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鲁眼里,散文是最真实的文体,因为它的篇幅比较短,更适合于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这里边容不得太多的虚构,掺不得半点水分。徐鲁想把真实用质朴的语言呈现给少年读者,让他们认识这个时代和自己家乡的真实面貌,认识这个时代下各种人物的真实故事,可以说,散文是最适合的形式。
“虽然我的力量可能很微薄和渺小,但是我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跟随时代的脚步,追随时代的脉络,为时代画像,为时代而歌,为时代立传。”徐鲁说。
《奔腾的春溪》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徐鲁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5月
《奔腾的春溪》是被文学界公认为“美文作家”的徐鲁的一部散文新作选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了他近几年来创作的散文新作30余篇,这些作品结集前大多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海文学》《散文》等报刊首发。作品由徐鲁本人亲自在手稿中精选出三辑,作品立足于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情,将当代中国的伟大前进历程与普通人的成长、个人与故乡的变化和榜样人物的奋进历程相结合。
“奔腾的春溪”这个书名,指的是在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下,普通人物如一条条春溪,破冰奔腾,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奋斗的激情,无数“春溪”汇聚成一种时代的力量,正是共和国欣欣向荣的时代的大江大河。
我们读散文,除了享受文学外,其实也是学习语文的过程。徐鲁的散文内容感人,方向具有主题性,语言规范,便于学生学习和模仿,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和写作的范本。而且这些散文中包含大量常识、科普知识,通过阅读,学生能了解汉语之美,自然之美,从而对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生出热爱。
百道网专访徐鲁,请这位“美文作家”介绍自己的散文论。
徐鲁
百道网:作为您的散文新作选集,《奔腾的春溪》收录了您近几年来创作的散文新作30余篇,这些作品结集前大多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海文学》《散文》等报刊首发。您是怎么从自己的作品中选出这30多篇的,有哪些选择标准和考量?
徐鲁:这些年我确实写了很多散文,编选哪类文章需要一个思路,编辑们知道我有很多作品都属于主题创作,所以和我提出可以做一本主题散文集。我在里面选了三辑文章,第一辑叫“大地春色”,就是从最普通的劳动者这样的一些小人物入手,来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内容包括乡村振兴、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也写到了一些奋斗者像乡村振兴工作队在山村里奋斗的故事,写到了生活在幕阜山区的年轻人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的故事。
第二辑叫“故乡月明”,我写的都是我的故乡——山东胶东半岛在我记忆中的样子,以及今天它发生的变化。散文里有过去的回忆,有对今天的描述,表达的是一种乡情,属于主题出版里“美丽乡愁”的范围。我写到了青山绿水,写到了新时代家乡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带给青少年的感受。由于篇幅所限,这一辑的内容相比来说略少一些。
第三辑写的是人物,名字叫“赤子芳华”,写的是山河儿女,就是不同时代的一些科学家、先锋人物、爱国者,他们把自己的智慧、力量和情怀献给了国家,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献给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其中有两篇,我讲述了中国第一代制造原子弹、氢弹的科学家进入罗布泊,在罗布泊深处的大沙漠里奋斗的故事;还有扎根故乡,在雪线上开辟了一条邮路,三十多年如一日驾驶邮车的藏族兄弟其美多吉的故事;还有袁隆平的传记故事。他们是我们这个新时代极力推崇的、涌现出来的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有的人还是感动中国人物。
青少年需要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那么该从哪里培养起?我觉得就是从了解中国的美丽山河和山乡巨变,了解这个时代的变迁,了解普通的人物入手。哪怕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呈现出来的人性之美,可以让少年读者对这个时代,对我们国家产生一种自信和自豪感。现在常用“大国少年”形容当代的孩子,这一代少年和过去相比确实有差别。我们生活在脚踏实地的农耕时代,我们离土地近,热爱乡村;现在的孩子接触更多的是电子产品和航空航天故事,在我心目中他们是离天空近的一代。但是,即便离天空近,他们还是需要了解滋养他们成长的这片土地、这片山河,因为只有了解之后才能热爱。
儿童文学还是要教育儿童,最好达到一种感染、教育的效果。我所讲述的三辑故事,其实就是让少年了解自己的乡土,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认识自己的故乡,特别是认识到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体会我们的民族精神,从而产生对国家的自豪感,拥有时代自信。
百道网:作为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您谈儿童文学比较多,散文创作在您的创作中占据的分量如何?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奔腾的春溪》这种散文集代表了您怎样的创作状态?
