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道编按】这是一本有别于目前市场上有关宋朝作品的图书。2023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了学者仇春霞的新作《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这本书围绕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结合史料重新解读这些孤立的历史碎片,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书信的私密特性,往往比我们从史书记载的文字更能体现书写者真实的一面。仇春霞表示,她想在《千面宋人》里讲述许多故事,让我们看尽宋人百态,人世浮沉,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看清我们是谁。
《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
点击图书封面可直接购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仇春霞 著
出版时间:2023年03月
在开始撰写本书之前,仇春霞想做一个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专题研究,却又不想写成一本学术论著。她想,能不能借助《千面宋人》来实现这个想法呢?因为她曾经花了几年时间参与编写过一本《书论备要(古代)》,积累了很多不错的“边角料”,是她在考察古人传世书法作品时积累的材料。这些边角料相对于艰深晦涩的《书论备要》来说,趣味性和可读性强多了,尤其是古人的传世书信。于是仇春霞将它们“整编”到《千面宋人》这个队伍里来,讲述那些与它们有关的帝王将相、忠臣贼子、贩夫走卒的故事。
书中提到的书信,现在大多静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少部分散藏于其他博物馆,其中又属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多而精。博物馆里的书信是孤立的历史碎片,比起枯燥的论证过程,仇春霞更想将碎片的历史以可爱的方式讲给大家听,但是要转变这种写作方式真的很考验人,尤其是改写,改写,再改写。由此,很多文献就需要反复精读,仇春霞像福尔摩斯一样“侦查”了四年,那些与信息碎片有关的证据链被一条一条地建立起来。所以,一部厚厚的《千面宋人》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
这本书围绕120余封宋代士大夫之间的往来私信,结合史料重新解读这些孤立的历史碎片,将书信中所涉的人、事、物及背后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从战场、为官、治学、人情、生死五大方面剖析宋代文人的社会关系、政治倾向、内心情感和才华品级,最后还原出一幅在宋代历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图。同时,从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人情绪饱满的笔迹里,“破译”其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以及蕴藏在每个文人身上独特的个性。
历史由人组成,历史也因人而异。《千面宋人》最大的亮点就是写出了宋人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抉择,而不是写重大历史事件本身。这意味着仇春霞所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而不是宋朝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件。在书中所写到的宋人书信中,宋夏战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南宋与金战争,都是书信的重要历史背景。
在仇春霞看来,宋人精神就是以风雅的方式去应对生、老、病、死,去解决家国大事中必须面对的困难。宋人的“风雅”并不等同于过一种精致的物质生活,而是不被物质生活所局限的一种精神状态。“我喜欢宋人的洒脱。宋代很多文人都是官员,官员就有俸禄,有俸禄就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宋代官员太多了,晋升压力大,很多人长期沉沦下僚。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从佛教、道教、文艺中寻找乐趣,即使家徒四壁,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人风雅,它跟物质财富无关,只和精神财富有关。”仇春霞说。
让人惊喜的是,这既是一本像人文纪录片似的宋人信札博物馆,还是一部绚丽多彩的书法欣赏手册:范仲淹的《边事帖》、黄庭坚的《雪寒帖》、米芾的《武帝书帖》、司马光的《天圣帖》、赵构的《付岳飞书》、欧阳修的《端明帖》……翻阅这些墨迹,无论从字形、格式,还是称呼,大致能想象他们中的很多人行事有度。60余位名士,120余幅书信墨迹,看尽宋人内心情感、才华品级,在宋朝繁荣的社会面貌之下,其中的人物个性千人千面,有浮有沉。
仇春霞,西南大学古典文学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专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与传播,手工艺品创作者。著有《千面宋人——传世书信里的士大夫》《新疆美术理论(1949—2009)》;编著有《画论备要》《书论备要》等。
