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出版业的市场化进程,就不得不提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走向未来”丛书。这套涉及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文化各个方面共计74个品种的丛书,被誉为当时国内的“第二次启蒙”读物。更重要的是,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四川人民出版社坚持主题叙事、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得以传承。
2023年,是这家已过70年周年出版社下一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一方面,地方人民出版社要坚守自己作为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另一方面,又要在迅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效的品牌路径。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官网上,“让思想流动起来”这句slogan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
社长黄立新在2023年天府书展上为四川省省长黄强介绍新书
2016年“振兴四川出版”工程提出以后,为服务“向出版大省转变”的目标,四川人民出版社迅速确立了“政治立社、学术立社、精品立社”的出版方针,并明确了发展定位:成为主题出版、学术出版与大众出版兼顾,综合效益突出,具有较高品牌美誉度及品牌影响力,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以人文社科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
“一家出版社的出版方针,是全社员工对出版理念、价值和意义的认同。它体现在选题规划、经营发展、宣传推广等工作的方方面面。”社长黄立新说,在新的方针和定位指引下,全社上下达成了三个维度的共识:第一个维度是坚守地方人民出版社的政治使命和出版责任,围绕党和国家的宣传文化工作重点,出版了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系、红色经典书系、《入党——40个人的信仰选择》、《红船精神》、《南方谈话从何处来》等一批政治理论读物、“四史”读物、时政读物,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第二个维度是坚持对社科学术出版板块的深度耕耘。得益于出版社70年历史的深厚积淀以及全社上下对未来出版行业、出版事业的深刻理解,特别是近年来着力建设壹卷等学术品牌,在行业里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出版成果显著。如刚刚获得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武则天研究》,获得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等等。第三个维度是坚持精品出版是推动一家社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出版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和深刻转型的今天,只有坚持选题策划的深度和内容生产的高度以及宣传推广的创新程度才能在挑战面前游刃有余,不断进取。比如今年出版社推出的《熊猫花花》、《眉州三苏》等“双效”俱佳的精品图书。
在今年举办的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工作室重点打造的学术丛书 “论世衡史”,成为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旗下的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引进的重点图书,未来双方还将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文化探讨,在学术出版的海外推广上进行深度合作,让更多优秀的中华读物走出去。与国际一流学术出版社合作展开的中国学术与世界学界对话,“对于引导国际学界乃至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演进历程以及中国社会发展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履行出版使命,传播中国好声音的责任。
尽管2019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就在伦敦挂牌成立编辑部,但“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版权输出,黄立新社长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还是要建立在我们本身优质的出版内容之上。首先我们会继续深挖有价值的选题进行打磨,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向世界推荐我们的图书;其次在相应的领域,加入到更大范围的共同体当中。凸显差异,也就同时凸显了我们的特色。”
黄立新社长说,“人民社是一个综合性的出版社,品类既丰富,也繁杂。但我们坚信,区别‘丰富’与‘繁杂’的要点,一方面在内容质量的高与低,当我们图书产品所占有的品类里,都是高质量内容的图书,那么就不会显得杂,而是丰富。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品牌聚合品类。每个品牌有独特的个性,每个品牌也因为品类的特性而具有特点的群体。”近年来,各家出版社都纷纷通过品牌裂变,希望能够通过垂直渗透覆盖精准人群、拓展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作为曾经开创了国内最早的图书品牌“走向未来”丛书的四川人民出版社,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这几年的市场情况反映,读者的需求在提高,口味在提高,这是对出版机构提出的时代性问题。以前比较受关注的内容,或相同水平的图书,放到今天,未必还受关注,甚至大家厌倦了。而之前不见得那么受关注的内容,或者以前是极其小众的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越来越受到注意,越来越扩大了受众范围。而出版机构要做好的,就是要有清晰的判断,哪些发生了变化,而同时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只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满足时代需求。
2010年,出版社社科出版中心推出“瑜伽文库”,已出版28种,基本囊括了所有瑜伽重要类型的瑜伽经典原典如《薄珈梵歌》等、瑜伽原典注疏《〈瑜伽经〉直译精解》等,以及瑜伽实践的文本思想导图如《阿育吠陀瑜伽》等,形成瑜伽正知、正念、正行三个系列。社科出版中心旗下另一个品牌“一本博物馆”则主打博物馆轻科普导览,提出“了解一方文明从一座博物馆开始”。
2016年,文学出版中心推出“鲸歌”,陆续出版图书超过六百种,其中“金色俄罗斯丛书”两获国家出版基金,《人,或所有的士兵》《夜莺》《发现李庄》《植物先生》《掬水月在手》等书为“鲸歌”赢得良好的口碑与声誉。“鲸歌”与北京读书人、后浪、理想国、活字文化、新行思等优秀图书出版方合作推出上百种优秀图书。