徐鲁:我一直在不断地写散文,写长篇小说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进行散文写作。在我看来散文是最真实的文体,因为它的篇幅比较短,更适合于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而且这里边容不得太多的虚构。长篇小说可以虚构,但是散文讲究真实性,它容不得虚假,你的山水、人物、故乡都不能虚构。我想把真实的东西,用非常质朴、朴素的语言呈现给少年读者,让他们认识这个时代的真实的面貌,认识家乡的真实的面貌,认识我们这个时代下各种人物的真实故事,可以说散文这种形式是最好不过的。
另外,少年读者进行散文阅读,固然是要享受文学,享受故事,享受文字对人物的刻画,但这同时也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他们读散文的时候,是在了解汉语语言的美,了解纯正的文学之美,同时学到语文知识,学到写作文的方法,甚至这些散文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阅读和写作的范本。我在写散文的时候,把内容到形式,从人物到语言的设计都考虑进去了,我想给小读者提供范文。我的语言比较规范、纯正,便于他们学习和模仿,了解汉语的美,从而对国家和我们的民族生出热爱。
虽然我现在的主要精力花在长篇小说上,但是散文依然是我的最爱。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散文,我们写日记、书信、汇报材料,其实都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无非是看需不需要加入“文采”而已,不需要文采的话平铺直叙也没关系。散文是离我们最近的一种文体,是家常的文体,散文对我来说是一种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平常我再忙都会陆陆续续写散文,一篇一篇慢慢积累下来,三四年时间就有了很丰富的手稿,我精挑细选后编成了这三辑。《奔腾的春溪》代表了我日常的写作状态,我喜欢这种日常状态的创作。散文文体运用起来非常灵活,还可以采取明快、抒情、朴素、纪实文学一样的纯叙事风格等多种风格,也最能够呈现出一个作者的本真性情和初心。
百道网:这几年里,您关注的散文主题有什么变化,您自己在散文创作的理念和表达上有哪些变化?它们是如何体现在《奔腾的春溪》里的?
徐鲁:有变化。我的目光,我的脚步,我的笔触,一定是紧紧跟随这个时代的脉搏,追踪这个时代热点的。我的散文和新时代同行,而且是为新时代而歌,所以《奔腾的春溪》里有脱贫攻坚的内容。脱贫攻坚完成之后马上进入乡村振兴,再之后进入生态文明,这些主题跟时代的脉络关系很清晰。我们现在倡导作家要为时代立传,要为时代画像,我觉得我的散文就是在尽量肩负起这样一个职责。虽然我的力量可能很微薄和渺小,但是我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跟随时代的脚步,追随时代的脉络,为时代画像,为时代而歌,为时代立传。
这个时代里有很多很多普通人,《奔腾的春溪》里我写了采茶的人、挖藕的人、送信的人、驻村工作队员、乡村演采茶戏的人,他们都是时代的溪流。我们的时代不是依靠名人来构成的,还有大量的无名的劳动者,我想从这些普通人的角度去呈现时代。《奔腾的春溪》这个书名的意思就是,每一个人,无论是有名的奋斗者还是无名的奋斗者,他们都像一条小溪在奔腾不息,他们汇聚成一种时代的力量,那就是时代的大江大河。
百道网:要写面向少年读者的散文,进行“寓教于乐”实际上是很有难度的尝试。除了价值外,《奔腾的春溪》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孩子爱看什么东西?
