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指导,韬奋基金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社联办,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百道网协办的第十二届韬奋出版人才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在平行分论坛上,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副秘书长朱琳君作了题为《数字经济时代出版内容与服务提升策略——利用AI算力与媒体矩阵助力出版转型》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在短视频平台成为底层应用的背景下,出版机构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算法,提升内容,延伸服务,构建媒体矩阵,实现便捷触达,深度交互。同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头部机构应加强技术创新,发挥数据算力,争取原创性突破,向平台型、生态型方向发展,中小机构应做精做专垂直领域内容与服务,探索新模式,借助生态平台建立私域流量池并对用户精准画像,赋能增值。
以下是演讲全文。
《数字经济时代出版内容与服务提升策略——利用AI算力与媒体矩阵助力出版转型》
中国编辑学会副秘书长朱琳君
“数字经济时代,出版将实现数字化转型。在短视频平台成为底层应用的背景下,出版机构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算法,提升内容,延伸服务,构建媒体矩阵,实现便捷触达,深度交互。同时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头部机构应加强技术创新,发挥数据算力,争取原创性突破,向平台型、生态型方向发展,中小机构应做精做专垂直领域内容与服务,探索新模式,借助生态平台建立私域流量池并对用户精准画像,赋能增值。”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的具体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以其数据化、平台化、高价值性及强连接性等特征,深刻改变着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商业模式和发展轨迹,需要从数据、平台、用户、连接4个层面思考出版产业融合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近年来人们逐渐接受碎片化、低门槛的传播方式,短视频应运而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9.62亿,占网民整体的91.5%。新媒体已然成为传播的主力军。截至2020年8月,抖音平台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
“微博、微信、抖音”已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手机里的标配应用,有着庞大用户及流量加持的短视频领域,已经做好了商业化的准备。短视频自带营销属性。短视频行业延续爆发式增长态势,“短视频+”将跨界创造多元盈利空间,传统出版可借势乘风破浪。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依靠的是算法和算力的支撑,近期火爆的ChatGPT更是如此。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越来越成熟,新闻出版业将发生深刻变革,平台的算法和算力正在影响内容生成和业务运营。出版机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抢时机,上轨道,科学布局。对于大多数传统出版机构而言,可尝试运用以下策略,加快转型。
一、应用极简技术让纸媒用户不失联,天地人三网融合构建闭环生态圈
(一)如何链接用户
纸媒与用户的交互,以前主要通过新书发布会、读者俱乐部、书信邮件等实现,而参与交流的读者是极少数,大多数处于“失联”状态;现在有了二维码技术,出版机构可以一码扫天下。如今书报刊附加二维码已成标配,但部分出版机构撒网后还是一场空。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盲目追求新潮,没有考虑成本盲目地使用AR、VR等技术,但维护跟不上;二是缺乏内容和互动。其实,二维码只是形式,关键是要链接出价值。出版机构可以使用简单实用的技术链接用户,满足读者阅读体验和交互需求,聚集越来越多的活跃用户。