201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打造了结合本社出版资源和特色的矩阵式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对“出版+”的跨界融合进行探索,通过挖掘优质IP,推出有声书、直播课堂、知识服务平台等多种出版形态,让书跳出纸张,给读者带来更直观、多样的感受,也为传统出版注入新的活力。2018年底,学术出版中心推出“壹卷YeBook”,致力于聚集人文类学术力作,以思想文化、人文历史类学术出版为主,展示中西学术的进境,凸显人文学术的灵动与思想的魅力,并致力于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成规模、有影响的学术出版机构。孟宪实的《武则天研究》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荣获第17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图书、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学五部优秀著作;孙卫国的《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修订版)》获得韩国“亚洲图书奖”中国出版图书提名;李虹的《死与重生:汉代的墓葬及其信仰》获第15届书业年度评选“年度历史类图书”。
2021年,教育出版中心推出“与点”,主打主题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理论等图书,定位于教育原创品牌图书的打造。聚焦名家名作,引领教育前沿,用经典作品给予读者以精神关照、智慧启迪。《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入选2021年10月“中国好书”月榜、入选“2021年百道好书榜”和“2021年百道原创好书年榜”以及2022年度四川好书;《乡村里的中国》入选中央宣传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指导的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首届“乡村振兴好书荐读”100种、入选2023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立项项目。
此外,四川人民出版社还在科技出版领域推出了新兴的公共学术与大众科学出版传播品牌“尔文”,立足经典与新知、趣物与博思、科学与智识,聚焦博物学史、科学技术史、物质文明史、社会史、环境史、民俗史、神话史艺术史等领域,《花神的女儿》获得2021年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
如果把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地方人民社根据专业分工拆分成地方的各种专业出版社作为第一次裂变,那么现在地方人民社比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在人民社大旗下展开的出版品牌再探索则可以归为品牌的第二次裂变。黄立新社长说,“毫无疑问,无论在任何时代和市场环境下,出版社都应该坚守自己作为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问题不在是否坚守,而是在能否坚守得住,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否依然坚持原则。坚持原则就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但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如何适应时代之变,这是我们着力思考和努力的。”
品牌的行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四川人民出版社用70年的时间,不断推出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的作品,才有今天响当当的品牌。每一次裂变,都是一次品牌的重构和重塑,也是出版社不断深入市场、选择市场、服务读者的新挑战。正如黄立新社长所言,“品牌化之路,不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而是不断的优化、导引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然,品牌很难建立起特有的性格属性。”
在品牌的创新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和导引。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各个出版中心坚守自己的专业属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选题设计、装帧设计、风格塑造、渠道选择与特色营销等,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调性,并不断以这些调性强化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的每一个品牌,就是每一个不同的维度,只有把这些分单元做好,对人民社这个平台也才会找到一个新的、有效的发展路径。”
瑜伽文库不仅是瑜伽人练习瑜伽所必备的手册,是追求生命充盈、美好的人们生存、生活、生态的精神门径,更是如今世界中人们发现生命别样意义的知识门径;“一本博物馆”系列丛书,根据每个博物馆展览陈列的线索,尽可能多地选取每个展厅中的文物,将翔实的内容、严谨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有趣的形式呈现;鲸歌从成立之初的专注于原创文学精品出版,不断调整方向,通过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鲸歌学生文库”“部编版文学名著配套阅读书系”“国际大奖儿童文学书系”等站稳脚跟,再反馈到更高品质的小众读物;与点,谐音雨点,教育润物细无声之义,亦谐音予典,给予不朽经典、传播卓越思想之义;壹卷自成立之初,就明确了高端定位,坚持走高品质学术出版的路线,只做“高配”版的学术精品;尔文,秉承传播科学与知识、诠释物质与文明、感知艺术与生活、关照自然与心灵、探索过去与未来的出版旨趣,致力提供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文化产品;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聚焦中国传统文化、爱国思政教育、文旅文博、大数据四个板块,产品包括有声出版物、电子阅读产品、影音视频产品、主播电台、动画手游、课件课堂、文创周边,以及融合出版孵化平台、文化科创云平台等……
这也是一种出版性格和出版态度的表达。传统出版单一的品牌形象,已经不符合更多年轻的读者的需求,通过这种表达,与年轻读者、年轻的消费群体建立起个性化的关系,是所有行业和机构都必须做出的选择,否则也就失去了品牌建立的初衷。在黄立新社长看来,“我们是通过品牌聚合品类。品牌中的品类不受控制发展,甚至在内部品牌和品牌产生同质性,这是我们要努力避免的。而作为出版社这个整体平台,对这一问题要做好引导,甚至说监控。找到差异,立足差异,发展差异,坚持差异,这也是品牌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某次论坛上,黄立新社长就“地方出版社如何获得全国影响力”做了自己的阐释。他认为,“我们做出版的人所应有的志气,在地方社是非常缺失的。要做就要做一等的题目,做一流的选题,做一线的作者。可以考虑‘以点破面’的方式,建立工作室,打造自主品牌,以小品牌带动大品牌,也就是出版社,这会使出版社整个的面相为之不同”,要“做大众时代的小众阅读,影响有影响的人”。这两句话,大致可以为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第二次品牌裂变作一个完美的陈述。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