百道网:您写《书论备要(古代)》的时候积累了很多不错的“边角料”,您特别选择了宋人来做专题研究。这和目前市场中众多的关于宋朝的作品也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宋朝、宋人最让您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宋朝、宋人最让您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
仇春霞:《千面宋人》与其他书最不一样的地方应该是它以藏在博物馆里的宋人书信为媒介,讲述单个宋人的故事。而不是通过一群宋人去讲述当时大的历史事件。也不是从宋人的笔记体著作中讲述宋人的吃喝玩乐。当我从很多角度去写一个宋人的时候,这个宋人的很多个面就会呈现出来。比如当我在不同的故事线里遇到苏轼时,就会发现一个具有多个凹面和凸面的人:他的人生跌宕起伏,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时而知错能改,时而死不认罪,他有最亲密的友人,对方却又在最后成了主导自己凄惨命运的敌人。这些都在他的书信中一一得以呈现。
我对明清人物不太了解,宋以前的人物略微熟悉些。要做个比较的话,我还是觉得我喜欢宋人的洒脱。宋代很多文人都是官员,官员就有俸禄,有俸禄就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宋代官员太多了,晋升压力大,很多人长期沉沦不知所措。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从佛教、道教、文艺中寻找乐趣,即使家徒四壁,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宋人风雅,它跟物质财富无关,只和精神财富有关。
百道网:从您过去出版过的美术理论,到这本宋代文化史,其实是有点跨度的。您的艺术功底对这本书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仇春霞:写《千面宋人》需要两方面的基本功,一是古文功底;二是书法品鉴能力。我大学读的是中文,它让我了解了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简单说,文学是言语的艺术,如何将感受用最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是文学之所以是文学的原因。写人的文学一定要刻画人物性格。这让我在写作《千面宋人》时,十分注意语言的表达和关注人物在事件中表现出来性格特点。
我的硕士读的是古代文学唐宋方向。学习古文知识,学会品鉴古典文学作品是学习的基本要求。研究宋人书信会阅读大量宋代原始文献,尤其是宋人写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如果没有这些基本功,是难以完成任务的。
我博士念的是美术学。在古代美术里,绘画和书法是不分家的。我是后来才慢慢学书法的,自己写得并不好,但编过〈书论备要(古代)〉,也有过不少实践训练,所以对释读书法字和品鉴书法没有障碍。《书论备要(古代)》和《千面宋人》都与书法有关,差别在于,前者是收集古代书法家写的书法理论,后者是写留下墨迹的宋人的故事。
当文学与书法跨界之后,那效果不是简单的“1+1=2”,而是有多种可能性。所以《千面宋人》是一部可以当睡前书来对待的枕边书。
百道网:您在自序中表示,“我想在《千面宋人》里讲述许多故事,让我们看尽宋人百态,人世浮沉。归根结底,就是让我们看清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解读这句话?您写作本书的初衷是什么?在您眼中,书信中的宋人和今天的我们有哪些一致性?
仇春霞:我的意思是,宋人千面,总有一面是能照见我们自己的。这一面有可能是阳光的、优秀的凸面,也有可能是令人不愉快的、制约自己的凹面。所以,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更美好一点,就可以及时做些调整。而我写这本书的初衷,除了给读者讲解宋人书信里的基本知识,还有就是希望能从宋人身上获得更多的生存智慧。
宋人与我们一样,都面临生、老、病、死的问题,都面临家庭与事业的问题,只是具体细节不一样。所以当我读到很触动我的史料时,我会写一些带感想的句子。这大概也是读者能从《千面宋人》里获得共鸣的原因之一吧。
百道网:书信的私密特性,让它体现书写者真实的一面,本书通过信札寻绎其所记内容的前因后果与背景,在条分缕析中展现主人翁的事迹和生平,成为记叙历史的另一种体例。请您提炼一下本书内容上的亮点?在本书中,最值得关注的史实有哪些?您提出了哪些有创新性的论点和思考?
仇春霞:我觉得《千面宋人》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写出了宋人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抉择,而不是写重大历史事件本身。这意味着我所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而不是宋朝发生了哪些历史大事件。在《千面宋人》里所写到的宋人书信中,宋夏战争、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南宋与金战争,都是书信的重要历史背景。但它们只是人物故事的背景,而不是叙述的目的。
当我将人物命运当作考察对象的时候,会发现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东西。比如:我并不认为文官带兵打仗是一件不好的事,不要把“文官”等于同书呆子。文官中也有许多杰出的人物,有很多人有能力带兵打仗;要在比较中给予历史人物客观的评价,比如苏轼,他的文学才华的确高标天际,但他在性格和能力方面也有很多不足;宋人的“风雅”并不等同于过一种精致的物质生活,而是不被物质生活所局限的一种精神状态,等等。
百道网:《千面宋人》中最打动您的人物或部分是哪里?这些书信里的宋朝名人们,和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呈现出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宋人“千面”背后的宋人精神是什么?