例如,《人民日报》的报头下面有人民网的网址。人民网分为娱乐、军事、科技等不同板块,读者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板块阅读。《人民日报》报纸上的二维码支持读者扫码进入网络版的文字、图片、视频页面以便全面深入了解相关信息。《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头的右侧有《人民日报》海外网的官方网址和“海客”综合新闻客户端的二维码及学习小组、侠客岛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读者扫码即可观看或互动。又如,《东南传播》期刊每篇文章附有一个二维码,读者扫码可以阅读该文的电子版并关注期刊微信公众号。再如,《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中“名师引领”栏目部分文章配有“名师讲座”的视频二维码,读者扫码可以观看视频,关注期刊微信公众号,访问期刊网站阅读、评论、互动或投稿。《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还在微信小程序上发布电子刊,读者扫小程序二维码即可订阅。
当然,未来AR、元宇宙等也可能实现低门槛应用。总之,无论何时何地,应优先使用适合的极简技术推进新闻出版工作。
(二)如何融合发展
在数字化冲击下,书刊出版融合转型需要做的是针对特定问题提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体系化、谱系化的知识呈现方式来传播信息、积淀智慧,并且由内容的数字化带动内容运营的数字化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经济是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粉丝经济、流量经济、数据经济、智能经济。传统纸质和广播电视媒体早已与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抖音等融合共生,正在朝科普传播、城市生活服务等方向转型。传统书刊出版单位很多还处于将内容数字化的阶段,头部机构开发平台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爱课程慕课平台、人民教育出版社运营的人教智慧教学平台,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卫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等,而腰部和后部机构大多处于被动局面,内容传播和商业价值面临双重冲击,生存空间被新兴的数字出版机构挤压。由于缺乏数字基因和数字经济思维,加之错过一些时机,很多中小型书刊出版单位并不具备自建平台的条件,即便是开发简单的App也鲜有运营优秀的。新兴的数字出版机构很多是一开始就是整体数字化布局的,当然它们在体量和模式存在差异,这与其各自的生态定位有关。新兴出版机构之所以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很关键的一点是具有用户思维和生态理念。这些机构在内容建设上原本并不具有优势,但是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触达用户、凝聚用户,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机制激励用户,放大意见领袖的价值,实现多方共赢。换一个角度看,新兴机构已经为传统机构转型做了大量的试错,也提供了参考路径。
新兴出版机构的发展经验不仅对传统的大众出版机构有借鉴价值,对教育出版和学术出版转型也有启发意义。学术出版处于知识金字塔的塔尖,学术潮流应由高水平的作者和编辑引领,但这与借助具有强大算力的短视频平台进行科普传播、读者互动、内容再生、广告变现等并不冲突,而是一种巨大的助益。
如果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仅仅看作是娱乐工具,那是一种偏见。在抖音之前已有很多平台,它的爆火主要源于其先进的算法和巨大的算力及高效的推荐机制,以此锁定数字经济时代用户最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根据发CSM发布的《短视频用户价值研究报告2018—2019》数据显示用户对短视频电商的接受意愿最高。
短视频平台去中心化是其显著特征。以抖音平台为例,短视频平台在算法的支撑下运行推荐机制。内容如无违规,视频就进入推荐系统,平台会根据初始流量反馈来测评视频热度,如果受欢迎,平台会给作品分发更多流量。主要评价指标:视频播放量及完播率,点赞、评论和转发量。如果反馈数据十分亮眼平台就会以大数据结合人工审核的方式来衡量内容是否可以上热门。
抖音短视频平台利用流量营销变现的途径主要有:第三方广告、抖音挑战赛、达人合作和电商变现及IP化运作。抖音平台目前仅广告年收入数千亿元,其成功靠的是海量的用户,底层逻辑是依托内容通过算法筛选用户,网红博主直播分享专题知识,直接推荐或间接带动产品售卖。知名女博主张琦将抖音以及依靠抖音等平台生存发展的实体的盈利模型提炼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天网指电子商务,地网指实体门店,人网指社群圈层。天网、地网、人网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商网、门店网、会员网、培训网、商品网、金服网、休娱网七网融合,提供全覆盖、立体化的服务。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出版机构需要打通天地人三网。借助天网可以获取内容流量。借助地网可以为用户带来有温度的体验。建立人网提升社交流量是为价值实现做准备。传统方式打造人脉(社群)成本很高效率很低,线上大数据选人,获客效率很高。什么叫用户思维、生态思维?举一个例子。某大学文印店老板不仅为学生提供文印服务还经营有关图书业务,但是他向学生提供考研图书只借不卖。