代命运”的深度反思,从他对相关问题的评说中可以感受到时代文化浪潮冲击所带来的危机感,也能发现学院派音乐学者依然持有的坚定的艺术信念。
近几十年来,古典音乐高高在上的地位受到了很大挑战,其长久统领音乐世界的方式、姿态及其价值不断遭受质疑。这种挑战与质疑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孙国忠在《我们依然需要古典音乐》一文中指出,其中最直接的有两个。第一,与大众文化紧密联系的流行音乐以全方位的扩张态势持续向古典音乐的“荣耀”发起冲击。第二,知识阶层对欧洲中心论的严厉批评导致古典音乐之“尊贵”意识的动摇。
随着音乐学人对古典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艺术地位及影响力的深入了解,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油然而生,因为他们看到了古典音乐历来的强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它所引发的问题已经触及当代社会的文化选择和音乐价值的重新审视。在这样的情势下,西方音乐学界的一批学者于新世纪初开始重新审视古典音乐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多本相关专题的著作相继问世,其中朱利安·约翰逊于2002年出版的《谁需要古典音乐?》(Who Needs Classical Music?)的关注度最高,引发了学界的进一步思考和讨论。
约翰逊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音乐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音乐,他撰写的《马勒的声音:歌曲与交响曲中的表达与反讽》和《威伯恩与自然之化境》受到高度评价。除了学术性研究,约翰逊还热心于古典音乐的推广,他的普及性音乐讲座和古典音乐欣赏指南的写作都很受欢迎。2020年他的作品《人人都该懂的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 A Beginner’s Guide)就曾被引入国内出版。
“二十年前我写了《谁需要古典音乐?》这本书。这个标题或许太富于辩护意味且流露了某种受挫感。但我的唯一用心乃是在当今世界里重申古典音乐的主张,因为这些主张似乎已然绝响于这个时代。我当时质疑的是如何使古典音乐在二十一世纪仍然具有鲜明的价值。而我的回答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当我们投身于古典音乐时可以探寻到那些维系着我们作为人类的至高理想的思维、感觉和经验模式。”朱利安·约翰逊说。
《谁需要古典音乐?:文华选择与音乐价值》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朱利安·约翰逊
译者:万婷
出版时间:2023年07月
百道网:请介绍一下这本书英文版的出版背景和情况。
王斌:古典音乐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在当下,它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信息时代的进步,各种“快文化”充斥着人们的感官需求,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走进音乐厅感受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正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在当代古典音乐市场萎缩及古典音乐面临消亡的严重危机的背景下,朱利安·约翰逊(Julian Johnson)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来演奏音乐、创作音乐、聆听音乐、思考音乐、谈论音乐等与古典音乐打交道的经历通过《谁需要古典音乐?:文化选择与音乐价值》(Who Needs Classical Music?: Culture Choice and Musical Value)一书传达了他对古典音乐之于当下的思考。这本书最初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正式发行,2011年9月发行第2版。
百道网:能否谈谈您所理解的《谁需要古典音乐?:文化选择与音乐价值》这个书名。文化选择和音乐价值的关系是什么?“谁需要古典音乐”这个问题是否有答案?