徐鲁:《奔腾的春溪》收录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时代故事,一个是时代下人物的故事。“大国少年”要认识当代自己所处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宏大而虚无缥缈的,而是用细节构成的。我的每篇散文都像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这些有趣的人物、情节、景色帮助他们认识时代,同时我在每篇散文里都写到了很多的知识,非常适合少年读者看。比如在写山村景色的时候,我写到山村里的烟叫炊烟,山谷升起的雾气叫峦烟,湖水上漂浮的是湖烟,河水上淡淡的晨雾是河烟,我将雾气细分出很多种类,把这些既定的名字准确地写出来。
在散文里,把这种常识、科普知识融入进来非常重要。如果你描写小草的时候,只说“绿色的小草”,那就是学生腔,一个作家要把小草写得准确而具体:它是虎耳草,狗牙草,狗尾草,还是鸭舌草?文学作品要承担这个责任。过去孔子的教育观也是这样的,他说要多读《诗经》,因为其中包含许多鱼虫草木之名,让我们能了解各种植物、动物的名称,名物的相关知识。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读散文在无形中掌握它们,这些东西是吸引少年读者的一个点。
还有就是学生可以把散文作为范文来看。孩子读一部长篇作品是要花很长时间的,而且需要把好句好段摘录出来才能收获写作的范本,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一点,那么不如去读短一些的散文。读了之后,也许他会得到启发,自己尝试写一篇记叙文或写景的散文。我觉得我的散文能带给孩子的东西蛮多的,趣味和价值都会有。
百道网:您写的主题散文中包含很多时代人物,在写他们时,故事的哪部分会让您有动笔的欲望?最让您感动或有感触的地方有哪些,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
徐鲁:我首先要考虑这个故事,这个细节是不是感人的。我在看一个人物的生平传记的时候,一定会去捕捉这样一些细节。我常常选择感动我自己素材,如果我看了之后一下子眼睛湿润了,或者心里一动,眼睛一亮,那么这个细节也很有可能感动我的读者。其次我要写一个人物的话,一定会去了解他的童年,他的少年时期是怎样的一定能引起少年读者的兴趣。
袁隆平爷爷搞杂交水稻,这些科学方面的内容离孩子很远,他们可能看不懂,所以不需要在散文里做太复杂的介绍。我给他们讲的是袁隆平在童年时期是怎么走过来的,怎么对水稻培植产生兴趣的,怎么成为农业学家的细节故事——小时候有一次老师带着同学们去植物园,袁隆平看到了果树结的果子,感觉很好奇,听了老师讲果树的知识后,他希望以后也能成为一个果木专家。这种兴趣和志向引导他进入农学院,成为了农业科学家。
我在写奋斗者的故事的时候也会去了解他们的童年。比如其美多吉的父亲是小学老师,经常要骑马到很远的地方去学校里上课,然后骑马回来,所以其美多吉从小跟着爸爸学会了骑马。当他的家乡第一次通了公路,每个月开进来绿色的邮车的时候,其美多吉和小伙伴们就会追着邮车跑很远,跑了很多村庄。其美多吉生那时候就生出一种愿望:我长大了也能开上这样的邮车就好了。长大后他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了30多年邮车,在艰难的雪线上开辟了一条邮路,把来自各地的邮包送到藏区的千家万户,其中有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远方寄来的家书,还有藏区从全国各地订的报刊等,非常了不起。
在写乡村振兴的一部分散文时,最让我感动的是我过去工作过的幕阜山区,它是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大山区。我年轻时对山区里的生活的记忆很深刻,心里一直牵挂着那个地方。今天它和我三四十年前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很大,我重新回到那里采风的时候,就有很多故事感动我。比如说有很多年轻的驻村的队员,有的是退伍、转业的军人,有的是公职人员,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扎根在这里驻村工作,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为了把家乡的面貌尽快改变。我觉得同样是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把心血、汗水、时间、青春都挥洒在山乡里,才换来了今天山乡巨变,这是我了解后格外感动的细节。我在写自己故乡时,也有很多这种感动的地方。
我写的散文大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个别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我才会进行一些小说化的虚构,当然这种虚构必须是在合理的前提下做。一些奋斗者、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新时代的楷模,或者国家功勋勋章获得者,他们一生中肯定会有很多感人的细节,这些细节可以在他们接受的大量采访中找到,然后做进一步的挖掘。
比如我写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故事。他是父母最疼爱的家里的老三,但是为了大国重器的制造,接受任务后隐姓埋名三十多年,和家里没有任何联系,在他父亲去世时也不能回家送终,甚至不能回一封信,为此兄弟姐妹觉得他不忠不孝,心生怨恨。之后很多年相关的事情有所解密,黄旭华和战友的事迹被用报告文学的形式刊登在上海的一本杂志上,只是全文没用任何人的真名。黄旭华给每个家人寄了一本杂志,他母亲戴上老花镜仔细看完,明白了这篇文章里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的三儿子,于是召集家人开会,说“我们都误解老三了,他是在为国家做事情,你们不要埋怨他了。”在黄旭华80多岁的时候,他妹妹才告诉他这件事,这个细节让黄旭华感动得不得了。他说“我的一生属于祖国,我无怨无悔,我对祖国的忠是最大的孝,感谢目前母亲和兄弟姐妹最终能够理解我”。这个真实发生的细节本身就很感人,我所做的就是原原本本地讲好已经有的故事,不需要太多虚构,甚至没有虚构,就是一篇感动人心的散文了。
百道网:您在写人物时,又要找感人的细节,又不能做太多虚构,那该如何把一个已经被讲过的故事,讲得与众不同,更有深度或新的意义呢?在这方面有诀窍吗?