学生只需要交50元押金就可以借走3本书使用2个月。由于是免费借书,一传十十传百,来店里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老板通过借书业务的会员注册取得了大量信息,凭借打造的良好人设,不时向学生推介出版社举办的考研辅导课程。果然有不少学生报课,这个老板按约定领到不菲的市场推广费。这个模式下,作为学生的读者、作为书商的老板、作为图书和课程提供商的出版社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正向循环的生态。又如,有些期刊出版机构在纸版杂志上植入二维码(专业会议上免费发放),将线下用户向线上引流,扩充私域流量;在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平台上录播或直播相关内容,引导观众填写订单体验有关课程或服务,将用户从线上引到线下,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天网和地网最后汇聚到人网。品牌社群是由价值共识凝聚而成的。品牌社群是生态发展的根基。品牌社交化,粉丝社群化,与用户共生是生态圈的核心。建立有活力的社群和生态,就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开发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用品牌影响力带动持续性的消费。
二、建立产品矩阵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分组赛马动态优化迭代对标提升
(一)能够产生有价值互动的才是好内容
人们经常将好内容与实用、高端、前沿等挂钩,这个没错但不全面。在当下短视频流行的时代,好内容几乎要接受实时检验。如果鲜有点赞、转发、评论,能称为好内容、好作品吗?当然个别常人看不懂的极超前极深奥的科学前沿学术论著除外。数字化的今天,利用AI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快速精准评价一段视频、一篇文章、一节课程。如同上京东、淘宝、当当等电商平台购买实物要看销量和评价排名情况一样,人们上知网、中文在线、抖音等信息平台寻找内容也会考查点赞数、翻阅评论。好内容一定能引发互动,这个不是唯一指标但肯定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一篇优秀论文被知网等平台收录再到被他们转引,这种互动非常滞后。现在很多出版机构已经借助微信小程序等推出了电子期刊,读者对内容评价反馈几乎是实时的。编辑自认为的好内容如果不能引发互动,就需要反思:选题和素材是不是真的好?内容加工转化是不是真的好?长短和呈现是不是真的好?如果这些方面都做好了,产品矩阵也推送出去了,那没有理由被冷落。
(二)好产品和好服务是相辅相成的
近些年,新闻出版领域一直在推进传统出版与数字化融合。但是一些机构对于内容生产与市场运营的融合都没有做到位。编辑出版与数字化是相辅相成的,产品生产与运营服务也是相互促进的。以《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期刊为例,期刊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纸刊、电子刊、培训、课程、会议、广告等。期刊的内容生产与运营服务是整体考虑的。
例如:为了兼顾新媒体短平快的要求,期刊每期邀请业界名流撰写卷首语,经常在“数字咖啡屋”栏目选登优美的叙事短文;为了适应融媒体出版的要求,编辑约稿时便让作者制作提供与内容相关的视频等素材,便于纸刊读者扫码观看,更便于新媒体读者直接观看;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倒金字塔的阅读习惯,编辑精心打磨各级标题和开篇(或摘要、关键词),旨在提升作品吸引力和可读性及被平台用户关注的可能性;为了从源头上提升内容品质同时节省编辑与作者的工作量,编辑还参与论文写作线上授课,将指导工作前移,借此了解用户需求,挖掘选题,优选资源。运营服务也对内容生产起促进作用。例如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人员定期反馈数据,为编辑选题提供参考。总之,数字经济时代,内容产业比拼的是内容质量、内容数量和服务品质。出版机构的产品与服务虽各有侧重但要整体筹划,产品生产前中后都要做好服务,对于一些机构而言服务本身就是产品,产品就是服务。
(三)好机制好团队是运营的关键
传统出版机构要加快数字化转型,人才是根本,机制是保障。数字经济时代,出版机构不仅要提高个人的媒体把控能力,培养具有融合发展思维的全媒型人才,而且要建立激励机制,组建团队,提升专业能力。新型的编辑出版团队应该是纸电一体、产销一体的。将每个人培养成全才是最理想的也是最不现实的。新型融合出版需要的专业能力应由团队来实现,个人更需要朝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个人自媒体有完全独立运作的,而机构应尽可能建立专业队伍,一些大型机构甚至需要组建一个专业公司来运营。通常一个新型的编辑出版团队由3~5人构成一个基本单元,其岗位及要求如下:
数字经济时代,很多团队要根据业务需要适时组建,如果业务或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又需要及时调整。传统的事业制的管理架构和模式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传统出版机构可以部分借鉴大型民营互联网机构的经验,分组赛马,利益捆绑,合伙分成,动态优化,快速试错迭代,由点到面,资本化运作。传统出版机构大多是国有企业,长期大规模频繁招聘和淘汰人员并不现实,但建立赛马机制,创新考核模型,对全体相关人员展开数字出版方面的普及培训,根据个人意愿和专长逐渐优化岗位,打造专精特新的小团队并进行整体正向联动,是可以逐步推进的。
三、打造精短视频矩阵增强用户黏性,达人直播互动提供深度价值服务
(一)构建私域流量,开凿自己的数据资本源泉
数据经济时代,数据就是生产力。数据要实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出版机构要打造新媒体矩阵,构建私域流量。出版机构应积极利用全渠道营销及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辟知识服务的新途径,如在线讲座、直播课程等,建立短视频矩阵,利用短视频平台引导自有平台流量,加强视频内容的资源投入和配置,提高视频质量和直播转化率,打造出版领域的新媒体矩阵,优化私域圈层,构建垂直领域的私有流量,不断增强出版机构在危机中的主导权、主动性和话语权,提高自身品牌影响力。
书刊出版机构要想挖掘(链接)散居网络的用户,就要发挥短视频平台的作用,实施“短视频+品牌营销”“短视频+电商”“短视频+知识付费”这样的跨界创新营销,力求实现书刊出版机构、用户与短视频平台三方共赢。
“短视频+品牌营销”已经有很多出版机构在做,一些知名的记者、编辑、出版人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在持续输出内容,打造IP品牌。运作“短视频+电商”的更多,但传统编辑直播售书往往不够专业,缺乏网感,不善于利用平台的推荐机制和运营规则,需要进一步提升互动能力。未来“短视频+知识付费”可能成为热点,但书刊出版机构很少涉足。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为了迎合受众的知识需求,从知乎、喜马拉雅、分答、得到、微博、微信,到豆瓣、果壳的各种专栏订阅、内容打赏、付费课程、有偿问答、知识社群都开始卖内容。
国内主流知识付费产品涉及三大领域:一是以网易云课堂为代表的技能型教学领域;二是以知乎、分答为代表的视频和文字付费问答领域;三是以喜马拉雅(有声书)为代表的音频付费领域;从理论上讲书刊出版机构模仿新型出版机构的做法,也可以做好知识服务,由于有专业和内容上的优势,完全有可能做得更好。
一些大型的书刊机构转型的终极方向,可能是有声影像阅读、数据库服务、开放存取、网络首发、预印本平台等。
在数字经济时代和短视频时代,“专业和娱乐”“科学和科普”“学术和视讯”是可以结合的。一本专业期刊的潜在几百万读者潜伏在数亿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上,为什么不能借力打力?书刊出版机构需要借助“高频次”+“强互动”的达人“种草”方式来推广。
“种草”是指向受众分享好的产品或分享某产品的优秀品质。如今“种草”行为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短视频领域是种草营销的主要阵地。其“高频次”的投放及“强互动”的性质,使短视频达人与用户之间建立了黏性较高的“强关系”。
“高频次”不论对于达人还是广告主来说都是抓住粉丝记忆点的原因。对于达人来说,互联网世界里事物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短视频领域也不例外。短视频达人为抓住粉丝的记忆点,会经常暴露在他们的视野里。短视频时长较短,不少达人保持着高频更新。
“强互动”是互联网环境赋予短视频的特点。短视频达人通过短视频内容将信息分享出去,再通过社交平台转发、点赞、评论等功能实现站内外全面深度互动,凝聚拥有相同兴趣的粉丝群体。达人通过高频次的视频更新获得新的裂变传播基础,再通过高强度的互动渠道推动传播效果的持续扩散,促成粉丝向消费者转化。出版机构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达人,但是周期长、难度大,建立分利机制,广泛与各大平台上的网红、达人合作,回收数据,转化私域流量,才能实现用户和业绩快速倍增。
(二)用好AI算法,为用户精准画像,垂直细分挖掘差异化需求
对于书刊出版机构而言,要想将读者从视听媒体快阅读、碎阅读引向纸媒慢阅读、深阅读,需要借助平台的算法,加强互动,精准锁定用户。但除少数大型机构拥有自己的全流程一体化数字出版平台外,大多数书刊出版机构不具备自行建立并运维平台的条件。
从纸媒出版到达数字出版的彼岸,可以造船、租船,也可以买张票说走就走。在短视频领域,抖音等机构已经抢占先机,造好了巨轮。一般机构买票和租船上岸更为务实。出版机构要掌握并利用平台的精准性(自定义用者标签)。随着智能算法推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短视频领域,平台根据用户的喜好标签及浏览数据推荐内容。以抖音为例,其可自定义地域、年龄、性别、兴趣标签多个标签选择定向投放。这样的算法机制可以让内容直达目标受众。
出版机构要对产品与服务进行垂直细分,挖掘用户的差异化需求。短视频平台通常会对短视频博主通过标签进行分类,如生活、科技、军事等。