仇春霞:《千面宋人》最打动我的是主人公在一些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比如范仲淹,虽然被贬,但国家有难,他却毫不犹豫顶到最前线去。他有严重的肺病,西北苦寒,他也没有要求回内地修养;比如赵抃,造了100艘船运送客死他乡的贫穷官员回乡安葬;比如苏轼,用最高级的风雅消解了人生中所有的苦难,在临终前跟自己和解,跟对手和解。这些都是在一般历史图书中看不到的,因为他们关注的是事件,而不是人。
在我看来,宋人精神就是以风雅的方式去应对生、老、病、死,去解决家国大事中必须面对的困难。
百道网:书中提到的书信,现在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能否介绍一下您当初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故事?它们留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曾来德先生表示,您“自始至终以饱满的深情,与书中人物同悲喜、共进退的笔调,娓娓道来”,您在写作本书时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
仇春霞:我要用到两方面的资料,一是藏在博物馆里的宋人书信;二是宋人写的文献。宋人书信作为博物馆重要藏品,如果不是被展览出来,基本上是无法看到原件的,除非因特殊原因能进博物馆库房。我在收集这方面资料时,一般都是通过看展览和寻找相关图书。比如2020年故宫博物馆就做了一场关于苏轼的展览,展出了多件宋人书信,而这种机会是极少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从出版物中获得需要的图版。
宋人文献我用得最多的资料是宋人自己写的文集,从数量上来讲,它们虽然比较多,但毕竟是有限。如果从内容上来讲,那广博的程度就难以描述了。而且,由于文集的作者有些是生于同一个时代,或者前后相继。所以当我在交叉分析文献的时候,就有一种打开阿里巴巴宝库的感觉。那里不仅有丰富的史料,还有丰富的情感。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就会看到你从未了解过的千面宋人。
作为青史留名之人,每个人留下名字的宋人都有许多不平凡的故事,写他们的故事会让我感动,再读他们的故事同样会让我感动。
百道网:书信是孤立的历史碎片,本书中,用古人的传世书信串联起了宋代文化史,这一过程中难点在哪?尽管您谦虚地表示这部作品的素材是您研究的“边角料”,但相比也是一个内容很丰富很庞杂的素材库。您是以什么标准筛选出这些书信代表作的?
仇春霞:刚开始的时候,看到一封宋人书信,还不知道从何下手。后来学着从关键词入手,开始收集和阅读资料,慢慢就找到方法了。所以其实最大的困难是在开始,一是要学习如何查找资料;二是如何习惯阅读大量古典文献,三是如何学习写作。好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而得到解决,就像到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了,每个问题我都解锁了。不过写作技巧是个无限提升的过程,我需要不断离开已经适应的舒适区,以便让更多的读者喜欢我写的书。
作为一位研究人员,在我眼里,没有一封宋人书信是不重要的。按我的计划,我会将每一封宋人书信都写一篇故事。我现在已经研究出多封书信,但是一本书的容量有限,所以出版社就按他们的标准先选一部分来出版,这就是第一本书《千面宋人》。
百道网:相比故事性的小说和研究性的学术书籍,通过书信内容的解读和体例编排来体现时代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要琐碎得多。从这两方面看,您都做了哪些工作来解决图书的体例编排问题?
仇春霞:您这个问题是问到了我工作中的一个头疼的问题,我的确是为如何编排这些书信和文章很苦恼过。因为有些书信是在同一个历史事件中出现的,如宋夏战争、庆历新政,等等。但有些书信又出现在另一个逻辑关系中。这样的话,如何布局就特别烧脑。最后当然是根据故事的需要,该提到还是要提,只是会妥善处理详略问题。
百道网:现在您的研究重点是什么?接下来您有哪些写作和出版计划?
仇春霞:我会仍然研究宋人书信,把这个领域尽量做完整,所以接下来会继续给读者讲新的“千面宋人”。
发表评论前,请先[点此登录]