王斌:该书的书名原文是:Who Needs Classical Music?: Culture Choice and Musical Value。在大家所见到的中文版上,原文信息几乎是原样被翻译成了中文。其实,在对副书名的中文翻译问题上,我之前跟这套书的主编有过多次沟通。最开始,我们决定把副书名定为:在文化选择中被忽视的音乐价值。从这个副书名也基本上就回答了“文化选择和音乐价值的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当代社会的文化选择,迫使大众忽视了古典音乐的价值。之后,我们觉得这样的副书名可能会太过于直白地告诉了读者书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会读者失去自寻“答案”的乐趣。于是,我们尊重了原文的表达,直接用了“文化选择与音乐价值”这样的副标题,让读者自己去感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图。
“谁需要古典音乐?”这个问题在书中并没有直接的答案。但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者阅读全书后,就会发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古典音乐,因为它有着其他音乐类型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百道网:根据本书内容或者您的观点来说,对我们来说古典音乐有怎样的独特价值?它对我们当前所处的后现代多元文化世界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斌:本书作者所提到的所有议题中,古典音乐直接对应为“艺术音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限定。古典音乐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品性。按照作者书中所陈述的观点来看,古典音乐主要有“延续性、衍展性、内在性、非即时性、多重性、超越性”等特殊品质。其中“超越性”是作者在书中始终强调的价值性,他强调,“古典音乐的诉求超越了它的社会功能。它可以作为一个物理性事物或事件存在,但赋予它生命的却是思想或精神,这些东西超越了一个纯客体对象。”
在我自己看来,在当代社会,古典音乐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它承载着其他音乐所不能表达的意蕴,传递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愫。对于我们当前所处的后现代多元文化世界来说,人们可以从古典音乐中体验心灵的碰撞和人生的顿悟,这些是其他音乐较难实现的。特别是作为“智性”的古典音乐,它自身除了纯粹的物理音响存在外,还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等,甚至经过当代人的演绎还具有“现代气息”。
百道网:作为责编来看,本书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王斌:我个人认为,从古典音乐的本身价值来思考古典音乐之于当下的处境是该书的最大亮点。在过去几十年,评论家大都认为,艺术价值“高”与“低”的划分是人为的,如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猫王的《蓝色羊皮鞋》(Blue Suede Shoes)的文化价值等同。年轻人主导的流行音乐文化可以说是对古典音乐的重大打击。人们甚至都觉得艺术约等于娱乐。而且音乐经常被指向社会功能,比如背景音乐、氛围音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听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者提到我们目前的社会,大家对事物的“外在”关注更多,比如我们更多去注意一个人的外表、一个建筑的外装、一本书的外衣,而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而古典音乐作为“内向性”的音乐类型,就会在这种社会风气下被忽视。
在该书中,朱利安·约翰逊勇于挑战关于文化判断的相对主义。他声称音乐不仅仅是“趣味问题”,虽然一些音乐具有娱乐功能或充当环境“噪音”,但还有一种音乐是“艺术音乐”。若要实现古典音乐的潜能(可为人所用),就必须专注于音乐客体对象,而不是我们自身。在该书中,朱利安分别从音乐的价值、音乐的功用、文化的选择等方面诠释古典音乐的属性,并将谈论内容聚焦于音乐外在与音乐自身之间的张力。
百道网:为什么流行音乐占据当今音乐的主流?
王斌:这个问题涉及面比较广泛。如果我们只谈及当今社会所呈现的流行音乐的话,就会发现流行音乐是年轻人主导的流行文化的凸显。以作者的思考来讲,流行音乐有着“轻松聆听”“充当环境音乐”“集体参与性”“直白性”等特点。显然这与当今社会的风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也足以使流行音乐占据当今音乐的主流。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流行音乐与当今时代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且更贴合人们“快节奏”“碎片化”“压力大”等生活状态。
百道网: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当代人需要古典音乐吗?
王斌:在国外,可能真的就如作者所说那样,古典音乐的危机重重。记得,2019年我在萨尔茨堡音乐节听波利尼的现场音乐会,音乐会现场几乎98%都是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这似乎也正是一些国外的音乐家曾经宣称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毕竟有大量的琴童在学习古典音乐。不过,如果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问他喜欢听古典音乐吗?你可能得到的答案都是“更喜欢流行音乐”。虽然,我们和西方社会的古典音乐环境不太一样,但是古典音乐面临的“弱位”情况却几乎是一致的。
在我看来,我们似乎也可以借用朱利安对“张力”的体察,把握“懂”与“不懂”之间的平衡,让更多的人慢慢地、正确地走进古典音乐世界。所以当代人需要古典音乐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