以抖音平台母婴育儿类博主“年糕妈妈”为例,在她的1059万粉丝(2023年6月15日的数据)中女性约占90%,且粉丝年龄主要集中在26到32岁。这一年龄段的女性以宝妈为主,关心育儿话题是她们的共同属性。与此同时,她们也是母婴产品、育儿类(早教类)书刊或课程的目标受众。这位博主的粉丝群体就非常聚焦(垂直)。对于出版大众类教育类书刊的机构来说,如果将书刊中的精华以短视频输出,能非常明确地到达目标受众,有利于流量变现。同时,对用户来说知名博主作为某一专业领域值得被信赖的人,不同专业领域的知名博主可以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
(三)达人直播,智能分发直达目标用户
短视频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双向传播、及时反馈)。以抖音为例,不论是品牌官方还是网络达人在平台上发布的视频,都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互动使得信息双向传递,商家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了解需求,再推荐精品。基于这种良性循环,商家吸收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短视频推广的效果将愈来愈好。
短视频具有天然的娱乐和社交属性,很容易影响用户决策、购买的过程。达人因其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在特定的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产品链接用户的桥梁。在短视频时代,达人可以是专家(作者)、领导、编辑、记者、明星、网红、主播、自媒体博主等群体。短视频达人在短视频运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他们兼具群体传播的影响力和大众传播的覆盖力。短视频达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或擅长的领域。他们在进行持续的内容输出后,能够拥有一批具有相同喜好的稳定粉丝群体。这样的喜好区分,正是由于短视频博主的细化分类导致的。借助众多达人引导流量,可以使信息、产品或服务直接快速触达用户。
达人有不同的标签,用户被大数据贴上相应的标签,这就是智能分发的先决条件。如今是大数据智能分发时代,信息被传播者传播出来后通过智能算法的二次过滤,将其传播给被认为想要知道这条信息的受众。例如,某位受众热爱健身,对健身短视频的完播率和互动量较高,那么短视频平台就会给予该受众“健身”的标签。健身类的信息流就可以依托算法推荐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分发。对体育健身类书刊出版机构来说能借助平台定位精准,对用户(读者)来说,有着良好的体验。
四、主辅互促合理分利共同实现价值,网络社群生成内容自增值自服务
(一)内容生产、IP品牌打造、营销变现立体联动,打破本位,创新运营模式,融合共生
对于部分书刊出版机构来说,一直存在核心业务和辅助业务区分,不仅存在编辑与营销的主次之分,而且存在纸媒与数字的高下之见。数字经济时代,共生是大势,协作才能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出版融合发展,众多出版机构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纸电声课”等数字产品的一体化策划、制作、运营等出版全流程融合发展,一方面大力提高纸电同步比率,另一方面丰富出版形式,使内容以电子书、专题数据库、有声或视频课程等形式出版,并且以读书会、训练营、直播课等多种营销运营模式服务用户,增强互动和黏性,从而提高竞争力,最终使数字业务收入和利润贡献不断提高,初步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在机构或个人经营的新媒体生态圈中,内容与营销以及媒体矩阵之中的某类平台某个账号贡献或大或小,它们的定位不同、功能不同,缺少某些零件整部机器效能可能大打折扣,甚至运转不动。在内容电商崛起之后,不少短视频平台打通了与电商平台之间的渠道,实现一键直达落地页。直接将短视频内容和产品销售合二为一,让短视频营销从内容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转化形成完美闭环。
以时尚视频博主“深夜徐老师”为例,自制的时尚美妆类视频在微博、B站、抖音等社交媒体及视频网站上传播。同时运营了微信公众号深夜发媸,将粉丝沉淀了下来。在引流方面,微博上可以直接加上商品链接,点击直接向淘宝店铺引流;抖音平台也有商品橱窗,用户点击产品就可跳转至淘宝购买页面。在微信公众号导航栏里设有“我的店铺”链接,利用微信小程序跳出商品购买页面。在这样的短视频营销的过程中,首先,内容凝聚了垂直粉丝,粉丝通过社群又将流量沉淀了下来,降低了获取流量的成本。在为粉丝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不仅有针对性,直接引流的模式缩短了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加便利。不仅提高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概率,而且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二)从卖纸张、卖知识转向卖服务、卖智慧,探索数字商业模式,从传统线性重资产生产转向轻资产智能定制
