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2023年4月,青岛出版社出版了著名作家张炜的作品《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全套书一共有5册,分别是《千鸟会》《在老林子里》《月亮宴》《去灯影》《追梦小屋》。这套作品兼备文学性与知识性,既书写了“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故事,又有近200幅动植物手绘图谱,再加上精心编辑整理的科普知识、民间传说、诗词典故等,具有通识教育的独特魅力。近日,百道网对张炜进行了专访,请他谈谈创作背后的故事。
《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张炜
出版时间:2023年04月
已经六十多岁的张炜回忆起童年,既是一个魔幻乐园,也是一个神化世界。长大以后,张炜把无数的童年故事写进了作品里,但还是有许多事情没有写过,于是就有了这部长篇非虚构作品《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他说,“这些内容同样来自我的经历,来自个人长期养成的审美趣味”,所以这部作品的诞生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它是非虚构的长篇文字,相当于我的少年时期的一部‘回忆录’”。
作品的原版于2020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博物版则是在2023年4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两版是同时交稿的,但因为博物版需要加上插图,所以延宕了几年。博物版是青岛出版社在原作纯文字的语言艺术中,又增加了动植物的写实绘图,“精工打造”出来的作品。书中图文并茂,孩子们不用只靠文字去想象,或者遇到不认识的去查阅植物、动物的辞典,而是直接翻到书的最后一章“博物志”就可以看到图片和解释,因此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在这部作品中,张炜回望个人的童年经历,调动丰厚的生活积累与阅读思考,讲述了小时候住在胶东半岛海边林子里的真实生活故事。从地图上看,胶东半岛位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像插进海中的一个犄角,在古代完全可以称得上蛮荒之地,到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里仍然是莽林丛生,跟现在的地理形貌完全不同。然而在当时,张炜根植于生活,一朵花、一棵草、一只鸟、一条鱼……饱含生命意识的自然万物,在他的笔下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作者和他的外祖母、童年小伙伴壮壮和他的爷爷、“林中人”、采药人老广等人的故事娓娓动听,无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三餐四季就地取材获得的丰盛佳肴,道出了最原始人类的生存智慧。
张炜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那时候林野深处就住了我们一户人家,朝夕相伴的是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与热闹的外部社会距离很远。父母外出做工,不能时常回来,我主要是与外祖母为伴,生活相对单调孤寂。这种生活尽管在社会层面上是如此,但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乐趣,有更多机会跟林中生灵打交道,同它们发生摩擦的频率更高。《我的原野盛宴》就是写这段生活、情景和感受。”
作品出版后,张炜曾表示:“这是我个人最重要的一部分生活储备。很久以来因为笔力的问题,没有能力把它写好,再就是不舍得去碰,一直想找一个时间,用最大的力量、最强的笔力、最浓烈的色彩、最投入的情感把它表达出来。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机会。我个人认为,在某一个时间维度上,这可能是我最好的作品,我为它的储备、我为它的投入实在是太多了。”
评论家何向阳在评价这部作品时说:“《我的原野盛宴》摆出了一个盛宴,在这个盛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蒲公英、白头翁、长尾灰喜鹊、蓖麻等,当然也可以看到‘会思想的芦苇’。这部作品当中有一种自然主义,或者说一种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开拓。”
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也这样评论:“该书所描绘的大自然向我们指引出人生的永恒梦想和生活的至真之乐。不需说教,也无需规训,而是将生在这片大地上口口相传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或许是文学甚至整个文学领域,对于我们的国民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原野盛宴》不是一个游荡飞奔在野地的少年如何征服自然的蛮荒叙事,而是怀着纯净之心,总是爱自由想象的孩子们如何与自然万物相互陪伴、相互关爱。这些孩子们对世界、对万物所持有的谦敬的态度,正是现代社会的我们所应该不断学习的。”