徐鲁:散文字数多的也就几千字,小说还能藏拙劣,但是散文是不能一点水分的。作者的文字功底如何,你的感情、情怀、格调在一篇散文里是表露无遗的。时代楷模、国家功勋勋章获得者等人的生平里有足够多感人的细节,他们都不是一般的人,是大写的人,无私的、宽广的、忘我的、品格崇高的人。作家的任务不是虚构,虚构不好反而把人家丑化了,所以必须有所取舍地讲好人家的故事,讲不好不如不讲。为什么有很多模范人物写了无数遍,因为我们没有讲好人家的故事,只是把这些文章作为宣传的工具,把人物神化、概念化了。现在很多作家的文学追准和讲故事水平都在提升,重新讲老故事,反而讲得更好,更感人了,这是一件好事。
在这一点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榜样,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习总书记讲故事讲得很好,我们也出版了多部《习近平讲故事》,还有少年版。中外的故事,古今的故事,当下的一些奋斗者的故事,习总书记讲了很多,每次讲一个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真的很感人,这里面是有技巧的。我在写习总书记提过的人物的时候,有时候我和出版社的编辑们就会用《习近平讲故事》来做参照。
我写过一本玄奘西行的故事。玄奘是一个去西天取经的高僧,按照我们过去最普遍的理解,他是去印度取经,学会真经后在中国传播,弘扬佛法,这样才有了佛教。但是习总书记不这么讲,他讲的是玄奘带着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传播双方的优秀文化,所以玄奘是一个文化使者、一位教育家,他带去了中华智慧,又为我们带回来印度智慧。我觉得跟着习总书记讲故事的方向去写人物是很好的方法,他已经立好了标杆,确定了大方向,我们补充细节就好,这样也不会把故事给讲偏了。
习近平总书记选择人物的时候,往往就选择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们的红色文化价值观的人物。习总书记经常讲雷锋的故事,雷锋身上就把中国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文化三者结合得非常好,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帮助弱者,勤俭节约,是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如果我们要讲雷锋的故事,就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来挖掘就雷锋身上的闪光点就好。大的东西习总书记已经拎出来了,就像个定海神针,定位是很准的,我们作家要做的就是深挖和填补细节。
百道网:在《奔腾的春溪》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给您在内容方面有过哪些重要的建议和帮助?您对该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徐鲁:我非常感谢责编顾思嘉和樊学梅等编辑,作为教育出版社,因为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学生,不能出差错,他们更讲究知识细节的准确性,讲究语言的规范性。作家可能在写作时不那么注意这些问题,甚至为了追求自己的风格,突出个性,会用自己生造的一些词汇。成人阅读这些词语不会觉得有问题,但是少年儿童来说就不规范,需要选择现代汉语词典立的规范用语代替。山东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们很细心,审稿常发现问题,然后联系我一起查对资料,做了很多案头工作,把细节搞准确,我非常感激。因为他们,这本书出版后基本不会有知识差错和不规范的语言问题。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