出版机构可探索数字商业模式,根据需求端异质性需求源的捕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或服务,完成资源的匹配活动,还能够根据供给端的知识资源或能力优势对外输出,完成资源的嫁接活动。钱雨提出的数字商业模式包括四种类型,同样适用于出版业。
(1)锁定型商业模式:强调精准锁定用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数字技术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用户。
(2)连接型商业模式:搭建数字平台整合多边资源,实现资源跨边界的高效匹配。数字化情境下,利用数字技术直接将上游资源与下游客户建立关联,围绕终端用户需求提供搜索、个性化推荐或大规模定制等附加值服务。
(3)复制型商业模式:聚焦于开辟新的市场,并将拥有的资源或能力在新的市场中进行复制。机构也能够通过不同细分市场的选择,不断深入挖掘和整合由于领域差异所造成的微观转型流程区别,进而通过对外部知识的内化反向促进自身知识系统的迭代升级,从广度与深度方面提升商业模式复制的能力。
(4)桥接型商业模式:构建资源交互的渠道,充当桥梁,促进核心资源或核心能力的嫁接。搭建有助于知识资源交互的数字平台,通过开放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形式赋予下游用户群体或社会大众主体自主开发应用的能力,开发后的应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进行推广,并向所有系统使用者开放。桥接型商业模式强调企业为下游用户群体创建未知的交互内容,研究认为在数字化的交互渠道建设过程中,在位者、开发者与用户所形成的开放式系统价值创造取决于开发者创造价值的意愿与能力,两者共同决定价值创造被广为分享的范围和强度,机构需要设计动态激励机制以促进开发者价值创造意愿和能力的提升。
书刊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出版内容融合,通过对已发布内容拆分、重组,实现优质内容一次性发布,多重开发,反复利用;
二是技术融合,用电子书格式和数据库接口对接等数字技术,让读者享受纸书、电子书、有声书、视频课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资源和服务;
三是渠道融合,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网络出版、分答、听书、今日头条、微课等越来越丰富的线上内容变现路径,打通线下线上销售渠道,为读者提供多样的内容增值服务。
从按印张数量定价卖书,到按内容价值定价卖电子书或有声读物,再到通过平台为会员定制课程……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三)与用户共创内容,与用户共享价值,为用户赋能,让用户相互增益
书刊出版需要跨媒体、跨行业深度融合,重构出版生态。很多传统编辑依旧感到迷茫。其实,出版机构不是出书出刊的,是生产内容的,内容可以多介质传播并能够带来互动体验。
书刊出版机构要围绕内容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知识服务,从内容生产商向阅读服务提供商转型。
数字时代,内容不再只有书报刊作者或专家一种来源,通常有以下三种模式生成内容。
一是用户生产内容(UGC模式):为以用户需求为起点,内容生产向用户过渡,以社区问答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知乎”的知识分享社区、社区付费问答。
二是专业生产内容(PGC模式):专家、专业主播团队或专业机构入驻,生产内容,保证内容专业性,如“得到”平台的知识生产模式、CCTV央视纪录片制作团队出品的App“看鉴微视频”。
三是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模式):专业内容生产者与用户内容生产者的结合,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专业内容生产者能保障付费型知识内容的品质,如“喜玛拉雅FM”“在行一点”平台模式。
出版机构要强化用户关系,让用户乐于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
新时代的出版人要革新思维:从交易思维切换到赋能思维,即用户购买产品阅读后遇到问题,出版机构有系统的服务体系,支持用户解决问题;从流量思维切换到用户思维,即有忠诚度和消费意愿才是需要精心运维的核心用户;从转化率思维切换到裂变思维,即强调以社交作为载体,将产品变成用户的朋友,让用户成为参与者;从售后思维切换到社群思维,即通过各种社群沉淀精准的私域流量用户。
出版业需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将多元的知识服务融入大众生活。如今,碎片化浅阅读深刻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思维模式。出版机构需要从文化传承和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角度出发,优化出版生态,用好数字平台、智能技术、新型媒体,争当新时代科技文化生活的引领者。未来已来,数字经济时代,出版机构提供的产品主要是内容和服务;只有多维度转型,打好“内容+技术平台+服务”组合拳,才能构成完整的服务产品,促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