《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五部书。五部书的内容各有自己的阶段性侧重,是一个大故事中分成的五个单元:从少年的林中生活到上学,这一段生活分成了五个部分。出版社将它做成“博物版”,文学故事、博物百科、传说典故,这么多元素聚集在一部作品中,除了内容创作,也给作品的编排体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但是成品出来以后,既能综合阅读,又能学习科学知识,一书多用,对读者来说也是非常划算方便的。
这部作品虽然是张炜回望自己童年经历的读本,里面的内容充满童趣,但他认为这不是量身定做的“儿童文学”,而是写给所有读者的。只是经过青岛出版社精美的设计,特别是改成了“儿童博物版”,更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然而成人也有认识动植物的需求和兴趣,也会喜欢精美的彩色绘图,因此这部作品也适合成人阅读,或者亲子共读。“对动物和大自然的向往,不会专属于儿童。”张炜说。
有人说,丰富的经历对一个作家来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还有人说,童年经验是作家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童年的经历决定了所有作家的创作内容,对张炜来说也是一样,小时候在海边林地成长过程中寻找生活乐趣的记忆非常难忘,那时的山川海滩、飞禽走兽、以及风俗人情,都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记忆里,也一直左右着他手中的那支笔。
由于童年的经历,以及个人长期养成的审美趣味,张炜的创作方向和兴趣一如既往都是在写大自然。对他来说,《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是在生命最为成熟的阶段,用岁月沉淀的慈悲垫底,交出自己的童年经历。在书里,他以第一人称叙述,塑造了一个跟着外祖母生活、在森林中奔跑着“追赶心事”的孩子,从“千鸟会”到“追梦小屋”,在与人、自然的互动中不断历练,呈现出生命成长特有的张力,就如书中所说的:“前面的一切在吸引我,我飞快地跑近,然后又匆匆地告别。”纯真的年代、朴实的情感、极限的环境,让张炜从大自然中得到了许多哲学道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人能解决的。”“世上再也没有什么比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创造更幸福的事情了。”“有些事看起来很容易,有人却一辈子都做不到。” 这样充满哲思的话总是不经意间穿插于文中,借由一个儿童说出来,令人感叹不已。
《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是张炜创作的首部长篇非虚构作品,这部作品与他以往的作品风格不太一样,由于是书写真实的生活,总体来说张炜创作得比较顺畅,创作过程也很愉快。他认为“虚构”是阅读的一种前提,而“非虚构”建立了另一种前提。“非虚构的作品,应该让读者在打开书之前就知道书中的内容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张炜说:“这个阅读前提是非常重要的,二者不能混淆,少年读者也应该从一开始就明白这种区别。”因为他常常发现,不光是儿童,就连成人读者,也往往忽略这二者的区别,而造成阅读的误区。
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市场非常繁荣,不少作家也开始尝试从儿童的视角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张炜曾在访谈中感慨,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从成人写作转型儿童文学创作的,然而事实却是从五十年前他就一直在写少年生活。对此,他澄清道:“我一直在写儿童文学,从1974年到现在,没有停止过儿童文学的写作。我写了50多年,2000多万字,才达到了今天的儿童文学写作水准。为什么近些年人们才注意到我写了一些儿童文学?说明儿童文学很难,很多人觉得儿童文学门槛低,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很多作家能够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写不了儿童文学,归根到底就是缺乏童心。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刘玉栋在做客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中,也曾以《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为例,认为这部作品就是张炜用天真烂漫的童心去记述童年的生活,他与森林、小屋、月光、大海、动物、植物等天地万物之间真情流露的对话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谈及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看法,张炜认为,儿童文学是更高一级的文学,它需要一个作家经过漫长的文学训练才能抵达一定的高度。“作家会有很多种感动和触动,以及产生各种表达的冲动,不可能总是创作一种体裁、使用一种笔法、采取同一视角。创作本来就应该是丰富的,专门写儿童文学也很好,但是写各种自己想写的东西会更好。”
提到接下来的创作计划,张炜透露他现在更想写诗和童话之类的作品。“因为单纯的、贴近童心的作品,创作起来更难,对我也更有吸引力。”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